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课件)

我 来 猜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意思是:_________
2.种葫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2.种葫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
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 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 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 子上的蚜虫更多 了。小葫芦慢慢 地变黄了,一个 一个都落了。
你喜欢哪一种葫芦呢?
动手画一画
• 小葫芦刚开始长得怎么样?请你用横线“——” 在课文中画出。
• 种葫芦的人喜不喜欢小葫芦?从哪句话能看 出来?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 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 快长啊,快长啊! 长得赛过大南瓜 才好呢!”
没过几天, 叶子上的蚜虫 更多了。小葫 芦慢慢地变黄 了,一个一个 都落了。
为什么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下来?我们一起来当小侦探吧!
jiē
我们是害虫, 我们是害虫, 我们喜欢吸收叶子上的 汁液。 只要有了我们,那葫芦, 小树就惨了! 啊,七星瓢虫来了, 我们惨了……
2.种葫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你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
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 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 要的是葫芦。”
14.我要的是葫芦(lu)
我 会 读
藤
邻 盯 芦
棵
我 会 读
每天
快慢
奇怪
一棵树
治病
邻居
盯着
治一治
蚜虫
好哇
慢慢的
自言自语
(1)人的表情不一样: 一个是面带微笑,另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 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 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掉在地上。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我要的是葫芦》。
本课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种葫芦的过程,以及他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最终导致葫芦被虫子吃掉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葫芦的过程,明白事物之间有联系,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本质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食物的价值观,明白事物之间有联系,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本质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食物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葫芦模型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葫芦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2. 自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
3. 讲解课文(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主人公种葫芦的过程,以及他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有联系,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本质的道理。
4.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葫芦葫芦叶子虫子联系表面本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主人公种葫芦的过程。
3. 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只看表面,没有看到本质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改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自读课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讲解课文,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有联系,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本质的道理。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寓意,学会珍惜和耐心等待。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葫芦,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学习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葫芦的了解和印象。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找出并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3.3 课堂讨论:(1)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寓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故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表演心得和体验。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并谈谈他们对课文中寓意的理解。
(2)请学生运用课中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在作业布置中,学生能够运用课中学到的生字词,写出一篇小短文。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6.2 评价方法:(1)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对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14-我要的是葫芦ppt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一治,他不听,结果____小__葫__芦一个状一元成才路 个都
落了。 第10页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葫芦长什么 样子。
细长葫芦藤上长满 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 白小花。
第11页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状元成才路
不在意及邻居诚恳劝说语气。
第32页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参考答案:因为他不知道叶子和葫芦关 系,不愿治叶子上蚜虫。叶子被蚜虫吃光后, 不能给葫芦输送营养,葫芦只能慢慢地变黄, 掉落。
第33页
读一读,注意句子不一样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满不在意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必定语气
xiè y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棵葫芦 藤叶 花谢 蚜虫
状元成才路
dīnɡ
ɑ
sài
状元成才路
心想 盯着 啊 比赛 邻居 状元成才路
ɡǎn
感到
ɡuài
奇怪 状元成才路
màn状元成才路
慢慢地
状元成才路
自言自语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治疗
第5页
葫芦藤谢蚜盯
啊赛感怪慢
第6页
第27页
板书设计
我要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不治
生虫
落了
第28页
随堂练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依据拼音写词语。
状元成才路
yì kē ( 一)棵(
状元成才路
huā xiè qí ɡuài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主题。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通过问题引导:“你们曾经有没有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却得不到的经历?那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概述《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要角色和事件。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和图片/视频展示法,生动形象地介绍故事梗概。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我要的是葫芦》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对《我要的是葫芦》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进行分析,包括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内容或图片资料,观察和分析角色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角色的特点。
第四章:故事讨论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要的是葫芦》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我要的是葫芦》故事中的某个主题或情节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或感悟。
5.3 教学方法第六章:创意活动一角色扮演6.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我要的是葫芦》故事角色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6.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表现力。
第七章:创意活动二故事漫画创作7.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我要的是葫芦》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4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9个生字“葫、芦、藤、谢、蚜、盯、啊、赛、怪",会写6个生字“棵、谢、想、盯、邻、治”。
解释“赛过、盯着、花谢"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梳理主人公一心只要大葫芦的心情。
3.能说出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与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帖、葫芦叶、葫芦花等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聚焦葫芦。
1.单元导入。
2.请大家猜个谜语。
出示谜语。
3.出示字卡。
学习葫芦的芦是轻声。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喜爱葫芦。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
思考:我要的是怎样的葫芦?2.学习生字“赛"。
理解“赛过”。
根据理解再读课题,体会那个人想要大葫芦的心情。
3.借助简笔画,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1)葫芦长什么样啊?生找句子。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课文种一棵葫芦。
师画简笔画。
师:首先在泥土里种下一粒种子,种子生根发芽。
