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姥姥语录》读后感1看见这本《姥姥语录》,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
正赶上假期,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倪萍通过文字转述着姥姥的话,渗透着她对姥姥的爱。
书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样,但我隐约间感受到――一个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读完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
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的倪萍,在经过了生活中的风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
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她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个个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
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讲她的姥姥,让我想起我的姥姥。
今年已经88岁的姥姥,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谁找她,她都热情相迎,姥姥常说:”别人信任咱,咱就得实心实意对人家。
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爷都看着呢“。
虽然姥姥说的话没有倪萍转述姥姥语录的精彩,但是理儿是一样的,都喜欢拿老天爷说事。
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她还经常嘱咐我们要多看书多学习,哪怕一天多认一个字,一年还能认识365个字呢。
哈哈!她眼里的学习就是认字,我可爱的姥姥。
这本书,文字间褪去了华丽的修辞,却体现了最简单最质朴的人生哲理,一时间我很难想象这位不识字的老人家能将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彻,并且用非常简单的充满智慧的语言表达出来,字里行间让人读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显而易见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觉得那些一时的不顺都过去了。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倪萍《姥姥语录》有感[大全5篇]》
![《倪萍《姥姥语录》有感[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3096d4eff9aef8941e06dc.png)
《倪萍《姥姥语录》有感[大全5篇]》第一篇:倪萍《姥姥语录》有感倪萍《姥姥语录》有感原创:月巧在书店偶然看见了这本书,再加之《朗读者》节目中的印象,让我忍不住翻了一下。
工作后,很少有时间看书,要看也都是专业书籍,要嘛就是成功学之类的书籍。
这么接地气的书很少看,而且因为缺少对作者的了解,差点以貌取人,觉得是不是主持人附庸风雅,也许并不值得一读。
虽然岁月这把杀猪刀对她太残忍了点儿,但当年我们可都是看着她主持的节目长大的。
不像现在从来没有看过一次完整的春节联欢晚会,但是对作者的了解真的止于电视屏幕。
"她年轻时说的那些话,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
下到锅里,就养命······"从荐语就可以看到是多么地接地气,多么地朴实无华。
这一翻不要紧,真的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早晨五点多起来就开始忙活,喂着奶都要看看书,老二睡了更是肆无忌惮地阅读,因为缺觉脑袋嗡嗡的都舍不得放下书。
如果让我用一句来说此书的印象那就是"这本书鲜活的诠释了一个好女人成就三代人,乃至四代人,没有姥姥真的也许不会有大家喜爱的优秀的倪萍。
"如果每家都有一个这样的姥姥那么就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孩子、幸福的大家庭。
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一个善良、勤劳、能干、宽容、有智慧的姥姥,而且让我重新认识了倪萍。
看了此书完全颠覆了原来的误解,我想说倪萍真不简单,真不是一般人,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女人而且还是一个坚强的母亲(能将自己的孩子在被宣布没救了后,能放弃一切想尽办法去解决,倾其所有无数次跑美国治疗,最终让儿子康复,身为母亲后才理解她这些年为何衰老的如此之快)。
可见文字真是一个好东西,与其苦口婆心地向他人去解释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如用心的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出来,愿意走近你的人自然会了解,误会自然也会消解。
这估计再一次刷新了我要坚持写作的初衷,将自己的点滴都慢慢记录下来,以后翻看也许会是一种宝贵的记录。
《姥姥语录》读后感15篇_2

《姥姥语录》读后感15篇《姥姥语录》读后感1看了姥姥语录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还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欢__中的姥姥,她勤劳能干,一生过的十分充实,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济他人。
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为她无穷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显得越发越光辉起来。
我也想去书中的水门口看看,看看是怎样的环境让姥姥拥有如此多的智慧。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
