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句和缩句练习教案设计方案
缩句扩句教案

缩句扩句教案教案标题:缩句扩句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缩句和扩句,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缩句和扩句的操作。
2.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运用缩句和扩句的技巧,使句子更加简洁或更加详细。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对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 学习缩句和扩句的定义和操作技巧。
2. 运用缩句和扩句的技巧,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简洁或详细。
3. 培养学生对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例句,包括需要进行缩句和扩句操作的句子。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包括缩句和扩句的练习题,以及根据语境进行缩句和扩句的练习题。
3.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和马克笔。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通过提问或给出一个例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句子更加简洁或更加详细。
2. 引导学生讨论缩句和扩句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1. 教师简要介绍缩句和扩句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2. 教师详细解释缩句和扩句的操作技巧,包括省略词语、合并句子、添加细节等。
示范:1. 教师给出一个例句,示范如何进行缩句操作,使句子更加简洁。
2. 教师给出另一个例句,示范如何进行扩句操作,使句子更加详细。
练习:1.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练习,根据教师给出的句子进行缩句或扩句操作。
2.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结果,并给予反馈和改进建议。
巩固:1. 教师给出一些语境,要求学生根据语境进行缩句或扩句操作。
2.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练习,将缩句或扩句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拓展:1.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缩句或扩句的练习。
2. 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运用缩句和扩句的技巧,使句子更加准确、简洁或详细。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缩句和扩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顾学习过程和提出问题。
作业: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剩余部分作为作业。
2. 学生选择一个话题,撰写一篇短文,并运用缩句和扩句的技巧进行修改。
扩句缩句教案

扩句缩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扩句缩句,掌握扩句缩句的基本方法;2.能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扩句缩句的技巧;3.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扩句缩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扩句缩句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扩句缩句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扩句缩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扩句缩句。
例如:原句:小明在家里看电视。
扩句:小明在家里静静地看电视,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缩句:小明在家里看电视。
2. 讲解扩句的方法扩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修饰语、描写语等手段,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原句:小明在家里看电视。
扩句:小明在家里静静地看电视,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扩句的方法有:1.增加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2.增加描写语;3.增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讲解缩句的方法缩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通过删减冗余的修饰语、描写语等手段,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原句:小明在家里看电视。
缩句:小明看电视。
缩句的方法有:1.删减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2.删减描写语;3.删减冗余的修辞手法。
4. 练习扩句缩句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扩句缩句的技巧。
例如:原句:小明在家里看电视。
练习1:扩句:小明在家里静静地看电视,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缩句:小明看电视。
练习2:扩句:小明在家里看电视,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享受着电视带来的视觉盛宴。
缩句:小明看电视。
5. 运用扩句缩句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扩句缩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原句:我喜欢看书。
扩句:我喜欢静静地看书,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
缩句:我看书。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扩句缩句,掌握了扩句缩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练习和写作,熟练掌握了扩句缩句的技巧。
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扩句缩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扩句缩句教案

扩句缩句教案扩句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扩展句子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运用扩展句子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扩展句子的方法和技巧2. 示例句子的分析和辨析3. 练习和活动教学过程:步骤一: 引入1. 谈论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区别和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让句子更加丰富、详细和生动步骤二: 扩句方法和技巧1. 解释扩句的概念和意义2. 介绍一些常用的扩句方法和技巧,如添加细节、使用插入语、转折连词等3. 分析并模仿一些示例句子的扩展方法,比较扩展前后句子的差异和效果步骤三: 示例句子的分析和辨析1. 提供一些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示例2. 分析这些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并指出可以扩展的部分3.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扩展这些句子,并对其进行改写和重组步骤四: 练习和活动1. 给学生一些扩句的练习题,让他们在纸上完成2. 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分享和讨论3. 进行一些口语活动,让学生在对话中运用扩展句子的技巧步骤五: 总结和归纳1. 总结扩句的方法和技巧2.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扩展句子,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有深度扩句缩句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运用缩写句子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2. 示例句子的分析和辨析3. 练习和活动教学过程:步骤一: 引入1. 谈论长句和短句的区别和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让句子更加简洁、清晰和有力步骤二: 缩句方法和技巧1. 解释缩句的概念和意义2. 介绍一些常用的缩句方法和技巧,如删除多余成分、使用简明语言、合并并列句等3. 分析并模仿一些示例句子的缩句方法,比较缩句前后句子的差异和效果步骤三: 示例句子的分析和辨析1. 提供一些长句和短句的示例2. 分析这些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并指出可以缩句的部分3.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缩句这些句子,并对其进行改写和重组步骤四: 练习和活动1. 给学生一些缩句的练习题,让他们在纸上完成2. 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分享和讨论3. 进行一些口语活动,让学生在对话中运用缩句的技巧步骤五: 总结和归纳1. 总结缩句的方法和技巧2.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缩句,使句子更加简洁和有力。
句式变换之扩句和缩句(微课教案)

