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融合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合集下载

通信中多网融合技术的综述与发展趋势

通信中多网融合技术的综述与发展趋势

通信中多网融合技术的综述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多网融合技术作为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正在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多网融合技术进行综述,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多网融合技术概述多网融合技术是指将不同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技术无缝地集成在一起,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多网融合技术,各种通信网络可以共享资源,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将固定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等不同网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通信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传输。

二、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1. 技术融合多网融合技术需要解决不同网络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问题。

目前,通信行业正积极探索技术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例如,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技术,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和灵活配置,进一步推动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

2. 应用场景多网融合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通过将车载通信网络和道路传感器网络融合起来,可以实现智能交通控制和车辆管理;在医疗领域,通过将医疗设备和医院网络融合起来,可以实现远程诊断和医疗信息的实时传输。

3. 产业发展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对通信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还可以促进通信设备和应用的创新。

目前,多网融合技术已经成为许多通信设备和软件企业的发展重点,各大通信运营商也纷纷加大对多网融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三、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1. 增强虚拟化和自动化能力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多网融合技术需要具备更强的虚拟化和自动化能力。

未来,通信网络将进一步向云化和虚拟化发展,通过自动化的网络管理和配置,实现网络资源的弹性调度和优化。

2. 加强安全保障多网融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未来,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智能化和互联互通,网络安全的威胁将进一步增加。

云网融合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实践

云网融合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实践

云网融合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实践发布时间:2021-06-29T04:35:11.713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4期作者:徐振华张捷周炜张凯斌孙旦[导读] 在传统的云网融合中,业务的开展一般取决于网络的构架。

云计算在与网络的融合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要依托于网络的构建情况。

要推动云网深度融合,就要改变传统的网络组织思想,提高网络的敏捷度和适用性,实现网络能够主动适配云计算的要求,做到网随云动。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杭州 310040)摘要: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云网融合的基础设施正成为数字化经济的基石,是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云网融合是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创新并行驱动带来的网络架构深刻变革,使得云和网高度协同的一种模式。

云网融合的意义是为用户接入和使用云资源设计安全、敏捷、可靠的云网融合服务,为政企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云网融合敏捷服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云网融合推动着千行百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打破云计算与网络之间的壁垒,如何借助网络进一步发挥云计算的能力,是寻求云网融合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云网融合;网随云动;网络云化;云能力提升一、云网融合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1.1促进网络主动适配在传统的云网融合中,业务的开展一般取决于网络的构架。

云计算在与网络的融合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要依托于网络的构建情况。

要推动云网深度融合,就要改变传统的网络组织思想,提高网络的敏捷度和适用性,实现网络能够主动适配云计算的要求,做到网随云动。

为此,要从传统网络按用户分布来布局的原则转变为以云和数据中心分布来布局的原则,以DC为中心来构架网络,重点解决云资源池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链路扁平直达问题,做到东西流量和南北流量并重,提高网络的扩展性,以满足云资源不断拓展的需求。

传统网络是封闭刚性的,开通时间较长,不能灵活动态按需调整,无法适应云计算的要求。

要推动云网深度融合,要对网络进行云化。

IMS交换与现代通信的融合技术以及发展

IMS交换与现代通信的融合技术以及发展

IMS交换与现代通信的融合技术以及发展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基于IP网络的通信体系架构,用于提供多种多样的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协议,包括语音、视频、文本和图像等,使得用户能够在各种网络技术(例如,3G、4G、Wi-Fi和有线网络)之间进行无缝的切换和交互。

IMS交换与现代通信的融合技术以及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会,从初始化IMS网络的先驱,到实时通信应用和丰富的移动业务,这些都是IMS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

IMS技术的融合IMS技术的融合是指将IMS体系架构与现代通信网络、应用和业务深度融合,以促进更好的消息交流、实时互动和即时应答。

这种融合通常包括各种接口、协议和设备,例如移动终端、有线和无线网络,平台和应用软件以及Web技术等。

IMS技术的融合对用户有很大的好处,它可以实现不同用户在不同终端设备上使用多媒体服务时的互通性,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IMS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最初,IMS技术主要是提供基于IP网络的语音通信,随着技术的发展,IMS技术也逐渐的扩展到数据和视频等其他多媒体通信服务,点对点消息和多方会议服务等。

