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2.地质解译标志与遥感图像地学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遥感解译标志及方法

遥感解译标志及方法

水系密度中等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间隔为100-500m), 地表径流比较发育,地 面有 一定的坡度。
➢反映岩石透水性较差、抗 侵蚀能力中等。
水系类型
水系类型是指统一水系系统内,各级水道 在平面上组成的形态和轮廓。水系的平面 形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图形。 每种水系类型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质构造环 境,它们与岩性、构造、岩层产状和地形 有着密切的关系。
(2)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1级 冲沟多成对出现,近于平行,在其交汇处形成钳 状的沟头。该水系形式多见于中新生代砂砾岩层 及酸性侵入岩发育地区。
形成钳状沟头的原因是由于块状岩石(如花岗岩) 原生节理发育,在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均匀 风化后形成丘状山包的边缘发育的冲沟便形成了 钳状沟头。我国南方中生代砂砾岩盆地中,即为 此种。
体的阳坡色调亮,阴坡
色调暗,而且山越高、
山脊越尖,山体两坡的
色调差别越大、界线越
分明,这种色调的分界
线就是山脊线。
利用山体的本影可
以识别山脊、山谷、冲
沟等地貌形态特征。
N
(二)落影
h=L*tgΨ
h为物体的高度,L为落影的 长度,Ψ为太阳高度角。
金字塔快鸟图像
太阳高度角过大,阴影小而淡,影像缺乏立体感;角度过低则阴 影长而浓,会掩盖很多其他地质内容,通常30-40°比较有利。
(3)扇状水系:多发育在 河口三角洲和洪积扇上, 水流沿着扇面地形突然 撒开,形成细而浅的放 射状冲沟,总体呈扇状。
(4)辫状水系:多发育 在宽阔的平原区,尤 其是河流从山区突然 进入平原区的河段最 为常见。常形成多条 水道互相穿插、交织 在一起,形成辫状。
树枝状水系的变态
(1)羽毛状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1、2级 水道组成的图形像鸟类的羽毛。其特点是:1级 冲沟短而密,呈直角或较大的锐角与2级冲沟相 交,而2级冲沟长而稀疏。羽毛状树枝状水系常 发育在黄土区,有时在含泥质很高的粉砂岩区也 能形成较稀的羽毛状水系。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Planet遥感卫星影像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数据产品1.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本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主要采取机助目视解译方法。

该方法系指解译人员利用计算机鼠标,直接在计算机荧光屏上对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并将解译成果集成在相应的图层上。

由于遥感图像在计算机荧光屏上显示的信息和信息层次较遥感图片中相应信息和信息层次丰富,所以机助目视解译方法的解译效果较传统的目视解译好。

另外,因为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成图,从而减少了编成图程序,这是本次工作的主要解译方法。

2.遥感解译流程2.1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是指能帮助识别地质灾害及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如地貌特征、地质灾害要素(如滑坡体、滑坡壁、滑坡台阶、封闭洼地、滑坡鼓丘等,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物源,崩塌堆积体等)、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等。

在充分收集和熟悉工作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统计,根据地质灾害波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森林植被类型等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各类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

2.2室内解译工作室内解译应以遥感影像为依据。

室内解译主要采用以目视解译为主,人机交互式解译为辅,初步解译与详细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解译时应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方法进行工作。

2.3野外调查和验证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初步解译资料进行野外调查和验证,再进行详细解译,来补充和修正初步解译成果,最终形成遥感解译成果图,以此确保遥感解译成果的质量和置信度。

2.4解译成果图件的编制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验证,补充和修改后,将解译成果草图分图层进行数字化成图,提交最终的遥感解译成果系列图。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和分析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和分析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和分析遥感技术在现代测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获取和解释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数据来提供地表特征和变化的信息。

遥感图像解译和分析是利用这些数据,提取有用信息和展示地理现象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遥感图像解译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遥感图像的获取和预处理在进行遥感图像解译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例如卫星、无人机或飞机上的相机。

图像获取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大气、地形和光照条件的影响,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解释性。

二、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解译是指根据图像中的像元反射率或辐射亮度,将其分类为地表覆盖类型的过程。

