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一轮复习导学案7从粒子到宇宙

合集下载

《从粒子到宇宙》导学案

《从粒子到宇宙》导学案

《走进分子世界》第1课时导学案学校 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2min)1.阅读章导图,能说出《从粒子到宇宙》所要学习的内容有:走进分子世界、静电现象、探索更小的微粒、宇宙探秘。

2.阅读教材,感悟“分子模型”建立的思想,能指出科学家是如何弄清物质内部结构的。

(学习难点)3.通过观察实验、推测,认识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4.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认识扩散现象,能推测出分子是运动的。

(学习重点)5.能说出显微镜的作用,知道科技进步同科学研究的关系。

知道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二、基础学习(15min)1.《从粒子到宇宙》章导图,图片展示的宇宙万物有哪些?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指导学生读书)2.导致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的?(指导学生读书)3.用放大镜观察到素描笔所画直线的现象是什么?(提供放大镜,帮助学生进行实验)4.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准备很小的高锰酸钾颗粒)5.玻璃管里注入一半水和一半酒精,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有何变化?(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进行实验)6.大量实验和事实证明,物质是由 _______ 组成的,微粒之间存在 _______ ,不是连成一片的。

7.什么是分子?8.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______ m。

人们用来探究微观世界的工具有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9.列举证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的证据。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复习提醒: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3、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4、通过信息收集,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5、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二、知识回顾:1、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______(数量级为10-10m);物质由大量______ 组成,分子间有_______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力和______力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关系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一定的形状一定的体积3、分子由______构成,不同原子构成________分子,相同原子构成_______分子.4、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和核外高速旋转的______构成的。

5、原子核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的,原子核带___电6、高能物理学中常用的能量单位:____________。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从粒子到宇宙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从粒子到宇宙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从粒子到宇宙我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能够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和粒子的特性。

我希望通过直观的演示和亲身体验,让孩子们对宇宙和粒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说出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理解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以及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粒子的微观特性是教学难点,因此我会重点教授这些内容。

为了进行活动,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模型,用来展示宇宙和粒子的概念。

我还准备了一些小实验,让孩子们能够亲手触摸和观察这些概念。

第一步,我会通过展示图片和模型,向孩子们介绍宇宙的概念,让他们能够理解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

第二步,我会通过小实验,让孩子们能够亲手触摸和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粒子。

第三步,我会让孩子们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比如观察天体的运动,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宇宙的运行。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粒子的微观特性是教学难点,因此我会特别关注这部分内容,并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帮助,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活动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我还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机会,比如观察星空,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对宇宙和粒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粒子的微观特性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宇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而粒子则是非常微小的存在。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因此,我采用了图片和模型来展示宇宙和粒子的概念,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我还准备了一些小实验,让孩子们能够亲手触摸和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粒子,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

《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一、同步知识梳理走进分子世界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_分子_)组成的,分子间有(_空隙_);(1).能保持物质(_化学性质_)的(_最小_)微粒称为(_分子_)(2).分子很(_小_),若把分子看成球型,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10-10_)m,即(_0.1_)nm (3).分子间有空隙的实例: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_小于_)混合前水与酒精总体积2.(_一切_)物体的分子都在(_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_)的运动,由于分子都在(_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_)的运动而产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过程就越快,这说明(_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_)(1)扩散:(_不同_)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二氧化氮和空气、硫酸铜溶液和水等都属于(_扩散_)现象(3)扩散现象说明:A(_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_);B(_分子之间有间隙_)。

(4)二氧化氮扩散实验中将二氧化氮放在下面的目的是:(_防止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_)。

实验现象:(_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_);结论:(_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_)。

(5)气体、液体、固体均(_能_)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_温度_)有关。

⑥(6)分子的运动不是外在原因导致的,而是分子本身的一种性质。

⑦(7)肉眼能看到的微粒(如尘埃、PM2.5)不是分子,细菌的运动等它们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⑧()。

