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练习散文类
2019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专项1(写景散文)

2019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专项1(写景散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21分〕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
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
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
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灯火优傒优良B、竹肉相发歌喉C、茶铛旋煮不久D、轿夫擎燎火炬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五类看之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席其上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一一簇拥而去。
《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虎丘记》,回答问题:虎丘记袁宏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注释】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
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1(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弃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5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B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C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5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古称中土、中夏或中华。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1文言文阅读__散文类含解析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
”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
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
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①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
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
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
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
”闻诸祖己,曰:“桑、楮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
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
”宋人②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
”君子③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
”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
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
《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注]①楮,一种树。
②宋人,这里指宋君。
③君子,这里指孔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B.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C.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D.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庄”是谥号。
2023届江苏高三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散文类

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二)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
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
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
天下水中之山多矣。
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呔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
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
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
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
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
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
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
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四(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人墓碑记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二)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专题训练【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专题训练【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阅读下文。
(8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2分)【小题2】翻译句子。
(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2段写了小石潭的鱼。
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3段写小食堂的源头活水——小溪。
D.第4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答案】【小题1】唐柳宗元【小题2】向小石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小题3】A【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折”“行”“见”,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各项中关键信息点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判断。
A错,第一段是写小石潭的环境。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攢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译文
我,四方往来的读书人没 有不照顾住和吃的。有时 候碰到不顺心的忧愁事,
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 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 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 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 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 书无.虑.数千卷。
参考译文
我对于家中的账务,自己 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 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情况
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 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 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 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 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 书无.虑.数千卷。
告诉我,只是叫僮奴们去 开垦荒地,在大旱的年成, 只有我家的地获得丰收。 当稻子成熟的时候,(我的 妻子)先用它们酿酒给我 的父母品尝,(这样以后)
参考译文
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 于是,我想借钱来还给那 个买主(买下世美堂);钱 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 过了五六年,才还完那些 钱。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 惰,土地贫瘠。开始时, 县里的人争着用这样做的 害处来阻止我。我就说了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同 “鬻”,出售)于人。余适读书堂中, 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 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 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
参考译文
孙叔敖请求寝丘、韩献子 迁都新田的典故给他们 听。众人都笑我。
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 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
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
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
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 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 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 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
参考译文
戴王氏。王翁他老人家性 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 (与)吏部左侍郎叶盛、大 理寺卿章格,都是当时德 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 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 亲家。到成化初年,(王致 谦)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 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Hale Waihona Puke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参考译文
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 谦是宋朝丞相魏公的后 代。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 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 余姚。在元朝至顺年间, 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 做官的,又因为他们家居 住在昆山的南戴,因此, 县里的人都称他们家为南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 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 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 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 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 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 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 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 为之记。
参考译文
敞,极尽优雅的情趣,又 在匾上题了“世美”二 字。四明的杨守阯太史为 它写作了《世美堂记》。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同 “鬻”,出售)于人。余适读书堂中, 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 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 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 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 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 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 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 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
参考译文
嘉靖中期,王翁的曾 孙因为欠官府的税金要把 世美堂卖给别人。我正在 家中读书,我妻子说:“只 要有你在,就不能让人有 家园毁坏的悲哀。”我听 了这话,本来觉得很伤感。 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 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同 “鬻”,出售)于人。余适读书堂中, 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 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 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 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 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 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 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 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 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 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 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 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 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 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 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 为之记。
公婆,(这样以后)自己才 敢用它做菜。祖宗的祭祀、 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 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 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孤苦 无依的姐妹大都来投奔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 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 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 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
1
2
3
4
5
6
7
8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 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 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 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
参考译文
自己才敢尝。当大小麦丰 收了的时候,(我的妻子) 先用它们做成美味的酱给
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 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 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 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 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 书无.虑.数千卷。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 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 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 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 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 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 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 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 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