特别是,IMS技术的多媒体会议服务很受欢迎,它可以解决多方通话、会议和培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

IMS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代的通信和数据服务几乎都需要IM技术的支持。

比如,移动终端通话、网络视频和音频流媒体服务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IMS技术也被应用到了网络外呼、电子邮件、云计算和电子商务等网络服务领域。

通过IMS技术提供的多媒体通信服务,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和联系,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工业互联网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工业互联网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工业互联网的实践与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工业互联网也逐渐成为近几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它是将生产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过程,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带来更高效、更稳定、更智能的生产制造模式。

本文将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实践和未来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实践1.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主要是建立在设备、工厂与企业之间互联和数据交互的基础上,因此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互联方面,如产线设备之间的互联,设备与工艺之间的互联,设备与物料之间的互联等。

2) 工厂互联方面,如工厂的运营监控,生产过程的管理与优化,物流与库存的管理等。

3) 企业互联方面,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企业与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管理等。

2. 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工业互联网是指生产、制造、流通等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管理和运营,这意味着,在很多制造业领域都可以使用它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具体而言,工业互联网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制造业方面,如智能制造、定制化设计、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等。

2) 交通运输方面,如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

3) 医疗健康方面,如远程医疗、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等。

4) 员工培训方面,如虚拟培训、远程教育、在线培训等。

3.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案例以通用电气公司为例,其使用了一种名为"工业互联网套件"的解决方案,将物联网和工业设备的网络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云平台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和分析。

这种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生产设备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1. 5G技术将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工业互联网需要高速、稳定、大带宽的网络和低延迟的网络服务。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5G网络将更加适合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需求,这将为制造业提供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系统。

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 营 电 信 、 联 网 、 电 业 务 ; 时 建 立 统 一 的 监 管 部 门 , 电 互 广 同 对
信 、 联 网 、 电三 网业 务统 一 监 管 。 互 广
( ) 络 架 构 层 面 的 三 网融 合 二 网
的 首要 重 点 工 作 。从 国 内 目前 情 况 看 这 个 过 程 注 定 不可 能一 帆 风 顺 的 。 先 , 与 电 信 行业 的竞 争 中 , 电处 于 劣 势 , 首 在 广 自然 不 愿
三 网 融合 的 内 涵 包 括 : 破 传 统 的 三 网 分立 格 局 , 有 的接 入 网 打 所 能 与所 有 终 端 连 接 , 有 终 端 上 能 实 现 所 有 的 业务 。 所
二 、 网 融 合 的发 展 现 状 三
( ) 营监 管 层 面 的 三 网融合 现 状 一 运
电 视 节 目 : 样 广 电 主 体 是 传 统 节 目 , 进 入 的 是 通 信 互 动 。而 同 想 随 着 网 络 和 信 息 技 术 的快 速 发 展 ,新 媒 体 产 业 呈 现 出 爆 发 性 的
意 再将 “ 中 的肥 肉 ” 手 送 人 。 因此 三 网融 合 必 须 打破 广 电 行 口 拱
网络 架 构层 面 主要 涉 及 传 送 网 、 入 网两 个 主 体 。网络 架 构 接
层 面 三 网融 合 的 内涵 包 括 打 破 传 统 的 三 网 分立 格 局 ,每 张 传 送 网都 是 全 业 务 传 送 网 ,并 能 实 现 与 所 有 不 同技 术 类 型 的 接人 网 连接 。
网融 合 市 场 上 展 开竞 争 。 ( ) 二 网络 传 输 的 内容是 竞 争 融合 的 实质 从 国 内 目前 情 况 看 , 信 主 体 是 常 规 通 信 , 合 想 进 入 的 是 电 融

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实践(3篇)

