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专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短文阅读练习(15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短文阅读练习(15篇)一、重点段落分析。
《蝴蝶的家》片段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的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
这不是难为蝴蝶吗?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
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
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
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写出反义词。
低沉( ) 轻盈( ) 确信( ) 柔弱(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作者想到了什么,竟那样的着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概括起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训练。
观潮(节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短文阅读练习(1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短文阅读练习(15篇)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白鹅我爱小白鹅!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额上凸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扇起来,“呼呼”作响。
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踱着方步。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它摇起大翅膀,瞪起双眼,伸长脖子怪叫,连跑带飞狠狠地向你扑来,看那架势,非拧你几口不可。
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脚就能把它吓住了。
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
顿时,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徐徐地向外扩散。
你瞧,它玩得多开心呀。
有时它伸长脖颈对天歌唱;有时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觅食,“嘟、嘟、嘟……”水面上泛起一串串晶莹的小泡泡;有时它一边游一边甩头摆尾,向后背洒水,还时不时地翻跟头哩!小白鹅吃饱了,玩够了,到中午就回家生下一个沉甸甸、热乎乎的大鹅蛋,足有三四个鸡蛋那么重。
奶奶收鹅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说:“瞧,小白鹅多能干!”1.照样子,写词语。
又扁又宽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圆溜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摇摇摆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生气时的动作的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3.“我”爱小白鹅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总写小白鹅很漂亮,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具体介绍。
5.本文对小白鹅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写小白鹅样子的时候采用了_________法,分别从小白鹅的嘴巴、眼睛等方面进行观察描写。
写小白鹅习性的时候,采用了__________法,写了它生气、戏水、下蛋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五月的田野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
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an)静地微笑。
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英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
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
啪鸭子跚(pan sha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
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英…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作者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和孩子们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之情及的心情。
4.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描写的“香”有。
5.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多选)A.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E.在田野里睡觉。
(二)____________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第一单元:一、课文直通车。
《观潮》片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2.这段话从()、()。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感到身临其境。
3.在段落中的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4.这段话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5.画线的句子写的好吗?为什么?二、课文直通车。
《走月亮》片段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的走着,走着。
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
()()的月亮的夜晚()()2.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对“走月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作者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阅读理解练习(15篇)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阅读理解练习(15篇)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翔”的蜘蛛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蜘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
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
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
蜘蛛本不会飞翔,但能够把网结在半空,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小动物。
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半空。
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1.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作者对自己的()描写。
A.神态B.动作C.心理D.语言2.题目“‘飞翔’的蜘蛛”中的“飞翔”为什么加引号?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凌空结网,让人感觉它好像会飞。
B.因为蜘蛛结网时能飞,但与小鸟的飞翔不一样,所以加上了引号。
C.作者想特别强调蜘蛛是会飞翔的。
D.因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会飞翔的蜘蛛。
3.第4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A.话题转移B.补充说明C.引出下文D.声音延长4.蜘蛛是怎样把网结在半空中的?我能在短文的第(______)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5.读完短文后,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秦兵马俑》(节选)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
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
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 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古人曾赞道:“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
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
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
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
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uò)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
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
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
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
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
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勒坐像。
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
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个和尚(shàng)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
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
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
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
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
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
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
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
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
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第一课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变宽、变高、变壮观。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巨大的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汹涌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雷霆般,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顺序来写的。
2、这段话从声音、景象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战马、墙和雷霆。
4.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通过逐渐变化的形容词来描写浪潮逐渐增大的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了它的变化和冲击力。
5.《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作者。
第三课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边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给画的句子加标点: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2、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大的——小的。
3、这是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的热闹情景。
4、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大的、小的,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站、飞、扑。
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多样性,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5、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种类多、颜色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举手的秘密 小学三年级时,我转学到了另一所学校。因为课程进度不同,老 师讲的很多内容我都听不懂。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别的同学都高 高举起右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而我往往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所 以不敢举手。后来,出于虚荣,即使不知道答案,我也举起了手。 这样的做法还是露馅儿了。那是在一节数学课上,刚调来的高老 师给我们上课。高老师提问时,我习惯性地举起了手。这一次,高 老师偏偏就叫了我。我的脑袋嗡的一下蒙了。我低着头从座位上 站起来,脸热得发烫。①我隐约听到旁边同学的窃笑,眼泪很快流 了下来。 那一节课我什么也没听懂。②放学了,我仍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教 室里,泪水止不住地流。突然,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 吃惊地一回头,看见了高老师亲切的笑容。
开头和结尾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式,强调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写突出了“我”对书的热爱之情。
6.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介绍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法。
示例:我喜欢先看目录,了解大致内容后再阅读。
(三)月亮的自述 ①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还给我起 了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玉盘、冰镜、蟾宫、玉兔、婵娟等。这说 明人类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②有人觉得我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其实,我比地球小得多,直径3 476千米,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 为38万千米。 ③我本身并不发光,但我总是把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漫 漫长夜有一个天然的光源。 ④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因此没有风、云、雨、雪;声音不能 传播;热量无法对流。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达127 ℃;夜间,气温则降到-183 ℃。
⑤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最高的山峰达9 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我那明亮的部分,就是我的山脉和高 原,黑暗的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 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之后,人们发现我这里有近60种矿产, 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未发现。
⑥中国人特别喜欢我。“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因为秋高气爽,地 球大气层的透明度特别高,使我反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强了。“月是 故乡明”则表达了中国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⑦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中国更多的来客!
