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
社区创新管理总结5篇

社区创新管理总结5篇第1篇示例:社区创新管理总结随着社区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社区管理已不再是单一的基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治安管理,而是更加强调社区居民自治、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社区创新管理是指在理论、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在实践中拓展社区管理的新领域、新内容、新方式,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和居民的幸福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总结社区创新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和应用,并围绕社区合作、科技引领、文化涵养等方面,提出提升社区创新管理的建议。
一、社区创新管理的重要性1. 促进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创新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参与社区决策、管理、监督和公共事务的机会,促进了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提升。
通过居民自治,可以更好地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解决社区内部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2.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社区创新管理可以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更好地协调社会资源,优化社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和效果。
3. 培育社区共建共享意识社区创新管理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建共享的理念在社区内的深入发展。
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居民共享社区资源,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社区创新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社区创新管理在政策支持、技术应用、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1. 政策支持不足当前,社区管理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意识不足,社区管理的主体多为政府,辅之以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
需要政府加大对社区管理的政策支持,倡导社区合作,推动社区治理体制的改革。
2. 技术应用不足社区管理还存在信息化水平低、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社区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社区治理的需要。
需要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社区管理效能。
新形势下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的切入点

关 键 词 :社 区管理体制;创 新;政府职能转变;社 区自治和服务
作 者 简 介 :王铭 。济南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教研部讲师 ( 邮政编码
20 1) 504
中 图分类 号 :0 1 .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 39 ( 1 )0 O0 一0 928 62 65 2 2 2一 1o 3 0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学报 ・ 21 2/02
新 形 势 下 创 新 辜 区 管 理 体 制 的 切 入 点 土
王 铭
摘 要 :社会转型期对社 区管理和社 区服务提 出 了许多新要求。新形 势下,创新杜 区管理体制,必须要 以切实转 变政
府 取 能 为 前提 , 以强 化 社 区 自治 和 服务 功 能为 重 点 , 同时 , 要 采 取 切 实措 施 培 育 、 提 高 居 民的 社 区 意 识 。 发 挥 社 区 社会
剧 增 ,很 多 城 市 社 区 出现 户 籍 人 口 和 外 来 常 住 人 口 比 例 “ 挂 ”现 象 ,而 由 于 身 份 的 限 制 和 一 些 传 统 观 念 的 影 响 , 倒
外来 人 口很 难 真 正 融 入 城 市 社 区 ,在 城 市 得 不 到 应 有 的 尊 重 和服 务 ;这 样 一 种 现 状 与 流 动 人 口 的 犯 罪 ,流 动 人 口 的
理 和发 展 提 出 了严 峻 的 挑 战 。 再 次 ,随 着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城 市 外 来 人 口 和 流 动 人 口
从 上 个 世 纪 9 代 我 国逐 步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0年 制 开 始 ,随 着 经 济 体 制 和 政 治 体 制 的 深 入 改 革 ,给 整 个 社 会 管 理 特 别 是 社 区 的 建 设 和 发展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 首先 ,由 于 改 革 ,许 多 “ 位 人 ” 转 变 为 “ 会 人 ” 单 社 , 给社 区带 来各 方 面 的要 求 和 压 力 。我 国原 有 的 单 位 制 、 街
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理和 管理权 ,对 居委会工作行使指 导职 能,以及完成上 利益 关系,造成 了社区办事处职 能错位 等现象。社区办
级行 政职能部 门安排 的其他任 务。但是 ,就 国内 目前 社 事处职能错位不仅会使 自身消耗更多精力处理其他事物 ,
区办事 处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与法律规定 的机构性质大 造成本职 工作的疏忽,更会 因为涉及 企业经济 问题造成
本次数据样本 的收集大 多来 自于收入较高、房产较
发展研 究 [j-].昆明理工 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O14,3.
多 的人 群 ,对 于 该 问题 的 看 法 存 在 不 具 备 全 面 代 表 性 的 [3]宋一凡 .美国新兴 的反抵押贷款 … .上 海金 融 ,1991,3.
人 群 最 倾 向 于 “以 房 养 老 ”,拥 有 更 少 或 更 多房 产 的 人 … 牛清 霞,张倩 .我 国开展 住房反 向抵押 贷款 可行 性研 究
群 则 对 “以房 养 老 ”意 愿 不大 。
[J].商品与质 量,2O11,S4.
