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 方案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中医康复技术(二)专业代码 620503二、入学要求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专科上线的考生或中职学校毕业生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上线的考生三、修业年限全日制3年四、就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意志、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愿意贡献社会及服务人群。
(2)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有较强的法纪意识,遵纪守法,遵守医疗法律法规与康复诊疗常规。
(3)具有正义感、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有爱心和耐心,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精神。
(5)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具有理智、乐观、豁达的气质。
(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康复工作。
(7)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能力,体魄健康。
2.专业知识要求(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中医基础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残疾学等。
(2)具有中医康复和其他传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外科常见疾病、神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的临床诊治知识。
(4)具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和假肢矫形器应用等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5)具有一定的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和康复医学相关政策法规与诊疗规范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7)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等。
3.职业技能要求(1)具有熟练运用毫针剌法、灸法等技术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运用推拿技术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一、引言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专业,主要培养运用中医药、康复理论和技术,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知识、中医康复技术和康复护理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中医康复服务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中医康复基本理论、中医康复技术和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具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的中医康复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康复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热点。
2.熟悉中医康复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康复设备的使用,能够进行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3.掌握中医康复诊疗技术和康复评估方法,能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4.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康复服务中的伦理问题。
5.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开展中医康复相关的学术研究。
三、培养内容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为学生掌握中医康复理论打下基础。
2.康复学基础知识:包括康复学原理、康复评估、康复护理等,为学生了解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中医康复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康复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4.康复设备使用:包括电疗仪器、热疗仪器、理疗仪器等康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5.康复评估与制定方案:包括康复评估的方法和工具,以及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方案的能力。
6.康复护理:包括康复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康复护理的能力。
7.临床实习:通过在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康复服务能力。
四、培养模式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开设中医、康复学、康复技术理论等相关课程,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课程体系建设1.建立全面覆盖的课程设置,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康复治疗技术理论、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的课程。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实验室实验、临床实践、康复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添加康复治疗相关课程,如人体解剖学、康复理论与评估、康复辅具制作与适配等,培养学生全面的康复治疗技术能力。
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1.建立与医院、康复中心等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实践实训,提供真实的康复治疗操作环境。
2.设立专门的康复治疗实验室,配备康复治疗设备,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所。
3.拓宽实践实训基地资源,与各地康复机构合作,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康复患者,提高应对多样化病情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教学交流,增强教师的康复治疗技术能力。
2.鼓励教师深入实践,参与康复治疗工作,提高实践经验和临床能力。
3.建立专业导师制度,每位学生指定一名导师进行日常指导和实习指导,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辅导。
四、实施职业资格认证1.引入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鼓励学生在学业阶段就开始备考相关职业资格。
2.支持学生参加康复治疗师国家考试,为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提供指导和支持。
3.建立与康复行业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促进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
五、开展科研与学术交流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意识和科学精神。
2.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和讲座,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3.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比赛,展示研究成果和技术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和开展科研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康复治疗技术(二)专业代码:620501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全日制3年。
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医药卫生大类(62) 康复治疗类(6205)卫生和社会工作(84、85)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5-07)(GBM1-97)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康复医学治疗士、康复医学治疗师、中/高级康复治疗师、中级保健按摩师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具备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利用社会康复资源能力,面向基层医疗与康复机构的康复治疗或相关领域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关爱生命、救死扶伤、追求生命质量,对工作·253·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立志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患者康复服务;具有职业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坚韧不拔的意志、矢志不渝的精神;(3)具有良好的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遵纪守法,遵守医疗法律法规、诊疗常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重视病伤残者的心理和伦理问题,保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积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4)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简介

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简介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为了培养更多专业能力全面、综合素质较高的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人才,相关培养方案不可或缺。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关键内容。
二、设计理念1. 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之一是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理念的背后逻辑是,只有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应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掌握中医康复技术。
2. 强调专业基础和技能培养的平衡在培养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人才时,同时注重专业基础和技能培养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基础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而技能培养则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该全面、丰富,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接触中医康复技术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课程设置示例:1. 中医基础理论: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中医病理学、中医诊断学等。