解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物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或辐射亮度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遥感图像解译方法包括:像元级解译、物体级解译和基于特征的解译。

1. 像元级解译:该方法将图像中的每个像元都分类为不同的地物类型。

该方法适用于图像像元数量较大且分布均匀的情况,但对噪声和混合像元比较敏感。

2. 物体级解译:该方法将图像中的像元组合成为具有空间连续性的物体,然后对物体进行分类。

该方法适用于较大尺度的地物解译,对噪声和混合像元不敏感。

3. 基于特征的解译:该方法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例如纹理、形状、光谱和空间关系等,来进行地物分类。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地物类型的解译,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和技术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像元级分类、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混合分类。

1. 像元级分类:根据遥感图像中像元的反射率或辐射亮度,将其分类为不同的地物类型。

该方法基于统计学原理,通过计算像元与已知地物类型的相似度来进行分类。

常用的像元级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和随机森林分类等。

2. 监督分类:该方法依赖于已知地物类型的训练样本,通过像元与样本的匹配来进行分类。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浅析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浅析

节。本次解译工作采用的工作手图为 1 : 1 0 万T M影像 大量 细条状 灰黑 色 的影 纹 , 这些 灰黑 色影纹 大多呈 透 图。工作方法是: 根据不同的岩石 、 地层 、 岩浆岩 、 构造 镜状或细脉状近东西向平行分布 , 条带状纹理发育。 等 地质 影像 特征 , 总结各 地质 单元 的遥感 地 质解译 特 山脊形态多为浑圆状 一 半浑圆状 , 水系不发育。岩I 生 : 主 征, 在此基础 上建立调查 区遥感地质解译 标志 、 布署 解 要为 中 一 厚 层状石英砂 岩 、 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细砂 译路线、 填写解译点影像特征卡片、 总结区域( 1 : 1 0 万) 岩、 大理岩化灰岩 、 硅质岩 以及少量脉状 、 透镜状分布 的 遥感解译特征 , 最后对解译情况进行野外实地验证 。 基I 生 火山岩。与相邻地层界线明显, 常为构造接触, 地层 工作原则 : 解译路线布置在实际地质调查路线之间, 遥 间多发育线状影像 , 使得地层多被线状影像分割, 呈条块
成制作的 l : 2 5 万 ̄ i d T M影像陶以及相关的 1 : l O 万T M
像; 其二 是采川荚 陆地_ _ l 星( P M( 5 、 4、 3 ) + E T M 8 ) 假彩 色合 成; l i  ̄ i f
质 解译 ] 一 作 方法 。
2遥感 地质解译 的丁作方 法
填 图种类一致 或基本 吻合 。
( 2 ) 石炭纪 一 早二叠世西金乌兰群碎屑岩组( C P 。 X ) : 主要分 布于乱泉滩 和黑熊 山南一带 , 呈近东西 向带状分
调查 区遥 感影像 岩石 一地层单元 的划分是地质解 布 。由于受 到后期构 造作用 的影响 , T M影像 图中显示 浅灰 色调 为主 , 夹杂 译 填 图的基础 内容 , 也是 解决遥 感 构造分 析 的关键 环 出条块状分 布的特征 。以灰褐色 、

遥感地质复习资料

遥感地质复习资料

遥感地质复习资料遥感地质复习资料遥感地质是地质学和遥感技术的结合,通过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地质信息,以加深对地球表面和地下结构的认识。

在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中,遥感地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遥感地质技术和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遥感地质技术1. 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是遥感地质研究的基础数据,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获取地表的地貌、植被、水体等信息。

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值解译和机器学习等。

目视解译是人眼直接观察影像,根据经验和知识进行解译;数值解译是利用计算机对影像进行数字处理和分析;机器学习则是通过训练算法,让计算机自动从影像中学习并进行解译。

2. 遥感地质图像处理:遥感地质图像处理是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和增强,以提取地质信息。

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和特征提取等。

辐射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数字值转换为反射率或辐射亮度,以消除地表反射率的影响;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几何形状与地球表面对应起来,以消除地形和投影变形的影响;图像增强是通过增强对比度、色彩和细节等,使地质信息更加明显;特征提取是从图像中提取出具有地质意义的特征,如岩性、构造等。

