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栽培》课程标准
园艺12花卉栽培教学大纲

《花卉栽培》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60学分: 3.5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课适用专业:园艺技术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院部2013年8月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花卉栽培学是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职业技术课,属于专业技能平台。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花卉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各类常见花卉繁殖与栽培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从而为生产实践服务。
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前导课程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可为后续课程如《园林工程》、《园林规划与设计》、《插花与花艺》等课程的学习以及顶岗实习与生产实践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园艺专业学生具备园艺技术岗位群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
对本课程来说,花卉的识别是前提,了解花卉的生态习性是基础,掌握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是关键,花卉的园林应用是目的。
本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从而为生产实践服务。
其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花卉分类、花卉繁殖、花卉栽培及花卉应用能力目标:花卉识别能力、花卉繁殖能力、重点花卉的栽培管理能力、花卉繁殖、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能自觉贯彻执行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模块一花卉的分类及识别(8学时)(一)教学内容项目一花卉栽培学概述(1学时)项目二花卉分类(1学时)项目三花卉识别任务一常见露地花卉的识别(2学时)任务二常见温室花卉的识别(2学时)任务三常见切花的识别(2学时)(二)基本要求要求理解花卉的涵义,了解花卉栽培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01003031《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01003031 花卉栽培学(Flower Plants Science)二、开课对象园艺、园林本科专业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花卉学是关于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栽培管理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讲述花卉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生长发育、繁殖、栽培管理以及在园林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四、教学目的及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我国及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系统掌握花卉种苗、切花、盆花的栽培理论和生产技术,以及花卉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花卉造景应用原理与设计思想。
五、基本要求1.了解花卉学涵盖的广泛内容以及花卉学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了解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概况;2.掌握各类花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3.掌握各类代表花卉的栽培管理要点,了解花卉在园林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具备进行花卉生产、经营和造景的能力。
六、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及普通遗传学等。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学分:4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24。
(一)花卉学概论(理论学时2)1.花卉学的定义及范畴;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3.我国及世界花卉业的概况及世界花卉生产发展趋势。
(二)花卉分类(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2)1.了解花卉的各种分类系统及分类标准;2.了解世界的主要气候型及各气候型地区分布的主要花卉类型;3.实验内容:花卉分类。
(三)一二年生花卉(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8)1.掌握露地一二年生花卉和温室一二年生花卉的定义和特点;2.识别主要一二年生花卉和五十余种主要一二年生花卉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3.掌握4种典型的一二年生花卉的生长习性及栽培特点;4.实验内容:常用花卉种子质量鉴别;5.实验内容:常用花卉扦插繁殖;6.实验内容:草本花卉育苗;7.实验内容:草本花卉定植。
花卉栽培纲要

《花卉栽培》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访问、实践,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知道部分植物的作用及种植的方法。
通过实践,掌握粗浅的种植技术,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的兴趣,激发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的学习观念,产生探究的欲望与创新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主要依托学校的花坛及各班花卉进行种植实践、观察了解、劳动体验等,进行劳动教育、科学意识的激发、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渗透。
三、活动安排:第一周:前言、第一部分:花卉栽培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第二周:第二部分:单元项目训练训练一花卉识别第二周、第三周:训练二常用栽培基质的配制第四周、第五周:训练三花卉上盆、翻盆和换盆第六周、第七周:训练四花卉常用繁殖方法第八周、第九周:第三部分:综合项目训练项目一兰花的栽培管理----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文心兰的栽培管理第十周、第十一周:项目二室内观叶植物的栽培管理---竹芋、肾蕨的栽培管理第十二周、十三周:项目三时兴切花的栽培管理---红掌的栽培管理第十四周、十五周:项目四年宵花卉的栽培管理---一品红、仙客来的栽培管理第十六、十七周:项目五水培花卉第十八周:展示成果,评比、奖励、总结本学期学习状况。
四、实施建议: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与体验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和广泛的社区资源,鼓励广大家长担当指导,同时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善于捕捉活动中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课程的价值主要在于体验,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
五、评价建议:1、评价原则: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2、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2)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实践活动的评价相结合。
(3)以定性评价为主。
花卉栽培学教学大纲

