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M/高德路网匹配融合技术在道路空间化中的应用

OSM/高德路网匹配融合技术在道路空间化中的应用
OSM/高德路网匹配融合技术在道路空间化中的应用

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杨树芳

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杨树芳 发表时间:2019-05-31T16:49:44.9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杨树芳 [导读] 对相关技术进行再次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网融合技术就是一种在这一技术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型通信工程技术。中时讯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看到。它以现代大规模生产为背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效应越来越突出。在通信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多网络融合是发展的目标。当今业界的热点是信息网络的集成,包括IP数据网络、互联网和电信网络。本研究将此作为研究重点进行探讨。在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探讨和阐述了多网络集成的价值和形式。 关键词:多网融合技术;通信工程;应用优势;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至今,虽历经的时间较短,但由于人类对网络需求的不断提升,其技术已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经历了多次的技术革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现阶段通信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模块化、安全化的趋势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对相关技术进行再次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网融合技术就是一种在这一技术优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型通信工程技术。 1 多网融合技术简述 1.1 基本概念 多网络融合技术是利用网络技术中的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将它们集成到一个网络中,然后上传到网络中。这样便于统一管理,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统一子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然后进行管理和分析,最终实现综合管理模式。在通信工程方面,多网络融合技术对通信工程中多个子系统完成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或融合;另一方面是将子系统中的各个地址和插口接入并有效融合。 1.2 多网融合所带来的优点 1.2.1 增值服务 从传统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多网络融合技术子系统的创建完成后,可以实现特定的性能。在某种程度上,不存在增值服务。然而,与数字系统相比,多网络融合技术带来了多种增值服务。如今,正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许多新功能被开发出来,使得多网融合技术的增值服务优势更加突出。新开发的应用程序让用户感受到很多新鲜感和兴奋感,体验更好。同时,不仅要保证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还要保证在通信技术上,多网络融合技术不断得到人们的青睐。 1.2.2 经济性 任何工程建设都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在通信技术领域,多网络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一方面,多网融合技术的管理模式是统一实施管理,节省了大量购置传输设备的资金。另一方面,在铺设时,不按常规铺设的过程较为复杂,降低了工程建设的投入成本。总之,多网络融合技术不仅减少了工程建设投资,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2.3 维护优势 长期以来,通信工程系统维护都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因为网络在地理分布上相对分散,维护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由于检测位置的不同,大大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工程量。由于日常工作繁多,技术人员难免会出现纰漏,给网络的正常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程维修带来的困难。在多网融合技术中,各个通信子系统通过有效的技术融合已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出现故障时不需要进行大范围活动,不仅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网络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2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中的问题 2.1 安全问题 多网融合技术应用于通信工程有其独特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运行给通信安全带来了隐患。传统运营模式中,各子系统以独立方式运转,无法通过一个通用的评判标准判断各子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当整合各子系统于一体后,可能面临一种状况,即某部分子系统存在一定风险性,而这种不确定风险性极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子系统的运转。面对这样一种可能,需要在整合过程开始时对各子系统的安全性和整合后的安全性进行有效评估,制定规范化、科学化的整合模式,尽量避免整合后出现大量的安全性问题。 2.2 稳定性问题 多网融合技术将各子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将独立的子系统融合于一体,方便集中统一管理。但是,这对其稳定性造成了一定风险。传统模式中,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单独运营,出现问题只会影响到子系统本身。而在多网融合技术下实现了统一,一定程度上将子系统的问题放大,可能直接威胁整合后的系统稳定性。 3 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安全防护对策 3.1 优化系统设计 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病毒拦截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尽可能消除系统的风险。从宏观上看,网络安全系统类似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进入系统的数据进行提前筛选,对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后,最终获得通过许可,实现网络终端的高效使用。这又一次提高了多网络融合技术的安全维护。系统网络的发展已被纳入网络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监控的范围。实现了对合并后的本地系统数据的直接(间接)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实现了综合网络管理模式的创新。 3.2 完善系统配置 想要提高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安全,加强系统配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采用NTM终端安全系统进行主动性风险防控,详细检查各子系统网络终端,针对系统程序部分则应酌情给予资格认证。与传统被动性防御不同,NTM终端安全系统及防火墙管理体系能够对风险隐患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与主动防御,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准备入侵的病毒,从而确保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安全。