句式变换之扩句和缩句(微课教案)崇阳县第五小学舒细平教学目标:1、了解扩句和缩句2、掌握扩句和缩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和缩句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策略:讲授法、媒体辅助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揭题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句式变换,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句式变换之扩句和缩句。
二.讲授1.扩句①扩句的概念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限制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②示例:小鸟唱歌扩句:一只漂亮的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
这个句子在“小鸟”的前面加上了“一只漂亮的”,在唱歌前面加上了“在树上欢快地”,这样就具体化了。
过渡:那么扩句需要注意什么呢?③扩句需注意:a.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b.加上的修饰词,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c.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举两个例子,如:汽车飞驰扩句:一辆黄色的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
又如:雪花飘落下来扩句: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以上两例非常恰当,完全符合要求。
2.缩句过渡:那什么是缩句呢?①缩句的概念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枝干一样。
② 缩句的技巧A.去“枝”留“干”法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
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如: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句:草把子插满了箭。
B.借助“的”“地”“得”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如:矫健的秃鹰飞起来。
句中的“矫健的”用来修饰“秃鹰”的,应删去缩写为:秃鹰飞起来。
又如:弟弟高兴得跳起来。
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缩写为:弟弟高兴。
C.“自我提高”法:“谁”?“做什么”?如:五(4)班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课。
扩句缩句教案

扩句缩句教案扩句是指在一句话中扩展出更多的细节,使其更加详细和完整。
而缩句则是将一句话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简化或省略,使其更加简洁和流畅。
下面是一个关于扩句和缩句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改善表达能力和句子结构。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扩句和缩句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扩句和缩句的技巧,改善句子的表达能力和结构。
3.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扩句和缩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生气。
4. 学生通过练习扩句和缩句,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举个例子来引入扩句和缩句的概念。
例如:“我昨天看了一本好书。
”这句话可以进行扩句,加上更多的细节:“我昨天下午放学后,坐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一个人安静地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小说。
”也可以进行缩句,简化表达:“我昨天看了一本好书。
”2. 扩句的技巧(15分钟)解释扩句的概念,即在一句话中加上更多的细节,使其更加详细和完整。
然后介绍几种扩句的常用技巧:- 加入时间和地点:在句子中加入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信息,使其更加生动。
- 描述人物或事物: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或事物的细节,使句子更加具体和有画面感。
- 表达感受或目的:加入自己的感受或目的,使句子更加个性化。
3. 练习扩句(20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些简单的句子,要求他们用扩句的技巧来改写句子,使其更加详细和有趣。
例如:“我昨天去看电影。
”学生可以加入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信息:“昨天晚上,我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悬疑电影。
”带领学生一起分享改写后的句子,进行互动和讨论。
4. 缩句的技巧(15分钟)解释缩句的概念,即将一句话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简化或省略,使其更加简洁和流畅。
然后介绍几种缩句的常用技巧:- 省略重复内容:如果一个句子中出现了相同的词或短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 合并句子:如果两个句子中的主语或谓语相同,可以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句子。
5. 练习缩句(20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些较长的句子,要求他们用缩句的技巧来改写句子,使其更加简洁和流畅。
三年级扩句缩句教案

