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超详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超详细)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说明有H2O;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三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前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物质的变化(通常表现的是正在进行的过程,常出现字眼有:在、已经、了等)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通常表现的是一个结论,常出现的字眼有:如:会,能够,易等)1、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填空】新物质、新物质、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化学变化、需要化学变化【例题】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的可燃性B. 铝的导电性C. 氢氧化钠的腐蚀性D.碳酸的不稳定性【答案】B【解析】导电性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总结】判断性质:1、是否通过化学变化体现;2、记牢常见字眼。

【知识点2】实验室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准”原则:。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固体。

3、剩余药品(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广口瓶1、取用块状固体用。

(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

(一斜二送三直立)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细口瓶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一倒二向三挨四靠)①瓶盖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②标签(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试管口,缓缓地倒(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刮一刮,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是同窗们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局部,大家一定要仔细掌握,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走退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让我们一同窗习,一同提高吧!
走退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迷信。

2、我国休息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响契合绿色化学反响)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中心:应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弭污染
4、蜡烛熄灭实验(描画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称号)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廓清石灰水,振荡,变混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扑灭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熄灭。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拟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增加,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反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迷信探求
普通步骤:提出效果猜想与假定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载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进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迷信)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走退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相关内容大家一定要牢记,以便不时提高自己的化学效果,祝大家学习愉快。

[全]中考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全]中考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全]中考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知识点全总结单元知识架构知识整理一.认识化学1. 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发展史: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绿色化学” 的提出。

3. 化学的用途:(1)农业上:生产农药和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医疗上:合成药物,治疗疾病。

(3)生活上: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易错提醒】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 常见仪器的识别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原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1)不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2)一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2)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3)一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取4.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不能将灯芯与玻璃仪器接触,以免容器炸裂。

②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火柴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如遇酒精灯翻倒失火,可用湿抹布或细沙扑灭,不能用水冲。

④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火焰,不可以用嘴吹灭。

⑤添加酒精时,需将酒精灯熄灭并冷却至室温,酒精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

3。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

本文将从物质的分类、反应速率、纯度和实验室常见设备这几个方面对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有很多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其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1.元素: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金属铁等。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果汁等。

二、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1.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关注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计算。

通常根据反应物的消失或生成来确定速率,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消耗的物质的量/反应时间”或“生成物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时间”来表示。

2.受影响因素: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加、催化剂存在和表面积增加都会增加反应速率。

三、纯度物质的纯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物质的百分数。

纯度高的物质具有明显特点和一定的用途,通常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的纯化处理。

1.物质纯度的检验方法:常用的检验方法有熔点检验、沸点检验、密度检验、净水检验等。

2.分离纯化方法:常见的物质分离纯化方法有蒸馏、结晶、过滤、蒸发、萃取等。

四、实验室常见设备在化学实验中,为了进行准确可靠的实验操作,需要使用到一些常见的实验室设备。

1.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圆形玻璃器皿,用于加热、冷却、溶解和混合反应物等。

2.烧瓶:烧瓶是一种具有长颈和圆底的玻璃容器,用于制备或加热液体试样。

3.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或细胞的光学仪器,常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细菌和昆虫等微生物。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表示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则表示有新物质生成;2、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中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比如说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而物质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一般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毫升;(2)注意事项:记住不闻、不尝和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需要用灯帽盖熄;(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此外试管要倾斜放置。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和氧气,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和杂质。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为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点燃4P2O5,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是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
鉴于化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在化学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概述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形形色色物质组成的世界里,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组成世界的物质也在不断变化,同时我们也在利用这些变化改变着世界。

我们利用冶炼的金属制造汽车、飞机,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品要想对物质世界有更深的认识,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改造能力,就应该学好一门科学化学。

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美妙世界。

本单元把生活常识与化学学科相联系,使同学们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常见物质的化学知识,培养对化学科学的热爱,激发创造热情;通过了解化学实验的发展历程,体味先辈进行化学研究的艰辛,了解利用化学实验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信念;通过了解和掌握基本实验仪器、基本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的注意问题,培养基本化学素养和初步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自主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__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常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____________,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一、1.答案: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2.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____________叫做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2.____________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对
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的学习,一定会使你对身边的世界有更新的认识。

1.答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不需要发
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
2.答案: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探究方法
这篇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点总结是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