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实践,即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的意义1.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跨学科、跨地域的学习活动,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信息化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实施策略1.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学校应加大投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如:配备多媒体教室、网络设备、电子书包等,确保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2. 教师培训与学习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关注信息化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3.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结合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教学、在线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过程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如: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批改、学习心得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实践案例1.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某小学语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将课文讲解、生字词学习等环节放在课前进行。

“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

“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

不适合市场 经济 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 式,吸引
中高端人才 的加入 ,迅速建立起 现代化 的企业 经营管理和用人制度 。 “ 取其精 华 ,去其糟 粕”
] 和各大媒 体所 关注。随后 “ 三网融合”被
《 十一 五规划》、 《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 划》等 国家重 大规划中。然而 ,近年来 ,

切实 开展 各项 工作 。提高 有 关行业 部 门
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和 网络利益 问题 ,从根本上
三网融合 ;自主创新技术研 发和产业化取 得突 和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三网合一 问题决 看实 际上是一个 国家的 战略和利益 问题 。如果 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最大 的利益方面 ,为
4 结 束语
三 网融合 是一 场没有 硝烟 的 战争 ,这 中 行业融合、网络融合乃至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 的融合等。 而最终所追求的是 “ 1 + 1 > 2 ” 的效果。 融合之路却是漫长的 ,这其间不仅需要热情 ,
由于三大网络 的业务的范 围不 同,同时不 间涉及多项技术包括 :业务融合 、市场融合
在 1 9 9 7年 4月 , 国 务 院 在 深 圳 召 开 了 信 息化 工作 会议 ,首 次提 出三 网的概 念 口 电信 网 广播 电视网、计算机网 )。接着 1 年 3月,三 网融合 第一 次在 国 家的 五年 0 中被 明确提 出,于是三网融合技术渐渐被
个 网络的 网络现状 、定位 、业务 发展 、运营商
然法则 同样 也适用 于社 会竞争 ,我们 只 不 同的发展规划 , 还有不等 同的技术基础体系 。 这一 自
由于想象和 发挥 的空间太 大,各种理 解和注释 有不断地去 改善新 的制度 ,挖掘新人 才,跟上
三 网融合工作 的进程屡屡受 阻。2 0 1 0年 l 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 § 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算网融合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算网融合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就目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算网融合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二、算网融合的主要参与体算网融合涉及众多要素、领域和行业,参与者在该领域的行动呈现复杂多样、充满变化的特征,但融合需求和一体化建设是算网融合的共同建设重点[1]。

产业层面对于算网融合的参与主体认知较为一致,主要包括运营商、云厂商、通信设备厂商和垂直行业用户四类[2-4]。

运营商作为通用算力和网络的主要提供者,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高速弹性、可靠灵活的算网服务和通用算力服务。

未来预计主要聚焦自身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云化改造、算力一体化编排管理技术创新、算力交易技术创新等领域的新能力,例如强化底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光互连、光灵活调度、SG 专线等高速传输技术支撑;强化网络云化和能力开放,形成对sRv6、基于IPv6的SD-WAN 应用感知、网络切片等的支撑;提升网络自动驾驶等级,对算力设施进行云原生、算力原生技术改造。

云厂商作为通用云计算和智算的主要提供者,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高可靠、弹性的计算服务。

未来预计主要聚焦于强化算力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算力一体编排管理技术创新、算力交易技术创新等方面,例如构建涵盖通用、智算、边缘等的多层级算力资源供给体系,为以政府等为主体的统一算力调度提供有效的基础能力储一、引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化发展,算力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

网络作为连接用户、数据、算力的主动脉,与算力的融合共生已成为重要趋势,通过网络集群优势突破单点算力的性能极限、提升算力的规模效能,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全球各国正在加大对算力和网络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关注。

美国于2021年提出1000亿美元用于铺设覆盖全国的宽带网络;欧盟于2021年发布“2030数字指南针”计划,拟部署1万个边缘计算节点,以实现欧盟家庭千兆连接;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也纷纷加大算力建设投入。

