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知识点汇编
《北冥有鱼》知识点梳理

《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三、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四、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五、词类活用:1.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2.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3.《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六、古今异义词:1.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的马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七、一词多义: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 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三、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北冥有鱼文言文知识点

北冥有鱼文言文知识点一、北冥有鱼出处《北冥有鱼》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被收录于他的文集《韩文公全集》中。
这篇散文通过描述一个北冥有鱼的寓言故事,表达了韩愈对官场腐败、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呼吁。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寓言,堪称中国古代文言散文的经典之作。
二、北冥有鱼故事梗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生而大,不可饱食。
食则恒活,无穷之理也。
鲲之背,不可求载,载则怀之者反劳。
骨为剑把,坚利无比。
鲲者,天之大物也。
鲲之为物也,足以载天下之重而不沉,可以见吞吐亿万之太山,可以观日月之行,足以容天下之物而不碍己。
是故鲲之为物也,岂为人者欤?然虽不人,其形犹鱼也。
蜃之蛰者,蜃之梟也。
呜呼!蜃之死,命也。
人之窘困,亦蜃之蛰也。
死命之后,则无了期而已矣。
三、北冥有鱼文言文知识点1. 修辞手法在《北冥有鱼》这篇文章中,韩愈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通过比喻将鱼的形象与天下的物象进行类比,如“骨为剑把,坚利无比”;•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对事物进行并列列举,如“可以见吞吐亿万之太山,可以观日月之行,足以容天下之物而不碍己”;•夸张法:通过夸张手法来加强描述的效果,如“足以载天下之重而不沉,可以见吞吐亿万之太山”;•对偶:通过对偶手法对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是故鲲之为物也,岂为人者欤?”;•反问:通过反问手法来引出问题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岂为人者欤?”;•倒装:通过倒装句式来强调或突出某一事物,如“载则怀之者反劳”;2. 文言文特点《北冥有鱼》作为一篇文言文,具有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字体系,有着独特的词汇、句法和语法结构。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的特点:•典雅简练:文言文注重句子的简洁明了,追求精炼、简练的表达方式;•注重修辞:文言文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正式庄重:文言文表达时注重场合和身份的正式性和庄重性,使用较多的礼貌用语和尊称;•多音字和繁体字:文言文中使用较多的多音字和繁体字,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经验;•拆字注音: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需要通过拆字注音来理解,需要进行一定的解读和思考。
北冥有鱼知识点(1)(3)

《北冥有鱼》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庄子》与《周易》、《老子》并称“三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人们评价《庄子》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重点字词是鸟也是:这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三、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北冥:北海南冥:南海)四、词类活用: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五、古今异义: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是鸟也。
古义:指示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海洋运输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湖泊名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六、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列前茅。
(名次)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使……平息)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鱼字词整理归纳

北冥有鱼一、北冥有鱼的起源与传说北冥有鱼是一个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化传说的典故,它源自《庄子·山木》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在古代中国的传说中,北冥是指尽头不可见的海洋,而北冥有鱼则是这片海洋中的神奇生物。
二、北冥有鱼的形态与特征北冥有鱼的形态和特征在不同版本的传说中有所差异,但大多数传说都描绘它为一种非常罕见且神秘的鱼类。
据说,北冥有鱼体形巨大,身上覆盖着五彩斑斓的鳞片,美丽而又瑰丽。
它的背部呈现出蓝色的光芒,如同天空中的星辰闪烁,而腹部则呈现出金黄色,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北冥有鱼在水中游动时,它那双闪耀着光芒的眼睛仿佛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洞穿一切虚妄。
三、北冥有鱼的象征意义北冥有鱼不仅仅是一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它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北冥有鱼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北冥有鱼是一个传统的幸福象征,人们常常用它来寓意好运和美好的未来。
四、北冥有鱼的寓意与哲理北冥有鱼的寓意与哲理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告诉人们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北冥有鱼也告诉人们,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要坚持勇往直前,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坚持下去。
北冥有鱼的寓意也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些概念相契合。
例如,北冥有鱼可以与道家思想中的“道”和“无为而治”相联系,因为北冥有鱼展示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它不经思考、不经策划,只凭自己的本性生活在北冥海洋中。
这种状态也可以解读为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愿望。
五、北冥有鱼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北冥有鱼作为一个寓言故事和象征物,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人们常常使用北冥有鱼来形容那些罕见而又特殊的事物或者人物。
在商业领域,北冥有鱼也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追求卓越的企业和个人。
在艺术领域,北冥有鱼也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题材。
许多画家通过绘画来表现北冥有鱼的神秘与美丽。
北冥有鱼的形象也被用来设计各种文化产品,如书籍封面、手工艺品等。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知识点

《北冥有鱼》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二、重点字词是鸟也是:这《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三、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四、词类活用: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五、古今异义: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六、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列前茅。
(名次)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⑷而: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⑸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就)时则不至。
(或者)⑹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⑺其: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不知其几千里也。
(它)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代词,代指大鹏)七、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北冥有鱼文言知识点归纳

北冥有鱼文言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二、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 “北冥有鱼”中的“冥”通“溟”,大海。
2. 古今异义。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海运”,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 “天池也”中“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
- “野马也,尘埃也”中“野马”,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野生的马。
3. 一词多义。
- 息。
-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之。
- “鹏之背”(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是……还是……)4. 重点实词。
-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怒而飞”。
- 垂:悬挂。
“其翼若垂天之云”。
- 徙:迁移。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抟:盘旋飞翔。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扶摇:旋风。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句子翻译。
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2.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3.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 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4. 齐谐者,志怪者也。
5.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6.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北冥有鱼》知识点总结

《北冥有鱼》知识点总结文学文化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文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易考实词梳理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意思:海2.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恼怒(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泛指海上运输(3)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4)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3.词类活用(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名词作动词飞(2)南冥者,天池也天:名词作形容词天然形成的(3)志怪者也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重点实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悬挂(2)志怪者也志:记载(3)水击三千里水击:拍打(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5)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气息吹:吹拂(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苍苍:湛蓝正色:真正的颜色(8)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五、探究设问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答案】妮鹛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
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鹏这一形象的?【答案】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鹛,“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写作技巧◆1.本文善于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夸张来说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变式设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鲲鹏怎样的特点?(答案为第①点)答案】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鲲鹏身躯之大,想象奇特丰富,为下文大鹛往南海迁徙的时候,需凭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 n)(传
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
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三、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
杂篇三部分。
四、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五、词类活用:1.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2.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3.《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六、古今异义词:1.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
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
七、一词多义: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列前茅。
(名次)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
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而: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
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就)时则不至。
(或者)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
其: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不知其几千里也。
(它)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他们)八、内容探究: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2. 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有何作用?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3.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的理解。
这里采用类比手法。
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十分惊人;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