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是啊,人世间少不了生死离别,却是无法避免。
亲人走的时候,谁不会悲伤谁不会心痛。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对待自己,不要让他们走的仍有遗憾,珍惜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们的爱,才会珍惜。
我很喜欢文中姥姥的教育方式。
文中作者说,她小时候偷了生产队的麦子,想拿回家叫姥姥蒸馍吃。
可是怎么都蒸不熟,作者只好承认了是自己偷的。
最后姥姥用一大锅馒头告诉了作者,公家的东西不能偷。
在那个少粮寡食的年代,姥姥能肯浪费那么一大团面来教育一个5岁的`孩子。
那这个孩子有什么理由成为一个本性不好之人?很多人踏上犯罪的道途,都因为家庭教育问题吧?如果中国的姥姥,亲人都像文中的姥姥一样善于教育,那何来不良少年之说?姥姥这一辈子都没穿过艳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觉得委屈。
作者问姥姥,身为女人,一辈子没穿过高跟鞋,遗憾吧?姥姥却摇摇头,说那年头,作者不包脚都算怪物了。
作者又问,一辈子没穿过裙子,遗憾吧?姥姥说,怎么没穿过裙子?围裙也是裙子。
对啊,围裙也是一种裙。
姥姥一辈子都带着围裙,一辈子都站在灶前,一辈子都那么勤劳忙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识一个,学都没上过。
可是她懂得善恶,懂得是非,懂得丑美。
她用99年的人生经历总结了一条又一条智慧,叫我们叹服。
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是个人都该明白的理。
《姥姥语录》读后感15篇_1

《姥姥语录》读后感15篇《姥姥语录》读后感1倪萍老师说,这就是他们家老太太讲的话,也是所有家里老太太讲的话。
各家各户都有位老太太吧,或许学历不高,或许身形很小,围着锅碗瓢盆转,拉扯了一帮儿女长大,等大家伙儿回来看一看。
书里说,有学历的不一定没文化,没学历的也不一定没文化。
是啊,家里的老太太,文化水平不高,嘴里蹦出来的词儿,说出来的话儿句句掷地有声儿,像是老家自己蒸的馒头,皮儿黑,却香甜养人,话糙理不糙,更何况有些话,听着特别动人。
任凭再多华丽的辞藻也写不得那样贴切。
看完倪萍老师的姥姥,特别想念奶奶,每次离家,奶奶都在门口送了又送,看了又看,悄悄抹泪,我也偷偷抹泪,奶奶最后悔的事情,是当年选择错了,没做老师,奶奶气质很好,如今年近八十,在我眼里依旧是别人说着当年唱戏的梳大辫子的姑娘,很想念,很想念,倪萍老师用剥瓜子的方式想阻止姥姥变老,我也用过各种方法,想阻止奶奶变老,可惜我太没用了,奶奶老去的速度太快太快,我害怕我还没成材,奶奶变老去了。
所以,等等我,请等等我,我会再努努力,再努努力,变得更好,我想带她享享福。
《姥姥语录》读后感2《姥姥语录》是含着热泪看完的,看了一遍再看一遍。
都说倪萍老师善于煽情,可是写姥姥我想煽情绝对不是有意为之。
倪老师字字真情,她含着泪写完,读者含着泪读完。
姥姥的爱一生养育着倪老师和一大家子的心灵。
姥姥的生活哲学如同储蓄卡,里面储存了善良、宽容、坚持、给予、吃亏、放弃、感恩、豁达、承受……太多太多的、人活着所需要的精神。
姥姥的宽容、良善,不断地修正着孩子们的缺点,改正着孩子们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到她离开之际。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大家子人才辈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倪老师拿着这张姥姥赠与她永远也刷不爆的卡,也像姥姥一般笃行着大爱的人生哲学。
对于姥姥的离开,倪老师始终不能释怀,可是人啊总要经历生离死别,是姥姥先撒手的啊。
但是就像姥姥说的,一家人一个一个的来,一个一个的走,到那边一家人还会团聚。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姥姥语录》读后感(通用17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姥姥语录》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姥姥语录》读后感篇1上周去书店买了一本倪萍写的《姥姥语录》,被姥姥朴实无华且极具哲理的语言所折服,一位衣着朴素又很讲究、勤劳善良的老太太跃然纸上,我陶醉式的阅读着,姥姥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抵达人的灵魂深处。
“理想有时候起步很小,很具体,但最终他有可能变得很伟大,有可能认为自己不自觉地便成为他人,为全人类。
”姥姥说: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着自己比别人高,也别怕自己比别人矮"。
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遇到的两个人,一次我参加县妇联组织的活动,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领导为我们颁奖,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领导,颁奖时她握着我的手说:张老师,你辛苦了!你为全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谢谢你呀!“我很感动,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自己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师,人家是那么大的领导,人家居然认识我,我很感动,颁奖后我们从台上下来时,副书记见我穿的是高跟鞋,居然双手扶着我走下台阶,嘱咐我慢点,每每想起这件事,都为那位领导的低调、善解人意折服,难怪人家能走得这么远,主要是人家有一颗胸怀大众的心,没有因为谁是谁的谁就攀附,更没有因为谁不是谁而下看,她对她的人民是公平的,所以她得到了人们的拥戴。
后来又遇到一个人,大约三十来岁,年纪轻轻听说是上了学毕业直接当了某地派出所长,和他在一起开会,听着他说着大话,天南地北,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完全是春风得意马蹄轻,偶尔听身边一个人说起他,原来他爸爸是一名公安局的领导,很明显,就他,估计也是沾了父亲的光。
所以,白岩松说:有些人,有文化没素质。
