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7篇)(2)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10篇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10篇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固然是伟大的贡献,但是更伟大的,却是她放弃了专利可能给她带来的财富。
下面是橙子收集的《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1 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但我最佩服的名人就是出生在波兰教师家庭的一位女科学家玛丽居里。
居里夫人是伟大的科学家,经过辛苦的工作,和她的爱人居里先生一起,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获得了巴黎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不幸的事情降临在了居里夫人的身上,居里先生过马路时被马车撞到,车轮从他头上碾压过去,居里夫人失去了她的伴侣。
居里夫人是一个顽强的人,她没有因为悲伤而放弃工作,还拒绝了政府发给她的抚恤金。
居里夫人不但继续在巴黎大学授课,担任居里实验室主任,并且,完全承担起家庭的全部责任。
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2 上个星期,我从图书馆借回来一本名叫《居里夫人传》的书。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自愧不如。
居里夫人祖籍波兰,是有史以来唯一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既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又生活得像是普通的工人,还是家庭的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
作为科学家,在研究放射性元素镭时,居里夫人可是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磨难。
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纯出镭,居里夫人整整奋斗了45个月,每天都待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实验室里,穿着沾满灰尘的工作服,不停地搅拌,烟熏得眼泪直流。
而且还是一个妇女,这是多么繁重、多么艰难的劳动!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固然是伟大的贡献,但是更伟大的,却是她放弃了专利可能给她带来的财富。
实验室就是她的家,一克镭是居里夫人与丈夫的心血。
她虽然是著名的科学家,但她的日子却过得很俭朴,没有一点想享受荣华富贵。
估计现在,这种事情已经很少了。
《居里夫人传》让我们懂得:第一,必须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做事情,才可能成功。
小学五年级关于《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精选五篇范文

小学五年级关于《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精选五篇范文《居里夫人传》是20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芙·居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关于《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精选五篇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五年级关于《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精选五篇范文(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同学那儿借到一本《居里夫人传》,我一口气读完了它。
居里夫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科学家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勤奋的一生给我深刻的启示。
居里夫人生长在波兰的亡国时期。
她以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中学,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不得不去当家庭老师,以换取深造的学费。
她到法国进入大学后,一个住单身宿舍,经常以干面包充饥,以致引起严重贫血而昏晕过去。
在提炼震动世界的“镭”的过程中,长年累月在潮湿的木板房里工作。
为了提取一克纯镭,她竟在大锅前煮了一百多吨沥青。
后来,居里不幸因车祸死亡,她忍爱了巨大的悲痛,继续实验。
她终于一个侨居异国的波兰女子的身份登上了大学讲坛,为她祖国赢得了荣誉,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代许多青年想有居里夫人的才能,羡慕居里夫的荣誉,却不曾想过这些是从何而来的?居里夫人的经历告诉人们,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甚至牺牲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去创造。
我们的国家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的祖国正进行四化建设,是多么需要许许多多像居里夫人那样,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啊!科学的道路是崎岖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攀登上光辉的顶点。
居里夫人以超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使好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顶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
她的一生对我们的启示是: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她对祖国深沉的爱,这是她排出万难、努力奋进的力量源泉。
无数人的生命构成了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我们如今的现代化生活实际是躺在前人奉献上的“坐享其成”。
我们不忘记,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奉献,牛顿“三大定律”的奉献,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奉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奉献。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篇1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有无数伟人的事迹与我做伴:在课堂中,从书本上总能接触到他们用勇气和毅力谱写的伟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
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无异于那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当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理由很简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得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她那我自认为辉煌的一生。
但是,我可能错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种辉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
