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物理实验题
物理实验中考试题及答案

物理实验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8 m/sB. 3×10^5 km/sC. 3×10^4 km/hD. 3×10^3 m/s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力的单位?()A. 牛顿(N)B. 焦耳(J)C. 瓦特(W)D. 帕斯卡(Pa)答案:A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A. F = maB. F = m/aC. a = F/mD. a = m/F答案:A4.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kg,受到的力是10N,那么它的加速度是()。
A. 5 m/s^2B. 10 m/s^2C. 2 m/s^2D. 0.5 m/s^2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能量的单位?()A. 牛顿(N)B. 焦耳(J)C. 瓦特(W)D. 帕斯卡(Pa)答案:B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
A. v = gtB. v = t^2C. v = 2gtD. v = gt^2答案:A7. 在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由哪个定律描述?()A. 欧姆定律B. 牛顿定律C. 法拉第定律D. 库仑定律答案:A8.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通过2A的电流,它的电压是()。
A. 20VB. 10VC. 5VD. 15V答案:A9.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电荷的单位?()A. 库仑(C)B. 牛顿(N)C. 焦耳(J)D. 帕斯卡(Pa)答案:A10. 一个电容器的电容是2μF,当它储存的电荷是4μC时,它的电压是()。
A. 2VB. 4VC. 8VD. 1V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其数值大约为________光年。
答案:9.46×10^12 km2.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
中考物理实验题(含答案)

(4)在这个实验中,若两个电阻丝的通电时间相同,则______________瓶内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多。
五、声学实验题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破坏,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 _____清晰的实像,___ 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
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7所示.
①;②。
(4)假设地震波中的上述两种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 km/s和4 km/s,位于成都的某地震观测站记录的两种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试求震源距离这个观测站多远?
六、磁部分实验题
下图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装置。闭合开关后,铜棒AB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电路。
(1)要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选择一种可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 ____(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解析版)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态。
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 ℃,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42 44 46 48 49 50 51 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一时间图象像,得出冰的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
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物质的沸点为,液态的比热容为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______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______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专题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专题2: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
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画出数据记录表。
专题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6:小芳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之前,想利用手边的器材验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一关系。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电阻箱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两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芳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初三物理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物体的机械运动?A. 直线运动B. 曲线运动C. 静止状态D. 振动答案:C2.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形状C. 物体的颜色D. 物体的温度答案:A3.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于摩擦力引起的?A. 汽车制动时停止B. 人走路时向前移动C. 书本放在桌子上不会滑落D. 物体在真空中自由下落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力的平衡条件?A.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同答案:A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C.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无关D.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答案:A B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能量守恒定律表述?A.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B. 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C. 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量会减少D. 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量会增加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路基本组成?A. 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B. 电源、导线、开关、电阻C. 电源、导线、用电器D. 导线、开关、用电器答案:A8.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A. I = V/RB. I = V + RC. I = R/VD. V = I * R答案:A D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流形成的原因?A. 导体两端存在电压B. 导体内部存在自由电子C. 导体内部存在电荷D. 导体两端存在电流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串联电路特点?A.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B. 各部分电流相等C. 各部分电压相等D.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答案:A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2019-2023年北京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汇编:实验题

2019-2023北京中考真题物理汇编实验题一、实验题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小强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土豆的密度,由于土豆太大,不能放入量筒中,他将土豆切下来一小块进行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将平衡螺母向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2)将土豆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土豆的质量为 g;(3)用量筒测出土豆的体积为40cm3;(4)该土豆的密度为 g/cm³。
2.(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物距、焦距的关系时,三个小组的同学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表1(f₁=5cm)物距u/cm 像高h/cm11 517 2.540 0.9表2(f₂=8cm)物距u/cm 像高h/cm24 336 1.740 1.5表3(f₃=10cm)物距u/cm 像高h/cm25 428 3.340 2(1)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物体高度、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焦距变大,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2)讲台上有一发光体,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发现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小京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90°C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从计时开始,经5min水沸腾。
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解析版)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2)图中反射角是______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3)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同组的小马选择不同的入射角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四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2.(1)如图甲所示,如果入射角为40°,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2)图甲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乙).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定律中两角的关系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图中反射角是_____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_____;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实验中,同组的小马选择不同的入射角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四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初三物理实验题练习题

初三物理实验题练习题1. 题目:测量滑动摩擦因数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掌握测量滑动摩擦因数的方法与技巧。
实验器材:平面水平木板、滑动物体(如木块、塑料块等)、弹簧测力计、直尺等。
实验原理:滑动摩擦因数μ表示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与其受力的比值。
实验步骤:1) 将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不发生倾斜。
2) 将弹簧测力计的钩子固定在木板上,并调整好零位。
3) 将滑动物体平放在木板上,并用手指轻轻按住。
4) 慢慢施加水平拉力,直到滑动物体开始运动为止。
5) 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并记录下滑动物体的质量m。
6) 重复步骤3~5,但每次更改滑动物体的质量(如用不同重量的木块)。
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即Ff = F - mg。
2) 计算滑动摩擦因数μ,即μ = Ff / F。
讨论与总结:1)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不同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因数的差异。
2) 总结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滑动摩擦因数与物体表面特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
2. 题目: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与技巧。
实验器材:小石块、弹簧秤、量筒、容量瓶、水槽等。
实验原理:密度ρ表示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用公式ρ = m / V表示,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将小石块用弹簧秤测量其质量m,并记录下来。
2) 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的体积V1。
3) 将小石块放入容量瓶中,记录容量瓶的初始体积V2。
4) 加入足够的水使容量瓶内液面上升,将水位调整到合适位置,并记录下最终体积V3。
5) 计算小石块的体积V,即V = V3 - V2。
6) 根据密度公式ρ = m / V,计算小石块的密度ρ。
数据处理与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小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2) 总结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人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Pa。
17.(7分)在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7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图17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图DE,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2.4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块橡皮泥、烧杯装足够水、细线
步骤:1、用细线扎好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______________
17.(6分)实验: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横梁右端的螺母_,使天平横梁平衡.
(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像距v/cm
15
1
8
17
2
10
30
3
12
60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选填:“大”或“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7(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7(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7(丙)中的4 (填数字序号)
(2)当小明同学按要求将图17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8甲所示)为__0.2____A,电压表示数(如图18乙所示)为___2__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17中变阻器滑片P向__B____端(填“A”或“B”)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BCA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现已测出m1是110g,根据图13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_____0.9g/cm3_______.
ﻩﻩ 图13
2l(6分)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物距u/cm
实验序号
焦距f/cm
(3)另一组的小红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使开关闭合后,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却变小,你分析一下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_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了)
2、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3、比较F1和F2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18.(7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二力平衡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近,像远,像变大
蜡烛向左远离透镜,像向左靠近透镜
18(6分)如图l3所示是小明测量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情景(杠杆的重力忽略不计)
(1)请在下表中把相关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体重
G/N
物体上升的
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
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竖直距离S/c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4
30
(2)为提高本实验中杠杆的机械效率,请提—条合理的建议:。
历年中考物理实验题
———————————————————————————————— 作者:
———————————————————————————————— 日期:
历年中考实验题选
(7分)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1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除图17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九和F,并将
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依据表中数据,在图18的方格纸中画出F与h关系的图象。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物体重
G/N
物体上升的
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竖直距离S/c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4
15
2.4
30
0.6
0.72
85.7
(2)选择支点灵活的杠杆(合理则给分)增加物重
注意:W有=GhW总=FSη=W有/W总
17.(7分)如图17,底面积为80cm3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人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g取10N/kg)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不对____。你的理由是:___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