分子在运动的实例固体分子:樟脑变小(_升华现象_);液体分子:水蒸发(_汽化现象_);气体分子:闻到各种气味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吸引_)力和(_排斥_)力,引力和斥力是(_同时_)存在的。

(1)若分子间的距离为d,分子间平衡距离为r①d=r,引力(_=_)斥力。

②d<r时,引力(_<_)斥力,(_斥_)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_>_)斥力,(_引_)力起主要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的复习学案,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以及掌握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以及掌握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微观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模型原子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引入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微观粒子的性质。

2. 讲解:讲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微观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粒子,模型原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物理知识。

4. 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微观粒子的性质3. 原子结构4. 元素周期律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请描述微观粒子的性质。

3. 请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 请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5. 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教学难点和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如何设计一堂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有着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希望能够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到宇宙的奥秘,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球、恒星、行星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行星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让孩子们对宇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宇宙模型,思考并回答什么是恒星、行星、星球等。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和剪刀制作属于自己的宇宙模型。

5. 分享与交流: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邀请他们的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宇宙的奥秘。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孩子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解析1. 情景引入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这个视频包含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如星空、行星、恒星等,能够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我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反应,通过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我可以判断他们对这些新奇事物的兴趣程度。

7_5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7_5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7.5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且这种探索将持续深入。

3.常识性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会持续深入。

4.能大致说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初步理解宏观热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能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角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6.收集纳米技术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7.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1.简述分子的特性(分子动理论),列举能说明分子特性的宏观现象。

2.说出两种电荷的性质,列举生活中所遇到的静电现象事例。

3.用原子构成的知识,解释摩擦起电现象。

4.简述原子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

5.简述人类宇宙探秘的历程。

【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结束,小组长组织小组交流。

更正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理解,查找出错的原因,(粗心或理解)记录或标注不懂的问题。

(教师收集学情。

)2.小组长推荐组员到黑板展示学习成果,全体学生阅读展示的成果,指正错误或不足。

3.学生可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有创新的想法与教师个别交流。

【自主评价】1.能够证明“物质是微小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事实依据是A.往开水里放糖,水会变甜B.将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铁棒被折断后,很难合起D.将鸭蛋放在盐水中,鸭蛋会变咸2.炒菜时香气四溢,是因为;铁丝很难被拉伸,表明。

3.与干面粉相比,湿面粉能用手捏成一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煤炭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泥土变黑,说明 _________ ;吹足气的气球,过一段时间后就瘪掉了,说明 ___________ __ 。

4.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规定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 ___ (选填“正”或“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 _____ (选填“正”或“负”)电荷。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苏科版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苏科版

学生姓名年级九年级辅导教师辅导科目物理辅导内容一轮复习---从粒子到宇宙辅导日期【同步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在___________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 力和___ __力。

2、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物体,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现象证明了电子的普遍存在,从而揭示了。

3、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因此原子呈,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

5、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电子带电,质子带电,中子电。

6、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宇宙是个有层次的系统。

7、在宇宙尺寸中,米和千米都是非常小的单位,使用米作单位记录和运算都不方便,所以用作为单位比较方便(1 l.y.=9.461×1015m)。

而在很小的原子内部,原子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同样也不方便,所以用作为单位较方便。

8、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上升/下降/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___ __ 现象证明了宇宙在膨胀。

【精题精练精讲】例题1: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例题2: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带异种电荷 B.B、C带同种电荷 C.A、C带异种电荷 D.A、B、C均带电例题3: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相当于太阳,绕其运动的就相当于行星.例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能力拓展训练】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课时)一、中考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防止静电的方法。

二、知识要点梳理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m。

2、分子间存在,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4、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由原子组成;卢瑟福建立了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盖尔曼又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构成的。

6、科学家们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年的一次大爆炸。

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由和集合而成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中的一颗。

