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 第七章 第三节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教案

合集下载

Prosthdontics-Complete Denture-口腔修复学

Prosthdontics-Complete Denture-口腔修复学

口腔修复学第七章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第一节概述(掌握全口义齿的定义,了解其病因及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

)一、定义(一)牙列缺失:又称无牙颌(edentulous-jaw),指整个牙弓上不存留任何天然牙或牙根。

(二)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称全口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为黏膜支持式。

它靠义齿基托与黏膜紧密贴合及边缘封闭产生的吸附力和大气压力产生固位,吸附在上下颌牙槽嵴上,借基托和人工牙恢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

二、牙列缺失的病因及患病率龋病,牙周病,生理退行性改变,全身疾患、外伤、不良修复体。

三、牙列缺失对患者的影响(一)牙列缺失对口腔功能的影响1、影响咀嚼功能;2、面容形态改变;3、影响发音;4、牙槽嵴、口腔黏膜、TMJ、咀嚼肌及神经系统改变;5、影响吞咽功能;6、心理影响。

(二)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1、骨组织的改变→牙槽嵴吸收,其吸收速度与以下因素有关:(1)失牙的原因①牙周病引起的牙列缺失吸收快;②单纯拔牙引起的缺失吸收慢(2)失牙的时间:时间越长,吸收越多①牙缺失后3个月最快,6个月吸收速率下降;②2年后速度稳定;③余留牙槽嵴吸收终生持续,每年0.5mm左右。

(3)骨质密度:骨松质较骨密质吸收快,吸收顺牙根方向①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疏松,吸收方向呈向上内,外形逐渐缩小;②下颌骨内侧骨板较外侧疏松,吸收方向呈向下外,下牙弓逐渐变大;(4)与患者全身健康状态和骨质代谢状况相关(5)口腔局部情况:同一患者上下颌牙弓牙槽骨吸收不一样,同一颌弓牙槽骨也可因不规则吸收而凹陷和不对称(6)全口义齿情况2、软组织的改变(1)唇颊系带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变短;(2)唇颊沟及舌沟间隙变浅;(3)肌肉张力平衡遭到破坏;(4)组织萎缩,黏膜变薄变平;(5)唇颊部肌肉向内凹陷(6)舌向前外伸展扩大。

3、TMJ改变:髁突后移可压迫耳颞神经、血管等,引起耳鸣,听力下降四、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第二节无牙颌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无牙颌的结构特点、解剖标志及分区。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
【教学内容】
1.全口义齿概述
2.牙列缺失后口腔组织的改变无牙颌的结构特点、解剖标志及分区3.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
4.无牙颌印模和模型
5.全口义齿的结构和基托范围、辅助固位方法
6.颌位关系的一些基本概念颌位关系的确定、记录和转移
7.全口义齿人工牙的选择和排列
8.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全口义齿的平衡牙合
9.全口义齿美学
10.全口义齿试牙、戴牙、戴牙后常见问题及处理
11.单颌全口义齿即刻全口义齿覆盖全口义齿
【学习要求】
1.掌握内容
(1)无牙颌的结构特点、解剖标志及分区
(2)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及修复前的准备
(3)取无牙颌印模的原则和方法
(4)全口义齿的结构和基托范围、、辅助固位方法
(5)记录颌位关系的重要性,确定、记录和转移颌位关系的方法(6)全口义齿人工牙的选择的原则
(7)排列全口义齿人工牙的原则和方法
(8)全口义齿牙合平衡的重要性和调整方法
(9)全口主齿的固位原理及影响固位的因素,增强固位的方法2.熟悉部分
(1)牙列缺失后口腔组织的改变
(2)确定髁导斜度、切导斜度的方法
(3)全口义齿试牙、戴牙、戴牙后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4)单颌全口义齿的制作要点
(5)即刻全口义齿、覆盖全口义齿的适应症、优缺点、制作要点3.了解部分
(1)全口义齿美学的重要性,影响全口义齿美观效果的因素(2)全口义齿的修理与重衬。

口腔修复学 教案

口腔修复学 教案

口腔修复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常见口腔修复体的种类、结构和适用范围。

3、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口腔修复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各种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要点。