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 1引言 融合(Fusion)的概念开始出现于70年代初期,当时称之为多源相关、多源合成、多传感器混合或数据融合(Data Fusion),现在多称之为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或数据融合。 融合是指采集并集成各种信息源、多媒体和多格式信息,从而生成完整、准确、及时和有效的综合信息过程。数据融合技术结合多传感器的数据和辅助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以获得比单个传感器更精确、更明确的推理结果。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以下特征:信息的冗余性、互补性、协同性、实时性以及低成本性。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经典信号处理方法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其关键在于信息融合所处理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更为复杂的形式,而且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 2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由于信息融合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于融合过程的分类。

2.1按照信息表征层次的分类系统的信息融合相对于信息表征的层次相应分为三类: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 数据层融合通常用于多源图像复合、图像分折与理解等方面,采用经典的检测和估计方法。特征层融合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标状态信息融合,目标跟踪领域的大体方法都可以修改为多传感器目标跟踪方法;另一类是目标特性融合,它实质上是模式识别问题,具体的融合方法仍是模式识别的相应技术。 决策层融合是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观测同一个目标,每个传感器在本地完成处理,其中包括顶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或判决,以建立对所观察目标的初步结论。然后通过关联处理、决策层触合判决,最终获得联合推断结果。 2.2JDL模型(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 JDL)和λ -JDL模型该模型将融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信源处理,第一层处理(即目标提取)、第二层处理(即态势提取)、第三层提取(即威胁提取)和第四层提取(即过程提取)。模型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有层次地进一步分割,并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它们。 λ-JDL模型为JDL模型的简化,把0层包含进了1层,4层融入其他各层中。

多信息融合技术概述

本次讲座主要讲了多源数据融合的定义、应用领域、所具有的优势、信息融合的级别、通用处理结构、主要技术方法、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和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下面就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多源信息融合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过程,包括对多源数据进行检测、相关、组合和估计,从而提高状态和身份估计的精度,以及对战场态势和威胁的重要程度进行实时完整的评估。简单说,多源信息融合就是对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可靠的结论。例如我们感知天气,通过我们的体表感觉温度的高低,通过眼睛观察天气的晴朗或阴雨,通过耳朵听风的大小,然后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的综合处理,对天气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定位。 多源信息融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军事上进行战场监视、图像融合,包含医学图像融合等、工业智能机器人(对图像、声音、电磁等数据进行融合,以进行推理,从而完成任务)、空中交通管制(由导航设备、监事和控制设备、通信设备和人员四部分组成)、工业过程监控(过程诊断)、刑侦(将人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声音等信息进行融合,可提高对人身份识别的能力)、遥感等。 信息融合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时因为它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增强系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防破坏能力,改善系统的可靠性;可以在时间、空间上扩展覆盖范围;提高可信度,降低信息的模糊度,如可以使多传感器对同一目标或时间加以确定;提高空间分辨率,多传感器信息的合成可以获得比任一单传感器更高的分辨率;增加了测量空间的维数,从而使系统不易受到破坏。 信息融合的级别有多种分类方法,若按数据抽象的层次来分,可分为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数据级融合是直接对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然后基于融合后的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和判断决策。数据级融合的精度高,但由于数据量大,故处理的时间长,代价高,数据通信量大,抗干扰能力差,并且要求传感器是同类的。多应用在多源图像复合、同类雷达波形的直接合成等。特征级融合是先由每个传感器抽象出自己的特征向量(比如目标的边缘、方向、速度等信息),融合中心完成的是特征向量的融合处理。这种融合级别实现了可观的数据压缩,降低了通信带宽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实时处理,但却损失了一部分有用信息,使融合性能有所降低。决策级融合是先由每个传感器基于自己的数据作出决策,然后融合中心完成的使局部决策的融合处理。这种级别的融合数据损失量大,相对来讲精度低,但却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量小,对传感器依赖小,不要求同质传感器,融合中心处理代价低。 图1、集中式结构 多源数据融合的通用结构有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是所有传感器的数据直接送给融合中心进行处理,结构如图1所示。 分布式结构是融合中心收到的是经过局部处理的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混合式结构是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合起来的一种技术。而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今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有媒体说,中国最好赚钱的年代有两拨,一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另外一拨则是大小SP们,可惜好景总是不长。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 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 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冒出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整个行业都处在混沌之中,因为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中国电信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