天文学中,天体之间的距离遥远,人们用天文单位和光年做距离单位。

1AU= m;1 l.y.= m。

三、直击考点考点一分子【典题演示】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说明。

2.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细雨濛濛 B. 桂花飘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飘落【思维点拨】走进分子世界,你发现哪些规律?。

【名题选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2013·南通)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A.花开时香气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3.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发现它们会粘在一起,这说明;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会相互吸引,这说明.4. (2012·常州)2012年5月,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图7-1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图7-1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

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

5.(2013·连云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远远地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6. (2014·扬州)烟花三月,瘦西湖的万花园,花香袭人。

这是因为()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考点二原子【典题演示】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建立了原子的模型。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和组成。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又是由组成的,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均证实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在帮助人们进一步探索微观粒子世界奥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思维点拨】]你知道原子是由哪些微粒组成的吗?。

【名题选练】1.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2.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电子 B.质子C.中子D.核子3.(2013·常州)下列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A.原子、原子核 B.电子、质子C.原子、中子 D.质子、中子4.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夸克5.(2014•苏州)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考点三宇宙的结构系统【典题演示】当我们乘座在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时,往往会发现鸣着汽笛迎面驶过的另一辆车的汽笛声听起来是由_____变______,这种现象叫声音的_____ ____效应。

光同样也会产生这种效应,当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也会变,这种现象叫谱线。

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思维点拨】你知道宇宙是从何而来的吗?哪些现象能证明你的观点?。

【名题选练】1.(2014·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2.科学家通过探索,发现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科学家的依据是()A.测量到星系到地球的距离在变大B.观察到星系正在离开地球运动C.根据测到的星系光谱的波长在逐渐变大D.科学家们自己的理解和假设3.(2013·上海)请依据下表中太阳系部分行星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①行星表面平均温度与行星离太阳的距离远近关系是:。

②三颗行星中,在上“年”比“日”短。

考点四摩擦起电的实质【典题演示】静电现象使我们认识到是可分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发生了转移。

【思维点拨】秋冬季我们穿的化纤衣服为什么十分容易吸附灰尘?。

【名题选练】1.油罐车后常有一铁链做的“尾巴”拖在地上,为什么?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易错探究】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有静电而吸附灰尘四、当堂演练1.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来解释。

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物质是由___________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分子处在,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2.我们知道,吸烟者“吞云吐雾”时会波及周围人群,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造成的。

3.如图7-2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b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图7-34.如图7-3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当抽去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表明( )A .分子间有一定的质量B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 .分子有一定大小,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如图7-4所示,请任选两位,在横线上写出他们主要贡献。

查德威克 卢瑟福 盖尔曼 汤姆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4·常州)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 )A 、失去一些电子B 、得到一些电子C 、失去一些质子D 、得到一些质子7.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模型.你认为原子内部结构与下列哪个的结构最接近 ( )A .西瓜B .熟鸡蛋C .面包D .太阳系8.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C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D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9.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10.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_______结构系统:地球是_________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________系中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

五、实战训练1.人类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 )A .夸克B .中子C .电子D .质子2.关于微观粒子,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B .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核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运动D .只要视力足够好,我们凭肉眼就能直接看到电子3.关于宇宙的产生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图7-4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 .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C .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5.如图7-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图所示装置是说明气体与液体间能够相互进入对方B .b 图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 .c 图说明压缩气体能增大分子间吸引力D .d 图中试管内的水温升高,水分子运动更激烈图7-46. 如图7-6是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7.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表明 ( )A .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B .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C .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水在不停地对流8.人们无法凭肉眼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对此,科学家们想出的有效方法是根 据 的现象提出一种___________的猜想,再__________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9.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 是可分的,原子是由______ 和__ _____组成的,原子核由_____ 和______组成。

虽然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但固体却很难被压缩,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夏天的晚上,为了驱赶蚊虫,小敏在房间里使用电蚊香,过了会房间里就充满蚊香的气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