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电磁环境保护区区域(范例)

合集下载

仪表着陆系统(ILS)电磁环境分析及测试系统集成

仪表着陆系统(ILS)电磁环境分析及测试系统集成

仪表着陆系统(ILS)电磁环境分析及测试系统集成作者:张蕴菁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8期随着当前航班任务的日益频繁,相关的飞机起降次数不断增加,而飞机起飞和着陆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当前的仪表着陆系统与场地及电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需要针对干扰信号对仪表着陆系统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分析讨论,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一、仪表着陆系统的概念与作用机理仪表着陆系统(ILS) 也称盲降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飞机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系统。

它的作用是由地面发射的两束无线电信号实现航向道和下滑道指引,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虚拟路径,飞机通过机载接收设备,确定自身与该路径的相对位置,使飞机沿正确方向飞向跑道并且平稳下降高度,最终实现安全着陆,因此,仪表着陆系统能在低天气标准或飞行员看不到任何目视参考的天气下,引导飞机进近着陆。

仪表着陆系统通常由一个甚高频(VHF) 航向信标台。

一个特高频(UHF) 下滑信标台和几个甚高频(VHF) 指点标或者特高频(UHF) 测距仪(DME) 组成。

航向信标台给出与跑道中心线对准的航向面,下滑信标给出仰角2.5° -3.5°的下滑面,这两个面的交线即是仪表着陆系统给出的飞机进近着陆的准确路线。

二、电磁干扰分析2.1 电磁信号的干扰影响电磁信号的干扰对于仪表着陆系统信号不稳的影响较为直接,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机场附近的企业部门或者个人不按照相关的规定使用无线电频段,所以对相关信号的频率产生了干扰。

当信号频率与仪表着陆系统的频率相近时,会形成波形的叠加,造成对既有机场航道导航设置的偏移,使仪表着陆系统的信号抖动,造成ILS 信号的不稳定。

另外,导致电磁波对仪表着陆系统的相近波段的信号干扰的影响源还包括,各类移动通信站,交通系统的电磁辐射干扰,包括电气化铁路和有轨、无轨电车,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干扰,包括高压输变电线路及地下电缆和变电站等设备的干扰,最后,各类工业及医疗科研高频设备都可能对机场导航的信号产生干扰,工业的设备如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科研设备如电子加速器和电磁灶等,医疗设备如高频、超短波和紫外线理疗机等。

市民用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市民用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市民用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航空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民用机场的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显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障飞行安全,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城市与机场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则(一)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民用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的保护及相关管理活动。

(二)民用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障安全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航空运输安全的平衡。

二、净空保护区的划定(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划定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并向社会公布。

(二)净空保护区的范围包括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 10 公里、跑道端外 20 公里的区域。

(三)在净空保护区内,应当严格控制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高度,确保符合净空要求。

三、净空保护的限制和要求(一)禁止在净空保护区内修建超过规定高度的建筑物、构筑物。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净空审核。

(二)严禁在净空保护区内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升放无人驾驶的自由气球、系留气球、风筝、孔明灯等升空物体。

(三)不得在净空保护区内设置影响导航设施正常使用的灯光、标志或者物体。

(四)控制在净空保护区内进行的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设备和作业方式不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

四、电磁环境保护(一)划定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包括设置在机场总体规划区域内的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和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

(二)在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不得修建可能影响电磁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进行可能干扰电磁环境的活动。

(三)加强对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严格限制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使用。

五、监督管理(一)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民用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巡查和监测。

(二)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三)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民用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的,给予适当奖励。

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为了加强乌兰察布市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机场运行安全,制定了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下面是规定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乌兰察布市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乌兰察布市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机场运行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乌兰察布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

?乌兰察布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机场远期规划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端外20公里的区域,主要包括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外水平面、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和部分飞行程序保护区域。

?第三条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主席令第56号)、《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3号)、《内蒙古自治区民用机场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00号)、《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华北地区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管理办法》(民航华北发〔2013〕22号)、《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乌兰察布民航机场净空环境保护的通知》(乌政办字〔2015〕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乌兰察布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机场净空电磁环境;对破坏机场净空电磁环境的行为,均有权制止和举报。

?第五条名词解释?(一)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净空保护区:是指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远期规划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端外20公里的区域,主要包括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外水平面、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和部分飞行程序保护区域。

?(二)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包括锥形面、内水平面、内进近面、进近面、过渡面、内过渡面、复飞面及起飞爬升面。

?(三)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包括设置在民用机场及通用机场总体规划区域内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和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

兰州新区中川机场仪表着陆系统干扰案例分析及新区电磁环境保护意见建议

兰州新区中川机场仪表着陆系统干扰案例分析及新区电磁环境保护意见建议

兰州新区中川机场仪表着陆系统干扰案例分析及新区电磁环境
保护意见建议
李巍;安卫东
【期刊名称】《中国无线电》
【年(卷),期】2014(0)8
【摘要】兰州新区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规划面积达806平方公里。