算网融合也是我国战略布局的重点关注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 年代 80 年代
宽带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B- ISDN
90 年代
目前
互联网
InterM技术 基于ATM技术 ATM
基于路由器技术
• 分组技术 • 多业务 • 功能分离服务质量 • 平等接入 • 广泛的移动性 ••••••• ••••••
SIP, H.323, & MGCP
Embedded Services Call Control Signalling Gateway Media GW Controller
H.248/MEGACO
Session Control CSCF
SIP SIP
MGCF Signalling Gateway Media GW Controller
App Servers App Servers App Servers
Wireline Subscriber Data
Wireline Subscriber Data
XML
SIP
Features Call Control Signalling Bearer Path Control Switch Fabric
D C
解决思路: 解决思路:
在路由器中增加TE、OAM和MPLS资源管理功能 在路由器中增加TE、OAM和MPLS资源管理功能 TE 掌握网络资源情况:中继电路带宽、 掌握网络资源情况:中继电路带宽、各节点 端口及交换容量、 端口及交换容量、优先队列数据和网络拓扑 确定的路径等 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和拥塞或新的资 源呼叫时, 源呼叫时,对网络资源进行及时调整的功能
厂家4 厂家
厂家1 厂家
厂家2 厂家
厂家3 厂家
采用接口适配和虚拟网元技术屏蔽网络的异构性 虚拟网元是由软件实现的一个一个的功能部件,通过对虚拟网元的调度,实现了对不同厂家设 虚拟网元是由软件实现的一个一个的功能部件, 通过对虚拟网元的调度, 备的统一控制、智能化管理。 备的统一控制、智能化管理。
PSTN
Copper
PSTN KStream DSL CWSS
DPCN ATM
Inter-node transmission provided by SDH/PDH platforms Mesh -SDH ROW & Other Networks
IP
Fibre
DWSS ASDH
MSH -SDH PDH
box relieves PDH
ROW & Other Networks
MSH -SDH
Agg Box
End User
~5k nodes
~1k ~400 nodes nodes
~100 nodes
演进过程 —— 网络逐步减少 源自:BT CTO Mick Reeve
Copper
DSL GFP on SDH
用户可感知的网络 数据网 移动网 固话网 互联网 互联网 视频网
支撑 NE NE NE 子网 NE 1 NE 子网 NE 2 NE NE NE 子网3 NE
图例:NE-网元(网络设备)
多数电信运营商采用自己制定标准、由设备厂家来适应的方式,而各厂家设备已定型,很困难。 多数电信运营商采用自己制定标准、由设备厂家来适应的方式,而各厂家设备已定型,很困难。
TE & OAM
路由器 OSPF
DS技术, 通过增强的 DS-TE 技术,实现对承载的每一 类业务分配相应的资源,实现了在一个LSP LSP中 类业务分配相应的资源,实现了在一个LSP中 可以定义不同的业务等级
1)增加 MPLS OAM 功能,传送网络运行和维护状态信息 测量每条 LSP 的运行状态 测量每条 LSP 的利用率、每种类型业务的带宽占有率 测量每条 LSP 的端到端的延迟 MPLS L2 OAM 与 ATM OAM 构成完整的端到端的 OAM,解决了 MPLS核心网络承载 ATM FR,电路仿真等业务 2) 增加了MPLS快速故障检测和故障切换功能 通过增加双向失效检测 BDF 功能,可以实现快速故障检测 3) 增加呼叫接入控制 CAC 4) 将 OSPF 路由算法扩展完善为受网络资源约束的路由算法(CSPF) 5) 其他 MPLS平滑重启(Graceful Restart) 路由引擎的平滑切换(REGS) 在线软件升级(ISSU)
源自:BT CTO Mick Reeve
(三)业务融合是网络融合的引擎
解决业务体系垂直独立, 解决业务体系垂直独立,实现彻底的分层融合
垂直独立的业务体系
IM VoIP VoD
IMS
统一资源:共享数据、单一用户 统一资源:共享数据、 属性、 属性、完整的用户体验 简化、汇聚应用 简化、
• 不同网络,同一应用 不同网络, • 应用与网络独立 • 降低开发和实现成本
H.248
IP
Media Gateway
IP
Media Gateway
Analog Circuit Wireless
IP Endpoints
Analog Circuit Wireless
SIP Endpoints
Analog Circuit Wireless
– Limited 3rd party app support – Custom hardware/software – No IP Support – Bearer follows signaling
通过设计多级过滤及专家库等方案,实现对传输网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
• 采用基于案例的故障根原因分析方法, 采用基于案例的故障根原因分析方法,充分发挥网络管理的潜力
故障呈现与处理 网元故 障 线路故 障 基于电路的业务故 障 根原因分析 根原因分析引擎 客户相关故障
0.3%
专家库 40% 过滤器 100% NE NE NE NE 告警信 息 过滤 资源库 网络 配置信息 越限阈值 性能信 息 NE NE
在一个物理网络平台上如何同时运行多个业务网
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 台上通过设计多个逻辑 虚拟专网实现多业务 每个虚拟专网根据对 应的业务确立自己的QoS 级别及路由表 虚拟专网之间互相隔 离,解决了网络可靠性 问题 实现了电信网、计算 机网和视频网的业务融 合,为三网融合提供了 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率先在全国330个城市实现语音、视频、互联网、数据和 CDMA1X 等网络融合


