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园规划案例

合集下载

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总体规划设计

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总体规划设计

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总体规划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总体规划设计的背景介绍: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坐落在秀美的山脉之间,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农业旅游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景点,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建设将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规划设计一个集休闲、健康、生态为一体的农业园区,吸引更多游客来此体验农耕乐趣、享受自然之美,推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本规划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场地选择与分析、功能分区规划、景观设计、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措施,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园,为游客提供健康、舒适、愉悦的体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总体目标设定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的总体目标是打造成为集休闲、健康、观光、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农业园区。

具体目标包括:建设一个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休闲农业园,让游客在这里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丰富的农业文化;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有机农业理念,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认识;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设一个生态友好型的休闲农业园。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将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也将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新亮点,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场地选择与分析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的场地选择是整个规划设计的基础,经过认真考虑和分析,最终确定了适合发展健康休闲农业的场地。

该园区选址于福州市晋安区晋安山脚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

场地分析时考虑了土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从地形、水资源、土壤等方面全面评估了场地的适宜性。

古道今心农业文化创意方案

古道今心农业文化创意方案
“ 古 道 今 心 ” 榕 津 农 业 文 创 园 区
基距 离 距桂地 位置离林平市乐区
115 25

城公
公里

基地卫星鸟瞰图
农业文创核心区
环境规划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环境特色、地方社群组织反应、 特色产业据点。时代性的转变、重要生态资源点、重要动植物资源、 各村环境生态据点与地区天灾等。为塑造园区生态网络规划,将整 合当地上述之生活、生产、生态等聚落特之特色,并针对其发展潜 力与限制,提出解决对策及发展策略。因此本计划采用SWOT理论运 用方式,系以环境之交通、政策、文化、游憩、经济、活动、景观、 产业、土地使用、人力资源等面向,针对各项发展的优势、劣势、 机会与限制等,进行分析大环境现存及未来的各项发展机会点与威 胁,其内在优势与劣势、外在机会与潜力所代表意涵如下;透过计 划区内各项资源活动之交叉分析,以进行整体评估,希冀提升其优 势,改善劣势,掌握机会,克服威胁,并促使当地更具特色,针对 三生发展潜力综合分析详见如下: 一、内在的优势和劣势 目的在于了解地区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并且加以强化运用, 以因应竞争并克服环境的威胁。促使地区检视并正视内在之缺失, 以利于某些改进或补偿的情势或情况。 二、外在的机会和威胁 指的是地区在环境众所扮演的定位。若有利于地区生态网络之健全 发展即为机会,反之则为威胁。 藉由此分析,地区除了能够更加了解自身所处环境之机会,并且能 够减少威胁地区网络发展之影响。
榕津农村文化创意园区 概念
以农业生活为核心主题发展的概念文化教育健康养生漫活农园
一个一年四季都可体验的农园 打造一个自然的文化教育部落 发展一个生态有机的漫活所在
文创.有机.农业.自 然. 漫活.教育.养生
榕津农村文化创意园区
互联网基因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规划定位及案例分析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规划定位及案例分析

农业观光园1.简介观光农业是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在划定的范围内,以清洁、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前提;以农业资源和乡土文化为基础;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与旅游相结合,融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生产、展示、经营、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活动、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农业观光园也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

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漫延,与农业紧密相结合,逐渐形成园林化的农业,农业化的园林。

人们生活在园林化的环境中,耕作在农业化的园林中。

这对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们对农业观光园发展前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已经认识到农业观光园是观光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规划、建设和使用它。

开发和经营中的短期意识问题、资源掠夺式开发问题、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民缺乏技术培训问题等正在逐步扭转。

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

农业观光园既是城市居民的乐园,也是农村农民的公园和增加收入的市场。

因此,农业观光园是一个多产业一体化的新的产业,是2l世纪新型的生态农业形式,具有权威广阔的发展前途。

2.农业观光园的类型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大都是结合各自的主营项目和地方特色来划分和命名的。

这里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三类:观光农园、农业公园和教育农园。

2.1观光农园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茶等为主营项目,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购买的园区为观光农业园。

它又可细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茶园等。

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河南省濮阳市的世锦花木公司等。

农业产业园案例

农业产业园案例

农业产业园案例农业产业园是一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经营区域。

下面列举了十个农业产业园的案例,以展示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园的特点和优势。

1. 江苏省宜兴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宜兴紫砂陶瓷产业为特色,结合当地独特的紫砂陶瓷文化,打造了一个集紫砂陶瓷生产、展销、旅游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