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
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
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
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
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
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她那坚定固执的灰色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这就是她那艰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生活从此变化了,变得更加充满激情!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
他们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结合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
她发现了镭以后,更加有激情做科学研究,甚至获得了第一项诺贝尔奖!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镭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与当今的社会景象与人民思想有着极大地反差,更是一种对大红大紫、闲逸奢侈生活的讽刺啊。
居里夫人自传读书笔记(合集5篇)

居里夫人自传读书笔记(合集5篇)第一篇: 居里夫人自传读书笔记之所以没给五星,是因为我学识不足,里面有太多物理化学知识过于深奥,还需要我慢慢去吃透。
之所以给四星,是因为我希望透过他人的人生,去总结一些经验,读他人的传记,品味不一样的人生,看他人的人生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学习他人的智慧增添自己人生的精彩。
回到这本书来,每一位伟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伟人的成功路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不可以复制,因此我没想从伟人身上找什么成功秘诀。
看这本书,从居里夫人到居里的两夫妇,从励志故事到最后变成了爱情故事。
他又成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还有,一个人走得很快,两个人走得很远。
真心羡慕他们两夫妇,那种相亲相爱,互相扶持,互相理解的生活。
好像今天是白色情人节,显得有些应景了。
很爱书中居里夫人的那句话,感谢当时不知道会那么的困难,不然就没有勇气开始了。
他又告诉我,因为无知所以勇敢的道理。
我内心是非常敬佩居里夫妇的,找到一个目标,一如既往地追随下去,无畏前方的任何困难。
在矿石中只有百万分之一的镭,分离工作是如此艰巨,再加上没有实验室、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等问题,在我看来,他们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但他们最终都走过来了。
太多的人被成功前的困难吓倒,只有少数几个走了过来。
居里夫人对自己两孩子的教育非常关心,可谓是工作家庭两不误。
居里夫人告诉了我,要去关注孩子,分析孩子性格特征,从而引导孩子走向适合自己的路。
居里夫妇的精神品质更是需要好好品读,认真去理解学习。
在这我就不发表陋见了。
已经很晚了,就随便说一说吧!上述的都是我个人的观点,难免想法会有所欠缺,请别吐槽第二篇: 居里夫人自传读书笔记努力学习,造福人类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11月出生于波兰。
玛丽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充满学习气息的家庭里。
她的成绩总是第一。
每一课都比别人好。
然而,当她想努力学习为国家服务时,她的国家波兰却在中国共产党的统治下受到压迫,甚至规定学校不应该说波兰语。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精选7篇)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居里夫人传》读后感(精选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居里夫人传》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去年,我曾经将这本书捧起,但因年少而不足的阅读力却又不得不使我放下;如今,我再次将这本书捧起,虽不能完全理解,但居里夫妇的品格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居里夫人传》是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
居里亲自撰写的。
由于艾芙与居里夫人共同生活了几十年,所以这本书比其他人写的更切合实际,使人更加能真正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
刚开始读时,我了解到当居里夫人还是个娃娃时就颇有神童的天才,而且看书看得爱不释手;当她长大一点时,她的大姐和母亲却与她阴阳隔绝了,家庭的不幸降落到她头上,但她却不抱怨;即将成年时,她又由于家庭需要而去做家庭教师,这并不是个好当的职务,后来就是居里夫妇共同在科学界上创造奇迹,为全人类立下汗马功劳的日子;再后来就是居里夫人独自继续为了人类做贡献,创造奇迹的岁月。
培养并拥有能全神贯注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当我做事时我就会发现,精神不能集中时我做啥啥都不成。
居里夫人小时候就很喜欢读书,她读书只要读进去,就再也感觉不到周围发生的一切了。
有十几次,姐姐布罗尼娅与海拉合谋在居里夫人周围发出让人难以忍受的喧闹,却从来不能让她抬头看一眼。
真不明白居里夫人是怎么做到的!我有时候做事、学习,总会分神,不能做到专心致志。
要想将来有所作为,我得培养自己的专注力才行。
读到布罗尼娅和海拉搞恶作剧这部分的时候,我很纳闷:这俩姐妹怎么这么调皮?居然陷自己的妹妹于不义!可后来,居里夫人与她的两个姐姐的关系和小时候却截然不同了。
当她们都长大一些后,布罗尼娅与居里夫人的关系是最亲近的,而居里夫人也关心着姐姐的未来发展,她知道姐姐想去巴黎求学,所以她计划着如何实现姐姐的心愿。
为了姐姐能在巴黎成功完成学业,居里夫人去当了既费力又不讨好的家庭教师,忍受着痛苦与折磨。
居里夫人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居里夫人读书笔记居里夫人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居里夫人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居里夫人读书笔记1在假期里,我看了《居里夫人》这本书。
书中一共分了5个部分,分别是“悲哀年月”,“在高等学府的日子”,“相遇”,“家庭与科学”和“美丽的光”。
从书里,我了解到居里夫人的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夫斯。
她出生在波兰的华沙,当时属于沙皇俄国占领区。
她从小生活在悲哀当中,但她毫不屈服。
由于玛丽能过目不忘,所以,她很小就和姐姐去学校读书。
中学毕业后,玛丽获得过中学金质奖章和物理、数学学位。
大学毕业后,玛丽当了一年的家庭教师。
正式工作后,她成为了科学家。
结婚以后,玛丽和她的丈夫皮埃尔。
居里一齐发明了“镭”!最令我吃惊的是书中的这一段:“玛丽以巨大的耐心一次又一次重复这个实验,总共做了不下二十次,但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做了5次,就就应有点厌倦了,可居里夫人却做了二十几次,我真被她的耐心所惊呆了。
我想,如果我们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事有耐心,并且还持之以恒,那就好了。
居里夫人十分喜欢读书,我想,我必须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像居里夫人一样,当一个科学家!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也当上了一个有名的科学家。
像居里夫人一样,为人们做出贡献。