SESSION
统一汇话控制
接入独立
• 消除多中业务解决方案 •支持全球漫游 支持全球漫游 • 业务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软交换的演进趋势– 向基于IMS为核心下一代网络演进 软交换的演进趋势 向基于 为核心下一代网络演进
Traditional Switch Model
Wireless Subscriber Data
网络融合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刘韵洁
2007- 2007-7-24
内容概要: 内容概要:
一.IP网络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IP网络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二.网络融合技术及实践 三.网络中立性的争论及启示
一.IP网络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IP网络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IP网络存在的问题 IP网络存在的问题: 网络存在的问题:
研究报告表明:国外运营商网络融合的时间为2004-2006年。 研究报告表明:国外运营商网络融合的时间为2004-2006年 2004 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已于2000 完成网络融合,提前约四 2000年 “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已于2000年完成网络融合,提前约四年
英国BT21世纪网络也正以 世纪网络也正以IP/MPLS技术进行网络演进 英国 世纪网络也正以 技术进行网络演进
VNE VNE VNE VNE VNE VNE 智能管理层面 VNE VNE VNE VNE 适配层面 EA EA EA SNMA EMA
NE NE 图例: NE
NE NE NE NE NE NE NE
传输层面
NE-网元(网络设备);SNMA-子网管理适配器; EMA-网元管理适配器; VNE-虚拟网元;EA-网元 适配器;
(二) 承载网是网络融合的关键
网络融合的背景
目前各网络分离存在
话音网 传统数据网 视频网 互联网 移动数据网 话音网 传统数据网
多种业务接入
综合承载网络
网络控制点
演进
移动数据网

视频网
互联网
一个业务建一个网络 多个业务建多个网络
一个统一网络平台 同时提供多种业务
电信界、IT界几十年探索网络融合的历程 电信界、IT界几十年探索网络融合的历程
Consolidated SoftSwitch Model
Wireless Subscriber Data
3GPP/3GPP2 IMS Model
Subscriber Data
IN Services
IN, AIN, & Camel
App Servers
JTAPI, Parlay, & Proprietary
不可控 不可管 无法保证实事业务的QoS 无法保证实事业务的QoS 安全问题 可扩展性的问题 路由器技术的问题 不能测试, 不能测试,不能感知网络实时状态 路由器间不能交换网络实时状态信息
A E B
IP网的开放最短路径 IP网的开放最短路径 OSPF 算法只根据网络 的静态拓扑结构数据库进行 TE( Engineering) 即:没有流量工程 TE(Traffic Engineering) OAM( 及没有操作维护管理 OAM(Operation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及资源管理 功能
IP网成为可控 可管、具有网络智能、能保证服务质量(QoS) 网成为可控、 使IP网成为可控、可管、具有网络智能、能保证服务质量(QoS)的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