姥姥说:孩子,山上风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劲了,你这辈子都不后悔。
姥姥还说: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着你搬着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妈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不是啥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走,去干吗,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了,你干嘛不好好走,好好过呢?姥姥还说:你记住孩子,多穷的人都有脸,能豁上脸要饭,那是肚子实在没法儿了,给人吃点东西先要给人好脸色,不信你试试,张嘴管人家要东西那嘴可沉了,抬都抬不动,张嘴给人送东西可不一样,双唇一碰话就出来了。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1、姥姥语录读后感篇一:姥姥语录读后感朴素、平实的语言,“唠家常”的叙述方式,读完满是感动:感动倪萍对姥姥“想方设法”的孝顺,感动倪姥姥的善良、智慧、宽容。
这就是《姥姥语录》的魅力。
“姥姥”,人世间一个温暖的称谓,而书中的姥姥也不是名人,只是俗世里一个平凡的小老太太,她大字不识,但说出的话句句在理。
她的那些语录是对岁月经验的体悟,也是一个善良人的内心准则。
姥姥说:“念书的人不管长得怎么样,你仔细看都长得好看。
书念得越多,人长得越俊。
没念过书的人眼神是傻的。
”我想姥姥说的不是书的养颜美容效果,而是用朴素的话语说出书对一个人心灵的滋养作用。
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心仪的书,会怡情养性,能让人洞悉世界,通透人生,能使我们内心平和,不再纠结、拧巴,于是心里释然,面容怡然,处世坦然,正所谓相由心生。
姥姥说:“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救命的事儿!”这说的是对自己的隐忍,对他人的相助,这是一个人可贵的人生观和正义感的体现。
姥姥说:“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这说的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人处世应辩证地看问题。
姥姥还说:“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
”这说的是人自身生命力的强大。
其实《姥姥语录》中这样的哲思妙语还很多,不过都是用大白话演绎的,字里字外都是些人人都明白的理儿,家家都遇上的事儿,”所以才更让人感到自然、亲切,才更容易走进人的内心。
通俗易懂,更令人信服。
煽情也好,催泪也罢,倪萍笔端质朴无华的文字很温暖、很贴心,给人的感觉是塌实与靠谱。
有人说倪萍的《姥姥语录》是“一本感动人心的人生智慧书”,我觉得,更愿意与读者分享姥姥的人生态度与朴素的价值观。
这本书像一张储存智慧的银行卡,遇到现实生活中的事儿,就会想起书中那些大白话,并很自然地征引其中的语录,跟别人一说,还真的管用;这本书也像是心口的水窖,它给那些干涸的心灵、躁动的生活带来静谧与清新。
2023年《姥姥语录》读后感15篇

2023年《姥姥语录》读后感15篇《姥姥语录》读后感1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说: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扰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在众人追求成功的当下,也有不少人没能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我从小是吃姥姥做的饭长大的,隔代亲是一种深厚的感情。
我知道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可是她仍尽力地维持着以她的方式表达着对孙子对儿女对这个家的爱。
我也喜欢旅游,可我深知父母在不远游,因为家人在,牵挂在,迈出的步子总觉得沉甸甸的。
姥姥一生坚韧独立、勤劳善良能干、隐忍,她虽不识字,但也很开明,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关注时事新闻,姥姥快70了,我想贪心地盼望他能陪伴我一辈子,希望她能幸福安康长寿,舍不得她。
在读倪萍的这本书期间,和姥姥在一起的这二十几年间在脑海浮现,记忆里慢慢的是快乐幸福和姥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年岁越大竟也会慢慢怕起来,怕她终有一天会离去、怕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孝顺她常回家看看…《姥姥语录》读后感2倪萍老师说,这就是他们家老太太讲的话,也是所有家里老太太讲的话。
各家各户都有位老太太吧,或许学历不高,或许身形很小,围着锅碗瓢盆转,拉扯了一帮儿女长大,等大家伙儿回来看一看。
书里说,有学历的不一定没文化,没学历的也不一定没文化。
是啊,家里的老太太,文化水平不高,嘴里蹦出来的词儿,说出来的话儿句句掷地有声儿,像是老家自己蒸的馒头,皮儿黑,却香甜养人,话糙理不糙,更何况有些话,听着特别动人。
任凭再多华丽的辞藻也写不得那样贴切。
看完倪萍老师的姥姥,特别想念奶奶,每次离家,奶奶都在门口送了又送,看了又看,悄悄抹泪,我也偷偷抹泪,奶奶最后悔的事情,是当年选择错了,没做老师,奶奶气质很好,如今年近八十,在我眼里依旧是别人说着当年唱戏的梳大辫子的姑娘,很想念,很想念,倪萍老师用剥瓜子的方式想阻止姥姥变老,我也用过各种方法,想阻止奶奶变老,可惜我太没用了,奶奶老去的速度太快太快,我害怕我还没成材,奶奶变老去了。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姥姥语录读后感(通用3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姥姥语录读后感(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姥姥语录读后感1虽然是一本很通俗的书,但还是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完了。
因为倪萍老师的书意想不到的好看。
之前在《朗读者》里面看了一篇《姥姥语录》的书摘,了解了一点倪萍的特殊的遭遇,以为此书也就是看看姥姥一点透着人生哲理的话。