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将来会被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

目前,已有包括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及兰州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移民落户新区。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生产管理和居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无线电业务的应用。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李巍;安卫东
【作者单位】甘肃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规划角度谈中川机场与兰州新区的发展关系 [J], 杨新毅
2.电气化铁路与机场仪表着陆系统电磁兼容分析 [J], 李显欣
3.机场飞机等待及停放位置对仪表着陆系统信号的干扰研究 [J], 秦伟;王芳;
4.通信基站建设对机场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电磁环境影响的分析 [J], 王茜
5.魅力中川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主战场发展纪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场电磁环境管理制度

机场电磁环境管理制度

机场电磁环境管理制度一、范围通信导航室根据民航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明确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管理范围。

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包括设置在机场总体规划区域内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和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两部分组成。

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划定规范与保护要求》《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VHF、UHF航空无线电通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仪表着陆系统(I1.S)技术要求》《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技术要求》《测距仪(DME)技术要求》《XX省无线电管理条例》《XX省民用机场净空和民用航空电磁环境保护规定》《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三、目的制定建立电磁环境管理制度和电磁环境保护区域的巡视检查制度,明确通信导航室与XX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处的定期协调机制和报告程序。

通过上述制度和管理程序的落实,确保机场电磁环境、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正常和维护民用航空无线电波秩序。

四、安全责任制组织机构通信导航室成立电磁环境管理负责小组,负责电磁环境管理具体组织实施。

职责建立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巡检制度,发现有影响航空电磁环境的行为,立即报告民航XX监管局及XX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处。

发现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频率受到干扰时,立即报告安全管理部,无法消除的,立即通报XX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处。

通信导航室严格落实安全监督检查机制,负责机场总体规划区域内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和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的巡视监督检查工作。

配合XX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处及XX机场公安局负责电磁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处置。

五、协调机制通信导航室与XX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处召开协调会每年不少于1次,会议内容形成正式文件下发。

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场地保护探索

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场地保护探索

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场地保护探索摘要:仪表着陆系统普遍应用于我国民用航空各机场,特别在新机场的建设、老机场的改扩建中,尤其近几年民用机场建设推进增速,几乎所有民用机场都需要配置该系统。

其中,航向信标机提供了水平方向的引导信号。

在航空器进近着陆过程中,确保沿着标准的航道中心线,引导航空器对准跑道降落。

航向信标设备辐射水平极化信号,采用多组天线组成天线阵以减少信号旁瓣,但仍不可避免传输路径中产生的多路径干扰。

由于信标台附近建筑物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航向信号轨迹的弯曲、摆动和抖动,将直接对航空器的降落轨迹造成影响,进而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建筑物和地形等因素对航向信标所发送信号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保护。

关键词: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场地保护引言:近年来,中国民航快速发展,机场投运数量急速增长,多种型号的飞机陆续投入使用,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用航空局也对仪表着陆系统的投运以及场地保护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参照现有的运行保护区和场地保护区文件规定,深入开展仪表着陆系统的场地保护研究,是确保设备稳定、高效运行的必经之路。

尤其是航向设备的场地环境复杂,覆盖面广、精确度高,因而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也较多。

航向信标场地保护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对航向信标场运行有直接作用的地形地貌,确保航向信标场在最佳位置上运行;第二个运行过程中,航空器、地面保障车辆等对航向信号产生的影响。

对航向信标信号的场地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既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场地保护研究现状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局曾多次组织会议研讨仪表着陆系统的场地保护规范,各级专家通过对各机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通信与导航项目的实践分析,强调了开展航向信标场地保护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出台了多个场地保护规范性文件。

2018年,国内一家民用机场拟在新的跑道上进行航向信号测试,由于其特殊的地形限制,导致信号测试结果中的IV区的结构已经超出限度,无法达到仪表着陆系统III B运行的使用条件[1]。

II、III类ILS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

II、III类ILS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

信息通告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编号: IB-TM-2013-003下发日期: 2013年3月13日II/III类仪表着陆系统场地设置与保护指导材料目 录1 前言 (1)1.1目的与依据 (1)1.2适用范围 (1)2 总则 (1)2.1定义 (1)2.2总则 (3)3 航向信标台 (4)3.1航向信标 (4)3.2航向信标台的设置 (4)3.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5)4 下滑信标台 (9)4.1下滑信标 (9)4.2下滑信标台的设置 (9)4.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10)5 指点信标台 (12)5.1指点信标 (12)5.2指点信标台的设置 (12)5.3场地及其环境要求 (13)1 前言1.1 目的与依据为指导II/III类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场地保护区设置与保护工作,根据《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6364)与《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MH/T 4003),参考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航空电信》、美国联邦航空局《仪表着陆系统选址规范》(FAA ORDER 6750.16D)与国际民航组织欧洲和北大西洋办事处《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临界区与敏感区管理指导材料》,编制本指导材料。

