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实验一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研究使用尺子进行准确的测量。
实验材料- 尺子-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实验步骤1. 选取一个物体,如铅笔,将其放置在桌上。
2. 使用尺子将铅笔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尺子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得知不同物体的长度。
实验二:探索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称重实验,探索不同物体的重量,并研究使用天平进行准确的称重。
实验材料- 天平-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石头、书包等)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将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托盘上,并记录下其重量。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天平称重其他物体。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天平进行称重,我们可以准确地得知不同物体的重量。
实验三:观察和记录水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研究如何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水杯- 水- 不同温度的水实验步骤1. 用水杯装满一定量的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实验开始时的温度。
3. 在不同条件下,例如加热或冷却,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4. 结束实验后,记录下水的最终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中的部分重点实验汇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能力。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内实验报告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内实验报告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 ;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小十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十钻。
将十钻钻入十中,在一定十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
管形十钻取七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
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药品:无药品四、实验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十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电工技术课内实验一 叠加原理的验证

课内实验一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叠加原理。
2.加深对电路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的电源必须置为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如电源作用)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叠加性和齐次性都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都不适用。
在本实验中,用直流稳压电源来近似模拟理想电压源,由其产生的误差可忽略不计,这是因为直流稳压电源的等效内阻很小。
三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电路中叠加定理与计算方法,预习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按表1.5.1的要求用支路电流法计算出图1.3.1电路中支路电流和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注意参考极性。
并把结果填入表1.5.1中。
电流表插座图1.3.1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电路图四实验设备硬件电路:(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2)数字万用表(3)电阻器若干(4)叠加定理实验电路板五实验内容1.实验电路如图1.3.1所示,按实验电路连接线路并调节电源参数值。
2.在电路图中接入电压表或电流表,当E1、E2共同作用时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1.5.1中。
3.当E1单独作用时,BC两点不接电源,直接用短路线相连。
记录数据同步骤2。
4.当E2单独作用时,FE两点不接电源,直接用短路线相连。
记录数据同步骤2。
表1.5.1叠加原理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六实验思考题1.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来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总结实验结论。
统计学课内实验报告(详解+心得)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一)目的实验一: EXCEL的数据整理与显示1. 了解EXCEL的基本命令与操作、熟悉EXCEL数据输入、输出与编辑方法;2. 熟悉EXCEL用于预处理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3. 熟悉EXCEL用于整理与显示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
实验二: EXCEL的数据特征描述、抽样推断熟悉EXCEL用于数据描述统计、抽样推断实验三: 时间序列分析掌握EXCEL用于移动平均、线性趋势分析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
实验四: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掌握EXCEL用于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操作与命令。
(二)要求1.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任务中规定的所有练习;2.实验结束后要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 正文统一用小四号字, 必须有页码;3、实验报告中的图表制作要规范, 图表必须有名称和序号;4、实验结果分析既要简明扼要, 又要能说明问题。
二、实验任务实验一根据下面的数据。
1.1用Excel制作一张组距式次数分布表, 并绘制一张条形图(或柱状图), 反映工人加工零件的人数分布情况。
从某企业中按随即抽样的原则抽出50名工人, 以了解该企业工人生产状况(日加工零件数):117 108 110 112 137 122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7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9 130 122 123 123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5091.2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并绘制直方图。
1.3 假设日加工零件数大于等于130为优秀。
实验二百货公司6月份各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257 276 297 252 238 310 240 236 265 278271 292 261 281 301 274 267 280 291 258272 284 268 303 273 263 322 249 269295(1)计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均值、众数、中位数;(2)计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极差、标准差;(3)计算日销售额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课内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P60.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操作步骤:1.打开数据文件。
2.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选项对数据按变量值升序排序。
3.选择“数据分析”对话框中“直方图”,跳出“直方图”对话框。
4.在“输入区域”对应编辑框输入学生成绩数据的引用。
5.在“接受区域”对应编辑框输入数据划分单元格的引用。
6.单击确定。
结果输出如下在图中显示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见输出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据表示形式,一部分是直方图形式。
在数据表部分,显示每个区间中的日销售额及累计百分率数值。
通过该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日销售额有19个在49万~41万之间,13个在41万~33万之间,7个在33万~25万之间,1个在25万及以下。
实验二:P157,3实验内容:某大学生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同学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单位:小时):求该校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分别为90%,95%和99%。
操作步骤:1.在excel中输入以上36人的平均上网时间。
2.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指标。
3.以下为计算结果:(2.863481748,3.769851585),即我们有90%的把握认为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平均在2.863481748(小时)到3.769851585(小时)之间,;置信水平为95%时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为(2.772141751,3.861191582),即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平均在2.772141751(小时)到3.861191582 (小时)之间;置信水平为99%时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为(2.58607496,4.047258373),即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平均在2.58607496(小时)到4.047258373 (小时)之间。
人工智能课内实验报告1

