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

综合实习

实习报告

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0011 学号:20213025900 姓名:李祥指导老师:刘继琳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 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方法和流程,能够对快鸟影像、SPOT影像和航拍

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2. 学会使用图纸制作遥感影像底图并清绘遥感影像;

3. 掌握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的基本方法;

4. 学会使用ERDAS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资料与设备

在进行内业清绘和外业调绘阶段,实习资料有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2002年的SPOT影像一张、20xx年的航空影像一张、转印纸三张。

在进行室内计算机成图阶段,实习资料有20xx年的航空影像一张、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以及ERDAS软件。

三、实习原理

一)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1)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如

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2) 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日常生活中目

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 3) 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

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

4) 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5) 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

的影像结构。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二)

目视解译流程

四、实习步骤

实习过程可分室内判读和外业实地调绘以及内业数字化成图三个步骤。室内判读是利用2002年10月获取的0.6米分辨率的快鸟卫星遥感影像和2.5米分辨率的SPOT5(实际是2.5米全色与5米多光谱数据融合的)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根据室内判读方法,对图斑的形状、大小、色调、位置、纹理等特征进行对照分析,依照分类规则,按10种地物类别进行判读解译,勾绘图斑工作底图,然后再与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变化要素并将其绘制到工作底图上。对于无法从室内确定是否发生变化的图斑,或变化不明确的,要进行外业实地调查,以确保更新的准确性。外业调绘则对变化要素进行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通过以上的工作步骤,完成对华农幅2002版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复核更新。内业数字化成图则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一)内业判读

内业判读主要是解译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地理区域知识、遥感系统知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遥感信息、反演地面原型的目视判读方法,然后绘制底图。

1) 图像解译

遥感解译的实质是个分类过程,即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按照解译者的认识程度,或是自信程

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的过程。首先确定一个目标或特征的客观存在,在更高一层的认识水平上去理解目标或特征,并把它粗略地定为某个十分普通的、大类别中的一个实体,再进一步根据图像上目标的细微特征,已足够的自信度和准确度,将上述识别的这个实体,划归在某一种特定的类别中。

遥感图像的解译是从遥感影像特征入手的,包括色调或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等。

2) 绘制底图

根据提供的遥感图像,将转印纸覆盖在07年的航片和02年的SPOT影像上,进行草图勾绘。

在进行勾绘时,需要注意勾绘出主要地物,包括主要道路、建筑物、河流等,这样一些地物在实地勘察是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保证了外业调绘的有效地进行。对于航片的初步勾绘,详略应该得当,如果绘制的过于细致,则会导致勾绘图上分不清具体的地物;如果勾绘的过于粗略,则会导致不能充分的反映影像内容而造成外业勘察的困难。

我们组测区是华中农业大学西北角,占较大面积的地物有农田、苗圃、水系、裸地、道路和建筑。

根据解译标志。分别在快鸟影像和SPOT上解译出以下地物:农田:在影像上一般呈现绿色调,而且形状大多较规则,呈方块状紧密连在一起,纹理较均匀;

苗圃:色调呈浅黄色,形状较规则,纹理也较均匀,但没有农田均匀;水系(包括鱼塘等):在图像上占最大面积,呈深蓝色,几乎无纹理;道路:呈条带状,色调为白色;

建筑(房子):片状分布,呈矩形紧致连在一起,并且有阴影。

快鸟影像比SPOT影像的分辨率更高,所以影像更清晰,颜色层次更鲜明,区域边界更明显,纹理和阴影更易识别。

二)外业实地勘察

根据所绘制的草图,结合Google路线图,开展外业调绘、核实和补绘。对于内页介意没有变化的图斑,采用图例在底图上标注。对于内业解译中的变化图斑,需要在实地进一步的进行调查核实,在确定其变化后的地类后,在草图上标出其图斑的地类;对于内业解译错误的图斑,在工作图上用红笔标明;对于遥感图像上与实地不一致的地方,尤其需要实地的进行调查和勾绘,在勾绘时,需要结合变化地物的地理位置、尺寸以及与其他地物的相互关系等来进行绘制,也需要用红笔标明出来。

我们组测区主要是地物类别是建筑,农田和苗圃。主要图斑变化情况是由裸地变成建筑、道路,水系变成裸地等。

三)整理、清绘外业调绘成果图

在完成了外业调绘图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清绘。首先,需要依据变化的地物,合理的勾绘出实时的地物分布图,可以结合谷歌地图以及外业的调查结果,合理的完成地物的绘制,需要

达到清晰、准确的反映地面地物分布的要求。完成了实时地物的勾绘后,再根据地物的实际类型,结合具体的制图标志,将地物的

具体类别用符号准确的标记在清绘图上。

清绘图的准确进行,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外业调绘,不仅要求具体的标绘出变化的地物,而且需要详细的表示出各类地物的具体类别,为计算机成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数字化成图

野外调查完成后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成果,一般以专题图或遥感影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ERDAS软件进行屏幕数字化转绘图形,编辑成图。

首先,根据利用ERDAS软件将02年快鸟影像和07年的航拍影像进行几何配准,裁剪出出07年所需区域的航拍影像,作为数字化成图的原始数据。

然后利用ERDAS软件新建一个和上述快鸟影像相同大小的图层,作为专题图绘制图层。进行专题图的绘制时,可以结合02年的快鸟数据、07年的航空影像以及清绘图,综合进行地物的绘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

1)用ERDAS软件的AOI工具,将转印纸标绘的地物输入到计算机中; 2)用专题制图模块,制作土地利用分类图。

在进行专题图的绘制时,应该将同一类地物一起勾绘。我们小组测区内,地物可以分为裸地(未分类部分视作裸地)、水

系、农田和苗圃、建筑和道路五大类,每一类均应该分别勾绘出来,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完成了土地利用图的勾绘后,就可以利用ERDAS中的专题图生成模块,进行专题图的生成。加入专题图名称、比例尺、指北针、公里格网、图例等专题图要素后,即完成了土地利用专题图的绘制。

注:成图过程中,我们利用ERDAS中的new map position板块进行相应的操作。点击poser图标→New Map poser,在New Map poser对话框中定义一系列参数产生专题制图文件;在Map Frame对话框中,定义一系列参数,确定制图范围;运用Create Grid/Ticks图标,绘制格网线与坐标注记;运用Create Scale Bar绘制地图比例尺;在Create Legend中绘制地图图例;在Styles中确定指北针的类型;在Text Styles Chooser中绘制地图名。

五、实习成果

图1是我们第二小组绘制的本测区的土地利用图,图中将地物一共分为五类,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由于本测区位于华中农业大学周边,因此建筑物十分复杂,在绘图时部分零散建筑采用一个地块表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