4.2待解 决 问题
[2】屠年松 ,王浩 .人 口老龄化 背景 下 中国住房反 向抵押 贷款
关键词:社 区 行政管理 改革创新
在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变革 的今天 ,如何深化社 区建 面存在严重 的交集 ,造成 了二者之 间职 能错位 的现 象。
设和 管理 已经成为时代发展 的主题之一 。只有建立 以社 社 区办事处 的主要职 能是从事有 关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区为 中心 的社会 管理模式,加强社 区管理 ,创新社 区行 但是 ,就 目前而言 ,国内大部分社 区办事处则额外承担
相径庭,其职能性远远超 出了法律的范畴,职责范围扩大, 内部 经 济 的贪 污腐 败 。
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有多远?--基于体制创新的视角

第二 , “ 乡土社 会 ”情结 成为 阻碍
系现 代化 的基 本依 托 ,如何 实现 从社 区 社 区治 理体 制还 正处 于改 革初 创期 。理 社 区共 同体生成 的文 化 因素 。共 同体 的 管 理 到社 区治 理 的飞跃 ?本 文拟 在 回顾 论 上 不 成 熟 ,实 践 上 缺 乏 经 验 ,给 社 存在 是实 现社 区治理 的基 础 。共 同体 的 分 析社 区治理 体制 的形 成 、历 史 与现状 区治理 体制 带来 了制 度创 新层 面 的新 问 生成依 托于 社 区 内部 的共 同 关系和社 会 的基 础上 ,结 合 当前社 区治理 体 制存在 题 ,许 多根 源性 、深层 次 矛盾 逐渐暴 露 互动 ,或者 叫做 情感 归属 与传统 认 同 。 的 问题 ,尝 试提 供一 条 我 国社 区治 理体 出来 。突 出体 现为 政府 职 能转变 与社 区 相对 于 西方 的契 约文化 ,我国基 层社 会
理 ”理 论兴 起 于 2 0 世纪末 , 联合 国全 球 无 暇 专注从 事 与居 民 自治 事务 有 关的工 结识 近在 咫尺 的邻居 。这 一方 面说 明城
自治 ”这 一应 然角 镇化 的加 速推进 ,改变 了人们 旧有 的居 治 理 委 员会 将 “ 治理” 概念界定为 “ 各 作 ,从 而无 法履 行 “ 种公 共 的或 私人 的个人 和机 构管理 其 共 色 。 … 内卷 化 ’ ( i n v o l u t i o n )源 于拉 住方 式 ,人与 人的 隔离感 日渐 加深 。 另 同事务 的诸多 方式 的总 和 。它是使 相 互 丁语 ,原意 是 ‘ 转往 是 自发 的。进 入到 现代 社
第一 ,居 ( 村 )委 会 “ 内卷 化”成 会 ,家庭 结构 核心 化和 家庭 规模 小型 化 似乎 正在 消解 “ 乡土社 会 ”的文 化影 响
创新社会管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社会管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摘要:通过建立专门的城市社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与权限,减少权责模糊问题;强化管理层对社区管理的重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保障资源支持;加强居民参与和归属感,建立多样化参与平台,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社区管理法律体系与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促进社区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发展引言在当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高效的社区管理对于城市稳定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社会管理视角下,如何解决城市社区管理问题。
论文将分析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城市社区管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1.1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管理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当前的管理制度往往无法充分适应城市社区多样化的需求。
一些社区缺乏完善的自治机制和决策机制,导致居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受挫。
同时,社区管理中的责任划分也缺乏明晰性,导致一些问题无人负责或责任不明确。
为了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需要更加注重社区自治,强化居民参与,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1.2管理层重视不够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管理层对社区事务的重视程度不足是一大问题。
由于城市社区并不像其他政府层级那样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宏大的政策影响,管理层往往容易忽视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更加关注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忽视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急难愁盼问题和社区治理的细节问题。
这种不够重视导致社区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和政策倾斜,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和成效。
1.3居民的归属感不强城市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够强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有所减弱。
选聘分离: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体制创新——以宁波海曙区为例

区治理体制。本文以浙江宁波海曙区首创的 “ 选聘分离”社 区治理体制为例 ,对城市社区治理的体 制 创新进 行探 析 。
一
、
“ 聘 分 离 ” 的社 区治 理 体 制创 新 何 以可 能 选
改革 旧的社 区体制 ,建 立新 的社 区体制 ,作 为社 区建设 的重 要 内容 ,贯穿 了社 区建设 的历 史并
二是聘用制度 , 即职业化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办法。“ 选聘分离”体制既解决了社 区居委会 自治功
收稿 日期 :09—0 —1 20 7 8 基金项 目: 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8 G 0 5 B o 浙 0 C YD 6 Y 第一作者简 介 : 厉云飞 ( 9 4一) ,浙江宁波人 ,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6 ,女
将 继续下 去 。2 0 0 3年 ,宁波 海曙 区 围绕 “ 体制 创新 、功 能开发 、职 能转变 、互动 推进 ” 四个关 键 问
题 进行 了改革 探索 ,努 力形 成 了具有 宁波特 色 的 “ 聘分 离 ”社 区治理体 制 。这种 新型体 制所 寻求 选
的是 :既扩大城市基层 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城市居民群众中切实实行居民 自 ,又尊 治 重历史传承和现实状况 , 使得社 区居委会能恰如其分地协助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使政府的行政和社 会 管理 等职 能不致 落 空 。其 基本 的操 作思路 是 :社 区居 委会 由本 社 区成员 组成 ,经 居 民差额 直选产
选聘分离 :我 国城市社 区治理 的体制创新
— —
以宁波海曙 区为例
厉 云飞,黄瑞瑞
( 宁波大学 法学院,浙江 宁波 3 5 1 12 1)
