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认识化学科学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知3-讲
1. 农业生产需要化肥、农药,其加工、生产都离不开
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的支持。
2. 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短缺问题。化学家利
用太阳能,通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捕获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作为燃料或粮食的有机化合
物,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本题通过课本的改进实验来考查知识的应用 能力和分析能力,如要求运用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来分析实验乙在空气中和 热水中的现象,通过甲、乙实验的对照,要求学会从操 作、环保等方面去分析改进实验的优点。本题较有新 意,且综合性较强。感悟新知Fra bibliotek技巧点拨: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可运用标准对照法,对照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内 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来解答。“神舟十八号”轨道高度 的设定、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属于物理学、信息学等研 究的内容;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属于研究、制取 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 体状况,属于医学研究的内容。
明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
感悟新知
考向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知1-练
题型1 化学研究的对象
例1 [真实情境题] 2024 年4 月26 日,“神舟十七号” 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
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下列与航空相
关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B ) A. “神舟十八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 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 C. 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 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感悟新知
知3-讲
3. 新型武器的研制和武器性能的提高,航天航空领域所需的新 型高效推进剂,高强度、耐高温、抗老化的新型材料的开发 研制也都需要化学科学支撑。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化学2.1 空气与氧气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作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检验方法2.2 水的性质与净化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2.3 食物中的营养素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种类掌握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子3.3 燃烧与爆炸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学习爆炸的原理和类型第四章:有机物的奥秘4.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和脂肪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糖类和脂肪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4.3 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5.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原理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步骤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主要应用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掌握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6.3 合金的性质与分类了解合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合金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第七章:酸碱盐与氧化物7.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式和分类7.2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判断方法7.3 氧化物的性质与分类学习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分类和常见氧化物的性质第八章:化学与能源8.1 化石燃料与能源危机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作用认识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8.2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 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前景8.3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类型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九章:化学与材料9.1 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金属冶炼的方法和过程9.2 陶瓷与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制法了解陶瓷和玻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陶瓷和玻璃的制法原理和工艺9.3 塑料与合成纤维的性质与用途学习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塑料和合成纤维的用途和环保问题第十章: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0.1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择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10.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习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表达掌握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理方法10.3 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补充和说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024版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02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其中
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反应的热效应。
盖斯定律
03
盖斯定律指出,在相同条件下,无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
完成的反应,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7
02 常见的化学物质
2024/1/25
8
氧气、氢气和氮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 气体,化学性质活泼,能支持燃 烧和供给呼吸。氧气在医疗、冶
键等。
2024/1/25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存在的相 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间作用力的 变化密切相关。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24/1/2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01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表现为反应体系的温
度发生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
质。
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催化剂的作用: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催化剂的特点
2024/1/25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应用:广泛应用 于化工生产、环保治理等 领域,如合成氨、汽车尾 气处理等。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不变。
22
05 定量研究在化学中的应 用
2024/1/25
酚
芳香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 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 酚香味和弱酸性。
醚
醇分子中的羟基被醚键取代而生 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O-R',具 有醚香味和一定的水溶性。
2024/1/25
31
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认识
2024/1/25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2)我国古代化学工艺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新石器时期就能烧制陶器;殷商时期就能冶 炼、铸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已能熟练掌握铁的冶炼技术,并用 于各种器皿、农具和兵器的制造。 ②中国古代化学工艺为世界化学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 了辉煌的成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评价道:整个化学最重要 的根源之一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典例1 飞上天花板的氢气球过了几天后,慢慢缩小,掉落地面。这
主要说明( A )
A.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
B.微观粒子之间有空隙
C.微观粒子的质量很大
D.微观粒子非常小
[解析] 氢气球落地,说明里面的氢气减少了,原因是构成氢气的
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氢气球外面去了。
3.化学可以创造出性能各异的各种新材料
事例
材料特点
全碳气凝 ①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胶——“碳海 ②具有很好的隔热效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 绵” 航天等领域
Hale Waihona Puke ①新一代防腐涂层钢筋可抗击高温高湿的海洋气候
港珠澳大桥 环境对金属的腐蚀; ②由特殊的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高性能绳索强度高、
承重力大
1.化学的发展 化学是在人们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探索和应用中建立和发 展起来的。 (1)人类最初只是用石头、树木 等天然材料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拓展培优
火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3)近代化学发展阶段
时间
成就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其著作《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
1661年 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
物质的本性
1775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 前后 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1803年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一学期1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语言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式: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强调化学式在化学表达中的重要性。
3.化学语言:讲解化学语言在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达。
4.结合课本,讲授化学家如何使用化学语言探索未知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语言的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3.运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本章节的又一个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设想:
a.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主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b.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期表的结构,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2.学生在化学式的书写和含义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来提高。
3.学生在运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课堂实践和拓展训练。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元素周期表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我国的古代化学工艺:制造青铜器、炼钢炼铁、发明火药、烧制瓷器等.(注意“化学”两字)2、①铁生锈—氧气、水;②白色污染—难降解塑料;③温室效应—CO2;④酸雨—SO2、NO2;⑤臭氧空洞—氟利昂;⑥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粉尘、CO SO2NO2。
3、蜡烛燃烧:黄色火焰;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有黑烟,在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冒出一屡白烟,该白烟可燃烧,它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检验产物是水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烧杯内壁有水雾,则产物中有水。
