金塔县概况
浅述金塔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浅述金塔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作者:杨永生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22期[摘要]金塔县位于丝绸之路北部居延通道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险要,文化遗存众多。
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利用金塔居延遗址及汉简、新石器文化遗存以及现代航天文化,是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金塔县;文化遗产;居延遗址;航天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50-02金塔县是中国简牍文化之乡、中国航天文化的摇篮。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设立会水县,属酒泉郡,是为金塔建县之始,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一、金塔县文化遗产概述金塔是甘肃省文物大县,位于丝绸之路北部通道的咽喉地带,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地。
金塔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299处。
按类别分:古遗址258处,古墓葬30处,古建筑2处,石窟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建筑物8处。
按级别分:世界文化遗产1处,即金塔县境内长城及沿线烽燧亭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包括居延遗址(甘肃金塔段)的东大湾城遗址、西大湾城遗址、地湾城遗址、肩水金关遗址、长城及沿线烽燧遗址、缸缸洼遗址、火石梁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包括东大湾城遗址、西大湾城遗址、地湾城遗址、肩水金关遗址、汉长城及沿线烽燧遗址、明长城及沿线烽燧遗址、缸缸洼遗址、火石梁遗址、西三角城遗址、二道梁遗址、汉代会水县城遗址(又名东古城遗址)、转嘴子南窑址群、威虏城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大坡梁墓群、塔院寺金塔、鸳鸯池水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旧址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包括茨湾营城址、南破城城址、地窝遗址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4处。
金塔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389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39件。
特殊的自然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文物资源,反映了金塔县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
特别是古文化遗址多达258处,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征典型,有一部分保存较为完整。
我的家乡金塔演讲稿

我的家乡金塔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我美丽的家乡——金塔县。
金塔县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东南部,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
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因为它孕育了我,也见证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金塔县的自然风光。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北靠祁
连山,南临河西走廊,境内河流纵横,山川起伏,景色优美。
尤其是祁连山的雄伟壮丽、自然风光的壮美,给金塔县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慷慨。
金塔县的自然风光如画,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其次,金塔县的历史文化也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金塔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老的丝绸之路的痕迹,品味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金塔县的历史文化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金塔县的人文风情。
金塔县的人民热情好客,淳朴
善良,他们勤劳勇敢,热爱生活。
在金塔县,你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
金塔县的人文风情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挚。
总的来说,金塔县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它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
人文风情都让人流连忘返。
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它是我生长的地方,也是我永远的家乡。
我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来到金塔县,感受这里的美丽和魅力。
谢谢大家!。
金塔县概况

金塔县概况金塔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总面积14663平方千米。
