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散文写作(二):线索的确定

合集下载

散文艺术构思中结构线索的构建

散文艺术构思中结构线索的构建

散文艺术构思中结构线索的构建散文艺术构思中结构线索的构建散文艺术构思中结构线索的构建是怎样的呢?大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在散文的创作实践中,我们把散文构思中包括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三个重要因素,即:一确立立意;二牵住线索;三构成全局。

首先散文构思主干就是立意,立意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构思活动是围绕着它来进行的。

中国古代文论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立意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和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

而全文立意表达的重要载体是构思其中之一的牵住线索,线索又是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不论是线索和结构与立意都是密不可分的,结构又是立意表现的重要载体之一。

没有结构,立意无从表达。

谈到散文构思的中心任务,就是作者为思想感情即立意,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流动形式,即是可以构成成文的结构的前身即线索。

线索是结构的脉络,作家思想感情的流动是由线索来加以控制的。

“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艺概文概》)。

我们姑且可以把线索再细分一下,即构思线索和结构线索,可以看出构思线索在前,结构线索在后,也就是说构思线索是最初萌动文章之初的思维;而结构线索因素则是涉笔成文,组成文章构件时涉及的部分。

但很显然,当作家在深入地构思文章结构线索时,当然也不能排除构思线索仍然同时也在起着作用,即会出现结构线索与构思线索互相交织地起到构思作品良性互动的作用。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构思线索与结构线索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联,它们的属性分别是:构思线索属构思,重艺术、重形象;结构线索属结构,重科学、重逻辑,两种属性的它们各司其职,各有特性,不宜混同。

仅此可从现当代散文为例,把结构线索贯穿为作品性的东西,大体概括如下几种:一是以情节为线索,固然散文的结构从根本上讲,是情感的结构,而不是情节的结构,但是,在一些寄事抒情或叙事类散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被组织在一定的情节之中的,其结构形式,也颇像小说,如吴组湘的散文《黄昏》、郭沫若的《月蚀》、巴金的《废园外》等。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二)思路、主旨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二)思路、主旨

(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还要开启下文, 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文总说。
例如: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描写的书院 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 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过渡句,一般单独成段或者在下面部分的段首。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 如:(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2) 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 个字加以概括。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 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 题点。
如:①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②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③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
不要漏掉答题点。
基本答题思路:
叙事散文
(1)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事,怎么干,结果如何。
(2)所描绘的景物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16.( l )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 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 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操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 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 正面衬托鼓神。 ( 4 ) “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 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散文阅读 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散文阅读 分析散文线索的作用
找出文中这些写到祁连雪的语句,适当的加以概 括,就可以回答该题了。
真题回放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 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 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①雪是贯彻全文的线索;
②雪化成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 代的子孙;(2节)
第6段中,当和祁连雪岭相对时,作者说“它却 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 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 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 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 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而到文章最后,作者忍不住“即兴赋诗,寄情于 祁连雪”。
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 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 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2.因物取“线” 如: 《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
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 纺车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 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 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 文章就是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与纺车有
课后作业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 (2分)
答案: ①文章以味道为线索, ②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
吃咸花生两件事。
课后作业
2.第④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 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 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答案: (1)“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 (2)说明 ①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 ②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3 专题二 寻找散文线索,理清写作顺序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学期3 专题二 寻找散文线索,理清写作顺序

专题二寻找散文线索,理清写作顺序专题精讲知识要点线索是散文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线索的主要类型有: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例如:《滕野先生》这篇散文以“我”与滕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

散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选材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命题规律对散文线索、写作顺序的考查,命题形式主要有:1.把握文章线索。

2.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3.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备考策略1.寻找散文线索时,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可以从表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或者反复出现的句子入手。

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在回答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的问题时,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命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

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可否颠倒顺序的理由。

3.在回答“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原文中恰当地方”这类问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主题的需要,同时还需考虑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例文导读躺在母亲身边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

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

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要点精析·点拨技巧①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

A.备受B.惊喜④“聊天。

”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05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

05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

05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主标题: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及其作用副标题:线索是散文神聚的重要标志,一定不能忽视!关键词:方法指导,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一、方法指导: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抓线索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做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