1.2 适用范围本指导材料适用于实施或者计划实施仪表着陆系统II/III类运行的机场对航向信标、下滑信标与指点信标的场地保护区域划设。

2 总则2.1 定义2.1.1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为飞机提供航向道、下滑道和距跑道着陆端的距离信息,用于复杂气象条件下,按仪表指示引导飞机进场着陆。

包括航向信标设备,下滑信标设备、指点信标设备和测距仪以及连带的监视系统、遥控和状态显示系统。

2.1.2 决断高度 decision height按仪表着陆系统进场着陆时,决定复飞或继续进场的最低限定高度。

2.1.3 仪表着陆系统的I类运行标准operational standards or ILS CA T I使用仪表着陆设备,决断高度不低于60米,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0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

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

敏感区内巡场路车辆行驶受限
前方进入导航 设备保护区, 航班运行期间, 任何车辆不得 进入两侧土质 区。巡场道路 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型车辆 通过,B型及 B型以上大型 车辆进入需请 示塔台,电话 88798879。
感谢各单位对航务管理 部工作的大力支持
2015年7月
• “B区”:距下滑信标天线前方600米B区范围以内不应有 铁路、公路、机场专用环场路、建筑物(航向信标台机房 除外)、高压输电线、堤坝、树林、山丘等障碍物存在, 航向信标台机房总高度和600米以外的障碍物高度不能超 过跑道端净空限制要求。
06号跑道敏感区(跑道西南方向)
24号跑道敏感区(跑道东北方向)
影响终端区航向信号的环境因素
Ⅰ类性能运行的航向敏感区
航向台敏感区对运行的要求
• 未经许可的航空器和车辆不应进入敏感区。敏感区应当设 置灯光或标志标识。
• 跑道等待位置应位于敏感区外。
影响终端区下滑信号的环境因素
民航标准下滑信标场地要求
Ⅰ类性能运行的下滑敏感区
下滑台敏感区对运行的要求
• “A区”:不应有道路、机场专用环场路等任何障碍物存 在,不应种植农作物,杂草的高度不超过0.3米,纵向坡 度与跑道坡度相同,横向坡度不大于±1%,并平整到±4 厘米的高差范围内。在该区内,不应停放车辆、机械和航 空器,不应有地面交通活动。通过A区的电力线缆和通信 线缆应埋入地下。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电磁环境保障区
航务管理部 2005年7月
利用电磁波的特性实现精密着陆导航
影响导航精度的因素
精密引导
导航设备的升级换代
场地的平整 电磁环境的保护
安装、维护、飞行校验
临界区和敏感区
• 临界区,车辆和飞机进入临界区会对导航信号对仪表着陆 系统的空间信号造成不能接受的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航向台/下滑台)电磁环境保护区域
保护禁区:
个点为拐
——
是由圆和长方形合成的区域,圆的中心即航
长方形的
长度为从航向信标天线开始沿跑道中线延长
米至跑道末端,宽度
以跑道中心为
米的类矩形区域,
3000
以下滑信标台天线

由于该保护禁区的图形是一个比较复杂
且保护禁区基本都在机场范围内,
保护限制区:
和点
千米为半径的弧和与两条弧线

在京珠高
米,
千米的石马村南侧,
在广清高速西
点在白云机场西跑
点在白云机场西跑道南侧
保护禁区:
个点为拐
——
是由圆和长方形合成的区域,圆的中心即航
长方形的
长度为从航向信标天线开始沿跑道中线延长
米至跑道末端,宽度
以跑道中心为
米的类矩形区域,
3000
以下滑信标台天线

由于该保护禁区的图形是一个比较复杂
且保护禁区基本都在机场范围内,
保护限制区:
和点
千米为半径的弧和与两条弧线

在京珠高
米,
千米的石马村南侧,
在广清高速西
点在白云机场西跑
点在白云机场西跑道南侧
保护禁区:
个点为拐
——
是由圆和长方形合成的区域,圆的中心即航
长方形的
长度为从航向信标天线开始沿跑道中线延长
米至跑道末端,宽度
以跑道中心为
米的类矩形区域,
3000
以下滑信标台天线

由于该保护禁区的图形是一个比较复杂
且保护禁区基本都在机场范围内,
和点
千米为半径的弧和与两条弧线相切的跑道的平行线围成的区域,即由点
在京珠高
在良沙二路
在清湖威荣大
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花都校区
N`
点在白保护限制区:
保护禁区:
个点为拐
——
是由圆和长方形合成的区域,圆的中心即航
长方形的
长度为从航向信标天线开始沿跑道中线延长
米至跑道末端,宽度
以跑道中心为
米的类矩形区域,
3000
以下滑信标台天线

由于该保护禁区的图形是一个比较复杂
且保护禁区基本都在机场范围内,
和点
千米为半径的弧和与两条弧线相切的跑道的平行线围成的区域,即由点
在京珠高
在良沙二路
在清湖威荣大
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花都校区
N`
点在白保护限制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