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现状与创伤急救策略
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急诊护理是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涉及的患者通常病情紧急、复杂,需要快速、准确、专业的护理。
然而,在实际的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护理质量,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将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人力资源不足:急诊科通常面临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多样的问题,但护理人员数量可能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可能导致护理人员疲劳,进而影响护理质量。
2. 技能和经验不足:急诊护理需要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实践经验,但部分护理人员可能缺乏这些经验和技能。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病情时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 沟通不畅:急诊科的患者通常病情紧急,需要快速有效的沟通。
但有时,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之间的沟通可能不够顺畅,可能导致误解和不满。
4. 设备和技术问题:急诊科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但有时,设备可能老化,技术可能过时,这可能会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二、对策1. 增加人力资源:医院应增加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数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确保护理人员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2. 提高技能和经验: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知识和实践经验。
定期组织专家讲座、病例讨论等活动,让护理人员接触到更多的实际案例,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3. 改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不满,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4. 更新设备和技术:及时更新急诊科的医疗设备和先进技术,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设备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三、结论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力资源、技能和经验、沟通以及设备和技术等方面。
为了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我们需要从这些问题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某院急诊科护理现状与对策

某院急诊科护理现状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诊科成为医院重要的门诊部门之一。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承担着重要的急诊科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某院急诊科护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出对策进行改进。
一、现状分析1.人力资源不足在某院急诊科,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压力大。
常常出现护士人手不足,面对大量的患者,很难保证每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2.护理质量不稳定由于工作环境复杂,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护理质量经常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有些护士工作中出现马虎现象,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者误诊误治,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3.急诊科护理技能不够由于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多变,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和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
部分护士的急救技能和处理危机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也是急诊科护理现状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对策建议1.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对于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投入,增加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数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对护理不规范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
3.提高护士的技能水平医院应该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和危机处理能力,使护士在面对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提高护理质量。
4.建立患者教育制度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医疗素养,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减少因治疗不当导致的并发症。
5.改善工作环境医院应该为急诊科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完善的急救设施和工作保障条件,保证护士能够安全、高效地工作,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三、总结某院急诊科护理现状存在人力资源不足、护理质量不稳定、护理技能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急诊科护理质量。
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的护理对策

严重创伤患者急诊科急救期间的护理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养生,也对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急诊科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急诊科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病情发展,为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急诊科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遇到严重创伤的患者如何采取护理是本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重症患者;护理方式急诊科不同于医院的其它科室,这也是由于它的特有性质所决定的。
重症患者往往发病突然,需要医务人员的紧急抢救,患者和家属通常不会有这种思想准备工作,所以遇到突发事件更容易导致情绪紧张、烦躁不安。
这种负面情绪变化也会引起患者的病情变化,这种行为是不利于病人治疗的。
很有可能因为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的做法存在争议,对于医疗人员的解释不接受,只想自己家属的病情最为严重,首先要救治它的疾病,所以怕自身安全受到侵犯,但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关注的话也会使他们对医务人员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导致护患纠纷,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其实急诊科医务人员首先要根据每个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下一步的治疗进行简单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最需要及时抢救的患者终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另外急诊科病种繁多、病情不同以及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差异也容易导致护患纠纷,那么如何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遇到严重创伤病人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每位护理人员及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提高自身素质及操作规范,增强护理质量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科期间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的加重,“三分医,七分护”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在提高急诊科护理时首先我们必须要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突发事故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被送到急诊科时任何状态的患者都会有,为此我们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之前首先要培养她们的心理素质,只有不断的培养才能够使他们遇到严重事故都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冷静镇定、从容面对等。