《花卉栽培》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为广播电视大学园艺学专业重要专业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花卉分类(二)、花卉栽培与环境(三)、花卉栽培设施(四)、花卉的繁殖(五)、切花栽培(六)、花卉盆栽(七)、露地花卉栽培(八)、名贵花卉栽培(九)、年宵花卉栽培(十)、花卉的应用(十一)、花卉的经营与管理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一)、使学生掌握花卉分类、花卉繁殖、栽培管理及花卉应用、花卉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为学生从事花卉园艺生产经营及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的基本教学和要求(一)、以“花卉分类、花卉繁殖、花卉栽培管理及花卉应用”为重点,使学生识别多种花卉,并掌握这些花卉的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措施及园林用途。
(二)、通过讲课和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花卉生产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通过实习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各种花卉的繁殖方法、露地花卉栽培管理、盆花栽培管理、切花栽培管理、年宵花卉栽培管理等花卉生产技术。
(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认识了解我国丰富的花卉植物资源和科研成就、花卉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拥护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媒体的选择与分配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并配合实验及文字辅导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录像教材配套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其声、像优势,更直观地强化教学内容。
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1)、主教材:根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力求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每章后有小节和习题。
(2)实验教材:包括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录像教材采用系统讲授、专题、期末复习辅导。
本课程多媒体以优化设计,重点体现在录象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和编辑制作的优化。
内容选择根据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录像课的特长,不搞全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再现。
《花卉栽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花卉栽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编制依据本课程以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针对山东省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潍坊区域花卉发展实际以及花卉行业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围绕花卉生产管理应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依据真实工作任务要求,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参照高级花卉工、绿化工、插花员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花卉栽培》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花卉栽培立足潍坊(全国13大花卉产业区之一)区域,辐射环渤海城市群花卉产业,针对本区域花卉生产布局和消费需求,以花卉生产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需求为内容,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培养学生掌握花卉繁殖、栽培管理和园林花卉应用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相关企业行业花卉生产管理、先进理念,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生产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花卉识别、繁殖育苗、栽培养护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花卉生产、养护和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考取高级花卉工(或绿化工、插花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突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注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重视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对接,工学结合,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花卉的分类知识,识别常见花卉,明确其类型及基本习性,熟悉花卉繁殖方法,掌握不同花卉的繁殖技术;会利用各种栽培设施进行花卉栽培养护;掌握各类花卉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根据具体情况完成从花卉育苗、栽植到养护管理及应用全过程的方案制定和实施;具备园林产品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对花卉的认知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花卉栽培》课程标准

枣庄职业学院《花卉栽培》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花卉栽培》是城市园林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主要介绍花卉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花卉栽培的工作过程和技术程序,以实践技能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园林花卉分类、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园林设计类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为园林花卉生产、栽培、养护管理和园林设计和园林绿化服务。
二、课程设计理念根据本课程在园林行业岗位群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以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后建立理论教学体系。
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为原则,坚持教育为行业服务的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具体工作过程。
将园林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构建由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和顶岗就业实习等模式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花卉分类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花卉分类方法,掌握常见花卉所属类别,并熟悉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等的形态特点。
2. 花卉生长环境与栽培设施要求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与光、水、气、土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种类花卉选择不同的栽培设施,创造适合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3. 花卉繁殖技术要求学生了解花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点,基本掌握各种繁殖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掌握花卉各种繁殖方法。
4. 盆花栽培技术要求学生在掌握花卉栽培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盆花对生境要求不同采取适宜管理方法。
5. 鲜切花栽培技术要求学生了解鲜切花生产的基本情况,熟悉掌握主要鲜切花种类的栽培管理方法。
6. 花卉应用要求学生了解花卉应用的基本理论并掌握花卉应用的形式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1. 花卉识别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花卉的形态特征并正确识别。
2. 花卉繁殖技术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花卉各种繁殖方法的技术操作,并能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种类选择适宜的繁殖方法。
花卉栽培教学大纲三年制.doc

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三年制)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学时:96学时(讲课学时:50;课内实践学时:46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花卉栽培学》是园艺和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教学目的是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介绍花卉业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花卉发展动态,掌握花卉分类、繁殖、栽培、养护管理技术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是园艺和园林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也是其它专业的的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力图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讲解得清晰透彻易懂,使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能够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实质和要点,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现场操作及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以增强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2.掌握:花卉的分类及繁殖手段3.熟练掌握:花卉的栽培管理的技术措施4.应用:花卉的繁殖以及布置应用5.重点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绪论知识点:1・花卉栽培的意义及发展;2. 花卉栽培生产的现状与展望;3.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重 点: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难 点:花卉栽培今后的展望。
教学方法:专题理论讲座。
课时分配:理论2实训2花卉分类1. 花卉常见的分别类型2. 按照生物学性状分类3. 按照观赏部位分类4 •按照开花季节分类5 •按照栽培方式分类 各种分类方式的特点 常见的代表花卉 理论和实训理论3实训4 课时分配:理论4实训4(四)第三章 花卉栽培的设施与设备知 识点:1•温室的主要类型与结构;2. 其他栽培设施的结构与性能;3 •花卉盆栽常用的工具及其材料 重 点:温室的结构与性能 难 点:覆盖材料的类型、结构与性能。
《花卉栽培技术》(1)