居里夫人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名叫《居里夫人》这本书。
居里夫人原名叫玛丽·居里,祖籍波兰,出生在1867年11月7日夜里。
她从小就有非凡的记忆力。
上学以后,她的成绩在班上总是第一。
法文、算术、历史等每一样功课都比别的学生优秀很多。
当她看书的时候,周围不管多么吵闹,都不会分心。
玛丽上学的时候,波兰人已经成为亡国奴。
玛丽所在的华沙被并入俄国领土,由一个残酷的总督统治者。
总督规定在学校不准讲波兰国语,但热爱祖国的波兰教师们却在私底下教授波兰文。
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书笔记

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书笔记:居里夫人朴实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铭记;她激人奋进的故事,也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书笔记吧。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一高一开学第一天,陶老师便要求我们要好好阅读经典书籍。
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居里夫人传》。
我并不怎么了解居里夫人。
之所以想看这本书,只是因为我想要了解一下这一传奇人物的一生,想要了解她所获得的荣誉。
可当我读了这本书后,我被居里夫人的品格所吸引。
玛丽居里她容貌秀丽却出身贫寒,这令我惋惜。
她在青年时孤身离开祖国波兰,前往巴黎求学度过许多年贫困孤寂的生活,这令我为她感到心疼和同情。
可真正使我感动和敬佩的,是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镭元素的过程。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如此重大的发现定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现在想来,我当时的想法该是有多么的幼稚,甚至可以说,我的这种想法是对居里夫人的一种侮辱。
当他们在破烂不堪的,甚至连作停尸房都不配的棚里工作时,当我看到她像个修路工人那样连年累月地在烟熏火燎的大锅边搅动沸腾的沥青时,我深深地为这个干着“男人干的活计”的女士而感到心痛。
随着她的木棍在乌黑的沥青中搅动,我的心也不由得被搅动起来,禁不住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她完成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而浩大的工程?我知道,这个答案也许我一生都无法知道。
但我更清楚的是,假若有一天我能得到这个答案,它会让我受益一生。
《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
相信读完这本书后,我会有全新的体会。
不过,我现在就可以确定的是,居里夫人的伟大,绝非一本书能够写完的。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二今天,我重读了一遍居里夫妇在棚屋下的故事。
可是不同于初读时的那份敬佩与感动,此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懑,因当时的法国而感到愤懑。
居里夫妇在开始进行研究时,并没有接受到国家的帮助。
那时的他们并没有申请贷款,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他们递交了申请,那份申请必会被压在厚重的案卷下,要几个月后才能得到回复。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集合15篇)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集合15篇)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1有一个叫玛丽居里的女性,从我读完她的自传后,她就走进了我的脑海里。
她六岁失去母亲,大姐被病魔带走,幼小的她只能依靠年迈的父亲,还有哥哥约瑟夫和二组布罗妮娅。
可贫困的生活好比一个噩梦困扰着全家。
孩子们很努力,全部都拿着奖学金来到了巴黎,在这期间,居里为了让二姐顺利完成学业,自己甘愿当了五年家教,这不禁让我敬佩她,赞叹她多么坚强!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瑞典化学家舍勒。
舍勒自幼失去双亲,在一家修鞋厂做童工来维持生活,那时他仅五岁,可是他很坚强,在经过了多少汗与泪的付出后,终于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
他和居里的经历是多少相似呀!同样身为名人,同样经历风吹雨打,同样都有坚毅的品质。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每当你被困难击打,不禁哭泣时,请用坚毅做你的创可贴吧,把伤痛轻轻抚平!《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8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在我心里,最崇拜的人是居里夫人。
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名满天下,可是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她一生获得了10次奖金、16项奖章和107个名誉头衔。
有一天,一位朋友去她家做客,忽然,朋友看见她六岁的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
朋友不解:“居里夫人,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着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对不能看的太重,否则将一事无成。
”在居里夫人小时候,有一次,她在屋子里安静的看书,姐姐和朋友们在做游戏。
之后,姐姐和朋友们在她身后搭起了几把椅子,只要她的身子一动,椅子就会倒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她把一本书看完了,身子一动不动,椅子也没有倒下。
姐姐和朋友们见此情景,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也像她那样认真、专注地看书、学习了。
居里夫人,真是一朵在旷野中迎风怒放的玫瑰,执著而坚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7篇)(2)
读了《居里夫人传》这本书,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
我是多么渴望像居里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
而今,同居里夫人对照,我真感到惭愧,平时我做事没有恒心,每当做数学题时,一旦碰到难一些的题目,就不愿多动脑筋,一次做不出来,就渴望家长帮助,希望他们能帮我完成
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
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院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但我清楚,有些东西看的时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放下书本,跑到外头教太阳一晒,那点所谓的激情便十有八九挥发掉了大半。
要是再耗上几日,肯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可不就是我看本书第一遍时的情形?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其实成功的秘诀人人都懂,问题在于真正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人只占少数;所以,成功者寥寥。
我若想成功,必须痛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坏了,我哪回不是这么对自己说来着?难道非得把自己逼入绝境,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成?难道人真的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
说再多的空话也不如去行动。
向居里夫人致敬!