云网融合2030 技术白皮书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20年11月

为促进从传统电信企业向智能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电信在2016年发布了《CTNet2025网络架构重构白皮书》,实施了网络重构计划,历经四年多的努力,已经促使传统上比较僵化封闭的网络架构,正逐步向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的新型网络转变,基本上达到了阶段性的预期目标。 随着云网融合新时代的来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网信立国的战略,履行在社会经济数字化升级和新基建工作中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电信与时俱进,提出和发布“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本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云网融合的内涵、意义、需求、特征、愿景、原则等,在此基础上,还系统介绍了中国电信云网融合的技术架构、三阶段发展路径和目标,对云网融合未来演进的重点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中国电信的实践需求,提出了近期将开展的关键举措及六大技术创新方向。 本白皮书既是对《CTNet2025网络架构重构白皮书》的升级,也是新时期对云网融合技术内涵的升华。中国电信将持续深入的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和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云网融合的意义和愿景 (1) 1.1云网融合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 1.2云网融合的需求 (3) 1.3云网融合的发展愿景 (9) 二、云网融合的目标技术架构和发展阶段 (14) 2.1云网融合发展原则 (14) 2.2云网融合的目标技术架构 (14) 2.3云网融合发展阶段 (16) 三、云网融合的近期关键举措 (20) 3.1优化云资源池技术架构与布局 (20) 3.2创新组网方式 (20) 3.3加速网络云化 (21) 3.4攻关云PaaS能力 (21) 3.5打造云网操作系统 (22) 3.6构建端到端的云网内生安全体系 (22) 3.7推进云原生改造 (23) 3.8云网融合最佳实践-5G (23) 四、云网融合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 (25) 4.1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泛在连接 (25) 4.2云网边端智能协同 (27) 4.3数据和算力等新型资源融合 (28) 4.4云网资源一体化管控的云网操作系统 (30)

数据融合技术简介

数据融合技术简介 数据融合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数据融合的概念虽始于70年代初期,但真正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乃是80年代的事【1】,尤其是近几年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美、英、日、德、意等发达国家不但在所部署的一些重大研究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已陆续开发出一些实用性系统投入实际应用和运行。 我国“八五”规划亦已把数据融合技术列为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并部署了一些重点研究项目,尽可能给予了适当的经费投入。但这毕竟是刚刚起步,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十分严峻的,当然也有机遇并存。这就需要认真研究,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军情,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据融合可分为: (1)像素级融合: 它是直接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层上进行的融合,在各种传感器的原始测报未经预处理之前就进行数据的综合与分析。数据层融合一般采用集中式融合体系进行融合处理过程。这是低层次的融合,如成像传感器中通过对包含若一像素的模糊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确认目标属性的过程就属于数据层融合。 (2)特征层融合: 特征层融合属于中间层次的融合,它先对来自传感器的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特征可以是目标的边缘、方向、速度等),然后对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特征层融合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可观的信息压缩,有利于实时处理,并且由于所提取的特征直接与决策分析有关,因而融合结果能最大限度的给出决策分析所需要的特征信h。特征层融合一般采用分布式或集中式的融合体系。特征层融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标状态融合;另一类是目标特性融合。 (3)决策层融合 决策层融合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观测同一个目标,每个传感器在本地完成基本的处理,其中包括预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或判决,以建立对所观察目标的初步结论。然后通过关联处理进行决策层融合判决,最终获得联合推断结果。 数据融合作为一种数据综合和处理技术,实际上是许多传统学科和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其中涉及的知识包括通信、模式识别、决策论、不确定性理论、信号处理、估计理论、最优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特别是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新概念、新技术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融合算法,由于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数据融合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鲁棒性和并行处理能力。具体的数据融合的方法很多【3】【4】,常用的方法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1)基于统计理论的融合方法----------- 基于统计理论的融合方法有:经典推理法、贝叶斯估计法和证据理论法(Dempster-Shafer)。 经典推理法在早起的数据融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完全依赖数学理论,则形式简单、易操作,缺点是必须要求先验知识和计算先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同时一次仅能估计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 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学科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姓名:高鸽 学号:S2******* 日期:2012年4月