1.看到下面这些月亮的别名,你联想到了哪些古诗句?试着写一写。 玉盘 冰镜 蟾宫 玉兔 婵娟
示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下面是对短文第②④⑤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请选择正确答案。 A.月亮的气候和温度 B.月亮的地形和矿产 C.月亮的体积、与 地球的距离 (1)第②段主要介绍( C ) (2)第④段主要介绍( A ) (3)第⑤段主要介绍( B )
高老师耐心地问清了我的情况,微笑着对我说:“这样吧,当你真的 能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就和大家一样举起右手。如果你不会,你就 举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会还是不会了。”
③从此,每次高老师提问时我都可以从容举手了。随着时间的推 移,我举起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多。④每每与高老师目光相遇时,我 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的童年。直到今 天,我的心里仍然保存着一份感激。
3.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标题为《月亮的自述》,说明短文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月亮 的。( ✔ ) (2)月亮会发光,使地球上的漫漫长夜有一个天然的光源。( × ) (3)中秋之夜的月光更亮,是因为此时地球大气层的透明度特别高。 (✔) 4.短文中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有 关月亮的知识。 5.短文结尾说月亮“正翘首盼望着中国更多的来客”,你知道中国的 探月工程吗?请你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介绍我国的探月工程。 示例:我国的探月工程叫作“嫦娥”工程,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命名的。
读书、看报、写书。每天,书就是我最忠诚的伙伴。我把一生中 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献给了它们。同时,它们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无 穷的欢乐。我与书本之间这样不可分离的关系,真可谓“不可一日 无此君”了!
1.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作者读旧体诗、读历史书、读报纸,来说明作
者喜欢读书,离不开读书,表达了作者对书的热爱之情。
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休息时,翻翻书、读读报,也是我每天生 活中不可少的内容。我从中学阶段开始做剪报。我常常剪下报纸 中的好文章,把它们订成一本本的小本子。这些剪贴本与书相比, 更为我所喜欢,因为,它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喜欢的,而书刊不 能达到这一要求。因而可以说这一本本剪贴本是精品集。我时常 拿出自己的剪贴本翻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那些我早已熟悉的文章, 但每次重读,我都会从中获得不少新的体会。做剪贴本还是我收集 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写《上海旧话》等书时,剪贴本曾 给了我许多帮助。
A.轻松自如
B.心领神会
C.羞愧难当
D.伤心难过
4.用“ ”画出高老师说的话。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高老师具有
( B )的品质。
A.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B.善解人意,爱护学生
C.善于观察,公平公正
(二)读书是件快乐的事(节选) 我的生活离不开书。 我每天必读书,而且读得广而杂,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了。在生活 中,我一直偏爱读旧体诗,特别是唐宋的诗,我很早就能背诵了,但我 还是一有空就翻上几页读一读。古代诗人那精彩的构思,巧妙的用 词,以及诗中优美的韵律,读后犹如品尝到一杯美酒,能使我忘掉生 活中的不少烦恼,把分散的思想集中到写作中去。 除了爱读旧体诗,我还爱读历史书。我收藏了许多有关历史的书。 我读史书的方法与一般人不尽相同:不做札记,也不做卡片,全凭着 自己的记忆,把重要的,或感兴趣的记住,并及时地运用到写作中。 这样自己写文章时就更有说服力,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了。
1.摘抄短文中的两个成语。争先恐后 心照不宣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我”是有虚荣心的,表现在: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并不知道
答案,也举起了手。
(2)高老师让“我”举右手,表示能回答,举左手,表示不能回答。
3.读画“ ”的句子,想一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序
号)
心理变化: C → D → A → B
2.找到文中起过渡作用的两句话,用“ ”画出来。
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
(1)积累优美诗句;(2)记住重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并运用在写作
上;(3)选出好文章制作剪贴本。
4.“不可一日无此君”中的“此君”指的是( D )
A.旧体诗
B.历史书
C.剪报
D.书本
5.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