三年级扩句缩句教案第一章:扩句缩句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扩句缩句的定义扩句:在原有句子基础上增加修饰语,使句子更具体形象。
缩句:去掉句子中的次要成分,保留主要意思。
1.2 扩句缩句的重要性提高表达能力:通过扩句,使语言更丰富、生动。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缩句,锻炼提取核心信息的能力。
提升写作水平:掌握扩句缩句技巧,有助于写作过程中句子更加通顺。
第二章:扩句的方法与技巧2.1 添加形容词和副词举例:原句“小明跑得很快。
”扩句:“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2.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原句“小猫在沙发上睡觉。
”扩句:“可爱的小猫在柔软的沙发上安静地睡觉,就像一个甜美的小天使。
”2.3 添加细节描述举例:原句“公园里的花开了。
”扩句:“公园里的各种各样的花朵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紫的,美丽极了。
”第三章:缩句的方法与技巧3.1 去掉次要成分举例:原句“我的好朋友叫张明,他今年10岁了,是一名乖巧的好学生。
”缩句:“我的好朋友叫张明。
”3.2 保留核心意思举例:原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出去游玩。
”缩句:“我们出去游玩。
”3.3 注意主语的转换举例:原句“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在客厅看电视。
”缩句:“妈妈做饭,爸爸看电视。
”第四章:扩句缩句的练习与运用4.1 扩句练习给出简单句子,让学生通过添加修饰语、运用修辞手法等方法进行扩句。
4.2 缩句练习给出复杂句子,让学生去掉次要成分,提取核心意思,进行缩句。
4.3 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扩句缩句技巧,使句子更加通顺、生动。
第五章:扩句缩句的拓展与应用5.1 句子仿写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句子模板,进行仿写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2 阅读理解在阅读文章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运用扩句缩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3 口语表达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运用扩句缩句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六章:扩句缩句在写作中的应用6.1 丰富故事情节举例:原句“小明去公园玩。
幼儿园扩句和缩句教案_1645

幼儿园扩句和缩句教案幼儿园扩句和缩句教案时间:08-03:教案幼儿园学前扩句缩句教案天燃气教案幼儿园牛皮纸做的树篇一:扩句缩句教学设计扩句、缩句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扩句是给句子“添加枝叶”,使句子表达得更加清楚、生动、具体。
是写作中把句子写生动、具体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
缩句则是把句子删去“枝叶”,保留“主干”,以便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
但是扩句和缩句千变万化,尤其是扩句。
所以,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扩句和缩句。
教学目标:1、2、让学生学会扩句,了解扩句的的要求和技巧。
让学生学会正确缩句,掌握缩句的几种技巧。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扩句能准确缩句教学难点:正确缩句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二、学习扩句1、出示句子,让学生观察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进而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扩句。
学生交流师总结2、练习扩句,在练习中找到扩句的方法小鸟唱歌。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扩句?3、扩句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全班总结4、扩句练习出示学生思考交流全班完成三、学习缩句1、请同学生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缩写句子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常见而且好用的缩句方法。
A、去“枝”留“干”法出示句子并讲解,让学生体会什么叫去“枝”留“干”法。
B、借助“的”、“地”、“得”法出示句子并讲解让学生体会什么叫借助“的”、“地”、“得”法。
C、自我提问法让学生学会三种提问缩句的方法,并放到句子中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提问法来缩句。
3、补充:在缩句的时候,还要注意:(1)保留句子中的“着”、“了”、“过” 出示句子让学生在句子中体会为什么必须保留句子中的“着”、“了”、“过” (2)去掉“在……(里、中、上、下…)表示特定环境的词语出示句子,让学生体在句子中体会为什么必须去掉“在……(里、中、上、下…)表示特定环境的词语4总结缩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练习缩句出示句子学生思考汇报全班完成练习四、总结方法比较扩句和缩句总结课堂五、板书设计扩句和缩句扩句恰当不改变句子原意缩句最简篇二:复习扩句缩句教案扩句和缩句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对学过的改写句子的方法进行复习;2、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及提高理解语言,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3、掌握扩句、缩句的要领,能正确熟练地变换句子。
大班扩句和缩句教案