总人口1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金塔镇,邮编:735300。
代码:620921。
区号:0937。
拼音:Jinta Xian。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网·金塔县辖5个镇、5个乡:中东镇、鼎新镇、金塔镇、东坝镇、航天镇、三合乡、大庄子乡、古城乡、西坝乡、羊井子湾乡。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1913年由高台县析置金塔县,因金塔寺得名。
1956年鼎新县并入。
2000年,金塔县辖3个镇、10个乡:金塔镇、中东镇、鼎新镇、金塔乡、三合乡、西坝乡、芨芨乡、东坝乡、大庄子乡、羊井子湾乡、古城乡、双城乡、天仓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3617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中东镇11778 鼎新镇9378 金塔镇20749 金塔乡21837 三合乡8902 东坝乡12109 大庄子乡9869 古城乡10730 西坝乡10081 笈笈乡3500 双城乡6937 天仓乡4231 羊井子湾乡3900 亚盛集团公司虚拟乡2004年,金塔县将原有9乡4镇合并为5乡5镇:将原金塔乡撤销,并入金塔镇;原双城乡、天仓乡合并成立为航天镇;将原芨芨乡撤销,并入鼎新镇。
这次新合并成立的3个镇均为副县级建镇制。
金塔境内的长城,是祖国雄伟壮丽的长城巨龙中的一个分支。
金塔在历史上是河西地区的北部屏障,出入居延的门户,历代王朝都在这里重兵设防,苦心经略。
汉朝和明朝时期在这里修筑了雄伟壮丽、蜿蜒起伏的长城。
汉代都尉府──大湾城地理位置:大湾城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城东北145公里的黑河河岸,东经99°75′,北纬40°38′,城址所处位置为戈壁荒漠地带,其中分布着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
周围有极少的耐旱植物生长。
所依傍的黑河年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相应年均流量34.6立方米/秒。
实测最大洪水值900立方米/秒,调查最大值1290立方米/秒。
金塔县

金塔县基本概况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有一块大漠深处的绿洲盆地,它就是宛若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甘肃省金塔县。
而今,金塔县是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甘肃省第二产业棉大县和甘肃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县。
金塔县位于祖国西北部,地处东经90°58`-100°20`、北纬39°47`-49°59`之间。
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
东、北与蒙古额济纳旗毗连,西面与甘肃嘉峪关、玉门、肃北接攘,南与酒泉市和张掖地区的高台县为邻。
海拔在1100米—1400米之间,属于我国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0摄氏度,平均日照总时数为3193.2小时,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53千卡/平方厘米。
这里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林茂粮丰,六畜兴旺,被外国制种专家选定为制种基地。
金塔县辖3个镇、10个乡、123个行政村、693个村民小组、1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多万人。
金塔县辖5个镇、5个乡:中东镇、鼎新镇、金塔镇、东坝镇、航天镇、三合乡、大庄子乡、古城乡、西坝乡、羊井子湾乡。
是个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县。
金塔的历史,源远流长,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
此地春秋战国史称羌、戎。
战国后期至秦代,活动在河西地区的月氏和乌孙是当时较强大的民族部落,现金塔境域,曾先后为乌孙王和月氏王领地。
此后金塔经历了西汉、东汉、三国(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2个朝代3000多年有历史沿革和变迁。
此地是历数各朝各代兵家争战之地,留有较多的古代军事设防遗迹和丰富的古墓群及名胜古迹。
4000多年的历史,金塔历尽沧桑,曾有过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和衰落时期,先后有汉、蒙、回、藏、维吾尔、裕固等7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如今天翻地覆,人民主宰了这块大地,欣欣向荣的金塔,正在现代化建设征途上展翅腾飞。
金塔县除有充足的水土与气候资源条件以外,其富饶的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实为世人鲜知。
金塔县发展人工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可研性报告

金塔县发展人工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可研性报告金塔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地处沙漠腹地,自古以来就以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
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金塔县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梭梭和肉苁蓉是金塔县特有的两种植物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提升金塔县的经济效益,我们对梭梭和肉苁蓉进行了嫁接育种研究,希望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开拓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报告将对金塔县发展人工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的可研性进行研究分析。