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急诊科是医院人流量最大、工作氛围最紧张的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急诊科收治的患者都是病情急、危、重的病人,患者患有的疾病病种多样,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变化大, 在急诊科,在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的同时还要对患者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样才能提升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
当前,护理模式受到先进理念的影响,护理质量飞速提升,急诊医学护理更加重视护理质量的不断升高,这些变化都对急诊护士的护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急诊;护理;措施急诊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恐惧、易怒、绝望、无助等情绪,给予急诊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急诊治疗的效果。
但是,大部分急诊患者都对自身的病情存在错误的认识,在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工作时,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一系列的误解,认为护理工作是无用且繁琐的步骤,应当直接给予自己进行治疗。
在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若护理人员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则十分容易出现没有必要的医患纠纷,打断护理人员的工作不说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展,并由此引发不良事件。
因此,为了使患者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急诊护理工作并取得患者的谅解,急诊护理人员理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消除急诊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做到耐心的等候救治。
一、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1、急诊护理队伍缺乏专业技能。
急诊一直是所有医院的核心,这里所接纳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复杂等特点,繁重的急诊工作受到了医院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是根据相关统计可知,医院急诊当中的医护人员其工作能力较为低下,护理水平无法达到急诊的要求。
原因为大多数人是临时调任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即使是急诊护理十分出色的护理骨干也是通过积累临床经验而来。
虽然急诊部门受到了医院上下的重视,增加工作人员数量的同时却没有对其工作能力进行审核,即使急诊的护理人员再多也无法获得较高的护理效果。
某院急诊科护理现状与对策

某院急诊科护理现状与对策随着医院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窗口和门面,承担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任务,因此急诊科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某院急诊科护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护理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问题。
下面将从现状和对策两方面来谈一谈。
一、现状分析1. 人员不足某院急诊科的工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经常出现护理人员馈赠滞后的情况。
由于患者数量众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超出了原有的承受范围,导致了护理工作效率低下。
2. 培训不足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需要提高。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护理人员因为专业知识不足,对急诊科护理流程不熟悉,导致了一些操作不当,甚至出现错误。
3. 应急能力不足某院急诊科护理在面对突发事件或者大规模伤患时,应急能力也不足。
在一些重大意外或者灾难发生时,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以上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某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患者的不良体验和治疗风险,也减弱了医院的社会信誉。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某院急诊科护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大人员投入医院应该加大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投入,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确保每个岗位都有足够的人力支持。
医院可以适当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护理人员加入急诊科工作。
2. 提升培训水平医院需要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提升。
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护理培训班、开展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水平,保证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护理工作。
3. 加强应急演练医院可以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应急演练,提高他们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应变能力。
可以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急救和护理工作,让护理人员在演练中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4. 审慎评估患者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情况的审慎评估,确保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因工作繁忙而疏忽自己的职责。
急诊科的创伤与外伤处理与护理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出血、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凝血功能等)。
02
急诊科处理流程
接诊与初步评估
接诊
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接待患者,询问 病史和受伤情况,进行初步检查。
初步评估
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受 伤部位和程度等信息,进行快速评估 ,确定伤情的轻重缓急。
降低颅内压
遵医嘱给予脱水剂等药物,以降低颅 内压。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 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
胸腹部损伤处理策略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止血
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 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开放性胸腹部损伤,用干净的纱布或 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止血。
抗休克治疗
家属参与和患者教育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提供情感 支持和照顾。
定期随访
建立随访制度,定期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ABCD
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指 导,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宣教
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创伤和外伤的认 知和重视程度,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患者安全。
03
护理原则与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异物
及时清除患者口鼻中的血 液、呕吐物、分泌物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气道