3. 遥感地质数据融合:遥感地质数据融合是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在一起,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地质信息。

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包括像元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等。

像元级融合是将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像元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融合后的像元值;特征级融合是将不同传感器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特征;决策级融合是将不同传感器的分类结果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分类结果。

二、遥感地质复习资料1. 《遥感地质学导论》:这是一本介绍遥感地质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教材,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适用。

书中详细介绍了遥感地质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遥感地质的知识。

2. 《遥感地质学与矿产找矿》:这是一本介绍遥感地质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的专著,对于从事矿产勘探的人员来说非常有价值。

第三节 遥感图像地质分析方法

第三节 遥感图像地质分析方法

(2)解译标志
(2)解译标志
(2)解译标志
(2)解译标志
6. 空间位置
(2)解译标志
间接解译标志:
1. 地貌
2. 水系
3. 植被
4. 水文 5. 土壤 6. 人类活动遗迹
(2)解译标志
1.地貌
(1)宏观地貌形态 ⑴山地形态:
长条状—沉积岩、中浅变质岩、线状褶
皱、褶皱强烈地带。
块状—岩浆岩、深变质岩、断裂交错区。
(2)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
1. 2. 3. 4. 5. 6. 形状/大小 色调/颜色 阴影 纹理 图型 位置
(2)解译标志
1. 单一地物的形状、大小
(2)解译标志
(2)解译标志
• 注:⑴.遥感意义上的形状和大小 ⑵.顶面和侧面 ⑶.与图像比例尺有关 人眼能分辨的最小图斑--0.2mm 1:5000 可分辨 1m大小地物 1:50000 可分辨 10m大小地物 大比例尺图像看小地物 小比例尺图像看大地物 由于人眼的生理特性宽度小于上述标准的线状地 物也可能识别--铁路 公路 线性构造
2、3级冲沟与岩性和地质
构造关系密切是水系分析的重点 4、5级为常年流水或较大的 季节性流水的河道 组成一个基本水系的主要 干流
(2)解译标志
㈠.水系分析 1.水系密度—支沟间距(m) 水系总长度/单位面积(m/m2) 密集—支沟间距100m—地表径流发育、 支沟密集、地势平坦、降水丰富—土壤或岩石 透水性差,多为易被 侵蚀的柔软易碎岩石 如:泥岩、页岩、 粘土、粉砂岩、黄土、 易碎片岩
大型块状山地多在断块构造基础上发育而成。
(2)解译标志
(2)地形相对高差: 大区域—高原、平原、盆地—受构造控制 小区域—受小区域构造及地貌发育阶段控 制

遥感地质学-第12讲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

遥感地质学-第12讲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标志

判断目标物属性行(动是。否为建筑物、道路、树林…)的过程。
③ 图像量测: 指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长度、密度、相
对高度等。
第五章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
本章主要内容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概念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方法 ➢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步骤 ➢ 遥感图像地学分析方法
一、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概念 解 地 地 形译反质状标映解、志 研 译 大究的小(in对依、te象据花rp特是纹re性遥、tat的感色io影图彩n 像像或ke特上色y)征的调:。影等作像,为特它判征们别,是目包遥标括感的影的依像空据的间,能几和较何波好
蛇曲及两侧水系(角状,平缓砂岩,四川)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标志>水系类型
③ 平行状水系
• 特点:多条支流相互平行,并以近似的角
度与主流交汇,形似马尾。
• 发育区:受地形控制,多出现在稳定倾斜 的地区,如滨海平原、大型冲积扇、大面
积玄武岩流倾斜地表、单面山层面坡、掀
斜构造的倾斜面、褶皱翼部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西北某地山前坡地)
遥感=图像工程
• 图像获取 成像遥感技术系统。
• 图像处理 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指对图像进行各种加