一、梭梭和肉苁蓉资源概况1.梭梭梭梭是金塔县重要的生态植物资源之一,它是一种既能耐干旱、耐盐碱,又能固沙护土的植物。
梭梭的果实富含油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提炼植物油、生产食品等。
梭梭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抗菌、止血、消炎等功效,因此在当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肉苁蓉肉苁蓉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和沙质盐碱地区的绿色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肉苁蓉具有壮阳补肾、调养气血、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因此在药材市场上价格不菲。
尤其是肉苁蓉的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导致市场需求大大超过供应,因此肉苁蓉的人工种植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二、人工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的意义1.资源丰富金塔县具有丰富的梭梭和肉苁蓉资源,利用嫁接技术将两种植物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树种,将大大提高两种植物的利用价值。
2.经济效益随着梭梭和肉苁蓉的人工种植,将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并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提升金塔县的经济效益。
3.生态环境梭梭和肉苁蓉具有固沙护土的作用,人工种植将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能,保护生态平衡。
1.技术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和试验,我们发现梭梭和肉苁蓉都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加之嫁接技术已经成熟,使得两种植物的结合更加可行。
从而使得人工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技术在金塔县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2.市场需求当前,梭梭和肉苁蓉的市场需求都很大,而两者的人工种植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望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碑林介绍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碑林介绍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碑林是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境内的一处自然景观。
这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胡杨林,被誉为“世界最美的沙漠”。
胡杨树是中国的特有树种,它具有较强的耐旱和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景区面积达到1500平方公里,其中约有500多公里的绿洲。
景区内的碑林地貌是由沙漠、绿洲和森林交汇形成的独特景观。
碑林地貌是指沙丘的侵蚀、叠打和堆积形成的像墓碑一样的石柱,高度不等,形状各异。
这些石柱既是沙漠生态环境的产物,也是胡杨树林的保护神。
在景区内,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胡杨林景色,清澈的绿洲湖泊,金黄的沙丘以及绵延的碑林地貌。
特别是在秋季,在胡杨树叶变黄之际,整个景区都被金黄色的叶子所覆盖,美不胜收。
除了欣赏景色,景区还提供丰富的旅游项目,如沙漠探险、沙漠滑板、沙漠摩托车等。
游客还可以参观景区内的博物馆,了解胡杨树的生态和保护情况。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碑林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独特的地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这片美丽的沙漠胡杨林。
金塔县资源状况简介

金塔县资源状况简介一、光热及风能资源。
金塔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8.3℃,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29.6℃,,≥10℃的有效积温为3250℃,≥15℃的有效积温为2600℃,年平均日照时数3321小时,年太阳辐射量6310兆焦/平方米,日照百分率达到75%,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特点。
四季多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4米/秒,梧桐沟等地10米高空风速为4.5米/秒,风能密度在170瓦/平方米以上,适宜太阳能、风能产业开发建设。
二、水土资源。
境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讨赖河、黑河2大水系,讨赖河年入径流量3.2-3.7亿立方米,黑河年入径流量9亿立方米。
全县现有大中型水库14座,总库容1.82亿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年补给量5.4亿立方米。
全县土地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6%,承载项目的土地资源非常充足。
三、矿产资源,县境内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储量大、品质好、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已发现各类矿产地49处,矿床16处,矿种30多中,主要有铜、铁、金、银、钨、锰、铅、锌为主的金属矿产,煤炭、硅石、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石、花岗石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等八大类30多个品种,总储量达20亿吨以上。