对于昏迷患者,应采用仰 头抬颏法或托颌法开放气 道,防止舌后坠引起的呼 吸道梗阻。
吸氧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鼻导 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行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 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士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创伤急救和紧急手术准备

护士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创伤急救和紧急手术准备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关键的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处理急性创伤病例和紧急手术。
在急诊科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创伤急救和紧急手术准备,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创伤急救和紧急手术准备的要点。
创伤急救1. 快速评估和优先排序护士需要快速评估创伤患者的病情,确定优先处理的病例。
评估应包括伤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等方面的观察,并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优先排序。
2.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创伤患者常常因为呼吸道受阻而导致生命危险,护士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呼吸道通畅。
例如,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颌顶拉、吸痰等方法。
3. 控制出血创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护士应迅速控制出血。
在止血过程中,可以采用压迫、包扎、提升受伤部位等方法。
4. 疼痛管理创伤患者可能会伴有剧烈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例如,可以给予镇痛药物、冷敷、按摩等。
紧急手术准备1. 快速反应和组织协调当紧急手术需要进行时,护士需要迅速反应并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组织协调。
确保手术所需的设备、药品和人员都能及时到位,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 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评估手术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与医生进行沟通,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 管理术前期间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心的准备工作。
例如,排空患者的膀胱、做好皮肤准备、安置导尿管等。
同时,护士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除其紧张和恐惧,提供心理支持。
4. 术中的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全程陪护并提供必要的护理。
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通畅、注射药物、输液等。
结论护士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创伤急救和紧急手术准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快速反应、优先排序、快速评估伤情、控制出血等技能。
在紧急手术准备中,护士需要组织协调、评估风险、准备术前等。
急诊急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急诊急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急诊急救护理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其工作涉及到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救治,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分析并制定对策,以保障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常见问题入手,对急诊急救护理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护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常见问题分析1.人员配备不足急诊急救护理是一个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因此人员配备不足是一个十分常见并且严重的问题。
在抢救工作中,常常需要护士们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护理,尤其是在发生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群体伤害事件时,病人数量可能会急剧增加,如果人员配备不足,将无法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急诊设备不完善急诊急救需要高效的设备支持,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而有些医院由于条件限制,这些设备可能无法及时更新和完善,导致在抢救过程中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3.护理知识和技能不足急诊急救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由于新进护士经验不足、培训不足等原因,导致在护理急诊病人时出现操作不当、判断失误等情况。
4.病人情绪不稳定急诊病人由于疾病突发、病情严重等原因,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慌等情况,这将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分析1.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针对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医院管理者需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有足够的人手支持。
也需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护士的应急护理能力。
2.加强设备更新和维护医院管理者需要意识到急诊设备的重要性,为急诊急救护理提供完善的设备支持。
及时更新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于新的急救设备要及时进行培训和示范。
3.加强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医院应当加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进修课程,提高护理的专业水平。
4.提供心理支持针对病人情绪不稳定的问题,护士需要有耐心、细心的对待,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急诊科护理现状与创伤急救策略【摘要】本文就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引出创伤急救提出应对性管理策略。
指出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急诊医学的发展,二级甲等医院的护理管理越来越突显其问题的严重性,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士素质;创伤急救
the statu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traumaemergency care strategy
guiyunai
【abstract】 this paper on the work of the emergency car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and extraction of the trauma
first-aid management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a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health care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and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in the management of more and more to highlight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of emergency care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keywords】 emergency care; nursing quality; trauma emergency
【中图分类号】r3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145-01
1 引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医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而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特别是急诊护理,更是风险中的风险。
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将风险减至最低限度十分必要。