图像分析
工从以图改像善到图数像据的的视过觉程效。果主并要为对自图动像识中别感打兴基趣
础的,目或标对进图行像检进测行和压测缩量编,码以以获减得少它对们其的所客需观
•①图图像像解理译解:根存信图据储息 像人空,理的间从解经或而:验传建重和输立点知时对是识间图在, 、像图按传的像照输描分应通述析用路。的目的数基的要据础解求上—释。对,图目进像
(4)均匀色调;
(5)斑状色调,如出现在地质体中,多与局部成分改变或 含水程度变化有关;

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知识点2:⏹⏹地质遥感解译标志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一、一般概念遥感图像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源。

图像获取: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图像处理:强调图像之间的变换。

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

目的: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自动识别奠定基础。

图像分析:主要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以获得它们的客观信息,从而建立对图像的描述。

从图像到数据的过程。

数据—对目标特征测量的结果、基于测量的符号表示。

描述了图像中目标的特点和性质。

是以观察者为中心研究客观世界(主要研究可观察到的事物)图像理解:重点是在图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像中各目标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得出对图像内容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原来客观场景的解释, 从而指导和规划行动。

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客观世界为中心,借助知识、经验等来把握整个世界(包括没有直接观察到的事物)①图像解译根据人的经验和知识, 按照应用目的解释图像所具有的意义,识别目标,并定性、定量地提取目标的形态、构造、功能等有关信息,把它们汇总在底图上的过程。

②图像识别从图像中目标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信息中判断目标物属性(是否为建筑物、道路、树林…)的过程。

③图像量测指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长度、密度、相对高度等。

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一、大小)(二)形状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三、色调与色彩地物波谱信息构成的影像特征①色调深浅的相对意义色调受地物颜色、含水量、风化程度、覆盖物、植被掩盖的程度、光照条件变化、成像技术等因素影响。

②在不同类型遥感图像上,色调深浅的物理涵义不同*黑白全色像片—可见光反射能量大小*热红外图像—地物温度差异*雷达图像—后向散射回波强弱③彩色图像—色彩从色别、明度、饱和度三要素分析描述以色别为主体冠以亮暗、浓淡等形容词天然彩色片—影像色彩与地物本色接近红外彩色片—影像色彩与地物本色不同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光阴影热阴影雷达阴影阴影可掩盖阴影区地物本身的色调特征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岩层三角面纹理五、影像结构由细小地物群体的色调、形状重复组合而构成的群体影像特征纹理:地物影像轮廓内的色调变化频率,感觉地物的表面结构特点和光滑程度主要内容一、一般概念二、地物的几何形态三、色调与色彩四、阴影—可识别目标物形态和地貌形态五、影像结构六、纹形图案七、地貌形态八、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六、纹形图案由细小地物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组合而成,是地物形状、大小、色调、阴影、小水系、植被、微地貌、环境因素等的综合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状及环状水系
放射状及 环状水系
45
2.8.7 向心状水系
特点:放射状支流由四周向中心汇集
发育区:构造盆地、局部沉降区、洼地
2.8.8 倒钩状水系
特点:支流以钝角汇入主流且
与主流流向相反
发育区:断裂控制或河流袭夺
2.8.9 星状水系
特点:地表水流无完整格局,许多大大小小的集水盆地彼

h=T×tg
为太阳高度角。当 = 45度时,阴影长度正好等于 物体的高度。落影的长度、方向随成像日期、时间、 纬度的不同,太阳高度角有规律变化。
阴影shadow
热红外图像的阴影是阴影处太阳辐射未直接
照到而温度较低,呈现暗色调,称为热阴影。
阴影shadow
根据阴影判断目标物为烟 囱,并反映了它的高度
§2 地质解译标志
在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时,由于图像的下述原因 导致了解释的难度:
视角(顶视、侧视)与日常肉眼不同
影像的波段范围超出了肉眼所熟悉的可见光范围 对不同地物的反射特性不很了解
§2 地质解译标志
解译的要素
色调
Tone and Color 形状 Shape 大小 Size 纹理 Texture 图案 Pattern 阴影 Shadow 相对位置关系 Association 水系标志 季节 影响 其他 土壤、植被标志
彩色红外图像上色彩与真实地物颜色的对应关系
灰度的变化
可很好地识别 不同的地物
彩色或假 彩色显示能
增强我们识别 微细变化的能 力
注意植被颜色 的微小变化
2.2 形状 Shape
形状是地物的周界或轮廓所构成的一种空间 形式,反映出目标体的基本结构、外型等 它是一个很好的解释线索
人类活动的产物往往有直线型边界 自然产物往往有不规则的边界(如森林)
色调与反射率的关系
地质体色调的一般类型
白色调和浅色调:冰、雪、干燥砂子,反射率接近100%, 图像上呈浅色调。盐碱土、大理岩在可见光波段也是浅色 调。 中等灰色调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层,浅色花岗岩等。 深色调是含暗色矿物较多的岩浆岩,铁染的褐色砂岩,风 化不深的煤层及煤系地层等。 斑状色调,如出现在地质体中,多与局部成分改变或含水 程度变化有关。 条带状色调,岩层或带状分布的植被,农作物构成带状色 调。

