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应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致过敏反应的分析处理
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奥沙利铂(L-OHP)属于新的铂类抗肿瘤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注射用抗肿瘤药物之一,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表现以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和(或)感觉异常为特征的外周感觉神经病,遇冷加重。
过敏反应较少见,其过敏反应发生率<1%[1,2]。
因过敏反应少见,临床上容易对过敏反应疏忽,但有文献报导,L-OHP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极其罕见,一旦发生致死率比青霉素过敏高[3]。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L-OHP过敏反应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8年3月,应用L-OHP联合化疗68例肿瘤患者,其中男39例,女29例。
年龄41~69岁,平均55岁。
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
胃癌26例,大肠癌42例。
其中发生过敏反应3例,男1例,女2例,年龄41~57岁,平均51岁。
均为大肠癌。
1.2 治疗方法:均采用FOLFO×4方案:L-OHP(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5 mg/m2,静脉滴注2 h,d1;四氢叶酸(CF)(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0 mg/m2,静脉滴注2 h,d1、d2;5-氟尿嘧啶(5-FU)(南京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400 mg/m2,静脉推注,d1、d2,5-FU 6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d1、d2。
1.3 结果:3例发生过敏反应,2例发生在开始应用L-OHP15~30 min内,共3次,用药剂量30~60 ml不等,1例发生在用药将结束时,用药剂量240 ml,共2次。
1例发生于第四疗程,1例发生于第五疗程,1例发生于第三疗程,平均4个疗程。
过敏反应表现为突然出现腹部绞痛和牙痛,全身大汗,四肢厥泠,双上肢及舌麻木,面色紫绀,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发音不良,呼吸困难。
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 mg,非那根25 mg肌内注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10~15 min症状缓解。
1例奥沙利铂致变态反应的处理与分析

1例奥沙利铂致变态反应的处理与分析王莹莹1ꎬ陈喆2(1.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药学部ꎬ东营㊀257034ꎻ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ꎬ北京㊀100021)摘㊀要㊀针对1例转移性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所致的变态反应ꎬ临床药师分析了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ꎬ结合患者具体情况ꎬ给出了预处理及脱敏的建议ꎬ并对脱敏用浓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ꎮ在接受预处理及脱敏治疗后患者安全耐受奥沙利铂化疗4个周期ꎬ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ꎮ关键词㊀奥沙利铂ꎻ变态反应ꎻ临床药师中图分类号㊀R979.1ꎻR969.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4-0781(2020)05-0708-03DOI㊀10.3870/j.issn.1004 ̄0781.2020.05.029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㊀㊀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ꎬ在临床上常与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用于结直肠癌㊁胃癌等的治疗ꎮ奥沙利铂主要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ꎬ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ꎬ从而抑制DNA的合成ꎬ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和抗肿瘤活性ꎮ在奥沙利铂被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同时ꎬ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常见ꎬ主要不良反应为剂量限制性神经毒性㊁胃肠道反应㊁血液学毒性反应等ꎮ几项大型病例系列研究报道ꎬ奥沙利铂相关急性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为12%~25%ꎬ其发生率随着疗程增加而上升ꎬ大多数反应发生在5个疗程后ꎬ多达1/3为严重反应[1 ̄2]ꎮ1例患者在使用奥沙利铂后出现全身瘙痒㊁恶心呕吐伴腹部疼痛等ꎬ现对该患者的脱敏治疗㊁预剂量选择等进行分析讨论ꎮ1㊀临床资料㊀患者ꎬ女ꎬ37岁ꎬ身高154cmꎬ体质量50kgꎬ体表面积1.46m2ꎬ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ꎮ因 直肠癌晚期半年ꎬ6周期化疗后ꎬ造瘘手术后1个月 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ꎮ患者2017年10月被诊断为直肠黏液腺癌(cT4bN+M1IV)ꎮ2017年11月2 30日化疗3周期:奥沙利铂130mgꎬ第1天ꎬ伊立替康180mgꎬ第1天ꎬ卡培他滨早1000mgꎬ晚1500mgꎬ第2~11天ꎬ每2周为一个周期ꎮ化疗后患者便血逐渐较前好转ꎬ仍有鲜血便ꎬ每日1或2次ꎬ有里急后重感ꎮ3周期后疗效评价为进展ꎬ后续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200mgꎬ第1天)ꎬ治疗顺利ꎮ6周期后复查磁共振:直肠中上段至乙状结收稿日期㊀2019-02-17㊀修回日期㊀2019-05-12作者简介㊀王莹莹(1981-)ꎬ女ꎬ山东东营人ꎬ主管药师ꎬ硕士ꎬ研究方向:抗肿瘤药物ꎮORCID:0000 ̄0002 ̄4435 ̄261Xꎬ电话:0546-8551382ꎬE ̄mailnealy1981@163.comꎮ通信作者㊀陈喆(1979-)ꎬ女ꎬ北京人ꎬ主管药师ꎬ硕士ꎬ研究方向:临床药学ꎮ电话:010-87788576ꎬE ̄mail:gigichen79@126.comꎮ肠肠壁环周不规则增厚ꎬ部分层面较前饱满ꎻ局部管腔变窄ꎬ直肠系膜筋膜㊁骶前㊁双侧髂血管旁见多发肿大淋巴结ꎬ部分较前饱满ꎮ2018年3月20日外科行腹腔镜探查+大网膜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腹腔热灌注治疗前置管术ꎮ手术后病理检查:低分化黏液腺癌ꎬ主要呈印戒细胞癌ꎮ2018年3月22日㊁26日㊁28日分别行腹腔热灌注化疗ꎬ分别注入奥沙利铂350mg㊁雷替曲塞4mgꎬ治疗顺利ꎮ2018年4月20日患者入院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ꎬ按计划行第7周期化疗ꎮ2018年4月22日开始静脉滴注给予奥沙利铂(乐沙定ꎬ冻干粉ꎬ规格每支50mgꎬLaboratoiresThissenꎬ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50065ꎬ批号:17C29)ꎮ给药约5min后ꎬ患者周身瘙痒ꎬ随后出现恶心呕吐伴腹部疼痛ꎬ脉搏90次 min-1ꎬ呼吸率18次 min-1ꎬ血压135/86mmHg(1mmHg=0.133kPa)ꎮ立即停用奥沙利铂ꎬ给予吸氧㊁补液㊁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及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对症治疗后逐渐好转ꎮ2㊀讨论㊀2.1㊀关联性评价㊀患者输注奥沙利铂约5min后ꎬ发生全身瘙痒㊁恶心呕吐伴腹部疼痛ꎬ与奥沙利铂输注存在明显的时间相关性ꎻ奥沙利铂注射液说明书及文献指出:瘙痒㊁低血压㊁发热㊁畏寒㊁寒战㊁荨麻疹㊁恶心㊁呕吐㊁腹痛㊁血管性水肿等为奥沙利铂常见输液相关综合征ꎬ其发生率随着多个疗程而上升ꎬ大多数反应发生在5个疗程后[1]ꎮ现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ꎬ出现周身瘙痒㊁恶心呕吐及腹痛ꎬ给予停药㊁吸氧㊁补液㊁静脉推注地塞米松㊁肌内注射苯海拉明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ꎻ后未再使用奥沙利铂ꎻ无其他因素导致该不良反应ꎮ关联性评价:很可能ꎮ根据CTCAEV4.0变态反应分级评为2级ꎮ2.2㊀奥沙利铂变态反应类型及机制㊀2.2.1㊀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㊀铂类药物(顺铂㊁卡807 HeraldofMedicineVol 39No 5May2020铂㊁奥沙利铂)引起的输液反应多数是IgE介导的经典Ⅰ型变态反应ꎮBRANDI等[3]对124例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进行观察ꎮ其中17例出现程度不等的过敏表现ꎮ除2例患者出现在输液结束ꎬ其他所有患者均出现在奥沙利铂输注10~15minꎬ发生较为迅速ꎬ经过处理后症状消失也较快ꎬ具有典型的Ⅰ型超敏反应的特征ꎮ该患者给药约5min后出现全身瘙痒㊁恶心呕吐㊁腹痛症状ꎬ立即停药并给予吸氧㊁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逐渐好转ꎬ符合I型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ꎮ2.2.2㊀IgG/IgM介导的Ⅱ型超敏反应㊀文献报道了铂类药物的少数Ⅱ型(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反应病例[1ꎬ4 ̄5]ꎮBENCARDINO等[5]发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关于奥沙利铂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系列病例报道ꎬ共分析了61例奥沙利铂介导的免疫相关病例ꎮ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㊁Evan