检验产物是CO2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内壁涂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4、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石蜡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干电池放电时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熔沸点、凝固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毒性等。
(在表述化学性质时,一般会有“能”“可以”“具有”“易”等字眼。
)5、碳酸氢铵俗名:碳铵;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受热现象:固体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保存时注意:密封、低温。
6、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绿色粉末;受热现象: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镁:银白色固体,能导电,硬度较小;镁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应用:作照明弹、信号弹、焰火)。
该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接受生成物氧化镁,防止氧化镁溅落在实验桌上,烫坏桌面)。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学课件

A.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 D.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当堂小练
3.“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
D
全国40个重点城市开展两年。下列有关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
回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采取的措施是 ( B )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解析: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因此保存该化肥要密封低温,防止 其损失。而通风、翻动、在太阳下晒都会使碳酸氢铵因分解而 损失。
新课讲解
三、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交流与讨论】下列用途哪些是金刚石的用途,哪些是石墨 的用途,说明该用途利用了它们什么性质。
用途 (1)制作钻石 (2)作电池的电极 (3)制铅笔芯 (4)切割玻璃
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新课讲解
思考 根据以上探究,你知道为什么夏天仓库里的碳酸氢铵化肥
会变少而且仓库里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了吗?我们平时应该 储存碳酸氢铵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热分解。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
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 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红磷燃 烧的现象
(3)待火焰熄灭后观察红磷是否已经燃烧完全。待 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 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新课讲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教材第一章化学的概念1.1 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概述。
- 化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1.2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基本分类和例子。
-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常见的混合物的类型。
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的发现史和基本概念- 原子的定义及其发现史。
-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2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
2.3 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电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子的排布原理和能级。
- 元素周期律概述,及其在排布规律和元素性质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键和化合物3.1 化学键- 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例子。
3.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
-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示例。
- 化学式的表示和应用。
3.3 化合物的分类- 化合物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 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和性质。
第四章反应与方程式4.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条件的因素。
4.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构成和符号。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一般原则。
- 化学计算的应用和示例。
第五章酸、碱和盐5.1 酸和碱的基本性质-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 酸碱指示剂和中和反应。
- 酸和碱的浓度及 pH 值的概念。
5.2 酸、碱和盐的常见化学反应- 酸、碱和盐的常见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5.3 酸、碱盐类物质的应用- 酸、碱和盐类物质的应用和重要性。
- 酸雨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金属元素6.1 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金属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 金属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6.2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特殊金属元素的应用和重要性。
6.3 金属的提取与利用- 常见金属元素的提取方法和工业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高坪镇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4章复习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Ca-40 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在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幕,全运会火炬将在全国传递。
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使用铝合金外壳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④有足够多的氧气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3.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A2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A.64g B.18g C.80g D.9g4.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4:19 B.3:5 C.1:3 D.2:175.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C.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成为100gNaCl溶液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7.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8.小明同学从S + O2点燃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保持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和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正确的信息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⑤9.“催化转换器”即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1∶110.我国已经立法规定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A.O2B.H2O C.SO2D.CO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8题,1-17题每空1分,18题4分,共40分。
)11. 2013年6月7日18时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
在随后的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4)为了防止厦门公交车火灾事故重演,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A.公交车上要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器材B.公交车上座椅用防火阻燃材料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D.禁止乘客在车厢内随意吸烟12.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可用过氧化钡(BaO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
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
阅读下文并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钡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过氧化氢:BaO2+X+H2O==BaCO3↓+H2O2,其中物质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Na2O2)也是一种过氧化物,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同时维持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常用它将某些难溶矿石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例如三氧化二铬Cr2O3与Na2O2高温共熔得到铬酸钠Na2CrO4和氧化钠Na2O,铬酸钠中铬的化合价为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吗?”这一问题时,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现镁条仍在燃烧,大家十分兴奋。
观察生成物,除白色物质外,还有黑色物质。
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中插上一支燃着的火柴棒放人二氧化碳中,发现立即熄灭。
请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镁条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做铁丝在CO2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3) 通过镁、铁在CO2中燃烧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4) 通过镁可以在CO2中燃烧这个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1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微观示意图(1)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物质序号)(3)一个C分子是由构成的;(4)写出反应A+D→B+C的化学方程式:。
15.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
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
请填空:(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填“是”或“否”)(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在导管口安装气球的目的是;(2)小新同学采用左图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其原理是;白磷引燃后瓶中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打开橡胶塞,发现瓶中又开始产生大量烟,你认为这是因为;然后,他又立即将橡胶塞塞回去,这时天平(填平衡或不平衡).(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物质的总质量.17.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8.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6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90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
请计算:(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MnO 2高温参考答案1.C2.A3.B4.D5.D6.B7.D8.B9.B 10.B11.(1)低 2C 8H 18+25O 2点燃 16CO 2 + 18H 2O (2)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AD (4)ABCD12. (1) 2H 2O 2 ===== 2H 2O+O 2↑ CO 2 (2) 2Na 2O 2 + 2CO 2 ==2Na 2CO 3 + O 2(3) +6 Cr 2O 3 +3Na 2O 2==== 2Na 2CrO 4+Na 2O13. (1)2Mg+CO 2 点燃2MgO+C (2) 对照实验 (3) 二氧化碳不支持铁的燃烧,但可支持镁燃烧,即二氧化碳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 (4)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14. (1)18(2)D (3)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4)CH 4+2O 2点燃CO 2+2H 2O15.(1)大 (2)是 (3) 2HgO 2Hg+O 2↑16.(1)防止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的热使锥形瓶破裂;防止体系中的物质逸散,给实验造成误差;(2)用放大镜汇聚阳光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 2点燃2P 2O 5;(3)没有反应完的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继续燃烧;不平衡;(4)①②③⑥17.【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交流讨论】(1) 减少污染(环保),擦干(2) 氧气(空气) 【综合应用】放热,2K + 2H 2O== 2KOH+ H 2↑18. (1)11g (2)96.2%初中化学试卷金戈铁骑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