形状 Shape

冰丘
火山口 冲积扇
形状 Shape
河流 立交桥
2. 3 大小 size
大小反映出目标体的尺度 它有助于目标物的解释
根据目标物大小也可测算图像的比例尺
可根据已知标准尺寸的目标物(如球 场)来测算图像的比例尺
可根据目标物的一般尺寸来测算图像的 大约比例尺(如汽车的长度)
2. 4 纹理 texture
特点:主流常呈尖锐的角状弯
曲—受断裂构造控制角度大小和 方向与岩性有关:
发育区:砂岩、石灰岩、花岗岩、
板岩、大理岩地区。
2.8.4 格状水系
☆ 特点:主要支流与次级支流成一角度相交,呈格状 或菱格状。
☆ 发育区:坚硬岩石受共轭裂隙或断裂控制
☆ 变种:“丰”字形。
格 状 水 系
格状水系
2.8.5 平行状水系
阴影表现出假 的立体效果
2. 7 相互关系 association
通过相互关系的分析,有助于目标物的判明
♥ 居民区附近的学校、运动场地 ♥ 湖中的船、码头及娱乐场所

植被生长反映出多 孔渗水岩层
2.8 水系标志
水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译标志 ,对地形、地貌、岩性、
构造解译都非常有用。 水系是多级水道组合而成的水文网,在遥感图像尤其是近 红外波段的图像上可以清晰看到。 地质解译时,对末级的支沟、小溪等水文网尤为关注,它 们对构造分析与岩性解译有用。 水系分级按水动力学的最小一级为第一级,支流与支流汇 合后,级别的增加为前二条支流级别的代数和。
图案pattern
沼泽地
常见的影纹图案



条带状:如由岩层层理构成条带状影纹。 网格状:如区域性两组组成多组层理、裂隙、冲沟等地 物组成的影纹。 环带状:是由圆、椭圆形地物组成的影纹。 垅状:硬的岩层、垅岗、沙拢组成。 链状:新月沙丘链是典型链状。 斑点状和斑块状:大比例尺航片上的树林常成斑点状, 而细碎的田块则成斑块状。TM、MSS图像上华北平原的 村落也是斑块状的。
特点:多条支流相互平行,并以近似 的角度与主流交汇,形似马尾。 发育区: 大面积玄武岩流倾斜地表、 单面山层面坡、滨海平原、大冲积 扇、掀斜构造的倾斜面。
平行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2.8.6 放射状及环状水系
特点:水流从中心向四周流的离心型水

放射状—车轮辐条状 发育区:火山锥小的浑圆形侵入体 环状—由放射状水系发育而成,支 流环绕中心呈环状,形似年轮 发育区:沉积岩层构成的构造穹隆
纹理是色调变化的空间频率 粗糙纹理 表现为灰度上的唐突变化,表面粗糙
或结构复杂的地物反映为粗糙的纹理
精细纹理 表现为微小的变化,是物性均一性的
表现(如原野、沥青、草地)
纹理 texture
纹理反映了粗糙度,可帮助 我们作精细的分析,如左图 光滑纹理反映原野,粗糙纹 理反映树林
商业区与 居民区
2. 5 图案 pattern
图案是目标影像在空间上
的排列形式 相似的色调、纹理形状、 大小、阴影、植被等的有 序排列将产生一个极易识 别的图案
房屋与人行道
图案 pattern