酿苦为甜
我们从小就从各种书上不止一次阅读过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原来我们对她的认识也莫过于她是一名外国人,她是唯一一名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科学奖的女科学。
我们因为佩服所以都想读读她的传记,
而让我们吃惊的是这本自传居然是在她朋友的请求下才写出来的。
《居里夫人传》也就四万字左右,我们当然知道这不足以概述她一生,因为她本不是活的这么虚荣的人。
弱者坐待时间,强者创造时间,这是居里夫人的一句,而她正是用她这一生来实践这句话。
她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她的努力和不放弃,但是这却不是我读这本自传最大的感受。
居里夫人在自传中写的最多的就是她在试验及生活中所经历的甜,却很少提到过生活过的是如何的苦。
然而对于居里夫人自己,童年时的祖国波兰处于一再遭受蹂丧失主权的时代,这不仅没有让居里夫人放弃,反而成为了日后对于生活的艰苦的一种动力。
在整本自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居里夫人这种乐观的心态。
少年时期在巴黎的求学经历很是艰苦,离家远住宿条件还很差,晚上竟一个人在楼阁里补习功课,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好心态,这应该会成为一种阻碍,但是居里夫人将这种阻碍转换成了一种动力,这就是乐观的力量。
居里夫人静静读书,潜心学业,远离喧闹的人群,因此大有收获,所以回忆起来认为自己没有虚度年华,所以是快乐的,
因此在自传中居里夫人表示她充分到了自由与独立精神弥足珍惜,将这段时间一生中英勇顽强的时期。
还有当居里夫妇正准备搬出小木屋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逝世将原本将开始的新生活变成了一种巨大的痛苦。
失去丈夫和战友的居里夫人尽管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但是她没有颓废不安,而是继续照顾好她的两个女儿,继续完成她和丈夫没有做完的试验和探索。
因为可以说如果居里夫人没有乐观顽强的心态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伟大的科研成果诞生,居里夫人也不会是今天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
因此,心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还有一些更温暖的东西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的名字和某种事物或精神联系在一起,但也正因如此,导致许多人对他们的了解仅仅止于此。
读《居里夫人传》之前,我在脑海里搜索关于她除镭以外的概念,只依然记得她原籍为波兰,而百科简介上的诺贝尔化学、物理学奖等生平固然重要,
也未免太乏味,感谢还有这样一本书,让我们去了解百科官方用语以外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对于学习的热爱与科学研究的渴望,奉献于全人类的思想都是她所具有可歌可颂的巨大优点,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不得不承认,我最关心的,还是类似于她如何与她丈夫相识她与她父母姐姐关系如何这样的情节不知好奇别人的隐私是不是人类的想不通,但这总能让我了解一个与生平简历不同的她。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她都一样热爱着学习与研究(怀艾芙时除外)。
写读书札记时的无从下手或或许是因为距离感。
并非年代或国籍的不同,而是精神上。
当一个人把为人类而研究放在了第一位,后人需要做的或许就只有赞扬了吧更或许只是描述她的生活就足矣!
那只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皮埃尔,玛丽的居里先生,被马车撞倒后被货车压死。
或许这是居里夫人人生中最严重的打击。
读到那一章时我有不好的预感,不想再往下看了,好像合上电脑就不会发生之后的悲剧。
大雨冲刷掉了货车轮胎上令人心惊的腥红色,似乎也抹掉了居里夫人生活里的色彩,教她告诉两个孩子他们的爷爷善受了重
伤。
她曾不断重复说:人生太艰苦,太乏味,我们不该让无的生灵受这种琢磨。
玛丽失去了伴侣,世界失去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我曾想,这句话若是调换一下顺序,岂非更好。
固然世界失去了一位大人物,但予她,却是失去了相伴的人。
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三克镭。
一克由她研究并献给了人类科学,一克她想要,但柔和笑着说那太贵她买不起,当时一克镭价值75万法郎,公众捐献于她。
第三克再次由公交捐献用于镭研究院。
一个人留给人们的物质财富或许有限,但精神财富却是无穷。
居里夫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一笔浓墨,或许那才是人生在世的最大价值。
当我们离开,又有什么可以被百科无聊语言所记录?
感谢这本书,让我对她的看法不止于冷冰冰的评价性文字,还有一些更温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