s综合征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㊁罕见的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等ꎮ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6.7个治疗周期ꎮ可在奥沙利铂输注过程中或输注后不久ꎬ表现为后腰背部疼痛㊁发热㊁畏寒㊁黄疸㊁血红蛋白尿㊁肾衰竭等ꎮ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自身免疫性反应一般发生在较高累积剂量之后才会诱导产生ꎮ2.2.3㊀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㊀该类患者过敏往往发生在奥沙利铂静脉滴注1h以后至结束后数小时ꎬ一般症状持续时间较长ꎬ患者大多表现为畏寒㊁发热ꎬ可合并有血压下降等表现ꎮTONINI等[6]认为奥沙利铂发生过敏很可能是其作为超级抗原ꎬ通过直接结合于抗原提呈细胞的MHCII类分子ꎬ从而刺激T细胞的增殖以及大量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㊁白细胞介素 ̄6(IL ̄6)等细胞因子的释放所致ꎮ2.3㊀脱敏治疗㊀数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与奥沙利铂过敏相关的危险因素ꎬ结果不尽相同ꎬ包括年轻㊁女性㊁挽救性治疗(二线或以上)㊁单次大剂量用药㊁曾接触过铂类等[7 ̄9]ꎮ发生了奥沙利铂超敏反应的患者应暂停药物输注并给予对症处理ꎮ有任何I型全身性变态反应特征的表现及严重变态反应时(3级或以上)ꎬ需立即使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胺药治疗ꎬ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素ꎮ曾出现铂类相关全身性变态反应特点的患者应换为其他替代药物或使用脱敏方案[1 ̄2]ꎮ脱敏治疗采用高度可控㊁剂量递增的一系列连续步骤再次使用该致敏药物ꎬ以期使患者能够继续从中获益ꎮ但对于既往发生过化疗诱导的发疱性或剥脱性皮炎㊁Stevens ̄Johnson综合征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患者ꎬ脱敏治疗是绝对禁忌ꎮ此外ꎬ脱敏治疗对预防其他特异体质性免疫反应的复发是无效的ꎬ如血清疾病㊁溶血性贫血[1 ̄2]ꎮ该患者出现了周身瘙痒㊁腹痛及恶心呕吐的全身症状且无脱敏禁忌ꎬ鉴于奥沙利铂在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地位ꎬ可考虑脱敏治疗为合理的选择ꎮ关于奥沙利铂脱敏治疗尽管经验较少ꎬ但基于卡铂建立的脱敏治疗方案已有成功应用于奥沙利铂的报道[10 ̄12]ꎮROBINSON等[13]等报道ꎬ10例患者(其中6例为中重度过敏患者ꎬ4例为轻度过敏患者)于再次应用铂前进行地塞米松㊁西咪替丁㊁盐酸苯海拉明预处理ꎬ将所需铂剂量按1 1000㊁1 100㊁1 10㊁1 1稀释或滴速倍比增加ꎬ4h以上滴完ꎬ具体步骤为:将所需奥沙利铂剂量混合在5%葡萄糖溶液100mL中ꎬ抽取0.1mL浓溶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1 1000稀释)ꎬ滴注时间1h以上ꎻ如耐受ꎬ抽取1mL浓溶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1 100稀释)ꎬ滴注时间1h以上ꎻ如耐受ꎬ抽取10mL浓溶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1 10稀释)ꎬ滴注时间1h以上ꎻ如耐受ꎬ滴注剩余的溶液(1 1稀释)ꎬ滴注时间1h以上ꎻ或者按通常速率的25%滴注1hꎻ如耐受ꎬ按照通常速率的50%给药1hꎻ如耐受ꎬ按照通常速率的75%给药1hꎻ如耐受ꎬ按照通常的速率给予剩余的药品ꎮ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5例按浓度配比稀释脱敏ꎬ5例按滴速倍比增加脱敏)ꎬ无明显变态反应发生ꎮ选择何种脱敏方式基于患者及临床医生的意愿ꎬ未见明显差异因素ꎮALTWERGER等[14]也应用了上述相似的方案ꎬ75%因发生变态反应而进行脱敏的患者耐受良好(42/56ꎬ其中包含3例重度变态反应患者)ꎬ平均完成6.1个周期化疗(范围0~23个周期)ꎮ基于ROBINSON等[13]研究中浓溶液的配比情况及该患者奥沙利铂的使用剂量(130mg)ꎬ临床药师对1.3mg mL-1浓度下药物的稳定性作出了分析ꎮEIDEN等[15]研究表明ꎬ在5%葡萄糖溶液中ꎬ浓度为1.3mg mL-1奥沙利铂ꎬ在4ħ和20ħ下在聚氯乙烯㊁聚丙烯和聚乙烯输液袋中稳定至少14dꎬ而不需考虑光照ꎻ储存期间未检测到颜色变化ꎬ并且pH值保持稳定ꎻ在研究期间的任何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微生物污染ꎮ按照奥沙利铂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ꎬ滴注3h的常规速率ꎬ笔者根据文献步骤[6]整理了该患者脱敏速率换算表(按照20滴为1mL计算)ꎬ见表1ꎮ2.4㊀预处理㊀在铂类药物应用之前不常规进行预处理用药ꎬ但对于既往发生过变态反应的患者ꎬ进行预处理或为合理的选择[2ꎬ13 ̄14]ꎮROBINSON等[13]研究中按滴速倍比增加的方式预处理药物的剂量较大(地塞米松:每6h20mgꎬ4~8次ꎻ西咪替丁:每8h300~600mgꎬ907医药导报2020年5月第39卷第5期表1㊀脱敏速率换算㊀时间每分钟滴数持续时间/min总滴数液体体积/mL第1小时146084042第2小时2860168084第3小时42602520126㊀㊀3h共滴注252mLꎬ剩余液体按照56滴 