摘 要 :改 革 开放 以 来 ,各 地在 城 市社 区治 理 体 制 改 革 方 面进 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其 中 ,浙 江 宁波 海 曙 区 首创
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践价 值。 以以推广 “ 可 民情流水线” 工程 信访 代理 中心 。 对信访人实行信访代理 高社 区居 民 自治意识 和 自治 能力 的方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如, 例 为抓 手 , 成 “ 模 化 ” 应 , 体 提 升 服务 , 形 规 效 整 在信访案件的受理 、 调处 、 办理 过 式和方法 , 社 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关键 词 : 民情流水 线” “ 工程
西湖街道 探 索形 成的城 市基层社 会 管 网, 民通过拨打 民情热线电话寻求帮 学 生 、 困失 业 人 员 开 展 就 业 援 助 。 居 特 街道 统一调度 医疗 单位 、 公安 派 出 理新模式“ 民情流水线” 工程 , 以服务群 助 , 众为 核心 , 强化服务 功能 , 实党的绩 所 、物业单位 、社 区家政 、夕 阳乐 ” 夯 “ 餐 向 , 完善 社 区 自治 机 制 , 实 党 的 制 度 夯
四 、 创 新 为 不 竭 动 力 。 升 为 民 以 提 服 务 水 平 。 建 基 层 社 会 多 元 治理 机 制 构
“ 民情流水 线” 工程从诞生到 现在 ,
对街 道社会工作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 上 立立体 交叉 、 全员参与的社 区党建 协调 是一个不断探索 、 断创新 的过程 。从 不 述这些工作 的开展 , 得社区居民增强 机制 , 使 探索建立 了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 最初在居 民楼 院设立 民情信箱 、 开通 民 大工委” , 制 聘任辖 区具有一定规模 和 情热线 、 民情 日记 、 了民主 自治的意识 , 与积极性明显提 “ 参 记 聘请 民情信息员 , 高 ,居民在参与的过程 中得到 了锻炼 , 影 响 的驻 区单位党组 织 负责人 担任街 逐步 完善成 民情 受理 、 限期 办结 、 示 公 凡是 涉及辖 区区域 反馈 、跟踪监督的 民情服务 4套程序 ; 提 高了 自治能力 , 有利 于社 区民主 自治 道党工委兼职委员 。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作者:李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36期摘要: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不仅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地区的繁荣、稳定发展有促进作用。
文章从城市社区的管理现状入手,对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以期促进城市社区管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社区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要组织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管理单元,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因此,搞好社区管理,当前的新环境下,要求社区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社区在地理位置和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城市社区多是由一些居民区组成的,居民大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于农村的村落居民管理,管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对当前的城市社区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是在政府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依托社区组织和成员,对社区的资源合理使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系统,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社区规范来约束。
社区管理要以人为本,鼓励社区成员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承担管理的责任,培养社区居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
涉及到居民利益的事情,要让居民参与讨论,制定符合广大居民需求的政策。
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不仅调动了居民的社区管理积极性,还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促进社区发展。
二、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搞好社区管理,通过社区规范来调解社区中的矛盾,对社区稳定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
摘要:社区管理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建设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的基本路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社区是居民集中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它涉及到生活、就业、教育和娱乐等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之间应如何协调、如何统筹、又如何制度化和法制化,是社区管理体制的第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事业单位与政府脱离,单位组织与个人之间也出现了分离,使得城市社区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功能与企业剥离。
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也使得一部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化出来,所有这些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直接由社区承担下来,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还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不断摸索。
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有:政治行政色彩较浓,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经济功能
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缺少人文建设,居民缺乏归属感等等。
二、建设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顺利进行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准备。
加强宣传教育可采取召开教育大会、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发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努力使改革精神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这种共识主要包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