常用数据融合方法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如信号处理、估计理论、不确定性理论、最优化理论、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小波分析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多种数据融合技术方案。表1对现有比较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归纳,主要分为经典方法和现代方法两大类。 目前,人们已开始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应用于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文献[25]提出的复杂工业过程综合集成智能控制系统便是其中的一种。 表1 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 1)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最简单直观地实时处理信息的融合方法。基本过程如下: 设用n 个传感器对某个物理量进行测量, 第i 个传感器输出的数据为i X , 其中,i= 1,2,…,n, 对每个传感器的输出测量值进行加权平均, 加权系数为i w ,得到的加权平均融 合结果为:i 1 =n i i X w X =∑ 加权平均法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冗余信息进行加权平均, 结果作为融合值。应用该方法必须先对系统和传感器进行详细分析, 以获得正确的权值。

2)极大似然估计 极大似然估计是静态环境中的常用方法,能将信息融合取为使似然函数得到估计值。 3)Kalman 滤波 Kalman 滤波用于动态环境中冗余信息的实时融合。对线性模型系统, 且噪声是高斯分布的白噪声, 可获得最优融合信息统计。非线性模型, 可采用扩展Kalman 滤波。系统模型有变化或系统状态有渐/ 突变时, 可采用基于强跟踪的Kalman 滤波。 4)贝叶斯估计法 贝叶斯估计属静态环境信息融合方法,信息描述为概率分布,适用于具有加高斯噪声的不确定信息处理。 贝叶斯推理技术主要用来进行策略层融合,它是通过把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合成为后验分布,对检测目标作出推断。设来自第i 个传感器的信息为 i s ,i=1,2,…k ,则数据融合后 目标d 的后验概率是: 1 1 1 ()(|) |()(|)()(|) k i i k k i i i i i P d P d P P d P d P d P d s s s s ===+∏∏∏(d )= 缺点:对先验概率比较敏感,并且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先验分布并不容易。 4)D-S 法 Dempster-Shafter (简称D-S 法)是目前数据融合技术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常用来表示对于检测目标的大小、位置及存在与否进行推断。它实际上是广义的贝叶斯方法。根据人的推理模式,采用了概率区间和不确定区间来决定多证据下假设的似然函数来进行推理。由各种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提取的特征参数构成了该理论中的证据,利用这些证据构造相应的基本概率分布函数,对于所有的命题赋予一个信任度。基本概率分布函数及其相应的分辨框合称为一个证据体。因此,每个传感器就相当于一个证据体。多个传感器数据融合,实际上就是在同归分辨框下,用Dempster 合并规则将各个证据体合并成一个新的证据体。产生新证据体的过程就是D-S 法数据融合。 5)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定义相似性函数或关联度量以提供任何两个特征向量间“接近”程度或不相似程度的值, 依隶属度将样本归并到某类。可分成硬聚类和模糊聚类和可能性聚类等方法。 6)模糊逻辑法 针对数据融合中所检测的目标特征具有某种模糊性的现象,有人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对检测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建立标准检测目标和待识别检测目标的模糊子集是此方法的研究基础。但模糊子集的建立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检测目标,同时又必须建立合适的隶属函数。实际上,确定隶属函数比较麻烦,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方法可遵循。又由于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最早让人们接受的方式,则是从短消息服务开始的。 近几年来,移动通信市场的特点是短信业务出现持续大幅度增长。据估计,全球每月发送的短消息约达150亿条。由于短消息业务还具有“同发”优势,即可对多个用户同时发送相同信息,为一些具有广播性质的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途径。它作为移动数据通信的主要业务,正向多种信息服务领域发展。 中国移动通过“移动梦网”的实践和创新,带动移动互联网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促进移动互联网市场不断壮大,推动通信走向繁荣。在中国移动统一号召和监管下,各个服务提供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了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短信应用。 资讯 以新闻定制为代表的媒体短信服务,是许多普通用户最早的也是大规模使用的短信服务。对于像搜狐、新浪这样的网站而言,新闻短信几乎是零成本,他们几乎可以提供国内最好的媒体短信服务。这种资讯定制服务已经从新闻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股票、天气、商场、保险等。