min-1给予ꎬ约90minꎬ滴注时间共计约4.5hꎮ3~6次ꎻ苯海拉明:每6h25~50mgꎬ4~8次)ꎬ临床药师对降低预处理剂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ꎮSUENAGA等[2]的一项纳入272例接受奥沙利铂患者的系列研究显示ꎬ在所有治疗周期前患者均接受了法莫替丁(40mg)和地塞米松(8mg)的初级预防方案(第4周期后加用苯海拉明50mg口服)ꎬ有48例患者发生变态反应ꎮ后续对上述48例过敏患者中发生1或2级变态反应的30例患者进行了地塞米松剂量增加至20mg及延长输注时间至4~6h的二级预防ꎬ结果显示19例患者(63.3%)在至少2个周期内没有反应ꎬ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时间可能比对二级预防无效的患者长4个周期(2个月)ꎮ因该二级预防方案排除了发生3/4级变态反应的患者ꎬ对于3/4级变态反应患者ꎬROBINSON等[13]的预处理方案或为更合理的选择ꎮ接受二级预防后依然过敏的患者需停止此脱敏方案ꎮ患者于2018年5 8月间断进行了奥沙利铂化疗4个周期ꎮ给药前30minꎬ均接受了西咪替丁300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的预处理ꎬ后按滴速倍增脱敏方案进行奥沙利铂输注ꎬ输注时间4~5hꎬ耐受良好ꎬ后因疾病进展停药ꎮ随着奥沙利铂的日益广泛应用及其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ꎬ应对其变态反应有足够的警惕和认识ꎮ临床药师结合相关文献及患者情况针对脱敏治疗及预处理向临床提供了详细参考建议ꎬ并分析了药物浓溶液的稳定性ꎬ为患者再次合理应用致敏药物提供了依据ꎮ参考文献[1]㊀POLYZOSAꎬTSAVARISNꎬGOGASHꎬetal.Clinicalfeaturesof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tooxaliplatin:a10 ̄yearexperience[J].Oncologyꎬ2009ꎬ76(1):36-41. [2]㊀SUENAGAMꎬMIZUNUMANꎬSHINOZAKIEꎬetal.Mana ̄gementofallergicreactionstooxaliplatinincolorectalcancerpatients[J].JSupportOncol2008ꎬ6(3):373-378. [3]㊀BRANDIGꎬPANTALEOMAꎬGALLICꎬetal.Hypersen ̄sitivityreactionsrelatedtooxaliplatin(OHP)[J].BrJCancerꎬ2003ꎬ89(3):477-481.[4]㊀FORCELLONPꎬKHUBCHANDANISꎬPATELSJꎬetal.Oxaliplatin ̄inducedimmune ̄mediatedcytopenias: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J].JOncolPharmPractꎬ2015ꎬ21(2):148-56.[5]㊀BENCARDINOKꎬMAURIGꎬAMATUAꎬetal.Oxaliplatinimmune ̄inducedsyndromeoccurswithcumulativeadministrationandrechallenge:singleinstitutionseriesandsystematicreviewstudy[J].ClinColorectalCancerꎬ2016ꎬ15:213.[6]㊀TONINIGꎬSANTINIDꎬVINCENZIBꎬetal.Oxaliplatinmayinducecytokine ̄releasesyndromeincolorectalcancerpatients[J].JBiolRegulHomeostAgentsꎬ2002ꎬ16(2):105-109.[7]㊀李琳ꎬ王晖ꎬ胡雪晴ꎬ等.奥沙利铂致消化道肿瘤患者变态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ꎬ2014ꎬ30(2):149-150.[8]㊀SEKIKꎬSENZAKIKꎬTSUDUKIYꎬetal.Riskfactorsforoxaliplatin ̄induced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inJapanesepatientswithadvancedcolorectalcancer[J].IntJMedSciꎬ2011ꎬ8(3):210-215.[9]㊀PARELMꎬRANCHONFꎬNOSBAUMAꎬetal.Hypersen ̄sitivitytooxaliplatin:clinicalfeaturesandriskfactors[J].BMCPharmacolToxicolꎬ2014ꎬ15:1.[10]㊀GOWDAAꎬGOELRꎬBERDZIKJꎬetal.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tooxaliplatin:incidenceandmanagement[J].Oncology(WillistonPark)ꎬ2004ꎬ18(13):1671-1675. [11]㊀HERREROTꎬTORNEROPꎬINFANTESꎬetal.Diagnosisandmanagementof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causedbyoxaliplatin[J].JInvestigAllergolClinImmunolꎬ2006ꎬ16(5):327-330.[12]㊀PARKHJꎬLEEJHꎬKIMSRꎬetal.Anewpracticaldesensitizationprotocolforoxaliplatin ̄inducedimmediate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anecessaryandusefulapproach[J].JInvestigAllergolClinImmunolꎬ2016ꎬ26(3):168-176.