充分认识重要性是指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新的突破口,是全方位拓展社区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它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关系到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建立健全社区的自治组织
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过程中要遵循“直接民主”的原则,社区自治组织应该包括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等。
在民政部启动的“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试点工作中,各实验区在居民自治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
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居民公民化,在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同时,居民要为社区作贡献。
创新社区组织机构。
按照“议行分设”的理念创新社区组织,创立“一会(分)两站”模式,从组织结构、性质、职能、人员、经费、场地等关键问题一一分离,理请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及社区服务站相互关
系,创新新型的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两个社会组织,使社区居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
(三)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法
转变政府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这就决定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新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赋予社区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位。
应理顺政府与社区、社区与社会各组织之间的关系。
为规范新型社区组织运作,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办法,明确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区居委会的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使政府在社区腾挪出空间给社区居委会搞居民自治,培育了公民社会,积累了社会资本。
政府“减肥”——将社区公共事务作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政府的责任,让其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为间接提供公共服务,从靠设立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到靠政策工具提供服务;从给钱、给物、给机构到培育各类民间组织,让民间组织承担起政府下放的职能,从而使政府的职能归位,社区的自治力量增长。
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把着眼点放在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来,放到为群众服务上来,服从大局,适应城市新体制的变化,根据社区管理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实现重心、权利、财力的下移,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把该放下去的权不折不扣的转移下去。
(四)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等的建设
一是法律支撑。
目前,因无明文规定,连专家都很难说清楚社区组
织的定位和性质。
据统计,理论界关于“社区”的定义多达76种。
这个事实,成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不迈的“一道坎”。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社区”的概念和范围。
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同时,应对与社区相关的1000多条法律、法规尽快进行修改和调整。
有专家提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组织法》,或将它作为母法,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细则,逐步建立、完善有关社区管理法制体系。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当前一些需要城市建设和管理只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有时存在着相互推委的现象,还没有形
成很好的合力,这就需要对一些工作进行一个明晰和划分的过程,
并用制度、法规加以保证。
二是改革居委会干部制度。
可对社区干部实行公开招聘,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
这有利于提高居委会干部的素质,形成一支年轻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又能安置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三是加强硬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对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知道力度。
硬件建设包括对街道办事处、社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场所等。
(五)创新社区服务体系
各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服务站,各街道办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
在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了区一级社区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
并对社区服务站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使其按照产业化、实体化模式运作,出台相关规定等
配套措施,成立社区服务专项资金,规定政府按照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对社区服务站从事为居民提供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老人服务等无偿服务进行评估、补贴,并鼓励社区服务站低偿运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
使政府提供了品种多样的福利和服务等新公共产品。
另外,还要提供社区居民交往平台,以政府信用为起点,积累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倡导平等和宽容的原则,强化居民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匡夫,李天好.论社区自治.东岳论从,2002(3).
[2]奚从清.构建中国社区建设理论的框架体系.社会学月
刊,2002(8).
[3]夏建中.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服务,社会学,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