2. 广东省梅州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梅子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梅子品质和产量,并结合农业观光旅游,吸引游客参观采摘,增加农民收入。

3. 河北省保定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采用现代化的设施农业技术,实现全年无季节限制的蔬菜生产,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4.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茶叶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并通过茶叶文化体验、茶叶旅游等活动,吸引游客参观购买。

5. 四川省雅安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竹子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发展竹子加工和利用产业,生产竹制品、竹纤维等产品,并结合竹文化和生态旅游,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

6. 江西省九江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和精细加工技术,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并推动水稻深加工产业,生产米酒、米粉等产品。

7. 山西省运城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苹果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引进优质苹果栽培技术和品种,提高苹果品质和产量,并发展苹果加工和产业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8. 湖南省岳阳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莲藕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提高莲藕品质和产量,并开展莲藕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观购买。

9. 云南省大理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花卉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引进花卉育种和繁育技术,培育出多个新品种,并结合花卉观光旅游,吸引游客观赏购买。

10. 辽宁省盘锦市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以海洋养殖为主导产业,通过发展海洋养殖技术和设施,养殖海参、海蜇等海产品,并结合海洋生态旅游,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近年来,休闲农业逐渐为人们所熟识,并与旅游、度假、游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相互结合,由提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转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从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据农业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14个省市区,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4303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823家,年实现收入806.7亿元,带动就业近20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达159.5 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2 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5亿元。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社会富。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不仅能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还是提供休闲体验最适当的旅游资源。

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因此,生产、生态、生活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准则,传统农业也正一改以往的掠夺式生产模式,逐渐向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向转型,日益成为农村二、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休闲农业是根植于农业、农村、农民并服务于城乡居民的产业。

欧美等国家已发展农业旅游100多年,我国已发展了20多年。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步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并已逐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共同推进的格局。

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产、学、研等各方面的关注。

一、国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1、韩国——周末农场型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计划书

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计划书

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计划书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方式。

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农耕文化体验场所,让更多的人了解农耕文化,感受农业科技的进步,增强人们对农业的尊重与关注。

二、项目目标1. 打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体验场所,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农业的历史、技术与生活方式。

2. 提供农耕文化体验项目,如农作物种植、农业机械操作、动物饲养等,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乐趣。

3. 引进农耕相关的科技展示,展示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成果,提高游客对农业现代化的认知与理解。

三、项目内容1. 场地规划:选择占地面积适宜、交通便利的地点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

规划包括主题展区、农耕体验区、科技展览区和休闲娱乐区等。

2. 主题展区:通过图文、实物、视频等形式,展示农业文化的演变、成就及未来发展方向,让游客了解农业与人类文明的密切关系。

3. 农耕体验区:建设各种类型的农田、果园、菜园等,让游客亲自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培育和收获,体验农民的劳作乐趣。

4. 科技展览区:通过农业科技展示、VR虚拟农场等方式,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成果,让游客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进展。

5. 休闲娱乐区: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和亲子互动的项目,如农家乐、农事体验活动等,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四、项目运营1. 合理定价策略:根据项目的成本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门票价格,让更多的游客能够进入农耕文化体验园。

2. 品牌推广:通过广告、宣传、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高农耕文化体验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

3. 健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提供优质的农耕文化体验。

4. 协作合作:与当地农民合作,共同开展农耕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并通过合作带动农民增收。

5. 持续创新:定期开展农耕文化活动和科技展示,不断丰富和更新项目内容,吸引重复游客和新游客。

前瞻产业研究院:大田闽农休闲农业产业园规划案例

前瞻产业研究院:大田闽农休闲农业产业园规划案例

前瞻产业研究院:大田闽农休闲农业产业园规划案例一、项目概况项目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项目总用地面积1800亩,总投资30亿元。

大田县又称“岩城”,隶属于“中国绿都”——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腹地中心地带,戴云山脉西侧。

东邻德化,西靠永安,南连永春、漳平,北与三明、沙县、尤溪毗连,是福建西北部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项目区位图二、项目背景1、三明市正全力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三明市全面实施《三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贯彻落实《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把三明旅游业作为全市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进行发展,实施“旅游靓市”、“旅游兴市”、“旅游强市”战略的三明市,计划通过五年时间,形成以观光为基础,休闲、安养、文化为导向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国内著名的山水安养乐园和世界客家朝圣祖地。

2、大田积极推动“南方天山、闽中茶苑”发展战略大田规划通过10-15年的时间,努力把大田县建设成为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大县、闽中地区旅游的核心区域、三明市旅游的精品旅游地。