二是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如《白杨礼赞》;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海燕》)。

三是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一)、命题揭密:线索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2.简要分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二)、答题思路:点明文章的线索,指出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具体分析。

即一般的答题格式为:线索+作用+解析。

二、典型示例:(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散文线索寻找方法指引

散文线索寻找方法指引

散文线索寻找方法指引作者:胡桂清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年第01期阅读散文,要理好“形”和“神”的结合点——线索,从而把握住文章的脉络,抓住作者的思路,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本意。

一、散文线索常见形式1.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人在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接触过程中,感情会不断发生变化。

作者用他的思想感情变化串起过去生活的画面,从而使文章的材料有序陈列,这样,思想感情的变化就成为文章的线索。

比如,《荔枝蜜》中,作者的感情变化是: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这一展现过程,就是用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过程,这一感情的发展过程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2.以叙事为线索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的叙事串接起一个个画面,从而使文章的材料有序陈列,表达出作者的本意,构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这样,叙事就成为文章的线索。

鲁迅的《藤野先生》,开头写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通过设问句自然过渡,再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文章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3.以物为线索生活中许多看起来很普通的事物,如果赋予一定意义或放在特定环境中,往往能体现伟大的情感。

以这样特定的“物”为线索,会使文章的寓言深刻,情感真挚,中心显得更明确。

如冰心的《小橘灯》,全文以“小橘灯”为主线,紧紧围绕“小橘灯”展开,记叙了一个小姑娘在艰苦的条件下护理生病的妈妈的故事。

“小橘灯”这一特殊的物,成为文章的线索。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表达父子之间的真情实感。

4.以时间、地点、思绪等等为线索有些文章中,组织材料是时间发展为线索进行;有些散文的地点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有些散文经作者的思绪为线索,通过联想和想象,使材料呈现给读者,表达文章的主题;有些游记散文游览路线为线索或者是人物行踪为线索,从而使场景一个个的有序的展现。

散文(行文思路和线索)

散文(行文思路和线索)

202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复习之结构思路一、知识点整理(一)散文结构思路概念和类型思路是指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安排与段落间的关系。

(三)考向1.从线索(事物、人物、事件、景物、行程、情感、空间、时间)入手,分析其在组织材料、叙述事件、表达主旨等方面起的作用;2。

从某个局部(开头、结尾、过渡段)入手,分析其在整个篇章中的作用。

(四)考法及解题思路1。

行文思路和线索(1)设问示例: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概括。

文章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本文……反复出现,有何作用?综合全文,分析……的心理(情感)变化.(2)寻找线索的方法:①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②关注文章标题;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线索的一般作用: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内容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2.分析语段作用(1)设问示例:文中画线句子(或开头或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文章写……有什么作用(用意是什么)?如果将某一段删去,好不好?文章着重写了……,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2)解题思路:①内容:概括内容(出现特点形容词);②结构:指出结构作用并分析;③主题:表达……情感,揭示……主题;④表达效果。

三、典型例题(一)题型一线索和行文思路【典型例题1】【2017年上海卷】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浅析如何寻找散文的线索

浅析如何寻找散文的线索

浅析如何寻找散文的线索散文是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它通常是以一种不押韵或者非常规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篇故事。

与诗歌和戏剧不同,散文的结构和形式都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规格。

如果你是一位喜欢写作散文的作者,或者你正在寻找途径来阅读和了解散文,这篇文章就为您分享如何寻找散文的线索。

一、了解散文的历史和类型首先,有必要了解散文的历史和类型。

散文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出现,通过写故事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看法。

今天,散文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它可以包括回忆录,随笔,游记,专题报道等,每种类型的散文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特点。

因此,对散文的类型有所了解,可以帮助你更轻松地找到自己喜欢的散文。

二、寻找散文的来源找到散文的来源是另一个重要的步骤,这有助于您了解到许多作家的思想和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下面是寻找散文的来源的一些建议:1. 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中,你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散文的书籍和期刊。