《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标准制药与生物工程系园林技术教育教学部二00九年七月十日《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花卉栽培技术》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内容广泛,涉及花卉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技术。
本课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从事花卉繁殖、花卉生产管理和花卉应用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在园林技术专业中应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有:1、专业能力花卉识别的能力;常见花卉繁殖育苗能力;露地花卉、盆栽花卉和鲜切花栽培养护管理能力;在园林中灵活应用花卉的能力。
2、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三、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花卉繁殖方法、生产管理与应用等职业技能,成为园林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掌握花卉的分类与识别、生态习性、繁育、生产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高级花卉园艺工、绿化工职业资格相关要求,为花卉产业化生产、经营和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配植等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按照花卉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具备再学习的工作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具体目标为:1、职业技能目标熟练进行花卉繁殖育苗操作;能进行花卉组织培养快速育苗;熟练进行花卉周年生产种植设计及种植操作;熟练根据花卉生态习性调控环境条件;熟练进行花卉定植、间苗、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熟练进行花卉设施栽培管理;熟练进行鲜切花栽培、养护管理、采收、包装、保鲜运输等工作;熟悉花卉租摆业务;掌握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职业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团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和克服生产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职业学院《花卉栽培》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花卉栽培》是城市园林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主要介绍花卉栽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花卉栽培的工作过程和技术程序,以实践技能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园林花卉分类、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园林设计类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为园林花卉生产、栽培、养护管理和园林设计和园林绿化服务。
二、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程在园林行业岗位群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以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后建立理论教学体系。
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为原则,坚持教育为行业服务的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具体工作过程。
将园林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构建由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和顶岗就业实习等模式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花卉分类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花卉分类方法,掌握常见花卉所属类别,并熟悉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等的形态特点。
2. 花卉生长环境与栽培设施
要求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与光、水、气、土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种类花卉选择不同的栽培设施,创造适合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3. 花卉繁殖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花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点,基本掌握各种繁殖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掌握花卉各种繁殖方法。
4. 盆花栽培技术
要求学生在掌握花卉栽培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盆花对生境要求不同采取适宜管理方法。
5. 鲜切花栽培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鲜切花生产的基本情况,熟悉掌握主要鲜切花种类的栽培管理方法。
6. 花卉应用
要求学生了解花卉应用的基本理论并掌握花卉应用的形式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花卉识别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花卉的形态特征并正确识别。
2. 花卉繁殖技术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花卉各种繁殖方法的技术操作,并能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种类选择适宜的繁殖方法。
3. 盆花管理技术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培养土配制,上盆与换盆,盆花生境调控技术。
4. 鲜切花栽培管理技术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主要鲜切花的栽培、采收等技术。
5. 花卉应用技术
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花卉种类灵活应用花卉。
(三)素质目标
教学中紧密将花卉文化内涵与花卉识别、花卉栽培管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继承和发扬我国源远流长的花文化。
四、学习情境设计
1、课程学习重点:花卉的繁殖栽培及周年生产管理技术和职业能力培养。
2、课程学习难点:花卉栽培方案设计和花卉周年生产技术,分析和解决花卉栽培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职业习惯养成、组织与合作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看(识别花卉种类),多做(实践基本技能的训练);以识别为前提,在了解各类花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花卉的应用,加强栽培技术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适应花卉生产的需要。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围绕花卉生产的某个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按“咨讯-计划-决策-实施- 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任务驱动,融教、学、做于一体。
2、场景式教学法
利用生产现场、图片、PPT课件、录像等教学场景,进行直观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
是针对花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检查总结。
此法往往与六步教学法同时进行。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花卉图片、教学视频等直观再现花卉生产过程。
2、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关《花卉栽培》的精品课程网站,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花卉栽培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团队
符合双师型、专兼职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团队要求。
(二)教学硬件环境
具备实物、标本、图表、幻灯、光盘等教具,具有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