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和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于现代工业、能源、医疗、环境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通过对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材料的内在规律,为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包括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
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因此对于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材料科学与工程还涉及到材料的应用和性能调控。
通过对材料的应用和性能进行研究,可以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材料的认识,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4

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
力学性能
硬度
陶瓷的硬度很高,多为 陶瓷的硬度很高,多为1000Hv~1500Hv ~ 普通淬火钢的硬度500~800Hv)。陶瓷 )。陶瓷 (普通淬火钢的硬度 ~ )。 硬度高的原因是离子晶体中离子堆积密度大、 硬度高的原因是离子晶体中离子堆积密度大、 以及共价晶体中电子云的重叠程度高引起的。 以及共价晶体中电子云的重叠程度高引起的。 陶瓷的刚度很高。刚度是由弹性模量衡量的, 陶瓷的刚度很高。刚度是由弹性模量衡量的,而 弹性模量又反映其化学键的键能。 弹性模量又反映其化学键的键能。离子键和共价 键的键能都要高于金属键, 键的键能都要高于金属键,因此陶瓷材料的弹性 模量要高于金属材料。 模量要高于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
电学性能
陶瓷材料是良好的绝缘体。可用于隔电的绝缘材料; 陶瓷材料是良好的绝缘体。可用于隔电的绝缘材料;陶 瓷还具有介电特性,可作为电器的介质。 瓷还具有介电特性,可作为电器的介质。陶瓷材料的介 电损耗很小,可大量制造高频、高温下工作的器件。 电损耗很小,可大量制造高频、高温下工作的器件。
陶瓷材料的物质结构
陶瓷材料的晶体缺陷
点缺陷
陶瓷材料晶体中存在的置换原子、 陶瓷材料晶体中存在的置换原子、间隙原子和空位等缺陷 称之为点缺陷。 称之为点缺陷。陶瓷材料的很多性质如导电性与点缺陷有 直接关系。此外,陶瓷材料的烧结、 直接关系。此外,陶瓷材料的烧结、扩散等物理化学过程 也与点缺陷有关。 也与点缺陷有关。
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
热学性能
熔点 热容
陶瓷材料由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 陶瓷材料由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因此具有较 高的熔点。 高的熔点。 陶瓷材料在低温下热容小,在高温下热容增大。 陶瓷材料在低温下热容小,在高温下热容增大。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
对材料研究的兴趣和基本研究能力,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和开展相关研究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3.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
4.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5.材料测试与表征方法
6.材料应用与发展前景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课
堂上,教师将讲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和思考,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及总结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及总结内容:学习材料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涉及到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目的:材料类专业的入门课及专业基础课之一。
了解材料的基本知识,逐步扩大材料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材料问题的初步能力。
1、材料的定义与分类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质。
材料与物质的区别:①对材料而言,可采用“好”或“不好”等字眼加以评价,对物质则不能这样;②材料总是和一定的用途相的;③材料可由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构成;④同一种物质,由于制备方法或加工方法的不同,可成为用途各异的不同类型的材料。
按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按材料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使用领域:建筑材料、电子材料、耐火材料、医用材料……2、材料的地位和作用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标志。
材料、能源、信息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
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材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一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大大地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从而把人类物质文明推向前进。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材料的发展史材料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 •、半导体时代新材料是高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工业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先导3、材料的性质材料性质:是材料的功能特性和效应的描述,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反应。
材料性质描述:力学性质: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特性即为材料的力学性质。
(1)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力与应变(即与应力相对应的单位变形量)的比值,用E表示,即:(2)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有多种强度类型)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叫屈服强度,用σs表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六版william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六版william摘要: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概述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历史发展1.古代材料的使用2.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3.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三、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分类1.材料的力学性能2.材料的物理性能3.材料的化学性能4.材料的分类四、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1.材料制备的基本过程2.常见材料加工技术五、材料的性能与应用1.结构材料2.功能材料3.复合材料4.超导材料六、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展望1.新型材料的研发2.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材料3.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跨学科发展正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制备、性能、加工以及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在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材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化学性能主要包括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