铜矿石资源储量约3000万吨,主要分布在白山堂、芨芨台子、营盘水库以北等地,原矿平均品位0.9%;铁矿石资源储量约1亿吨左右,主要分布在M739、大洪山、羊头泉、王许黑山、石板泉等地,铁矿石品位在13-35%之间;煤炭资源储量约6500万吨,主要分布在紫山子、芨芨台子、梧桐沟、七个井子等地,煤种以褐色和肥煤为主;硅石矿产资源尤为丰富,月6000万吨,主要分布在穿山驯、苇坑泉、三个锅庄、鸡心山等地,硅石纯度高、品质好,目前发现硅石SIO2(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61%,是生产工业硅、硅微粉、硅系列产品的绝佳原料;石灰岩资源储量约1.1亿吨,主要分布在芨芨台子、南夹山、二道红山等地,CaO(氧化钙)含量46-58%;白云石资源储量约7500万吨,主要分布在穿山驯、鸡心山等地白云石CaO(氧化钙)含量33.45%,MgO(氧化镁)含量19.76%,SIO2(二氧化硅)含量2.22%;菱镁石资源储量约2100万吨,主要分布在四道红山等地,菱镁石中MgO(氧化镁)含量42-45%,SIO2(二氧化硅)含量2.4-3.5%;红柱石资源可开采储量1800万吨,远景储量约5000万吨,原矿AL2O3(二氧化三铝)含量20.58%,红柱石矿物含量17.61%;花岗岩(大理石)资源十分富集,出露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产地20多处,主要分布在北河湾、四道红山、西铅炉子、穿山驯等地,地质储量发331.8亿立方米,有红色、灰色、麻白三个系列、质地坚硬致密,构造均一,整体性好。
甘肃金塔县概况标签

甘肃金塔县概况标签:杂谈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侧,被誉为镶嵌在丝绸古道上的“塞上明珠”。
举世闻名的东风航天城坐落在境内,“神舟”飞船从这里飞向太空。
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南北环山,内居平川,平均海拔1260米,年平均气温10℃,年日照总时数为3193.2小时,资源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全县辖5镇5乡,86个行政村,463个村民小组和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4.4万人。
境内有可开发利用的宜农、宜林、宜草荒地150多万亩,现有农用耕地43万亩。
黑河、讨赖河流经全境,境内有鸳鸯池、解放村等大小水库14座,总容量1.8亿立方米。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渠、路、林、田配套,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瓜类、蔬菜、孜然、花卉、胡麻、林果等100多个品种,年种植棉花30万亩左右,产皮棉60万担以上,是甘肃省第一产棉大县;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100万只,是甘肃省肉羊基地之一;被国外制种专家选定为理想的制种基地,是全国最理想的三大对外制种基地之一。
全县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8大类50多个品种,总储量达20多亿吨,矿产品主要有铁、锰、铜、铅、锌、铝、萤石、陶土、菱镁石、大理石、冰洲石、白云石、石灰石、芒销等,其中稀有金属有锶、钡、铬、金、银等。
另外还有烟煤、无烟煤、焦煤等煤炭5种,总储量达1.5亿吨以上。
县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
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长城烽燧等悠久的历史遗址,石城石海、黑河环流、高峡平湖、大漠孤烟、雅丹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航天广场、金鼎湖、鸳鸯湖、金沙湖、清泽溪、航天城等人文景观构成了特色旅游主题,居延汉简全国之最,被专家学考誉为“汉代档案库”,唐代陶艺、汉代兵器、榆树道观、青山寺院等,浓缩了近五千年的人文历史,航天城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县境内鼎新机场,打开了金塔与国内外的空中通道;穿越境内的嘉策铁路与兰新铁路接轨,使金塔汇入了连接全国的铁路大动脉;横贯全境的酒额、酒航公路南端连接312国道,直通全国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塔县金塔县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有一块大漠深处的绿洲盆地,它就是宛若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甘肃省金塔县。
而今,金塔县是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甘肃省第二产业棉大县和甘肃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县。
概况金塔县金塔县位于祖国西北部,地处东经90°58`-100°20`、北纬39°47`-49°59`之间。
全县总面积1. 88万平方公里。
东、北与蒙古额济纳旗毗连,西面与甘肃嘉峪关、玉门、肃北接壤,南与酒泉市和张掖地区的高台县为邻。
海拔在1100米—1400米之间,属于我国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平均日照总时数为3193.2小时,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53千卡/平方厘米。
这里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林茂粮丰,六畜兴旺,被外国制种专家选定为制种基地。
行政区划金塔县辖3个镇、10个乡、123个行政村、693个村民小组、1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多万人。
金塔县辖5个镇、5个乡:中东镇、鼎新镇、金塔镇、东坝镇、航天镇、三合乡、大庄子乡、古城乡、西坝乡、羊井子湾乡是个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县。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金塔镇,邮政编码:735300,电话区号0937。