[13]㊀ROBINSONJBꎬSINGHDꎬBODURKA ̄BEVERSDCꎬetal.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andtheutilityoforalandintravenousdesensitizationinpatientswithgynecologicmalignancies[J].GynecolOncolꎬ2001ꎬ82(3):550-558. [14]㊀ALTWERGERGꎬGRESSELGMꎬENGLISHDPꎬetal.Platinumdesensitizationinpatientswithcarboplatinhypersensitivity:Asingle ̄institutionretrospectivestudy[J].GynecolOncolꎬ2017ꎬ144(1):77-82.[15]㊀EIDENCꎬPHILIBERTLꎬBEKHTARIKꎬetal.Physico ̄chemicalstabilityofoxaliplatinin5%dextroseinjectionstoredinpolyvinylchlorideꎬpolyethyleneꎬandpolypropyleneinfusionbags[J].AmJHealthSystPharmꎬ2009ꎬ66(21):1929-1933.017 HeraldofMedicineVol 39No 5May2020。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摘要】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是一种常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副作用,护理上可以采取控制摄入量和频率、适当进食等措施。
腹泻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护理上要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腹泻加重。
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副作用,护理上要及时进行皮肤护理和核对血常规等。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治疗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护理、患者。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需要接受化疗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或提高生活质量。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
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常常让患者感到不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合理的护理和支持对于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至关重要。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而言,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反应以及骨髓抑制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等。
首先是神经系统毒性,奥沙利铂常导致末梢神经病变和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脚麻木、冰冷感或者刺痛等症状。
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治疗大肠癌临床分析

炎等常见病 相混 淆 , 未能及时检查 。②恶
性 程度 高 , 病情进展快 , 转移早 , 出现症状 时已属进展期 。③ 并发 症多 。腹 腔 广泛 转移 , 造成粘 连引起 肠梗 阻 。大肠 癌 , 目 前尚无 满意的单 一治疗方 法 , 需采取综合 治疗 。
资 料 与 方 法
c cr[ ] B s g 1 8 ,2( ) 6 8— a e J . rJ r, 9 5 7 7 : 9 n a
7 2. 0
经病理组织 学和细胞 学证 实 的大肠
癌患者 2 ( 5例 均为初 治病例 ) 化 疗前 血 , 象及肝 肾功能正常 , 临床可 观察 的指标 有
( x线 、 、T 肿 瘤标记 物 ) 进 行近 期 B超 C 、 ,
一
O P属于新 的铂类 衍 生 物 , 学名 为 H 化
四氢叶酸联合应用 治疗晚期 大肠癌 Ⅱ期
平均年龄 4 8岁 (2~7 2 5岁) Ⅲ期 1 , , 9例
Ⅳ 期 6例 。
左 旋 反 式 二 氨 基 环 已烷 草 酸 铂 , 结构 的 中
临床报 告 [ ] 癌 症 ,9 9,8( ):3 J. 19 1 3 2 7—
果: 组 2 本 5例 , R C 1例 , R P 9例 , C N 8例 ,
本组 2 5例均 完成至 少 2周期化 疗。
C F联 合 治 疗 晚 期 结 肠 癌 R 3 . % 。 R4 4 20 0 2年美 国临床 肿瘤学 会 N I 先后 组 C 织 的Ⅲ期研 究 , 比较 了 L—O P+5一F H u + F与 C T一1 C P 1+5一F u+C F治疗 7 5 9 例患 者 的结 果 : 效 率 分 别 为 3 . %、 有 80 2.% ; 90 m 分别是 8 86 9月 , 年 生存 . 、. 1 率为 7 . % 、7 O 0 0 5 . %说 明 L—O P的疗效 H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对于术后转移或晚期胃癌患者,联合化疗可以有效减缓病情恶化,提高生存质量。
