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571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是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是温和、爱开玩笑的 好老师
写一写:试写旁批
鲁迅先生在生活琐事中体现着做人做事的品质 精神。
课文中,片段二、片段七、片段八、片段十没 有写旁批,请你静静读书,仔细斟酌,在课本上, 为这几个片段加上旁批。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 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 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 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 描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写法的最大的妙 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 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 有思想含量。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
萧红要参加“回忆恩师鲁迅先生”的征 文比赛,字数要求不超过800字。如果你是萧 红,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些片段怎样来写呢?请 你列出提纲。
(提示:请你借助旁批思考作答?)

于儿子周海婴而言

鲁 迅
于妻子许广平而言


于学生萧红而言
丈夫、父亲、恩师
是慈祥亲切的好父亲
3.“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幽默随和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展 现出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形象。
4.“鲁迅先生把海婴……‘他说不新鲜……就抹杀是不 对的。’”
鲁迅的严谨。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值得借鉴,请合作探究并作总结。
1.语言朴实。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语言朴实,刻画了一
(64-67)
思考①:在内容选材上, 这些事例有什么相似之处?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出他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侧面描写贡献大,是对第 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 分总结全文。
十、主题概述
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且将其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 他对祖国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 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邓稼先(1924—1986),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 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 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 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 的理论。成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 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 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 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被称为“两弹”元勋。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
【殷红】发黑的红色。 【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五、文体知识 1、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 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记叙本人或他所熟悉的人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解读本文档旨在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和目标。

该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单元概述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阅读是一种研究》。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拓宽视野。

二、研究目标本单元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参与阅读活动;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文章进行表达;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拓展思维宽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课文分析:对课文进行细致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3. 语言表达:通过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4. 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3. 组织阅读活动:设计各种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阅读;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5.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评价方法为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2.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4. 小组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的研究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第一单元的知识,达到研究目标,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9年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019年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第一单元 人物致敬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栏目导航
1.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2.体会作者通过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在写作中对写作对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 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 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 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
曹文轩称要读有文脉的书才有利于成长。
①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 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②“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③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 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 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 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 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 吸着烟。
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 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 创意的浓缩和生发源泉,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此它已 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 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整体感知】
(一)神情姿态:笑声明朗、① 走路轻捷
无私奉献
【字词积累】
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 késòu( 咳咳嗽嗽 )起来。
2.青年人写信,写得太 cǎo shuài( 草草率率 ),鲁迅先生是 shēn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着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

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第二单元?(一)教学内容?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初中语文_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学会叙事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成长。

4.掌握散文阅读的考点及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齐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明确目标:【屏示】——生齐读三、预习交流,展示学果:(一).预习交流:围绕学案,解决疑难。

【屏示交流内容和提示】方法: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中的内容:提示: 1.组长明确分工(每人负责一项) 2.订正错误,并加以巩固3.师友互相提问文学常识4.注意记录个人的疑难问题(二)复习检测站:准备检测题目:(1)文学常识(2个)(2)词语含义(4个)(3)词语书写(5个)方法:展示学果: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复习内容的互查互测,小组集体或代表展示。

四、质疑互辩【屏示】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组长将共性疑难记录在学习卡上。

提示:1.可以从词语解释、文句疏通、文章内容、写法或感情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

2.每人轮流提出自己的疑难,其他成员有序地做出回答或补充,倾听他人分析时要注意力集中,并进行思考。

【生小组内解疑后,形成共性问题,全班解决】五、品读揣摩:屏幕显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整体感知:本文写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哪些回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二)精彩再现:第2段精读该段文字,试着概括文段所采用的写景方法(如:顺序、角度、修辞等)(二)理解主题:试着谈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关系?怎样正确地理解本文的主题?小结:1、景物描写的方法: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2、理解主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理清线索二.题目含义三.记叙顺序四.爸爸形象五.理解主题六.感情基调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参考教材,共同解决,遇到困难,集体商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传记或散文,描写了各种精神品质卓越的人物,包括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激发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其中,《邓稼先》是一篇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XXX。

《说和做》是一
篇散文,记叙了XXX先生的主要事迹,突出了他的崇高品格
和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则节选自XXX的《萧
红全集》,主要对XXX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孙权劝学》节
选自《资治通鉴》,以对话形式表现人物,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精神,通过写作训练,研究、积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写人作文中适当运用这种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研究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大意。

同时,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还要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及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则是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理解。

人教版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人教版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主要从 “说”和 “做”两方面来写闻
一多。闻一多一生中的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前期怎样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
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是 “卓越的学者”,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
自由畅达、灵活自然。在教学中,这些都是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再如, 《说和
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中,作者是诗人,很多语句富有诗意,精练含
蓄,意蕴丰富。课后练习题中列举出来了一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一些
语句进行揣摩。
重点三: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
︵︶七年级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 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 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 《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90
《中国男儿歌》,引导读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
七年级教材解读
89
她细腻敏锐的心灵进行描绘,捕捉到鲁迅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另外一面,鲁迅形象在一 件件平常小事中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对人物的准确把握,还需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无论邓稼先、闻一多、 鲁迅、孙权,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关于他们的资料非常多。课文中对这些人物的生平 经历也有所涉及,比如 《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读文本,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把握人物,补充介绍的资 料要适当,要恰到好处,比如,适当介绍当时我国研制两弹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学 生理解邓稼先工作的艰辛、贡献的巨大有所帮助;适当介绍闻一多被暗杀前后的政治 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闻一多的 “大勇的革命烈士”形象有所帮助。要注意的是,不要 将课文阅读变成人物资料的介绍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对人物的认识只 停留在概念性知识的层面。不要先行给出一个人物形象的 “标签”,让学生从文中或 补充的资料中去寻找 “依据”,“证实”所谓的理解。而是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揣摩人物的思想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对人物 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环节
1
环节2
环节3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从叙事中领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分析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有:
(1)通过度析事件,来体察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
(2)通过度析环境、情景,来理解人物;
(3)通过度析细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
(4)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理解人物;
(5)对比喻句、以物喻人手法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人物;
(6)对比——理解人物形象的又一个重要视角。

素材积累:
鲁迅谏言“南中国”文学社
大革命期间,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创办的“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

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文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


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瞅见青年们的难处,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能够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