2 我院急诊科护理现状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
因受条件、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我院急诊护理现状问题众多,与现代急诊护理要求相差甚远,现就主要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2.1 人员少,护龄短,应急能力差,技术不过硬:我院急诊科除急诊功能外还兼注射室、输液室和观察室功能,工作量平均252人次/天。
按卫生部有关规定,需配备26名护士,现有护士20名,工作5年内的护士12名,占60%,可见急诊护士数量明显偏少,低年资护士比例较高,护理队伍起点偏低。
给急诊工作带来困难。
2.2 护理操作风险:急诊医疗的对象是人,医疗护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可抗力如采取紧急医学措施、患者体质特殊无法预料、无过错输血感染、违反操作规程、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患方延误诊疗等因素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导致死亡或伤残且后果难以弥补修复。
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而且急诊科是纠纷好发处,易受暴力威胁,护士往往难以安心工作。
2.3 急诊科护士素质亟待提高:由于急诊病人流动性大的特殊
性和病情急、病种多的复杂性,现代急诊护理管理要求甚高,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急诊护理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现代医院急诊护理管理的理念和能力。
急诊病人中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组织、急救技术的正确应用、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等都是急诊科护士的重要职责。
目前急诊科护士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管理方法简单等,难以起到领军人的作用,严重影响了现代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使急诊护理工作滞后于医疗的发展。
2.4 护理被动服务多见:根据调查,急诊科有明显的被动服务现象有求才应,只做职责范围的事。
一部分护士因怕引起纠纷,一味地服从于医疗,一切遵医嘱办事,仅仅满足操作式工作;另有一部分护士认为做好做坏拿一样的工资,不必那么积极热情,对病人缺乏爱心。
2.5 信任危机的风险。
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使医疗卫生行业中发生的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部分人的心理,在看病治疗中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护理人员,个别人甚至故意制造纠纷,索取巨额赔偿金。
3 关于急诊科创伤急救
严重创伤的诊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遵循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的“三边”原则,把抢救伤员生命放在第一位,其次再考虑保全器官、肢体、功能、美容。
在此阶段的一些基本检查,如x线、
b超及心电图等尽量在抢救室床旁进行,同时完成一些诊断性操作[1],如腹腔穿刺(或灌洗)和胸腔穿刺,使患者尽快获得确定性治疗;严重创伤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要注意多发伤的救治。
争取短时间内完成有效抢救治疗,尽快进行确定性手术。
如大出血、窒息、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及脑疝等,需立即手术,救命手术要简单有效,迅速结束,不求完美,只求救命。
创伤急救包括非手术性治疗和手术性治疗,非手术性急救主要用于患者的复苏、创伤并发症的监测和救治,以及为手术治疗做准备等;而手术急救才是最关键和救命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手术止血、修复或切除损伤的脏器、清除血肿和减压、骨折复位和内外固定等。
创伤救治的最终结果与多种因素有关。
只有建立“自主型”的急诊外科,按照“院前急救-急诊科-急诊手术室-急诊病房或icu 的一体化模式”[2],在急诊科开展确定性的救命手术,才能从根源上防止复合伤患者互相推诿现象,才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生命;才能稳定急诊外科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做到急诊外科患者急救的“绿色通道”。
建立院前急救、急诊科、创伤病房和icu病房一体化的创伤急救模式,可显著降低创伤患者的确诊时间、到急诊科至首次手术的时间,能显著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外,能否及时发现和早期救治创伤后并发症,这是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的又一关键。
所以,创伤急救必须注重创伤的每一个环节,才能降
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
4 急诊科的应对策略
4.1 要重视环节衔接: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流程目前二级医院急
诊科基本成立了内科、外科急救专业小组,但仍缺乏妇产科等专业小组,这使得遇到这类病人需院前急救时要另外通知妇产科医生,导致出现场的时间有所延长。
院前与院内病人交接制度不规范没有交接记录单,交接内容简单,不但会延误抢救病人时间,也会造成急诊病人入院后重复检查,直接影响急救护理的整个过程。
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与另一个环节的衔接存在缺陷和衔接不紧密均会
给抢救生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无论是急救护理流程中呼救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还是准备特殊抢救物品、出车、现场抢救,均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4.2 把握好院前急救及时效: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快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而院前急救中护理工作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及其他救援人员迅速有序地进行现场救护,安全有效地进行途中转运监护,以达到稳定病情,减少伤残及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及时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快速急救、安全转运是院前急诊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重点是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协调地做好护理工作,规范的护理流程是其关键。
一般,伤后2-3小时为救治伤员的“黄金时间”,能否在“黄金时间”内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黄金时间”是创伤急救的关键干预阶段。
新的黄“金时间”是严重创伤目前强调的新理念,不仅仅是指把重度创伤患者从院外转运至急诊科,更恰当的是指在手术室或icu的创伤患者出现生理极限之前的一段时间,其最终目的是缩短创伤至手术切口时间或被送到icu时间,实现“早期确定性救治”。
4.3 建立护士长竞争上岗制和护士岗位培训制,提高急诊护士长的综合素质:护理部应该首先采用先进的选拔人才方法,即竞争上岗制来选择护士长,只有竞争才能真正选出不仅有真才实学还有护理技术的护理管理者。
其次,要加强急诊护士长的培训,外派学习进修。
同时,要求护士长加强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学习现代专业护理理论和技术,做到管理理念及时更新,及时掌握急诊护理新进展,并对专业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自己在护理管理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4.4 加强人员合理利用及培训: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强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专业和专科技能医院要谋生存,控制人员成为领导解决生存问题的一个办法,是造成人员长期不足的问题所在。
但比院内其它科室工作量大、节奏快、紧张度高,护士仍处超负荷工作状态。
因而护理部一般都安排较多精力充沛的低护龄护士在急诊科工作,致使急诊科人员低护龄化。
4.5 提高护士能力:急诊科要求护士观察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抢救配合技术能力强。
医院急诊科危重病人相对略多,但上述能力
的培训重视不够;实践机会相对少,需要经过多年临床的积累。
有关资料还显示,低护龄护士的总体知识得分有显著差异性。
提高护理操作的合理与准确性,紧急急救是挽救循环呼吸衰竭病人生命的关键所在,争分夺秒,有条不紊的采取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气道吸引,清除异物;人工呼吸及氧气治疗;给予胸外心脏等技术能力。
4.6 完善急诊护理规范和制度:目前我国急诊科相关制度有《抢救制度》、《急诊仪器管理制度》等制度,但缺乏相关的规范和制度。
通过研究证明,应建立急诊护理流程、规范、急救护理书写等相关制度,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浩,主编。
现代救援医学[m]。
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9.1
[2] 王永剑,综合性医院急诊外科建设发展模式的探讨[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4):310
作者单位:272600 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