沟通 移动QQ帮助腾讯登上了“移动梦网”第一信息发送商的宝座。通过“移动QQ”和QQ信使服务,使手机用户和QQ用户实现双向交流,一下子将两项通信业务极大地增值了。 娱乐 娱乐短信业务现在已经被作为最为看好的业务方向,世界杯期间各大SP推出的短信娱乐产品深受用户的欢迎,使用量狂增。原因很简单,娱乐短信业务是最能发挥手机移动特征的业务。 移动梦网的进一步发展将和数字娱乐紧密结合,而数字娱乐产业是体验经济的最核心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MMS的传送将给短信用户带来更多更新的娱乐体验。 手机上网业务 手机上网主要提供两种接入方式: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移动电话用户通过数据套件,将手机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后,拨打接入号,笔记本电脑即可通过移动交换机的网络互联模块IWF,接入移动互联网。 WAP手机上网 WAP是移动信息化建设中最具有诱人前景的业务之一,是最具个人化特色的电子商务工具。在WAP业务覆盖的城市,移动用户通过使用WAP手机的菜单提示,可直接通过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日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据统计1,2014年我国汽车的销量已达2349万辆,位列全球第一,遥遥领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预测这个数据将会在未来五年里增加到4亿辆。在我国车险中的交强险属于强制保险,因此这一汽车数量的上 亿 长。但由于法律建设滞后、行业自律缺乏和市场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车险中面临着理赔难、销售渠道价格不统一等难题,并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一)我国车险销售渠道分析 1数据来源于Mark Lines。

目前,国内大部分车险公司的营销策略还是依靠营销人员实行人海战术进行直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电(网)销、4S店等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如表1所示)。 表1 车险主要销售方式比较 67.27%,增速迅猛。电话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4.65%,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网络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 10.85%,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比达到25.5%,同比上升2.12个百分点。 相对于传统渠道,电话、网络销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管控和地域覆盖广等优势,被视为保险行业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

销渠道。分析发现,其最具竞争力之处是低于传统渠道15%的价格水平。由于价格仍是当前车险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电销产品的出现恰好是顺应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充分说明,费率改革的走向将直接决定车险市场竞争的走势。 2.代理机构 一部分车主通过代理人、4S店购买保险。中国保监会规定车险 在很大的差距。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汽车出险时,车主首先需要及时记录对方的车牌号、对方车主的家庭住址、名字、联系电话以及对方车险的具体情况,然后现场拍照。同时车主也需要记录日期、时间和事故地点;另外如有可能,留下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最后只需要在保险公司网上或者实体店中填写索赔申请,保险公司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目前,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研究的深入,一些运动子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是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研究高新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1.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 传统互联网络技术是以数据通信作为最初设计,这种网络理论与协议都能符合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对网络协议适应性、可靠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互联网络理论与协议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的需求。因此,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传统的路由协议的基础是以最长前缀匹配为原则,一旦运动主体发生位置变化,IP包就会出现错误投递。在此条件下,传统的路由协议与理论不能胜任移动网络数据传输的要求。 2.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

