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 会变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教学目标1.学会用红、黄、蓝三原色调出彩色水。
2.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如颜色的形成、颜色的搭配等。
3.提高幼儿色彩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天然淀粉粉末2.紫菜煎汁3.石蕊提取物4.玉米粉5.红、黄、蓝三种颜料6.海绵、玻璃杯、刷子7.少量开水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入话题:春天来了,花和草都换上了五彩缤纷的衣服,大家注意到了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颜色的知识吧!第二步:制作彩色水1.将玉米粉加入玻璃杯中。
2.加入适量热水,搅拌均匀,直至出现浅黄色的混合物。
3.加入红、黄、蓝三种颜料,使用不同的刷子均匀地搅拌,直至颜色鲜艳。
4.将搅拌好的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变化。
第三步: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探究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提问如下: 1. 每种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2. 混合后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三种颜色混合后,你们觉得最终颜色是什么颜色?第四步:进一步探究1.将淀粉、紫菜煎汁和石蕊提取物加入三个玻璃杯中。
2.分别加入红、黄、蓝三种颜料,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3.根据颜色变化,探究不同颜料的吸收量与颜色形成的关系。
第五步:总结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让他们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收获和新知识。
2.教师可用故事、歌曲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和发现色彩世界。
反思与建议本节课是一堂颜色科学课,虽然幼儿园是处于游戏和玩耍的年龄段,但幼儿对于色彩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值得鼓励和发掘的。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他们高声的提问和积极的思考,让班级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欢声笑语。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本节课幼儿集体活动时间比较长,有些幼儿疲劳感比较明显;其次,细节方面,需要提前准备好颜料,容器等物品,以便更好的组织课程。
针对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活动,并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加注重细节的把控和问题的解决,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究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微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颜色的基本变化,知道混色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混色产生新颜色的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其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红、黄、蓝、绿、白等颜色的小纸片,调色板,滴管,水杯。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便于幼儿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颜色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三种颜色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吗?”2.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混色实验,将红色和黄色混合,观察变化。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将红色和蓝色混合,观察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红色加黄色变成橙色,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
3.进一步探索(1)教师提问:“除了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我们还能用它们混合出其他颜色吗?”(2)教师提供红、黄、蓝、绿、白等颜色的小纸片,让幼儿自由组合,观察混色后的变化。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2.教学亮点与不足亮点:教师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具,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颜色的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不足: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个别指导。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可以更加丰富,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3.教学改进措施(1)在下次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图,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教师可以设计更多有趣的混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帮助、交流。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5篇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5篇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1设计意图: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体验探索的乐趣。
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让幼儿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3、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重点:知道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活动难点: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空水瓶若干,装上清水;涂有红色、黄色、蓝色编上1、2、3编号的水瓶盖;两种颜色不同比例混合后出现的各种颜色的色卡每组一张(红色和黄色、红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想不想看。
教师出示2号涂有黄色颜料的瓶盖,让幼儿看到黄颜料,盖在空瓶上,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水变成了黄色)再出示3号涂有蓝色颜料的瓶盖,盖在装有清水的瓶子上,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水变成了蓝色)(设计理由:用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
)二、颜色变变变下面老师有一个问题了,黄色颜料将水变成了黄色,蓝色颜料将水变成了蓝色,那如果我把黄色和蓝色放在一起,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一起来变一变。
请幼儿先拿起2号瓶盖,盖紧瓶盖,摇晃瓶子,水变成黄色之后,拿掉2号瓶盖,换3号瓶盖,再摇晃瓶子,请幼儿观察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再请两名幼儿把瓶子拿到前面,其他幼儿观察一下,两个人变出来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
(找两瓶色差较大的)为什么会不一样?(用力的大小,颜色的混合比例,瓶中水的多少)请幼儿从色卡中找出与自己变出的颜色相近的色卡,然后贴到自己的记录卡上。
教师小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而且两种颜色混合比例的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同。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刚升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
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因此我选择了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这节课。
二、活动目标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激发幼儿对调色的兴趣。
2、在示范的基础上,教幼儿学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一定的创编。
三、活动准备三个装了不同颜料的瓶子、碗、画笔、纸。
四、活动过程1、采用教具与故事相结合导入主题。
2、老师示范表演魔术。
3、幼儿操作活动。
4、幼儿作画。
教学反思: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颜色变化的兴趣。
2.幼儿通过操作,知道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涂有红、黄、蓝颜色的小手掌;魔术箱;红、黄、蓝颜色的水: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瓶盖。
活动过程:一、游戏:《碰一碰》,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碰在一起会发生变化1.幼儿随音乐《碰一碰》进入活动室。
师:咦,小朋友,你们的小椅子上都放的什么呀?看一看你的小手掌上都有什么颜色?(红色、黄色、蓝色)请幼儿自由回答并提问。
如:你在哪里见过红颜色的东西?鼓励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有颜色的东西。