2. 康复技术概论:介绍康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康复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中医康复技术实践:提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技术的学习和实践。
4. 康复科学理论:介绍康复科学的原理和理论体系,使学生能够对康复科学的实践有更深入的了解。
5. 中医康复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科研方法和技巧的培训。
6. 实习和实践: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康复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四、实践环节为了确保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方案应该设置一系列实践环节。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示例:1.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或康复机构进行临床实习,使他们能够亲身参与真实的康复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讲座或研讨会等,让他们能够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拓宽视野。
五年制高职康复人才培养方案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五年制高职康复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康复人才培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种类增加,对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五年制高职康复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五年制高职康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实施策略和对社会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由引言、重要性、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和方法以及结论部分组成。
首先,我们将介绍五年制高职康复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该方案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总结探讨内容并提供一些建议用于康复人才培养。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五年制高职康复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该方案对满足康复人才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
通过分析该方案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和方法,我们将描述一个完整且系统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希望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2. 五年制高职康复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2.1 康复人才需求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康复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由于意外事故、疾病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增加,导致了康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传统治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康复效果和质量的要求。
因此,培养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康复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2.2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三年制高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可以更全面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胜任能力。
特别是对于康复人才这样需要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结合的职业来说,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加合适。
2.3 康复人才培养方案对社会的影响开设五年制高职康复人才培养方案,将会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该方案可以确保康复人才具备更加全面和专业化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服务质量。
其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康复人才队伍可以满足社会对康复服务的需求, 促进社会福利和民生事业的发展。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教育类型及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高职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学制三年四、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传统和现代康复理论与技术,能在各级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服务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部门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人才。
五、职业范围、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具体情况可增减)六、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表七、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可增减)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介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数、前后续课程等(一)《康复医学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康复医学相关概念、发展史、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作用,工作内容、方法与服务方式以及社区康复组织实施等内容。
因本课程的内容既与基础课程相联,又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续,故教学过程中应督促学生掌握好本课程知识,顺利实现由基础课程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
建议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旨在使学生入学时就形成比较明确的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基础课程的热情。
(二)《康复评定技术》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康复评定概念、评定原理、评定方法与程序、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能力评定;反射检查、步态分析;心肺功能、代谢能力、认知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疼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以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综合评定、神经系统疾病综合评定、心肺系统疾病综合评定等.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理论和技术。
(三)《运动疗法技术》本课程主要涉及运动疗法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治疗技术,包括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关节松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平衡与协调功能训练、体位与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及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等. (四)《作业治疗技术》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治疗的概念、目的、特点、分类、对象、评估方法及感知技能训练、运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工作与职业技能训练、工艺与园艺疗法、压力治疗、认知技能训练、作业治疗用具及辅助设备的使用等,培养学生作业功能评定和实施作业治疗的能力。
康复人才培训年度计划方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满足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提高康复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年度康复人才培训计划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 培养康复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3. 优化康复服务模式,提升康复治疗效果。
三、培训对象1. 已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人员;2. 具有康复医学相关专业背景的医务人员;3. 有意向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相关人员。
四、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培训: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康复评估、康复治疗技术等;2. 专业技能培训: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3. 临床实践培训:康复病房管理、康复治疗操作、康复护理等;4. 案例分析培训:常见疾病康复案例、康复治疗难点解析等;5. 国际前沿动态培训:康复医学发展趋势、康复技术革新等。
五、培训方式1. 面授培训:邀请国内知名康复医学专家进行授课;2. 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课程、直播讲座等;3. 临床实践培训:组织学员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 案例分析培训: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培训时间1. 基础理论培训:3个月;2. 专业技能培训:6个月;3. 临床实践培训:6个月;4. 案例分析培训:3个月。
七、培训考核1. 理论考核: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2. 实践操作考核: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3. 综合考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估。