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流程和注意事项。

2、难点复杂口腔修复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口腔修复体的固位、稳定和支持原理。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系统讲解口腔修复学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口腔修复模型的制作和修复体的试戴,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口腔修复前后的对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口腔修复的初步印象和理解。

2、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讲解口腔修复学的定义,即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

介绍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简单的修复方法到现代先进的修复技术,强调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3、口腔修复的生理基础讲解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如牙齿、牙周组织、牙槽骨、颞下颌关节等在修复中的重要性。

介绍口腔的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与修复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修复体不仅要恢复形态,还要恢复功能。

4、口腔修复的基本原则强调修复体应符合生物学原则,如保护剩余组织、避免刺激、促进组织健康等。

讲解机械学原则,包括修复体的固位、稳定和支持,以及合理的应力分布。

介绍美学原则,如修复体的形态、颜色、质地应与天然牙协调一致,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

5、常见口腔修复体的种类和特点固定修复体介绍烤瓷冠、全瓷冠、金属冠等的结构、材料和优缺点。

讲解固定桥的组成、类型和适应证。

活动修复体介绍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部分,如基托、卡环、人工牙等。

讲解全口义齿的制作和戴用要点。

种植修复体介绍种植牙的结构和原理。

第三节固位和稳定

第三节固位和稳定
2.基托:

边缘伸展: 正常——过度伸展

磨光面形态: 凹面——凸面

缓冲区(支点)
(三)影响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3.人工牙:

咬合关系:
平衡——干扰、早接触

排列位置: 颊舌向位置、龈高度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固位 Ret:
义齿对抗水平向和转动的力
量,防止侧向和前后向脱位。
(一) 固位原理:
1.吸附力(Adsorption):
附着力 Adhesion:基托组织面----唾液 粘着力 Cohesion:唾液内部 基托与黏膜密合 吸附面积 唾液质量
高拱——低平
低——高
(二)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2.口腔粘膜的性质:
厚度适宜,有一定的
弹性和韧性
过薄,没有弹性
(二)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3.基托:

基托和粘膜组织的密合程度 基托的伸展范围:在不妨碍周围组织功能活动的
情况下应尽量伸展

基托边缘的厚度和形态:与粘膜皱襞一致,紧密
接触,获得边缘封闭。(后堤区)
唾液----粘膜
2.大气压力(Atmospheric pressure):
边缘封闭 负压
边缘封闭:黏膜反折、后堤区 基托面积
(二)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1.
颌骨的解剖形态: ——影响基托面积

颌弓形态: 牙槽嵴丰满度:
长、宽——短、窄 高、宽——低、窄
腭穹隆形态:
系带附着位置:
(二)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4.唾液的质和量:

唾液的粘稠度(流动性)
粘稠度高——低

唾液分泌量: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要获得全口义齿满意的修复效果,必须具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

固位是指义齿抵抗垂直脱位的能力,如果全口义齿固位不好,在张口时即容易脱位。

稳定是指义齿对抗水平和转动的力量,防止义齿侧向和前后向脱位,如果义齿不稳定,在说话和进食时则会侧向移位或翘动。

(一)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1.大气压力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的软组织始终保持紧密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人基托与黏膜之间,在基托黏膜之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基托和黏膜组织密贴而使义齿获得固位。

2.吸附力吸附力是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黏着力。

附着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黏着力是指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

全口义齿的基托组织面和黏膜紧密贴合,其间有一薄层的唾液,基托组织面与唾液,唾液与黏膜之间产生附着力,唾液本身分子之间产生私着力(内聚力),而使全口义齿获得固位。

(二)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1.颌骨的解剖形态和口腔黏膜的性质。

2.基托的边缘伸展范围、厚薄和形状。

3.唾液的质和量。

(三)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1.良好的咬合关系:全口义齿戴在无牙颌患者口内时,上下人工牙列的扣锁关系也应符合该患者上下颌的位置关系。