(以此形式再提问黄色、蓝色)2.开始游戏请小朋友随音乐《碰一碰》找一个跟自己手掌颜色不一样的好朋友来碰一碰,并提问:“小朋友,你的小手掌颜色有什么变化?(变色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活动背景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因此,本次活动主题为“会变的颜色”,通过亲身感受和操作,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颜色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目标1.能够正确地观察不同颜色的变化;2.掌握简单的颜色混合原理;3.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彩色水彩笔;2.纸杯和水;3.白色画纸;4.毛笔。
活动步骤第一步:讲解颜色混合原理首先,老师向孩子们介绍颜色混合的原理。
我们可以将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颜色。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将会学习到蓝色、黄色和红色混合后能够形成紫色、橙色和绿色。
第二步:进行实验1.每个孩子分别拿到三支水彩笔:红、黄、蓝;2.老师在三个纸杯中分别加入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水;3.孩子用毛笔蘸取其中一种颜色的水分别在白色的画纸上涂抹;4.换用下一种颜色涂抹,原来的颜色就会和新颜色混合在一起,孩子们发现颜色会变成新的颜色,如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了绿色;5.孩子们一次性涂抹三种颜色,看看会形成什么颜色。
第三步:反思孩子们在活动后,老师带领他们进行反思。
回忆刚才的实验,孩子们可以说说他们观察到的变化,以及他们感到的惊奇和好奇。
活动延伸为了延续学习,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让孩子们尝试用食品颜料或者水彩颜料进行混合,探索更多形成新颜色的组合。
结束语通过这次实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颜色混合的原理,还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同时,这个活动也能够帮助孩子们发现科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科学教案一:会变的颜色教学目标:1. 同学能够通过试验感知物质颜色的变化,并能够简单描述颜色变化的原因。
2. 同学能够本身动手参加试验操作,培育动手本领和自主学习本领。
3. 同学能够理解不同物质的颜色变化与其属性和成分的关系。
教学内容:1. 颜色变化试验的介绍和演示。
2. 各种物质颜色变化试验的探究。
3. 形成质疑,自行解答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孩子介绍颜色变化试验并进行演示,激发孩子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引导孩子关注四周环境中颜色变化的现象。
2. 试验:(1)在盛放水的杯子中滴入食用色素,察看水的颜色变化;(2)在食盐溶液中溶解硫酸铜,察看颜色变化;(3)在牛奶中加入醋,察看牛奶的变化。
3. 总结:(1)对于颜色变化的现象,孩子们通过试验和察看操作得到了肯定的认得。
(2)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会显现颜色变化?”激励同学本身思考和解答。
让同学本身得出结论,并带领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的颜色变化不同,引导同学认得不同物质属性和成分的关系。
(3)老师依据同学的表现和把握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和计划。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由于是针对中班幼儿进行的科学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的动手实践本领和自主学习本领为重点。
从试验设计和操作中可以看出,老师重视教学实效,重视孩子的参加性和互动性,使得孩子们在试验中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培育了孩子的古怪心和制造力。
在本次教学试验过程中,虽然老师尽量设计了简单易懂的试验操作,但是还是有一些孩子操作不够细心。
有的孩子在试验过程中过于浮躁,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处理问题。
还有一些孩子有肯定的挂念和畏惧,不敢尝试操作,这些都需要通过适当调整和协调,克服难点和问题。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的收获和反思如下:1. 要连续深入挖掘和利用幼儿个性化的爱好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诚。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中班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获得乐趣和知识,我设计了这次名为“会变的颜色”的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分组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颜色变化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颜色变化的原理,知道颜色可以通过混合得到。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颜色变化的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颜色混合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纸条、水盆、水杯、滴管、颜料、画纸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包括彩色纸条、水盆、水杯、滴管、颜料、画纸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彩色物品,引导他们发现颜色。
2. 实验一:让孩子们用滴管吸取不同颜色的颜料,滴在水盆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 实验二:让孩子们将彩色纸条放入水杯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4. 实验三:让孩子们用彩色纸条沾取不同颜色的颜料,然后在画纸上进行创作,观察颜色的变化。
5. 分享: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颜色变化的经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颜色变化的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颜色混合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颜色变化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颜色的变化,并在创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颜色变化的拓展活动,例如,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混合出新的颜色,或者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颜色变化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世界》第三节《会变的颜色》。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三原色的基本概念,掌握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红、黄、蓝三原色,了解它们相互混合后能产生新颜色的原理。
2. 学会使用三原色进行调色,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三原色混合后产生新颜色的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笔、水彩纸、抹布等。
学具:每组一份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笔、水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而成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作中的颜色。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用三原色混合调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颜料、调色盘、画笔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调配颜色。
(2)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掌握调色技巧。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调色成果,让其他幼儿猜一猜是由哪两种或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块,并在旁边标注名称。
2. 在色块下方列出混合后的颜色,如: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红、黄、蓝三原色为爸爸妈妈画一幅画。
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颜色进行混合调配,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
3.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颜色,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
系列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
活动目的:
1、知道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和对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薄手工纸、装有红、黄、蓝、绿、紫等眼力的盘子。
活动一:
1、出示红、黄、蓝的玻璃纸,让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在说一说活动室里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东西的颜色和这些相同。
2、幼儿自由摆弄、重叠色纸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
3、师以变魔术形式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4、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将两种颜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二:喷焰火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介绍玩法。
3、请幼儿与教师合作喷焰火让幼儿说一说喷的焰火有什么颜色?颜色混在一起是有什么变化?
4、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喷焰火,提醒幼儿不弄脏衣服、桌面。
自由观赏、评价同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