大班扩句和缩句教案教案标题:大班扩句和缩句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扩句和缩句。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来扩展或缩小句子。
3. 学生能够应用扩句和缩句的技巧,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长度的句子。
2. 教具,如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扩句和缩句的概念,向学生解释扩句是在句子中增加信息,使其更详细和完整,而缩句则是从句子中删除一些信息,使其更简洁和精确。
2. 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句子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
扩句活动:1. 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句子,例如:“猫在树上。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扩展这个句子,例如添加形容词、副词或名词短语。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扩句方式。
3. 让学生逐个分享他们的扩句,并在黑板或白板上记录下来。
确保学生理解每个扩句的含义和结构。
缩句活动:1. 给学生提供一个较长的句子,例如:“我昨天去公园玩耍,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花和高高的树。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缩小这个句子,例如删除一些细节或使用简洁的词语替换。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缩句方式。
3. 让学生逐个分享他们的缩句,并在黑板或白板上记录下来。
确保学生理解每个缩句的含义和结构。
综合活动:1.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句子,让他们尝试扩句或缩句。
可以使用图片、卡片或教材中的句子。
2.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他们的扩句或缩句结果。
鼓励他们讨论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3.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和应用扩句和缩句的技巧。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句子,并尝试扩句或缩句。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
2. 鼓励学生使用扩句和缩句来写作短文或故事,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扩句和缩句的理解程度。
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口头回答或书面作品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的扩句和缩句技巧,如使用从句、状语从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式转换训练教学设计(四年级)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扩句、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的要领。
能正确熟练地变换句子。
2、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及提高理解语言,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变换句子,缩句、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练习,掌握变换要领,培养运用句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正确缩写、扩充句子,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源包、微视频、学生当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扩句、缩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题目,有的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扩句、缩句的方法。
(一)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句子,想请同学们观察是你们见过的那种形式。
出示例句:
(1)沙滩上有贝壳。
海边的沙滩上到处有五光十色的贝壳。
(2)患病的母亲正在注视着年轻的护士。
母亲注视护士。
(二)让学生比较两个例子有何异同,引出扩句、缩句。
(板书:扩句、缩句)
那扩句怎样扩,缩句怎样缩,结合你以往的经验来说说扩、缩句的方法好吗?指名交流。
(三)学习扩句。
1、播放视频,学习扩句方法。
2、教师引领学生提炼要点:
(1)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2)教师提醒学生扩缩句应注意的问题。
(课件出示) ● 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 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 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
● 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 ;地+动词;得+形容词
3、进入扩句闯关练习。
(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4、进行练习反馈,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正确情况圈出笑脸数。
(四)学习缩句。
1、观看视频,学习方法。
实例1:
鲜花盛开了。
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花坛中盛开了。
简短的句子
修饰的成分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1、老师批改作业。
扩句:慈祥的老师在灯光下批改作业。
2、同学们在听课。
提问:同学们在哪里怎么样地听课?扩句方法:先提问,再扩句。
提问:怎么样的老师在哪里批改作业?扩句: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课。
扩句要注意些什么?
一.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二.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搭配恰当。
三.要按题目的要求扩句。
四、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得+形容词
乐得合不拢嘴
的+名词美丽的鲜花地+动词
认真地读书3、小红做操。
1、小蜜蜂飞来飞去。
4、小明很高兴。
2、小松鼠跳。
扩句练习:
扩句: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扩句: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上欢快地跳。
扩句:下课了,小红在操场上做操。
扩句:小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缩句: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缩句方法1:借助“的、地、得”。
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缩句:阳光照耀着大草原。
小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缩句:小明高兴。
句中的“温暖的”用来修饰“阳光”的应删去。
句中的“一望无际的”用来修饰“大草原”的应删去。
句中“合不拢嘴”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缩句方法2:“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一队队穿着整齐的少先队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雄伟壮观的长城。
缩句:少先队员参观了长城。
缩句方法3: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因为这些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一定不能删的。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西瓜。
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他勇敢地穿过这片丛林。
缩句:沙地上种着西瓜。
缩句:胸膛堵住了枪口缩句:他穿过丛林。
缩句方法4: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缩句:小蜜蜂飞来飞去。
2、教师引领学生提炼要点:
(1)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2)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
●去“枝”留“干”法: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借助“的、地、得”。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
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
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不能删的。
●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3、缩句练习。
(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4、进行练习反馈。
(五)观看微视频,学习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方法。
1、出示例句:
今天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听课老师,我们的心情怎能不紧张呢?
今天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听课老师,我们的心情很紧张。
问: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
2、学生发言。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4、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2、引领学生归纳要点:
(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既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把句子整理通顺。
3、出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当堂训练。
(每种类型各一个。
)
4、进行同桌互换句子练习。
互说后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扩句、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三项练习,相信同学们对句子的变动能掌握一定的技巧了。
以后在练习中可要细心哟!
班级: 姓名:
句 子 训 练 营
一、扩句我能行!
1、(什么样的)( )黑熊(在哪里)( )表演(怎样的)( )节目。
2、小鹿欣赏影子。
二、缩句我很棒!
1、细细的海浪轻轻地涌上金黄色的沙滩。
2、小花的脸蛋上印着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3、小朋友高兴地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三、陈述句、反问句转换我最棒!
1、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2、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
3、同桌互比,谁说的最准确。
(换成陈述句或反问句) (1)这是母爱的力量。
(2)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3)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讲桌上的那束鲜花,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5)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细心思考。
我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