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其接入方式、链路形式和通信与应用模式等与传统的固定网络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更加稳定,并且承载的无线链路也比较多。一旦某一段子网络受到制约,就会形成更加稳定的运动主体。因此,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而不能照搬传统的互联网协议和理论。 3.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 为了有效地防止传统移动网络在路由效率、地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尤其是代理技术和隧道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终端运动问题,但是无法达到整个网络动态的要求。通过移动IP的应用,各运动子网中都设立了主机路由。由于移动IP的拓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其只对传统互联网进行拓展,而不会影响现有的协议。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网络的动态变化,变革路由协议与理论是大势所趋。 4.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对互联网络进行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连接运动子网与主机集合到互联网的无线技术和主机集合的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等。但是,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更加具有研究空间,并且有相关的技术支撑。然而,另外两种要素通过现代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05T10:59:09.9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刘峰华 [导读] 所以通信工程中的多网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合理利用,在多网融合技术的带动下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通信事业的大力发展。本文在此从多网融合技术的内涵出发,对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安全防护做了一定的研究。刘峰华 身份证号码:45098119xxxx222312 摘要:近年来,通信工程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通信工程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化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是通信工程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通信工程中的多网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合理利用,在多网融合技术的带动下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通信事业的大力发展。本文在此从多网融合技术的内涵出发,对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安全防护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多网融合;经济性;技术性;发展趋势 前言 多网融合技术在我国通信工程内部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数据之间的相关障碍,而且能够使得整个通信工程的项目过程得以更好地完善。由于其具备高效率、成本低及安全可靠等众多优势,应用于通信工程中还能够推动行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已成为通信工程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多网融合技术概述 多网融合是指在宽带信息网中,将光纤作为基础的传输网络,将子系统包括管理和监控、安全防范等等网络控制直接接入,或在信息网中间接转入,以IP作为协议的基础,通过各种系统和技术的联合,实现数据的统一的分析和管理。换言之,就是通过管理合并各种子系统,对其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信息网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从通信工程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多网融合技术来调整通信玩过的操作方式。一方面,全面综合和融合通信工程中各个子系统的管理信息和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多网融合技术通过接入融合通信网络的插口和地址完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融合。在通信工程中实现多网融合,必须要处理通信网络中的IP协议,如果IP协议不能快速接入,那么通信工程中的多网融合也就没有现实的意义,因此在通信工程中进行多网融合,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内容来实现多网融合,充分发挥出多网融合的目的和效果。 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是今后通信网络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要全面结合当前的通信工程系统需求和现代化科学技术,选定目标,统一规划,有重点、有计划、有选择的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多网融合技术的内涵 多网融合的主要内涵体现为在应用和管理过程中将多种技术和系统实施有效的联合,进而在数据分析和管理方面达到统一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可以使不同的子系统实现统一化管理,能够对融合后的信息实施统一传输,最终在管理方面实现统一。多网融合的实现对通信工程而言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两点:首先,与通信工程相关的各种具有差异性的子系统在数据和管理方面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展现出鲜明的综合性特点。其次,地址和插口的接入融合是成为多网融合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多网融合要想真正实现,完成对不同子系统信息的有效分析,IP协议的接入一定要保障。这成为衡量网络融合效果的一个基本标准,所以从形态和形式两方面重视做好多网融合十分关键,这样才能保障多网融合最终取得实效。 三、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1、多网融合的经济性 通信工程是一种结合电子信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通信工程具有集成化、综合性、复杂性的重要特点,设计开发一个完成的通信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果想要在通信工程中应用多网融合技术,我们首先要考虑基于多网融合的通信工程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实践分析,和传统的通信工程相比,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多网融合技术,能够节省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资金投入,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基于多网融合的通信工程将子系统的控制网和网络信息网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了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节约了资金投入,还简化了通信工程开发设计工序,具有其他通信工程技术没有的优势。因此基于多网融合通信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2、多网融合的技术性 1)提升功能。由于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实现了一体化的集成网络管理模式,一体化的集成网络管理模式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具有优势,优势表现在一体化的集成网络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将通信工程中的每个系统结合。在通信工程中应用多网融合技术,可以节约通信工程的成本和商业占地面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多网融合技术的提升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依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和工程进度,分批建设和实现智能化系统。这样方便调整和更正漏洞,减少了通信工程开发商的投资压力,为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奠定基础。2)增值服务。与传统通信工程的应用技术相比,多网融合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通信技术和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中逐渐产生出越来越丰富的增值服务功能。这些功能被广泛应用在相关的各个领域,为用户带来新体验和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通信系统。 3、提升通信工程网络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化和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联网应用模式、电话应用模式、电视应用模式等传统网络应用模式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但受其之间不兼容性的影响,通信资源会受到极大的浪费,而多网融合的出现和逐步推广,可以有效的提升各种应用模式之间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提升通信工程的资源利用能力。另外网络融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使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当通信方式和网络硬件模式得到有效的优化时,通信工程整体网络的稳定性、发展速度和整体性能等方面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为通信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信工程自身特性决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网络应用类型间的资源共享。 四、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不足及防护 多网融合技术有着如此多优点,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通信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直接接入宽带信息网存在安全隐患。

数据融合技术概述

数据融合是WSN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也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一定算法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网内处理,去除冗余信息,减少数据传输量,降低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本文以从降低传输数据量和能量方面对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其研究现状。 1.与路由相结合的数据融合 将路由技术和数据融合结合起来,通过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数据融合,减轻网络拥塞,延长网络生存时间[1]。 1.1查询路由中的数据融合 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2]作为查询路由的代表,数据融合主要是在其数据传播阶段进行,采用抑制副本的方法,对转发过的数据进行缓存,若发现重复数据将不予转发,该方法有很好的能源自适应性,但是他只能在他选择的随机路由上进行数据融合,并不是最优方案。 1.2分层路由中的数据融合 Wendi Rabiner Heinzelman 等提出了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用分簇概念,其将网络分为不同层次的LEACH 算法[3] :通过某种方式周期性随机选举簇头,簇头在无线信道中广播信息,其余节点检测信号 并选择信号最强的簇头加入,从而形成不同的簇。每个簇头在收到本簇成员后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并将结果发送给汇集节点。LEACH算法仅强调数据融合的重要性,但未给出具体的融合方法。TEEN是LEACH 算法的改进[4],通过缓存机制抑制不需要转发的数据,进一步减少数据融合过程中的数据亮。