奥沙利铂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但是其副作用较多,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对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分享一些护理措施,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一、化疗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一)恶心、呕吐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
经观察,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多数为女性、年龄偏大、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免疫力较差等。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调理。
例如,避免心理压力,适当增加饮食的分量和频率,分娩前3天停服红肉和深色蔬菜,减少食物刺激,避免用餐前锻炼等。
(二)腹泻奥沙利铂常常会导致腹泻,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
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老年、免疫力低下、术后胃肠吸收差、抗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腹泻,建议患者在规律的饮食和饮水的同时,采取药物治疗,如山梨酸钾(Smecta)、肠胃调节剂(乐菌清等)等,保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三)白细胞减少奥沙利铂会压制造血功能,使得白细胞数量下降,表示机体的抗病能力受到影响。
白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老年、肝肾功能低下、合并感染等。
护士应该提醒患者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如发热、头痛、呼吸困难等),以及注意休息和营养平衡。
二、护理措施为了减轻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对患者的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一)心理疏导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会让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严重者会出现焦虑、压抑、悲观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护士需要注重心理疏导,让患者认识到这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反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支持,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二)营养支持奥沙利铂联合化疗会对患者的食欲和吸收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恶心和呕吐比较严重的患者。
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大肠癌毒副反应的护理

作 者 单 位 :3 0 5 武 汉 , 钢 第 二 职 工 医 院肿 瘤 治 疗 中 心 408 武
【 要 】 目 的 探 讨 奥 沙 利 铂 与 5氟 尿 嘧 啶 ( - U) 合 治 疗 毒 副 反 应 的 护 理 要 点 。方 摘 一 5F 联
法
结论
对 3 2 接 受 奥 沙 利铂 联 合 化 疗 的 大 肠 癌 患 者 化 疗 前 做 好 心 理 护 理 ; 疗 期 问 注 意 保 暖 , 强 6例 化 加 患者均 顺利完 成化疗 , 严重 并发症发 生。 无
3 结 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 王 质 刚 . 液净 化 学 . 京 : 学 技 术 出版 社 ,92 6 . 4 血 北 科 1 9 :4 f ] Or Y, res s i Kozt A, azM, t l Kt ea ,Ham d ls r — e o i yiat a s e
男2 7 , 15 ; 2 例 女 3 例 年龄3 ~7岁 。 中直肠癌 16 , 2 3 其 7例 结 肠癌 1 6 。 8例
发 生 阻塞 , 其余 5 例患 者血管 通畅 , 管通路 保持 良 4 血
好 , 管 成熟 , 颤 明显 , 于穿刺 。 瘘 震 易
4 小 结
续 透析 。 透 析过 程 中 , 须 密 切 观 察 生 命 体 征 变 ⑤ 必 化, 特别 是血压 的 变 化 ]如 发 现 患 者低 血 压 , 即 。 立