使大田融入福建旅游大气候,成为福建中部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最主要的养生度假目的地。

规划期内要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大田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点,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中期末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以上,远期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以上。

三、项目优势1、政策优势2008年9月,大田县颁布了《大田县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制定了一系列推定大田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为大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2011年3月,大田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大田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和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

这些政策的提出为大田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并在宏观上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区位交通优势省道306线、307线贯穿全境,将闽西北与闽南金三角的紧密连接在一起;鹰厦铁路与省道307相交,距大田县城62公里,“泉三”高速公路在境内的吴山、石牌和桃源等地设置三个互通口,是闽西北地区连接闽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业园开始现代化生产作业。

本文用湖熟现代农业园区为例,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分析,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分析技术发达且密集是现代农业园区的特质,科技研发、科技示范、科技辐射、科技推广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内容。

南京市从2011年开始推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共有18个现代农业园区都列为现代农业示范点,每个现代农业园区都坚持了科学绿色的总体规划,很多现代农业园区都发展成了核心现代农业园区。

其中湖熟现代农业园区,在政府的领导下,紧抓现代农业建设,坚持农产品优质供给,生态环境高度保护和方便市民休闲娱乐的政策,从实际工作和区域规划出发,打造成了具有农业特点、影响深远的一级现代农业园区。

1.关于湖熟现代农业园区的SWOT 分析SWOT 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商业分析手法,用来分解项目的优劣势,相关机会威胁等综合信息,帮助分析对象了解自身资源和所处环境。

1.1湖熟现代农业园区的优势分析1.1.1地理位置好。

湖熟现代农业园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南京市仅有12千米的距离,在江苏和南京的交通网络枢纽中心,区位优势突出。

交通便捷,拥有水运、陆运、空运、高速、省道多种运输途径。

1.1.2自然条件舒适。

湖熟现代农业园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种植。

1.1.3旅游资源丰富。

湖熟现代农业园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旖旎,气候温度舒适,绿色农业生态焕发勃勃生机,非常适合旅游观光。

1.1.4农业生态良好。

湖熟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已形成规模,畜牧、水产、蔬菜、水果各类产业形态健康发展,形成了高效率科学设施农业主导的现代农业化园区体系。

1.1.5文化内涵深厚。

长江中下游文明和吴文化重要的部分“湖熟文化”发源于近4 000多年前的商周,文化内涵深厚。

湖熟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街区,在1910年南京劝业会获得金奖的湖墅板鸭也是远近闻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智俊安徽芜湖生态农业园区项目王志天津水高庄农业旅游项目方智俊安徽芜湖生态农业园区项目一、农耕文化欢乐岛片区(一)开发主题乡村嘉年华,农耕欢乐岛(二)整体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休闲与农耕文化游乐(三)整体景观1.整体“建筑群落”的文化符号和建筑元素由徽派风格为主,“皖南小院+乡村游乐场+标志性楼阁”共同构成,各项目间景观差别明显、整体成为“皖南乡村”的景观形态。

2.通过室内外灵活变化的乡村主题景观(游乐园)、乡村田园、农家小院、滨水步道等形态将各功能设施、休闲活动相联接。

3.本区通过局部或整体的滨水区域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外部水景优美、内部休闲游乐”的封闭形态,整个项目区从外看是一个以乡村景观为灵魂的片区,可通过水街上的广场和本区的景观大门进行沟通。

4.滨湖景观、乡村建筑形成大景观特色、游乐性设施、景观小品则是小节点。

(四)目标客群大众游客(五)策划构思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围绕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南陵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凸现丰富的南陵文化为主核心,通过情景化、情趣化和民俗活动举办等手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娱乐性的旅游活动项目。

通过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让游客在动态娱乐的过程中领略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南陵乡土民俗文化。

把传统农业休闲区作为浦西湖项目区内一个独立的项目,采取单独出售门票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

(六)项目结构图(七)项目详细策划1.大浦农业博物馆◆项目位置:中岛西侧,靠近水街位置◆项目功能:农耕文化展示于科普◆景观特色:◆策划思路:以时间为轴,采用传统展示手法和现代数字虚拟影像等技术展示中国和世界主要农业国家农业发展史、古代农耕文化和现代高科技农业知识,联合南京及安徽各高校,以农业专家为核心主力,组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农业博物馆,并为长三角地区各高校提供农业科技展示和农业科普教育学习的场所。