现在看看,倪萍虽然不是专业的作家,可是她的书比起不少专业作家写得更吸引人。
真挚感人、通俗直白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数个地方都看得我泪水涟涟。
“骨肉相连,分开了就是血”这篇看得我最为伤感。
也很佩服喜欢倪萍的真实坦诚,她在书里数次写到自己如何花钱,钱赚的多,这是我所佩服她的一个地方之一。
另外她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以前看她主持春晚就是感觉她很热情,感性,泪点比较低,就像一些读者说的那样感觉她比较煽情。
现在读了她的文,感觉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善良、坚强、勤劳、能干、宽容,就像她形容姥姥一样。
她和姥姥一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值得我敬佩的人,能说会写、能上能下、能吃苦能耐劳、能赚钱会画画。
她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可能这本书以后还会再读一遍,因为里面真的有精神食粮。
还想以后再读读她写的《日子》,现在等着它的`电子书上架。
总之个人认为《姥姥语录》绝对是值得一读的书。
姥姥语录读后感2读完《姥姥语录》着实被感动了:感动倪萍对姥姥的孝顺,感动姥姥的善良、宽容和智慧。
姥姥是个有大智慧,活得大气的老太太,真正的能人不是斤斤计较,精明有心机,而是把平淡的日子过的舒心,和睦,让家是个温暖的地方。
精明的过是一辈子,聪明的过也是一辈子,有的老人是家里的明塔,让人尊敬,晚辈们发自心的孝顺。
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你看倪姥姥这个没上过学的小脚老太太,用朴实的语言讲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倪萍的《姥姥语录》有感
小时候只知道有毛主席语录,印象里那都是一些分量很重、哲理颇深的言语,因此一直认为只有伟人说的话才能成为语录。
没想到倪萍把她姥姥说的话也敢称之为语录,心想她姥姥肯定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用了两天时间把《姥姥语录》读完了。
没想到的是她姥姥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而是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小脚老太。
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既真实又可亲、既包容又豁达、懂得感恩的中国农村妇女,读罢,总有一些语言潜入心底,发人深省,让人感动。
没上过学的姥姥并不代表她没学问,学历与学问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智慧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静心细品,姥姥不经意间的一些话,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比如:“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哪儿的皮肉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
撕掉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疤”,“孩子你记住,人说话,一半儿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
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这些话,听来平常,却很耐品,句句蕴藏着一位智慧老人对爱的执著、为人处世的哲学以及对人生最真切的感悟。
姥姥对家是眷恋的,对亲人的深爱没有丝毫做作。
当倪萍问她“姥姥,有多少家人、有多少孩子,最后走时还不是孤身一人?谁能携家带口地走啊?”姥姥笑了:“分批分个儿地走啊,就像分批分个儿地来一样,早早晚晚地又走到一块儿了。
”这位历经岁月磨砺的老人,何尝不知道生离死别的痛?她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啊!
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行色匆匆,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了他人的存在,甚至忽略了呵护自己的身心。
早已对世事洞明的姥姥于是说道:“人的两条腿不能走太快,太快了魂儿跟不上,没有魂的人就常做错事、傻事。
”这分明是在告诫他人,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都要给自己留有思考的时间,不能一味直前。
只知低头赶路,不知回头反省,也许走得越快,离自己的内心就会越远。
姥姥还时常告诫孩子要自强不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她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老。
靠来靠去,你就发现,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在言谈举止方面,姥姥也有她独特的见解,她说:“东西不在多少,话有时候多一句少一句可得掂量掂量。
有时一句话就能把人一辈子撂倒,一句话也能把人一辈子抬起来。
”
倪萍说,姥姥早年体面地过着自己的穷日子,晚年则安享儿孙之福,虽然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却是一天一个。
姥姥的一生可谓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活得有数。
姥姥的包容、豁达、感恩与执著,给他人带来挚爱的温暖。
在姥姥看来,教育其实很简单。
而再回看当前的教育,是不是把教育变得复杂多了,功利化思想已经泛滥。
而教育本不该如此。
平实与质朴,以心育人,以情育人,应该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身教重于言教以及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我要像姥姥那样,润物细无声,让我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