金塔的历史源远流长,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
此地春秋战国史称羌、戎。
战国后期至秦代,活动在河西地区的月氏和乌孙是当时较强大的民族部落,现金塔境域,曾先后为乌孙王和月氏王领地。
此后金塔经历了西汉、东汉、三国(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2个朝代3000多年有历史沿革和变迁。
此地是历数各朝各代兵家争战之地,留有较多的古代军事设防遗迹和丰富的古墓群及名胜古迹。
4000多年的历史,金塔历尽沧桑,曾有过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和衰落时期,先后有汉、蒙、回、藏、维吾尔、裕固等7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如今天翻地覆,人民主宰了这块大地,欣欣向荣的金塔,正在现代化建设征途上展翅腾飞。
其它金塔县除有充足的水土与气候资源条件以外,其富饶的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实为世人鲜知。
县境内有可开发利用的宜农、宜林、草荒地150多万亩,现有农用地43万亩。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籽瓜、胡麻、孜然和各种果品等100多个品种。
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优,已形成了年产40万担棉花、16万吨甜菜、1亿公斤粮食和6万亩中药材、4万亩孜然及瓜籽的生产基地。
玉米和西瓜、甜瓜、番茄、大辣子、花卉等制种,倍受国内外种子商家的青睐。
已为美国繁殖出口籽种长达8年,享有良好的国际信誉。
矿藏金塔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7大类30多个品种,总储量达20多亿吨。
矿产品主要有铁、锰、铜、铅、锌、铝、萤石、陶土、菱镁石、冰洲石、白云石、石炭石、花岗石、芒硝等。
其中稀有金属有锶、铬、钡、金、银等。
另外探明的烟煤和无烟煤、焦煤等煤炭有5种,总储量达1亿多万吨。
金塔境内矿藏的分布点有70余个,主要在沙枣园子、七个井、穿山驯、俞井子、神洛山、玉石山、沙婆泉、梧桐沟、南泉、大红山、账房山、芨芨台子、野马井、石板泉、白山堂、野马泉、黑尖山、疙瘩井、夹山、碱泉子、三个井等地。
其矿藏地质构造简单,矿体与围岩接触解理明显,矿体多呈脉状、鸡窝状、网状、透镜状、层状,矿石为致密块状、核状和串珠状等。
金塔的矿藏储量和品位均居甘肃省87个县市前茅,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开发条件也极为优越。
全县的土地资源、牧业资源、经济林木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五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也充满了投资的无限商机。
工业金塔是个农业大县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兴办工业一直是该县遵循的一个原则。
近10年来,全县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思路,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至目前,已形成了以棉花加工为主导,粮食、蔬菜、籽瓜、甜菜加工为补充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各类投资主体兴办的加工企业多达140多家,年加工农副产品26万多吨。
其主要产品有:质量上乘的皮棉、面粉,回味悠长的籽瓜饮料、酒,色鲜味美的脱水菜、番茄酱等10多个品种。
投资6270万元引进意大利先进设备和技术兴办的金塔县番茄酱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 5万吨,年消化农产品9万吨,产品主要销往欧洲。
金塔县康维食品有限公司、金塔乡脱水菜厂年加工洋葱、青红椒、胡萝卜等蔬菜2万多吨,生产脱水菜1000吨,产品销往国内和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金塔酒厂、金池酒厂和中东酒厂等3家酿酒企业年加工白酒、饮料、酱醋等产品2000多吨,转化小麦、玉米、果品等1300多吨。
金塔棉花公司和棉花种子加工厂及其它棉花加工企业,年加工棉花能力达到80万担。
年加工1000吨无菌瓜籽的中东镇无菌瓜籽厂,每年可收购、加工、销售黑瓜籽1500吨。
金塔县飞富粮油公司及全县100多个小型面粉加工厂,年加工转化粮食7000多万公斤。
金塔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采矿和冶炼到目前,全县共建起铜、铁、铝、锌等采矿、冶炼企业50多家。
其中主要有:金塔县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及金塔县海绵铁厂。
该企业年可开采铁矿石15万吨,生产铁精粉7万吨,可生产氧化球团8万吨,直接还原铁2.5万吨,产品销往河北、山东、酒钢等地。
金塔县白山堂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年开采铜矿石4万吨,年加工18%以上的铜精粉2000吨。
金塔县康利达公司年加工铅、锌、萤石精粉1500多吨,产品销往白银和外省。
金大钢铁有限公司和鼎新生铁冶炼厂,年加工生铁1万多吨,产品销往上海、广州等国内钢铁冶炼企业。
甘肃省最大的金属镁生产企业---金塔县镁业责任有限公司采用际先进炼镁工艺技术,年生产“金冶”牌镁锭2000吨以上,产品符合进出口标准,主要销往西欧一些国家。
另外全县还有40多个从事金、萤石、花岗石、白云石、煤炭等30多个品种的矿石开采小型企业,年开采矿石多达10万多吨。
矿石除本地消化外,部分销往外地。
随着国家“增加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逐步到位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金塔县建筑建材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全县组建起了具有高层建筑水准资格的建筑企业8家,先后辗转县内外修建楼房及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公用设施70多座,其中30%的工程获得优良工程。