而且上下牙列间要有均匀广泛的接触。

如果义齿的咬合关系与患者上下颌的颌位关系不一致,或上下人工牙列间的咬合有早接触,患者在咬合时,不但不会加强义齿的固位,还会出现义齿翘动,以至造成义齿脱位。

2.合理的排牙:人工牙应排直原天然牙列的位置,并应有正确的横殆曲线与补偿曲线。

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义齿在口腔中的位置,应在唇、颊肌与舌肌内外力量相互抵消的区域。

为争取获得有利于义齿稳定的肌力和尽量减少不利的力量,需制作良好的磨光面形态。

一般基托磨光面应呈凹面,唇、颊、舌肌作用在基托上时能对义齿形成挟持力,使义齿更加稳定,如果磨光面呈凸形,唇、颊、舌肌运动时,将对义齿造成脱位力,破坏义齿固位。

(四)影响全口义齿固位和稳定的相关因素根据牙槽骨吸收规律,理论上讲一般在拔牙后3~6个月,开始制作义齿。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第一节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固位:义齿抵抗牙合向脱位的能力。

稳定:义齿对抗水平向和转动的力量。

(一)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1.大气压力:其大小与边缘封闭及基托面积大小有关。

2.吸附力:指两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

包括:附着力:为不同分之之间的吸引力。

粘着力:为同分之之间的内聚力。

其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基托和粘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及密合程度。

②唾液的质和量。

(二)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1.颌骨的解剖形态影响基托的面积:牙槽嵴高而宽、腭穹隆高而深、颌弓宽大,则基托面积大,固位作用好。

2.口腔粘膜的性质与义齿固位有关:粘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基托与粘膜易密合,边缘易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粘膜过薄,弹性差,基托不易密贴,义齿不能受力,固位差。

粘膜过厚,活动度大,易变形,固位差。

3.基托的边缘伸展范围①基托边缘应尽量伸展至边缘封闭区。

②基托边缘应圆钝。

③唇颊系带处应做成“V”形切迹。

4. 唾液的质和量粘稠度和量应适中利于固位.稀薄、流动性大--固位差粘稠、流动性小--固位好太粘稠无流动性--固位差(三)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1.良好的咬合关系:有正确的颌位关系。

2.合理的排牙:牙排在中性区,平分颌间距离,有平衡牙合。

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呈凹形。

上颌:颊侧向上向内,腭侧向上向外。

下颌:颊侧向下向内,舌侧向下向外。

第二节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一、病史采集1.主观要求2.患者的职业、年龄、性别3.既往牙科治疗情况4.全身健康情况5.性格和精神心理情况二、口腔颌面部检查1.颌面部:对称性、侧面面型2.牙槽嵴:拔牙后3个月/高而宽/低而窄。

3.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方园、卵园、尖园形/大、中、小4.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①水平关系:正常/上颌前突/下颌前突②垂直关系(颌间距离):颌间距离过大:拔牙时间长,牙槽嵴吸收多------好排牙,不稳定颌间距离过小:牙槽嵴丰满------义齿固位好,但不好排牙5.唇颊舌系带:附着位置/与中线关系6.腭穹隆的形状:窄高:后堤区较窄,不利于固位.平坦:后堤区较宽,有利于固位.7.肌、颊系带的附着:附着位置靠近牙槽嵴顶将会影响义齿固位.8.舌的位置和大小:舌体变大和位置异常都会影响义齿固位。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prosthodontics》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prosthodontics》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prosthodontics》执笔人:李伟编写日期2017-7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100401382.课程性质/类别:专业方向课/必修课3.学时/学分:112学时/7学分4.适用专业: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是以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科学。

其临床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疾患、颞下颌关节疾患及牙合异常的预防和修复治疗。

要求学生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2学时)1.主要内容:(1)口腔修复学的概念(2)口腔修复学的主要内容,2.基本要求(1)掌握口腔修复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3.自学内容:了解其发展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4.课外实践:(二)临床接诊(4学时)1.主要内容:(1)初诊:初诊医师的主要任务、初诊准备及初诊顺序、主诉的概念及内容(2)临床检查:一般检查、X线检查、模型检查(3)诊断及治疗计划(4)修复前准备及处理(5)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6)医生与技工的交流2.基本要求(1)掌握主诉的概念及内容。