农业博物馆融知识性、科学性、休闲性于一体,通过眼看、耳听、动手操作,从中可以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了解克隆、转基因、太空农业等新概念,在休闲环境中享受生动的农业科普大餐。

◆体量: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

◆子项目详述2.南陵文化园◆项目位置: 中岛中部◆项目功能:南陵历史文化的特色体验◆开发思路: 以泛博物馆的理念集中展示南陵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突出南陵文化的游乐性、体验性和趣味性设计。

将周郎与小乔的爱情故事、周郎与黄盖的故事以及南陵地方历史名人的故事以情境化的方式进行演绎,突出爱情文化、三国文化、青铜文化等。

◆景观特色:组团式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皖南古民居特色。

具有典型的对称格局,中间厅堂,两侧厢房,多用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雕饰来装饰,三进四合院形式,内设戏楼、茶肆等服务设施。

◆体量: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子项目详述:3.百农乐园◆项目位置: 中岛中部◆功能形态:大型农耕文化主题体验,南陵乡土民俗文化的参与性体验,乡村娱乐。

◆开发思路:结合皖南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底,针对大众休闲市场,打造既具有一定农耕文化内涵,又具有一定娱乐体验性的农趣休闲娱乐项目。

◆景观特色:非主流景观,乡村农业设施、游乐设施景观特色。

◆子项目详述:4.鸟语林◆项目位置:中岛南侧◆项目内容:鸟语林为一小型生态鸟乐园,对于不会飞的鸟类可以直接于园中放养;对于会飞的鸟类,则建用耐腐蚀不易生锈的铁丝做一占地面积为1000㎡的钢架结构的大型鸟笼,并于鸟笼中种植小型灌木、花草,挖水池建一小型湿地植物园,同时建设一片小型沙滩,营造一个类型丰富小型的生态植物群落。

主要放养具有观赏性的鸟类,如孔雀、鸵鸟、鸳鸯、白鹭、鹦鹉、山鹑、雉鸡、杜鹃、百灵鸟等。

同时也可以于大鸟笼中建小鸟笼,专门饲养比较凶猛的兀鹫、秃鹫、林雕等鹰类。

◆体量:总占地面积为5000㎡。

5.宠物乐园◆项目位置:中岛东部◆项目内容:针对越来越火热的宠物市场,饲养并出售猫、狗、兔子等宠物,同时针对周边城市不定期举办一系列宠物比赛活动和宠物交易会,并逐渐形成皖苏,乃至长三角地区,据有一定知名度的一年一度的宠物嘉年华活动。

◆体量: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6.儿童乐园◆项目位置:中岛东部◆项目功能:儿童生态游乐与科普◆项目内容:以快乐为主题,组织乡村童玩活动。

童乐园中收集、陈设不同年代的乡村儿童游戏及其器具,中老年人可以重温曾经儿时的游戏,可以单独玩赏,或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游玩,共享天伦之乐;而儿童也能找到当今流行的童玩活动和器具。

环境设计注意营造自然、怀旧和理想的境界,激发游客的童心童趣。

◆体量:总占地面积为3000㎡。

◆子项目详述乡村动物园饲养和训练羊、兔、鸽子、野水鸭、天鹅、鸳鸯等性情温顺动物,开展“喂喂我的小动物”等亲近动物的活动。

举行各种动物观赏性活动和参与性活动,如笨猪赛跑、温羊角力、雄鸡争凤、驯狗等活动。

(八)项目景观示意图文化园文化长廊示意图文化园文化示意图农业博物馆农作物展示农业博物馆耕作设施展示农耕文化展示示意图农具展示示意图农具展示厅示意图农具展示示意图农耕情景展示意图传统乡村民居展示示意图乡村生产体验示意乡村生产体验示意乡村生产体验示意图乡村生产体验示意图乡村民俗体验示意图乡村民俗体验示意图乡村民俗体验示意图乡村民俗体验示意图百农乐园示意图百农乐园示意图动物幼儿园示意游乐设施景观意图宠物乐园示意图鸟语林示意图儿童乐园示意图童话世界景观示意图服务设施景观示意图服务设施景观示意图服务设施景观示意图服务设施景观示意图王志天津水高庄农业旅游项目二、生态农业观光科普园区(一)开发思路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为主要依托,让游客参观游览高科技农业园,深度体验农业文化,发展科技教育式农业游。

在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和示范推广功能的同时,突出旅游观光休闲功能和科普教育修学功能。

重视科技要输的注入,建立和完善现代都市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追求在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产业服务等整个产业价值链上具备良好的示范效应和较强的区域辐射功能,形成对外扩展潜力。