合 理 有 效 的 护理 可 减 轻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保证 治疗 顺 利 完成 , 高 治疗 效 果 。 提 【 键 词 】 奥 沙 利 铂 ; 副 反 应 ; 疗 护 理 关 毒 化 d i1 .9 9 j i n 1 7 - 7 8 2 1 . 1 0 4 o :( 3 6 /. s . 6 43 6 .0 0 0 . 1 1 s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洪辉斌;徐洁平;姚伟【摘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和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 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治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 静脉滴注4h,第1 天;亚叶酸钙200mg/m2 静脉滴注2h,第1~5 天(在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之前),5-氟尿嘧啶400mg/m2 静脉滴注4~6 h,平均用药4 周期,2 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0 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4 例(10%),部分缓解(PR)18 例(45%),稳定(SD)10 例(25%),进展(PD)8 例(20%),总有效率(ORR)为55%.不良反应为厌食疲乏、皮肤色素沉着、神经毒性、手足综合症、腹泻、恶心呕吐、肝功损害、白细胞下降,多数患者能耐受.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22【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晚期结直肠癌【作者】洪辉斌;徐洁平;姚伟【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汕头,515011;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汕头,515011;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汕头,515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R735.3+7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趋升,手术是治疗主要手段,但手术的能力有限,当病变超出手术范畴时,外科手术也就无能为力,此外,术后面临着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因此化学治疗就成了结直肠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笔者针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方案对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以及后期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20例疗效评价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20例疗效评价张洁【摘要】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毒性反应以及患者依从性。
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 A 组 B 组,各60例。
A 组采用改良的 FOLFOX7方案,第1天予奥沙利铂(L - OHP)130 mg / m2+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4 h;后静脉滴注亚叶酸钙(CF)20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2 h 内滴完;再持续静脉滴注2600 mg / m2氟尿嘧啶(5-FU)46 h;重复给药不超过12次。
B 组第1天予 L - OHP 2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0 mL,静脉滴注2 h;同时静脉滴注2 h CF 200 mg / 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待上述2种药物同时结束后,再连续静脉滴注6 h 5- FU 300 mg / 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结果 A 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0例,总有效率为46.67%(28/60),高于 B 组的26.67%(χ2=5.17,P <0.05)。
2组均未发现Ⅳ级严重毒性反应,B 组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A 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