如果你对特定的主题感兴趣,也许可以在索书号对应的地方找到一些相关书籍。

2. 在线网站:有许多在线网站可以提供大量的散文资源,例如,网上图书馆、电子书城、博客等。

此外,你还可以在文学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寻找关于散文的话题,与其他关注散文的人交流和分享。

3. 书店:如果你喜欢实体图书,你可以去书店逛逛,浏览并阅读一些散文作品。

在书店里,你很可能会找到一些对你感兴趣的作家和题材。

三、学会阅读散文阅读散文,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是理解散文的前提。

下面是一些阅读散文的技巧:1. 首先,读一遍整篇散文,尽可能多地了解主题和情感表达。

仔细看看散文中的每一个句子,从而获得作者的整个感知,也能更容易地掌握文字流与联想。

2. 关注作者的语言、情感和语气。

散文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它们会对读者心灵产生强烈的影响。

3.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旨。

散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通常有一个容易理解的结构和主题。

在读散文时,请留意作者如何通过故事中的许多情节和细节来表达其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什么是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 ”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知识点复习】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1.时空连“线”2.因物取“线”3.反复出“线”4.以情导“线”5.定“神”看“线”二、确定散文线索的重要性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面对零散的粒粒珍珠,如果缺乏合适的线就穿缀不成闪光的项链。

写文章也如此,当作者选定一个能带动一切的线索时,他就可以把各种材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品构思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确定叙述的线索,确定了线索,情节结构才能安置裕如。

三、确定线索的实用方法㈠线索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作用可分为叙事线索,抒情线索,逻辑线索;根据多少可分为单线、复线、多线;根据重要程度可分为主线、副线;根据藏露程度可分为明线、暗线等等。

㈡怎样确定线索呢?1.以感情(心理)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为主线层层推进。

先写儿时被蜜蜂螫后看见蜜蜂总不舒服,当吃了荔枝蜜后便想去看看蜜蜂,参观了“养蜂大厦”,目睹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之后便由衷地赞美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小蜜蜂,文章按照儿时厌蜂——吃蜜念蜂——观蜂赞蜂——梦中变蜂的心理变化过程结构成篇。

2.以物件为线索。

“物”便是文章的主轴,它左右着故事内容,连缀着情节。

冰心的散文《小桔灯》中的小桔灯就是组材构篇线索,它按照小桔灯诞生的年代——小桔灯主人的遭遇散文写作(二):线索的确定——小桔灯的来历——小桔灯给“我”的感受——小桔灯引起的思念的顺序步步推进,文章的主旨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小桔灯,得以充分体现。

3.以事件为线索。

如小说《红楼梦》的节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贾雨村审案的事件是选文的线索,故事开端写贾雨村复职就任准备审理命案,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写在审案的过程中,门子叙旧、献符、叙案、献策,结局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

文章主旨意蕴通过“审案”得以揭示,中心事件贯穿整个情节。

4.以事因为线索。

这类作品一般采取倒叙法循果溯因,“因”是文章主笔。

如小说《杨修之死》,先写杨修猜解鸡肋令,曹操以“乱我军心”将之斩首,思贤若渴的曹操仅因这一事就会将聪颖过人的杨修处死吗?还有何因?为解这一悬念,文章接着铺叙了六件事,这既有生活小事又有军国大事,说明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是事出有因,决非偶然,杨修被处死的原因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即是如此,它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作者写断腿之前孔乙己在酒店,酒客揭短,奚落他没有“进学”,孔乙己教小孩识字、分茴香豆给小孩吃,人们背地议论孔乙己和断腿原因,断腿之后的末次喝酒,等等。

这些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我”始终在咸亨酒店这个“舞台”上活动,是主人公的重要配角,无“我”难以成篇。

6.以行动(时间、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

据此可以断定此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7.以人物为线索。

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

这个人物既可以是处在第三人称位置上的旁观者,还可以是作者本人——“我”。

人品是体现人物的重要方面。

人品也可构成文章的线索,如朱德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开篇就点明叙事线索——她勤劳的一生,作品记叙了母亲劳碌勤俭的家庭琐事,写了母亲勤扒苦做送儿子读书,后来又支持儿子革命,儿子将父母接到部队,但她们“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还是回了家,直到年岁衰迈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散文是以时间为经线、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编织的典型事例。