持续研究不断升级的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旅游乃至其它关联产业的联动关系,持续研究其间相互递进、协同发展、螺旋式向上发展的机制。

在具体项目设置中,强化农业产业服务功能,注重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特点,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和游憩功能,构建和完善项目区合理的游憩结构,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构成生态农业观光科普园区项目由农业旅游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两类项目构成。

项目结构图(三)总体目标打造成为天津农业奇葩,京津塘地区都市农业样板项目,天津最具魅力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之一,以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天津市青少年儿童教育和修学基地。

(四)农业文化园策划构思生态农业观光科普园区的农业文化园主要由农业文化博览馆、百农乐园和乡村嘉年华三个项目构成,其间以农业文化廊连接。

依次自东向西展开,东自观光大道与景观路交界处向西约30米处、现厕所西侧,西至丝瓜长廊对面偏西约100米,沿观光大道南侧,在空间上呈曲带状结构,项目用地南北平均宽10米,东西长约300米,总用地面积约4.5亩。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

农耕文化,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各类宗教文化,在华夏大地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内涵。

农耕文化包罗万象,包括且不限于语言、戏曲、民歌、风俗、农业技术及至祭祀活动等。

发掘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天津民俗文化和运河文化,适度巧妙融入部分畿南历史文化,通过情景化、情趣化的手法,结合民俗活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有观赏性,又具有参与性、娱乐性的旅游项目,极具体验价值。

在这多元文化的展现舞台上,农耕文化起到纽带和活化剂作用。

尤其在乡村温泉休闲区主体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可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让游客在动态娱乐的过程中更深切地领略多元文化。

用类主题公园的手法打造的农业文化园,首先是一个农业博览公园,又是一个农业文化长廊,还是一个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与智能温室相呼应,一个传统主导,一个现代唱戏;一个偶尔畅想未来,一个研究和实践当代科技;一个户内户外动静相间,只有节庆热闹,一个春棚之内果蔬花香,四季恭候来访。

(五)项目描述1. 农业文化博览馆农业文化博览馆是农业文化园自东向西第一个项目。

◆项目位置:东自观光大道与景观路交界处向西约30米处、现厕所西侧,自东向西展开,西至智能温室主门对面,南北平均宽约10米,东西长约120米,总用地面积约1200㎡,合1.8亩。

◆项目功能:中国农耕文化、天津民俗文化和运河文化等多元文化深度体验,展示和描绘未来农业,科普教育和修学旅游基地。

◆项目主要内容:以时间为轴,传统展示方法和现代数字影像等技术相结合,展示中国和世界主要农业国家农业发展史、古代农耕文化和近现代农耕文化。

联合天津、北京各高校和农业科研机构,建设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农业博览馆,为京津冀地区各高校和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科技及产品展示,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天津市少年儿童和有兴趣的青年工作者提供农业科普教育学习的场所。

农业博览馆融知识性、科学性、休闲性于一体,通过眼看、耳听、动手操作,从中了解传统农耕文化,了解克隆、转基因、太空农业等新技术,感受天津民俗文化和运河文化,在休闲环境中享受生动难忘的文化和知识大餐。

子项目描述:◆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约1200㎡,建筑面积约600㎡,其中多媒体演示厅所在的“主馆”建筑面积约300㎡,兼具会议、娱乐等多种功能。

◆建筑形式:室内、室外展览空间约各占一半,建筑采用砖混结构为主,异形,情趣化,尽可能考虑建筑的多功能性,部分作为覆土建筑。

◆投资估算:约105万元。

其中:建筑内展览空间600㎡,平均单位投资1200元/㎡,约72万元;室外展览空间600㎡,无须全部硬化,平均单位投资300元/㎡,约18万元;现代化展示设备15万元。

小计◆运营概要:后补。

2. 百农乐园(乡村情趣园)◆项目位置:农业文化博览馆西侧,观光大道路南。

◆项目功能:大型农业文化体验项目,天津乡土民俗文化的参与性体验,乡村娱乐。

◆开发思路:结合天津传统农业文化,针对大众休闲市场,打造既具有一定农耕文化内涵,又具有一定娱乐体验性的农趣休闲娱乐项目。

◆子项目描述:◆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约1400㎡,建筑面积约60㎡。

◆建筑形式:以临时性建筑为主,辅以少许亭台。

◆投资估算:约50万元。

3. 乡村嘉年华◆项目位置:集中在用于农俗表演的公共生态广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