全县建材企业中生产规模较大的金塔县漠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425”、“525”两个系列六个品种的水泥2万多吨。
金塔县砂业建材有限公司年生产灰砂砖能力达1500多万块,生产加气块1万立方米。
金塔县陶瓷厂年加工各种陶瓷墙、地砖、壁画砖等装饰彩釉砖30万平方米。
这些产品可满足县内市场并供应外地。
农业金塔县努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金塔县在农业创新上狠下功夫,以“再造”目标为主要内容,坚持优势开发,依托优势产业,培肓产业群体,延长产业链条,使其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农业已开始进入一个以质量效益为特征的新阶段,在市场农业向传统农业严峻挑战面前,着眼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以特色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用超常的手段,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大力培肓地方优势产业,名牌产品,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特、一村一特的特色农业。
依托原有资源优势,培育新突现的优势,以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为重点,在加强粮食、棉花、林果、畜牧、籽瓜等老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激发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再造”战略的爆发力,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
在具体实施中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倾斜、领导包挂、部门帮扶、招商引资等措施,使日光温室、对外制种、肉牛肉羊、种草、中药材开发、特种水产养殖等六大新兴产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在高效日光温室产业上,县上把日光温室建设作为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措施,实行物资帮扶、政策激励、科技助推、信息引导服务等一系列措施,采用战役性攻坚的办法,开发建设二代日光温室1600亩,建成三合、东坝、鼎新、双城、金塔等五个乡镇为重点的10个规模连片小区,指导农民成功种植生产出茄子、辣子、黄瓜、葫芦等高档精细蔬菜和反季节西瓜及优质水果。
二代温室亩均收入达8000元。
制种产业,县上规划近期实施5万亩。
今年落实对外制种20347亩,可产各类作物外销良种477万公斤,总产值达3367万元,全县农民人均从对外制种产业中获收入200多元。
规划全部落实后,对外制种产业将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亮点,人均可增收500元。
肉牛、肉羊产业上,在主攻品种改良和名优新品引种的同时,着力发展规模大场大户,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基本成形。
到目前,肉牛、肉羊养殖量达30.78万头(只),引进发展鹿、肉狗、肉鸽、肉兔、三黄鸡、七彩山鸡、珍珠鸡等特种畜禽3万多只,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草产业上从草种引进着手,先后从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引进牧草良种12个,购进草种22吨,种苗5万株,新播牧草面积2.28万亩,建成百亩以上连片种草小区34个,面积达7275亩,涌现出牧草种植示范村8个。
中药材产业开发,坚持人工规模种植和封肓保护相结合,鼓励多方投资,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规模开发。
仅2000年,全县共封种中药材15090亩,其中人工种植12090亩;引进中药材新品种30个,种植面积达2800亩,发展连片千亩示范点3个,百亩点12个。
全县中药材累计开发达6万亩,向规模目标10万亩的目标逼进。
特种水产养殖业,加快了适合该县水域养殖的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推广。
今年新增养殖水面400亩,全县水养面积达7776亩;新建的6座温室鱼池正在抓紧建设。
已引进河蟹、建鲤、彭泽鲫24.7万尾(只),引进板鸭、白玉蜗牛、肉鸳鸯5300只,藕鱼混养也已起步。
与此同时,挖掘植棉大县的潜力,长绒棉发展到20万亩,年产量达40万担,成为农民增收最多的产业。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六大新兴产业和棉花种植业都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优势,生产基地逐步扩大,产品质量、产量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前景看好。
林业全县森林面积达到45.2万亩,其中:人工林25.8万亩,天然林19.4万亩,在人工林中,营造防风固沙林17万亩,农田林网3万亩,经济林4.5万亩,村屯绿化1.3万亩。
封育天然沙生植被9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绿洲内覆盖率达到25.3%。
农田林网日趋完善现已建立起基干林带7条184公里,绿化四级渠道5390公条2650公里,四级道路35 7公里,居民点670个,林网化率达到92%,初步开成了片、带、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组织实施了生物治沙护库工程鸳鸯池、解放村两大水库灌溉着全县39万亩耕地和80多万亩林草地,是金塔片10万多人民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金饭碗”。
由于金塔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而两大水库又位于长达75公里的白水泉沙系尾端,受风沙危害十分严重。
据测定:每年因风害入两库的沙量达6 5万立方米,直接威胁着水库调蓄功能的发挥。
对此,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每年都采取人工和机械等措施进行治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