(2)掌握一般检查。

(3)熟悉了解牙矫正治疗、咬合调整与选磨、口腔粘膜疾患的治疗。

3.自学内容:修复前外科处理。

4.课外实践: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完成一份完整病历。

(三)牙体缺损的修复(20学时)1.主要内容:(1)概述:牙体缺损的病因、掌握牙体缺损的影响(2)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3)人造冠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4)铸造金属全冠:铸造全冠的适应证、设计、固位原理及牙体预备(5)烤瓷熔附金属全冠:适应证、禁忌证及优缺点、牙体预备要求及特点(6)全瓷冠:瓷全冠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及牙体预备(7)嵌体与部分冠:嵌体优缺点、种类、适应证及禁忌证、牙体预备的特点(8)桩冠、桩核冠:适应证、禁忌证、固位形与抗力形的要求、牙体预备特点(9)全冠的粘固与完成(10)人造冠的设计与选择(11)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2.基本要求(1)掌握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牙体预备要求及特点。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部分大纲分解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部分大纲分解

全口义齿修复学全口义齿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牙列缺失的一门学科。

概论无牙颌(edentulous jaws):在人体上下颌骨上,因龋病、牙周病及老年退变等原因,逐渐失去所有天然牙,称无牙颌或无牙状态。

颌弓:牙列缺失的牙弓不再称牙弓,而称无牙颌弓。

单颌牙列缺失:指上颌或下颌的天然牙全部缺失,其对颌可能是完整的,也可能伴有牙列缺损。

双颌牙列缺失(edentulous):上下颌所有天然牙全部缺失。

覆盖全口义齿:由天然牙根支持的全口义齿为覆盖全口义齿。

种植全口义齿:由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为种植全口义齿。

无牙颌病人的病因、年龄与发病率病因:龋病、牙周病、老年生理性退变、肿瘤、外伤、畸形、不良修复等原因。

年龄:从青年到老年均可发生,60岁以上多见。

第一章牙列缺失的组织改变牙列缺失后,由于咀嚼功能遭受破坏,不仅口腔软硬组织会发生改变,而且相邻器官也会产生失调现象。

组织改变颌骨的改变软组织的改变颞颌关节的改变颌骨的改变:牙列缺失后,颌骨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牙槽骨的吸收。

牙槽骨逐渐变圆钝,随着吸收的不断进行,上下颌骨逐渐失去原有的形状和大小。

上下颌前牙区吸收速率快,后牙区、腭穹隆、上颌结节、下颌磨牙后垫的改变最少。

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将终身持续,稳定在每年约0.5 mm的水平。

牙槽骨的吸收速度有关因素:缺牙原因缺牙时间骨质致密度全身健康情况是否修复及修复效果1•缺牙原因:牙周病所致牙列缺失,牙槽骨吸收的速度远比龋病、外伤等快。

2•缺牙时间:不同缺牙时间,牙槽骨吸收速度不一样。

两年半时间内牙槽骨体积变化为100%,各时期吸收累积比例为:拔牙1m : 40 %。

牙后3m : 60 %;拔牙后六个月:80 %;拔牙后一年:90 %;牙后两年半:100 %3•骨致密度:骨致密度不同,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同,骨松质比骨密质吸收速度快。

所以不同部位吸收情况不同。

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而下颌骨内侧骨板疏松。

因此上颌牙槽骨吸收向上向内,外形逐渐缩小,下颌骨向下向外吸收,外形相对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一、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
1、吸附力的作用
2、表面力
3大气压力
二、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1、颌骨的解剖形态
2、基托的边缘
3、唾液的质和量
三、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1、良好的咬合关系
2、合理的排牙
4、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
四、全口义齿固位与稳定的关系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口腔修复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口腔医学院
年级: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3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七章 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第3节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教学目的
掌握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
(△○)
(△○)
40
15
10
15
40
15
15
10
30
10
10
10
10
幻灯
板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
2、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因素
3、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
参考书目:
《口腔修复学》 赵铱民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教师:叶晓昂2016年2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