28.以景物为线索。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描写的景物画面作为贯穿于文章始末的线索,如鲁彦的散文《听潮》。

【佳作赏析】听潮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三十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

岛上没有旅店,每一个寺院都特设了许多房间给香客住宿。

而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有很多是游览观光的,不全是真正烧香拜佛的香客。

我们就在一个比较幽静的寺院里选了一间房住焉,——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还有一个露台突出在海上,早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现在这海就完全属于我们的了!”当天晚上,我们靠着露台的栏杆,赏鉴海景的时候,妻欢心地呼喊着说。

大海上一片静寂。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

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

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gǔ)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

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3“怕什么。

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我说。

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近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

”然而她怀疑我的话,她总觉得那是使她恐惧的。

但为了我,她仍愿意陪着我住在这个危楼。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内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此文描绘了三幅图画:1.大海沉睡图。

作者抓住具体的意象:波浪轻吻岩石,月光劈开云汀,海在脚下沉吟,渲染了海的温柔静穆之美;2.海潮初涨图。

波浪汩汩吐气像铃子、铙钹、钟鼓奏鸣,像人刚睡醒在转侧,打呵欠,这些突出了大海充满生气之美。

3.大海怒潮图。

海水汹涌,雷鸣般怒吼,各种声音掺杂,似千军万马,显示了雄伟壮阔之美。

全文以景象的变化构成独特完整的形象。

9.以赞语为线索。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开篇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句赞语是这篇散文的抒情线索,文章先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再写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然后由树及人,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内容上紧扣不平凡,字面上反复咏赞,线索清晰明了。

【总结】“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九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究竟安排怎样的线索最合适,这要看材料。

线索从材料中来,我们在运用时要以最能串起所需材料,最能表达感情并为主题服务为宗旨。

【本讲知识点总结】确定线索的实用方法:1.以感情(心理)为线索2.以物件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事因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行动为线索7.以人物为线索8.以景物为线索9.以赞语为线索4【写作之日积月累——《爱的教育》】三月十四日的前一夜今天比昨天更快活,三月十三日——一年中最有趣的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馆奖品授予式的前夜!并且,这次挑选捧呈奖状递给官长的人员的方法很是有趣。

今天将退课,校长先生到教室里来:“诸君!有一个很好的消息哩!”说着又叫那个格拉勒利亚少年:“可拉西!”格拉勃利亚少年起立,校长说:“你愿意明天做捧了奖状递给官长的职司吗?”“愿意的。

”格拉勃利亚少年回答说。

“很好!”校长说。

“那么,格拉勒利亚的代表者也有了,这真是再好没有的事。

今年市政所方面要想从意大利全国选出拿奖状的十几个少年,而且说要从小学校的学生里选出。

这市中有二十个小学校和五所分校,学生共七千人。

其中就是代表意大利全国十二区的孩子。

本校担任派出的是詹诺亚人和格拉勃利亚人,怎样?这是很有趣的办法吧。

给你们赏品的是意大利全国的同胞,明天你们试看!十二个人一齐上舞台,那时要热烈喝彩!这几个虽则是少年,却和大人一样代表国家。

小小的三色旗也和大三色旗一样,同是意大利的标志哩!所以要热烈喝彩,要表示出即使像你们这样的小孩子,在神圣的祖国前面,也是燃烧着热忱的!”校长说完走了,我们的先生微笑地说:“那么,可拉西做了格拉动利亚的代表了!”说得大家都拍手笑了。

到了街上,我们抱住了可拉西的腿,将他高高地扛起,大叫“格拉勒利亚代表万岁!”这并不是戏语,因为要祝贺那孩子,怀着好意说的。

可拉西平时是朋友们喜欢的人。

他笑了,我们扛了他到转弯路口,和一个有黑须的绅士撞了一下。

绅士笑着。

可拉西说:“我的父亲哩!”我们听见这话,就把可拉西交给他父亲腕里,拉了他们到处跑。

课后作业请自主阅读《杨修之死》,了解《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体会以事因为线索的作用。

杨修之死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