人工智能课内实验报告(一)----主观贝叶斯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编程语言, 掌握基本的算法实现;2.深入理解贝叶斯理论和不确定性推理理论;二、 3.学习运用主观贝叶斯公式进行不确定推理的原理和过程。
三、实验内容在证据不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充分性量度LS 、必要性量度LN 、E 的先验概率P(E)和H 的先验概率P(H)作为前提条件, 分析P(H/S)和P(E/S)的关系。
具体要求如下:(1) 充分考虑各种证据情况: 证据肯定存在、证据肯定不存在、观察与证据 无关、其他情况;(2) 考虑EH 公式和CP 公式两种计算后验概率的方法;(3) 给出EH 公式的分段线性插值图。
三、实验原理1.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在主观贝叶斯方法中, 知识是产生式规则表示的, 具体形式为:IF E THEN (LS,LN) H(P(H))LS 是充分性度量, 用于指出E 对H 的支持程度。
其定义为:LS=P(E|H)/P(E|¬H)。
LN 是必要性度量, 用于指出¬E 对H 的支持程度。
其定义为:LN=P(¬E|H)/P(¬E|¬H)=(1-P(E|H))/(1-P(E|¬H))2.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在证据不确定的情况下, 用户观察到的证据具有不确定性, 即0<P(E/S)<1。
此时就不能再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后验概率了。
而要用杜达等人在1976年证明过的如下公式来计算后验概率P(H/S):P(H/S)=P(H/E)*P(E/S)+P(H/~E)*P(~E/S) (2-1)下面分四种情况对这个公式进行讨论。
(1) P (E/S)=1当P(E/S)=1时, P(~E/S)=0。
此时, 式(2-1)变成 P(H/S)=P(H/E)=1)()1()(+⨯-⨯H P LS H P LS (2-2) 这就是证据肯定存在的情况。
(2) P (E/S)=0当P(E/S)=0时, P(~E/S)=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精华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人体工程学实验课一

人体工程学实验课一实验题目:人体构造尺寸的测量及群体的形态特征实验器材:普通卷尺一把,A4纸张,铅笔,钢笔等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依据,是设计更适合于人。
实验方法:普通测量法(丈量法)实验内容:1.测量数据:人体构造尺寸(静态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可以测量许多不同的标准状态和不同回来部位,如手臂长度,腿长度,它对与人体有直接关系的物体有较大关系,如家具,服装和手工等,主要为人体各种设备、设备提供数据。
要求一:测量人体坐姿和立姿标准状态下的静态尺寸。
立姿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约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两足。
坐姿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曲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要求二:(立姿或坐姿要求水平的、稳定的、不可压缩的。
)要求被测量者穿着尽量少的内衣(例如只穿内裤和汗背心)测量。
无论何种姿势,身体都必须保持左右对称,由于呼吸而使测量值有变化的测量项目应在呼吸平静时进行测量。
要求三:测量值的读数精度:线性测量项目为1mm,体重为0.5kg要求四:测量数据包括有2.分别计算小组中男性和女性成员的1.1身高,1.2体重,3.8小腿加足高,3.9坐深的均值和标准差S 以及百分位数P5和P95的值。
K 为1.645k s x p v ∙+=说明。
并阐述这些数据对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程 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
专业:
学 号:
姓 名:
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度第2学期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实验第1次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基础知识
实验类型:验证
每组人数:1
实验内容及要求:
1.请写出多种查询本机IP地址的方法(数量和工具不限)。
2.如果没有任何客户端软件,在一台除了操作系统外没有装任何程序的电脑上,如何登陆并下载上面的客户端文件。
3.请找到最简单的判断某机器的21端口是否打开的方法。
4.请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融入生活.请找到人民日报的网络版本(图形版或文字版都是网络版),看看它都有些什么内容。
综合意见: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6.找到一个网络问卷调查网站,学会使用它发布问卷并且回收。
要求简明扼要的用文字和图表完成上述作业相关内容。
实验结果:
成绩评定:
该生对待本次实验的态度□认真□良好□一般□比较差。
本次实验的过程情况□很好□较好□一般□比较差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很好□良好□一般□比较差
文档书写符合规范程度□很好□良好□一般□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