遥感图像上的地物,其细节不外由点、斑、线、纹、垅、 链、格、栅等影纹所组成。其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构成 各种图案 。
夏季
§3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
解译方法 解译基本程序与步骤 地质解译的原则
3.1 解译方法
常用的解译方法分别叙述如下:
(1)直接判读法 (2)对比分析法 (3)信息复合法 (4)综合推理法 (5)地理相关分析法
直接判读法
对比分析法
3.2 解译基本程序与步骤
一般认为,遥感图像判读分为五个阶段:
(1)
(2)
(3) (4)
(5)
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室内详细判读 野外验证与补判 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3.3 地质解译的原则
综合解译、综合分析 总体观察指导局部观察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人类活动标志
2. 1 色调与色彩Tone and Color
色调与色彩是图像上反映目标物的相对亮度或颜色; 它是区分不同目标物的最基本要素; 色调的深浅在不同类型遥感图像上其物理涵义不同;
色调的深浅是相对的;
在同一幅遥感图像上,即成像条件基本相同,物性相同的地物理应有 相近色调,实际上却不完全相同,或差异很大。所以应用色调标志时 应作具体分析; 对于多光谱遥感图像,不同波段组合可以有不同的颜色,目视判读前 需要了解图像采用哪些波段合成,每个波段分别被赋予何种颜色; 人眼分辨色彩的能力比分辨黑白灰阶高得多,可以分出百种以上色彩 的变化。因此利用色彩标志对地质解译是十分重要的。
2.8.1 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
地质解译中五级水流划分:

1~3级冲沟 2、3级冲沟与岩性和地质构
造关系密切,是水系分析的重点

4、5级为常年流水或较大的
季节性流水的河道,组成一个基
本水系的主要干流
2.8.1 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
水系密度—支沟间距(m)
水系总长度/单位面积(m/m2)
水系的均匀性、对称性、方向性 冲沟形态——地表径流汇合下切形成冲沟
2. 6 阴影shadow
阴影也是帮助图像解释的重要要素,因为

它可反映目标体的轮廓与高度信息。 它是形态与色调的派生解译标志。 阴影也是识别地形信息的重要要素。
阴影shadow
阴影分本影与落影

本影:物体未被阳光直射的阴暗部 分称为本影,即本身的阴影。山的 阴坡,瓦屋的背阴坡,树冠的背阴 那面都是它们的本影。本影有助于 获得地物的立体感。山体的阳坡明 亮,阴坡较暗,其明暗的分界线为 山脊线和山谷线。 落影:地物投落在墙面的影子为落 影,即投落阴影。落影可以识别地 物侧面的轮廓,如山脊形态、桥梁 的孔数和结构类型等。落影还可以 判明地物的高度。 根据落影长度计算地物高度:
此 分立,似群星散落地表,呈星点状,地表河有时突然 潜入地下成为潜流,有时潜流又以泉或河的形式出露地 表 发育区:气候湿热区的石灰岩、白云岩、溶蚀漏斗、溶蚀 洼地、溶洞等对流水起控制作用
星状水系
2.8.10 羽状水系
♥ 特点:小冲沟密集,与支流近 直交,形似羽毛 ♥ 发育区:均匀细粒结构岩石 (片麻岩),层理、片理、劈 理、板理极发育区
第二部分
遥感地质
一、 地质解译标志与遥感图像地学分析方法
1 地质解译的目标与要求 2 地质解译标志 3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
§1 地质解译的目标与要求

解译的涵义
地质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具体是指专业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 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 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砂岩、砂砾岩、火成岩
水系类型
(水系格局、水系形式)
水文网的平面组合形态
2.8.2 树枝状水系
特点:各级支流自由发展,无明显方 向性,支流与次级支流锐角相交。 发育区:构造简单、岩性单一、产状 平缓、地形坡度不大。 变种:钳状沟头树枝状—花岗岩等球 形风化明显的岩石区
2.8.3 角状水系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 各种特征,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图像上的 目标地物。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 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