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拼音及解释

第一课《消息二则》
一、重点字词注音
溃退【kuìtuì】泄气【xièqì】督战【dūzhàn】要塞【yào sài】业已【yèy ǐ】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
二、重点词语解释
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战斗力微弱。
溃:在此意为溃散、溃败。
泄气:本意为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也引申为泄劲、放弃。
督战:在前线监督作战
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也解释为构筑了堡垒的地方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1、消息二则
溃退kuìtuì:溃,溃败;败退。
泄气xièqì:(1)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2)泄劲(3)放弃;(4)讥讽低劣或没有本领。
督战dūzhàn:监督作战。
要塞yàosài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yèyǐ:已经。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枯,枯草;朽,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反衬解放军攻势迅猛,不可阻挡。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当,阻挡;锐,锐气;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其它词语:。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的 的进一步扩展) 结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构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的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1913在湖南省立第 四师范学校读书
1924年在上海
1927年大革命 失败前在武汉
1936年长征途中 1938年春在延安窑洞 撰写《论持久战》
1947年转战陕北
时代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 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 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 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 语是__冲__破__敌__阵____和__横__渡__长__江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文体知识
消息的特点
六要素
1.真实性 2.及时性 3. 简明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新闻的作用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 气象。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 .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 .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批注一、导入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
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二、介绍相关知识1.新闻新闻的特点:(1)传播性;(2)真实性;(3)时效性。
2.消息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2.解释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投影或板书四、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何时:是1949年4月22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2.小结。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明确:新闻有五个W(“五要素”),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和一个H,即how(如何)。
0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时,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可以用
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陈述事实,从而把态度
表露出来。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新课探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找一找:liyo这ngq两iang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去掉
这个词李永,强 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请你把它找出来,
李永强
的自豪感,有喜悦,有自豪,有豪迈,有决心,
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有亲切感。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李永强
新课探究 墨剑飘雨
活动二:学做播音员 liyongqiang 李永强
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 这两则消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点我放消息播报
新课探究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把握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新 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散文、 诗歌,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很少用到 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时候一般采 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出导语和主体 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主体之间停顿的 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儿。像本课这样激动 人心的消息,播报的时候声调可以高亢 一些。
背景 结语
六要素
我 三 十 万 大 军 胜 利 南 渡 长 江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
午夜开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H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闻。
本单元是新闻单元。
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过新闻文体,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因此一下子想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还有一定困难,只能是结合课文,再辅之以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严谨的结构;2.赏评新闻准确的用词;3.体会新闻鲜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撰写新闻。
【新课导入】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新闻)对,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窗口,我们通过新闻可以获得很多的消息。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消息。
那什么是新闻(消息)呢?【写作背景】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构筑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目录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目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第一单元任务一新闻阅读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口语交际讲述第二单元5 藤野先生6 回忆我的母亲7* 列夫托尔斯泰8* 美丽的颜色写作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第三单元9 三峡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1* 与朱元思书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名着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第四单元13 背影14 白杨礼赞15*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16* 昆明的雨写作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第五单元17 中国石拱桥18 苏州园林19* 蝉20* 梦回繁华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着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第六单元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2 愚公移山23* 周亚夫军细柳24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写作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外古诗词诵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 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 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等。
具体描述
西路军: 锐不可当
渡江战况 东路军: 英勇突破
安庆 九江
芜芜湖湖
江江阴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全部渡过
军
21日夜
西路 军
东路 军
35万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安庆 22日22时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
的 的进一步扩展) 结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构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的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在郑州举行。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1)删去“上” (2)把“以”改成“在”,把“为”删去或改成”的“。 (3)把“以”改成“由”或“从”,删去“为基础上”、
亲爱的读者:
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1、三人行,必有我师。20.7.57.5.202014:4714:47:52Jul-2014:47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4:477.5.202014:477.5.202014:4714:47:527.5.202014:477.5.2020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5.20207.5.202014:4714:4714:47:5214:47:52
渡过2/3
大部分已 渡过
思考: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 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西路军的顺序 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 利,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 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 抗较为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 况— 后,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 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1、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 攻势之利
(战况)
“横渡长江”—— 地点和事件结果
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
中路军: 首战告捷
1913在湖南省立第 四师范学校读书
1924年在上海
1927年大革命 失败前在武汉
1936年长征途中 1938年春在延安窑洞 撰写《论持久战》
1947年转战陕北
时代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 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 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 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 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
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 彩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
再打了、泄气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 歌颂了我军 英勇善,战嘲笑了敌军 的 溃不成军、毫无,斗给志全国人民和全
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试比较 二则消息的异同
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以从内容及写法上进行比较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 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导__语_____,在文中的作用 是_简__述__渡__江__战__役__胜__利__成__功__,__引__起__下__文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 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毛泽东
视听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自己视听后的感受。 2、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并概括出来。 素,即时间、地
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华里的长江战线。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识记字音
溃退 kuì 执行 zhí 横渡 héng 诸城 zhū 歼灭 jiān 督战 dū 签订 qiān 要塞 sài 芜湖 wú 荻港 dí 授予 shòu yǔ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dāng
毛泽东
•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 个组成部分;找出这则新 闻的要素。
文体知识
概念:新闻,又称消息。狭义的新 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 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以简 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 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 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 、 概括
2、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 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 料真实,报道及时。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 “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 溢着自豪之情。
当堂检测: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20号电 由中华炎黄研究会、河南省体
育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于端午节期间在郑州举 行,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同场竞技,共度佳节。
本次大赛是以“中原龙舟大赛”为基础上升级成“中华 轩辕龙舟大赛”的。大赛的宗旨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推动龙舟运 动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赛开幕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舞 龙舞狮、龙风筝表演、龙舟对歌、龙舟豫剧等环节。从今年——农 历壬辰龙年开始,以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这项赛事。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 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 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 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文章开头的黑体字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 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Sunday, July 5, 2020July 20Sunday, July 5, 20207/5/2020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时47分2时47分5-Jul-207.5.2020 7、山不在高,有仙则灵。20.7.520.7.520.7.5。2020年7月5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 8、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4:4714:47:527.5.2020Sunday, July 5, 2020
3、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
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 么?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 扼要的概括出来。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 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大约”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我军的渡江战役及其成果,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渡江的时间、 地点及结果,饱含了作者对人民解 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也充满了作 者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 语是__冲__破__敌__阵____和__横__渡__长__江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电头”
问题探讨(一)
• 质疑问难 1 、对照前文消息一,完成“消息”
的相关知识的归纳。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同学 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理解。
问题探讨(二)
• 1、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 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 2、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 的表达效果。
文体知识
消息的特点
六要素
1.真实性 2.及时性 3. 简明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