化学治疗药物毒性最主要表现为脱发,2组均为95.00%;其次是神经毒性和恶心/呕吐,A、B 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0.00%比65.00%和58.33%比6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 组完全依从,没有脱落病例,B 组有3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脱落率为5.00%,高于 A 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确切,特别是经改良后的 FOLFOX7方案更提高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药物毒性反应常见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应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致过敏反应的分析
处理
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就诊时有一部分已属于中晚期和术后出现复发转移者,采用联合化疗是主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是大肠癌化疗的一线药物,本科在2007年1月至2009月2月的应用中出现奥沙利铂过敏反应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女,53岁,直肠癌术后3周,行第一周期化疗;患者男,72岁,结肠癌术后5周,行第一周期化疗;患者女,66岁,结肠癌术后5个月,行第五周期化疗;患者男,56岁,直肠癌术后6个月,行第六周期化疗;患者5女,48岁,结肠癌术后3个月,行第三周期化疗。
1.2 治疗方法奥沙利铂130 mg/m2加入5%GS500 ml静脉滴注4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加入5%GS250 ml静脉滴注2 h, 第3~7天;氟尿嘧啶350 mg/m2加入5%GS500 ml静脉滴注5 h,第3~7天;化疗前后辅以止吐、免疫调节药物,每例患者至少接受6周期化疗,同时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每周期前后查肝、肾功能。
2 过敏反应表现
本组患者均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全身发热麻木,颜面部潮红,双侧掌心潮红,病例1患者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冰冷。
3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注奥沙利铂,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 mg,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及对症处理,血压下降者给予快速补液扩容,加用多巴胺维持血压,经抗休克抗过敏处理后患者均渐好转,改用其他化疗药物。
4 讨论
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衍生物,是一种新的铂类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注射用抗肿瘤药物之一,对晚期大肠癌疗效显著,奥沙利铂的毒性与顺铂不同,没有肝肾和耳毒性,其主要不良反应以血液方面及神经毒性反应为主,如溶血性贫血和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过敏反应较少见,仅为0.5%[1],但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致死率比青霉素过敏高[2]。
笔者从该组病例可以看出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无任何规律,既能发生于首次化疗,也能发生于化疗的任何一个周期,或是一天当中的任何一个时间,与化疗剂量无明显关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也无明显差异,因此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大肠癌疗效虽然确切,毒
副反应相对轻微,患者易于接受,也要高度警惕过敏反应发生,所以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①详细询问过敏史,对铂类衍生物过敏者禁用;②医护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奥沙利铂的抗肿瘤活性和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说明;③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加强病房巡视,控制输液速度在40 d/min以内,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调节,观察局部穿刺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任何不适;④输注奥沙利铂要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确保齐全及性能良好;⑤配置奥沙利铂时不能与氯化物、碱性制剂一起使用,而且尽量不要在中午及夜间用药,因为此时间段医护人员相对较少,不利于病情观察;⑥告知患者静脉滴注此药时必须有人陪护,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姚智东,吴洪斌.奥沙利铂的安全性评价.中国新药杂志,2003,12(7):569.
[2] 藏国青.奥沙利铂致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一例.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