根据这些性能,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是实现材料性能与应用的关键环节。
材料制备的基本过程包括原料选择、制备方法、成型与加工等。
常见的材料加工技术有冶炼、铸造、锻造、轧制、拉拔、焊接、切削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和超导材料等。
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塑料等,用于承载和传递力的部件;功能材料主要包括磁性材料、导电材料、光学材料等,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部件;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兼具各种材料的优点;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具有超导性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短纤维增韧机理
短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比长纤维的简 便。通常是将长纤维剪断,再与基体粉体材料 混合、热压制得。在热压时,短纤维沿压力方 向择优取向,产生性能上的各向异性。当短纤 维的质量分数适当时,复合材料的断裂功显著 提高,从而使断裂韧性得到提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复合材料的界面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类型 I。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应、互不溶解的界面。 II。纤维与基体不反应、但相互溶解的界面。 III。纤维与基体反应形成界面反应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复合材料的界面
界面结合的类型
I。机械结合:借助增强纤维表面凹凸不平的形态而产生的
机械铰合和基体与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形成。
良好的高温性能
增强纤维的熔点都很高,并且在高温下仍具有较
高的强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种类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主要的新型纤维与晶须有:
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 纤维以及碳化硅晶须、氧化铝晶须等。
这些纤维与晶须的主要特点是:
密度低、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线膨胀系数小等 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复合原理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复合原理
外载荷与纤维方向垂直
σc= σf = σm。 εc = εfVf+εmVm。 1/Ec = Vf/Ef+Vm/Em。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复合原理
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复合原理 ρc = ρpVp+ρmVm。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
金属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1 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材料科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科学,但是它涉及到诸如本课程的基本概念:表面物理学、表面化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同时也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深海和深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1.1材料与人类文明一、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贡献)--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合成材料时代、复合材料时代……陶器(china) 1.陶器出現是人类跨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2.据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中国的陶器制作至少已8000年以上的历史。
青铜:第一种合金1.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
2.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3.到春秋战国時期,齐国工匠总结科技经验写成的《考工记》一书中,提出了「金有六齐」,这是世界科技史上最早的冶铜经验总结。
二、材料与人类现代文明--材料是发展高科技的先导和基石(一)支撑人类现代文明大厦的四大支柱技术1.材料科学与技术2.生物科学与技术3.能源科学与技术4.信息科学与技术* 其中材料是基础!材料的应用:计算机与材料;飞机和材料;复合科学材料能源。
(二)新能源材料则是指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材料。
1.主要包括储氢电极合金材料为代表的镍氢电池材料;2.嵌锂碳负极和LiCoO2正极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3.Si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4.铀、氘、氚为代表的反应堆核能材料等。
1.2材料科学概论化学成分不同的材料其性能也不相同。
但对于同一成分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也可以使其性能发生极大的变化。
*可见,除化学成分外,材料内部的结构和组织状态也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材料科学与工程( MSE )四要素: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成分与组织结构;材料特性;服役行为与使用寿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第三章—结构材料

结构材料
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钢铁材料
合金钢
4。加入合金元素Mo、Cu等:提高钢在非氧化性酸中的 耐腐蚀能力。 5。加入合金元素Ti、Nb等:能优先同C形成稳定的碳化 物,使Cr保留在基体中,避免晶界贫Cr,提高钢的耐腐 蚀性。
6。加入合金元素Mn、N等:部分替代Ni以获得奥氏体
组织,并能提高铬不锈钢在有机酸中的耐腐蚀性。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随 炉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结构材料
碳钢的常规热处理
温
钢铁材料
碳钢
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AC3 和Acm以上30-50 度,保持适当时间 正火 淬火 后,在空气中冷却, 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 热处理工艺。
度
时
间
在奥氏体状态下,空气或保护气体冷却获得珠光体均匀组 织,提高强度,改善韧性。
铝及铝合金
时效强化
l Cu在Al中的固溶度随温
α
400
温度/℃
200
5.7 α+θ(Al2Cu) GP区固溶线
度降低而降低。500℃时 将有4%的Cu固溶在Al
中,将含4%的Al冷却到
室温,绝大部分的Cu将 以GP区和过渡相等形式
4 6
2
Cu/%
析出。
结构材料
合金元素的作用
温 度
有色金属材料
铝及铝合金
结构材料
牌号及用途
钢铁材料
碳钢
铸 钢
铸钢牌号是在数字前冠以ZG,数字代表钢中平均质量
分数(以万分数表示)。如ZG25,表示含C:0.25%。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并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
零件,如齿轮、联轴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