接着长出什么样的葫芦藤?生:细长的。
师画葫芦藤。
一起读好“藤",师补充:藤是草本植物的茎。
生活中哪些植物也有又细又长的藤?生:西瓜藤,丝瓜藤。
师:他们都是藤植物,所以藤这个字的部首是草字头。
字帖“藤”师:葫芦继续长啊长,又长出了什么?生:绿叶。
师;对呀,长满了绿叶,真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葫芦。
师贴叶子。
师:接着又长出了什么?什么样的小花?生:雪白的小花。
师贴小花。
4.学习“谢",理解谢的意思并学习“谢”的写法。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故事。
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讲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文章开篇着力描写了葫芦长势之好和种葫芦人高兴、喜爱的心情。
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但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
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
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不能孤立的看问题,有错就要该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技巧。
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透过课文的内容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掌握了一定的认字技巧和写字技能。
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和发散性思维。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对文本的反应都是以个体的形态呈现的,本节课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情景设置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教学手段,在本课中有所运用。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主识字为主,师引导识字为辅,并引导归纳识字方法。
2、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自主讨论,明白课文所说的道理。
《我要的是葫芦》_公开课课件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我要的是葫芦 人教版部编版(共23张PPT)[1]
• 你能出长大的葫芦吗?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我要的是葫芦 人教版部编版(共23张PPT)[1]
•
1.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 世人: 在困境 中,我 们可以 把好处 和坏处 对照起 来看, 并且从 中找到 一些东 西来宽 慰自己 。
•
2. 它们都太骄傲自大了。铁罐以为自 己比陶 罐坚硬 ,总是 傲慢地 奚落陶 罐,可 多年后 陶罐依 然美观 ,而自 己却无 影无踪 ;北风 自以为 吹口气 就能掀 开行人 的衣服 赢得太 阳,行 人却反 而把衣 服裹得 更紧, 太阳不 声不响 却让人 们感到 温暖而 自觉脱 了衣服 。
•
3.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 、体、 美、劳 全面发 展的方 针,为 提高民 族素质 奠定基 础,寓 思想政 治教育 于学科 教学中 。
14我要的是葫芦
一、说教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
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 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 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 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 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 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我要的是葫芦 人教版部编版(共23张PPT)[1]
• 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我要的是葫芦 人教版部编版(共23张PPT)[1]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我要的是葫芦 人教版部编版(共23张PPT)[1]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 一棵葫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我要的是葫芦
(公开课赵锦芬)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
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
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
课题
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
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
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三、书写指导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重点讲解:“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
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
同语气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
1 读题。
2 “双轨火车”复习生字:
3 摘葫芦游戏,齐读词语。
二对比参读,激发情感
1 过渡:我们来看看种葫芦的人种的那棵葫芦长得怎么样。
点击课件,谁能看图说
说这美丽的画面。
那课文里又是怎么描写这棵葫芦的?
2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划出写这棵葫芦的句子,读给自己听听。
3 集体交流,顺学而导: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句
子,现作如下预设:A、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
芦。
引读:怎么样的葫芦藤上长满了什么,开出怎么样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怎么样的小葫芦?
师:谁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用自
己的话说说(板书叶子图葫芦图)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
了几个小葫芦
:体会中指导朗读,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这几句话,把美好的感觉带给我们吗?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点击课件)(1)葫芦藤上长了绿叶
开出几朵小花。
(2)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
师:同学们更喜欢哪句,自己读一读。
找一找第2句比第
1句多了哪些词语。
再读一读。
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
师:看来我们同学各有所爱,体会得很好。
小结:从这一句话中我们知道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
长得可爱。
B、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点击课件葫芦图。
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这一
只只小葫芦多讨人喜欢呀,我们都忍不住要夸夸它,谁
来夸夸它?生:(个别读、齐读)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过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那个种
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
你们去课文里找找,让你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
芦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划出句子。
5、集体交流:
A、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学生读,谈:这一句话你从哪里发现了他对葫芦的喜爱?
2)指导读:抓住“每天”“看几次”读好句子。
B、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
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那个人怎样看他的小葫芦?(盯着)盯着是怎样地看?
(一动不动地看)你会盯着小葫芦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师:这句话是种葫芦的人对谁说的?(有学生可能会说对小葫芦说)周围都没人,他在自己跟自己说话这叫做---自言自语。
种葫芦的人就这样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教师示范)你会自言自语地说吗?
学生读,谈感受。
盯着小葫芦,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多元体验:着急,高兴,激动各种心情,指导带着不同的感受个性化朗读。
)指名说、读,评价。
学习尾句:葫芦如他所愿长得赛过大南瓜了吗?出示图文。
看到这样的情景,读到这样的句子,你的心情如何?指导读。
4、探究葫芦落尽的原因:那就让我们来当一回小小侦察员来帮帮种葫芦的人吧!课文2——3自然段,圈圈划划,找出原因。
引导:小侦察员们,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如下: A处: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生读。
思考,他对虫子的态度是什么?他认为蚜虫可怕吗?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指导读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生了蚜虫,却像没有看见一样,不去治,光盯着葫芦,这时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引读邻居的话)邻居说这话的心情怎样?(着急,生气···)这回邻居快去劝劝他吧!指导读邻居说的话。
劝他种葫芦的人他却感到?(奇怪)为什么?怪不得听了邻居的劝告,还反问说···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指导读:他的眼里只有葫芦,他要的只是葫芦,所以他这样反问________?意思就是?对比出现: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什么(叶子)小侦察员们,如果你是他的邻居,你还会怎样劝劝他?可以用上你了解的科学知识。
拓展延伸,真了不起,种葫芦的人该向你们学习呢。
他不懂科学知识,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看结果怎样?齐读尾段。
老师范读。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谁来提提意见,该怎么读?(着重指导读好更多慢慢一个一个)体会种葫芦人这时的心情。
质疑:蚜虫吃的
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总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出示生了蚜虫的叶子、落了的葫芦实物)想象说话,揭示寓意: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棵葫芦,这次又会怎样呢?总结:我们真心祝愿种葫芦的人来年有个好丰收。
五、指导书写挂哇快慢
1 观察结构
2 范写
3 学生练写自我评价,欣赏,
展示评价。
板书:
(长满)
(可爱)
绿叶图葫芦图
(生虫)(黄、落)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朗读课文。
二、课堂扩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2、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
听。
三、完成课堂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