1.3链式路由中的数据融合 Lindsey S 等人在L EACH 的基础上,提出了PEGASIS 算法[5]每个节点通过贪婪算法找到与其最近的邻居并连接,从而整个网络形成一个链,同时设定一个距离Sink 最近的节点为链头节点,它与Sink进行一跳通信。数据总是在某个节点与其邻居之间传输,节点通过多跳方式轮流传输数据到Sink 处,位于链头节点和源节点之间的节点进行融合操作,最终链头节点将结果传送给汇聚节点。链式结构使每个节点发送数据距离几乎最短,比LEACH节能,但增大了数据传送的平均延时,和传输失败率。PEDAP (power efficient data gathering and aggregation protocol) [6]协议进一步发展了PEGASIS 协议,其核心思想是把WSN 的所有节点构造成一棵最小汇集树(minimum spanning tree) 。节点不管在每一轮内接收到多少个来自各子节点的数据包,都将压缩融合为单个数据包,再进行转发,以最小化每轮数据传输的 总能耗。然而,PEDAP 存在难以及时排除死亡节点(非能量耗尽) 的缺点。 2.基于树的数据融合 现有的算法有最短路径树(SPT)、贪婪增量树(GIT)、近源汇集树(CNS)和Steiner树以及他们的改进算法。Zhang [7]提出 DCTC(dynamic convey tree based collaboration) 算法。通过目标附近的节点协同构建动态生成树,协同组节点把测量数据沿确定的生成树向根节点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汇聚节点对其子生成树节点的数 据进行数据融合。Luo [8-9]了MFST (minimum fusion steiner t ree)

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就在此文撰写的过程中,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获得TD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该来的还是来了,不过有点晚。3G就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舞女,不过这次不是羞涩,而是一脸的哀怨,直到年老色衰才被获准出来表演。既然上台了,那就好好表演,把自己的拿手绝活都拿出来,怎么着也得证明自己比那些半路出家的村姑强吧?下面就来看看这个过气的舞女到底有哪些绝活可以拿得出手。可以说,3G时代就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准确的说应该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也许移动互联网的腾飞还在4G。3G从根本上实现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也催生出很多新的产业机会,以及让原有的移动应用和互联网应用有了新的市场空间。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未来几年的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1、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将是未来3G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当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2G时代手机主要用来打电话、发短信,2.5G时代可以上W AP、玩彩信,在3G时代,不光是可以“玩”,还可以“用”,不光是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达成交易”——在手机上可以订票,可以买卖股票,也可以拍卖东西,手机真正成为万能军刀。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威力已经开始展现:2007 年,电子商务市场收入占日本无线增值服务市场收入的63% ,并且增长迅速,较上年增长 29% 之多。 谷歌已经将移动google 定位成“随身万事通”,为客户提供基

于“位置”的本地化信息服务,而未来,google 必将更进一步,将“支付”和“物流”整合进来,提供全程的电子商务服务。 2 、手机游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游戏,难怪游戏那么受欢迎。从街边的电子游戏,到电视游戏,再到PC 游戏,无不证明了游戏的强大生命力,在手机上同样如此!手机游戏的市场空间将不亚于电脑游戏,因为手机虽然操作和展现能力不及电脑(这些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来尽量弱化),但它最大的好处则在于随身,用户玩游戏往往就是因为无聊,手机当然就成为玩游戏的首选。 个人认为,手机上游戏会走PC 游戏的老路,先是单机游戏兴起,再是网络游戏的繁荣。目前虽然单机游戏占大头,但手机网游的崛起也就是一两年的事。 3 、手机音乐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有人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创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带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歌迷,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随身听时代的sony ,mp3 时代的IPOD 。互联网的出现,让音乐的生产和销售变得更为容易,也让音乐盈利模式更为多元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音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用户携带音乐变得容易,由冲动变成拥有(音乐)变得更加便捷,有共同音乐兴趣的人交流更为方便——音乐将变得无处不在! 虽然终端性能和资费等在一定程度会限制着手机移动的发展,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一旦手机音乐找到了属于它的商业模式,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