八、培训保障1. 保障师资力量:邀请国内知名康复医学专家授课,确保教学质量;2. 保障培训场地:提供良好的培训场地和设施;3. 保障学员待遇:为学员提供培训期间的食宿、交通等费用补贴;4. 保障就业服务:为优秀学员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九、实施步骤1. 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2. 组建培训团队:确定培训师资、管理人员等;3.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培训项目,吸引学员报名;4. 组织培训: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5. 考核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昀。
3、本专业执行时间:2016.9-2018.7 4、完成时间:2015.9 5、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随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编制出来。
附表1 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周计算)
国防教育及军 训(含入学教
育) 劳动实践锻炼
课堂教学
考试
节假日 学生假期社会
实践 预就业顶岗实
习
第一学年
一
二
2
1
1
16
16
1
1
1
1
2
2
第二学年
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其人员结构见下表。
专业带头 人 1人
专任教师 骨干教师
2人
一般教师 5人
兼职教师
企业技术专家与 能工巧匠
企业指导教师
5人
5人
专业带头人需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在康复治 疗技术专业有着丰富的实践能力和带教经验,在行 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还需具有丰富的 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对职业教育有深入研 究,能够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方面 起到领军的作用。其主要工作有:组织行业、企业 调研,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 位;组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主持课程体系构建 工作,组织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教学团 队建设;主持满足教学实施的教学条件建设;主持 建立保障教学运行的机制、制度。
十一、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实训室的配置与
装备规范、功能说明。
序 实训室名 实训室位置 面积(平方 达标情 备注
号
称
米)
况
1 中医针灸 实训室
1-b106
240
达标
2
康复医学 实训室
1-A105
180
达标
3
康复医学 实训室
1-A106
180
达标
4 医疗美容 实训室
1-b102
240
达标
十二、附表:
8 心理健康(讲座)
√
9 形势与政策(讲座)
√
10
法制与安全(讲座与观 摩)
√
课程类型
必修
选修 专业限选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11 人口与生理卫生(讲座) √
12 行业前沿讲座 13 国防教育及军训课
小计
专业基础平 1 解剖、生理学基础 台
2 诊断学基础 3 病理学基础 4 临床医学概要 5 康复医学基础★ 6 中医学基础理论 7 急救医学
人际沟通、讲座
能力结 构
专业能力
常见疾病的康复评估 与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医学基础理 论、物理治疗 学、作业治疗 学、言语治疗 学、心理治疗 学、康复护理 学、、针灸学、
推拿学
中医养生保健指导、 推拿学、中医
专业拓展能 皮肤美容护理、足疗 力法
养生保健、实 用美容技术
七、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可增减)
骨干教师需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康复治 疗技术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 善于将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对职业 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能够 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治学严谨 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的相关工作;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 设,编写相关教学文件;进行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 设;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
的热情。 (二)《康复评定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康复评定概念、评定原 理、评定方法与程序、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CF);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 能力评定;反射检查、步态分析;心肺功能、代谢 能力、认知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疼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以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综合评 定、神经系统疾病综合评定、心肺系统疾病综合评 定等。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 康复评定理论和技术。 (三)《运动疗法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治疗的概念、目的、 特点、分类、对象、评估方法及感知技能训练、运 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工作与职业技能训 练、工艺与园艺疗法、压力治疗、认知技能训练、 作业治疗用具及辅助设备的使用等,培养学生作业
功能评定和实施作业治疗的能力。 (五)《常见疾病康复》:建议开设128学时。
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
自闭症康复中心等部门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人 才。
五、职业范围、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具
体情况可增减)
职业范 围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发证部门
社区中医医 保健按摩师资
国家劳动部
疗岗位
格证
医疗 机构
市场 服务
医疗机构康 作业治疗师 国家劳动部 复科
医疗机构康 物理治疗师 国家劳动部
√
√ √ √ √ √
√
√
√ √ √ √ √ √
√ √
√ √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4 硬笔书法
5 民族歌舞
6 武术与健身
7 音乐欣赏
8 文学欣赏
9 社交礼仪
10 职业形象设计⊙
11 手工剪纸
12
斗的精神
具有体育卫生保健的 基本知识及基本体育 技能、具备良好的身 体素质及遵循养生之 道保养身体的能力。
德育 体育和讲座课
职业素质
爱岗敬业、精益求 精、用心服务
遵守行业规范,遵纪 守法
职业生涯规划 医疗法律法规
通用基本能 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 能力与书面表达能 力、计算机办公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 础、
三
四
1
1
16
8
1
1
1
1
2
2
第三学年
五
六
1
1 1
16
16
合计(周) 23
21
21
13
19
16
学
年
学
期
周
数
项
目
附表2 课程设置
类
序
课程名称
考核
别
号
方法
考考
试查
公共基础平 台
1 职业道德与法律
√
2 政治经济与社会
√
3 哲学与人生
√
4
新疆历史民族宗教理论政 策
√
5 职业生涯规划
√
6 体育
√
7 计算机基础
√
课
强化 疗、医疗体
时
操、心理康
复技术
校
外
实
各个科室科
习 共
5
顶岗 常见疾病的 实习 治疗方法及
352
规范操作
课
时
实践场所
实践 目的
周数 课时
说明
昌吉州中 医药康复 医学科 乌市、昌 吉地区公 立医院 的:内 科、外 科、疼痛 科、康复 科、骨伤 科、针灸 科、推拿 科、老年 病科、理 疗科、医 学保健科 内实践
1、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
2、实验教学安排表
3、集中实践教学安排表
4、本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标注出专业核心课程、考证课
程、考试考查课程。注:思想政治课必须为考试课程。)
十三、其他说明
1、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医学技术教研室和昌吉州中医
院康复科等相关科室联合撰写。
2、主要撰写人:樊娟娟,李源源、单政、刘晓、王欢、贾占
一般教师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 务,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专业核心 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教学文件编写;对专业一般课 程进行课程开发及建设;参与理实一体化教室建 设;通过行业实践、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
力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行业专家与能工巧匠需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
较强专业技能的行业机构内一线技术人员,能够及 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能 力,善于沟通与表达。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 养方案的制定;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实训; 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参与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 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参加 教学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运动疗法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治 疗技术,包括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关节松动技 术、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平衡与协调功能训练、 体位与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培养 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及神经生理学疗 法中的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 Rood技术等。 (四)《作业治疗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 损伤、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伤 病、截肢、关节置换术后、手外伤、颈肩腰腿痛、 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上述常见疾病的物理治 疗和作业治疗技术,以及康复治疗技术中的急症处 理能力。
九、毕业要求:
(一)所有必修课达到及格以上。
锻炼 学生 工作 能力 培养 职业 技能 和职 业素 养
16周 352 课时
920 学时
另有国防教育及军训(含入学教育)82学时,集中实 践共882学时
附表4 公共选修课(院级)
序号 课 程
1 民汉双语交流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教育类型及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层 次:高职 二、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 三年
四、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传统和现代康复理论与技术,能在各 级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
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