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积累与运用(一)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一第1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一第1课时

---------------------------------------------------------------范文最新推荐------------------------------------------------------ 三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一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3、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1/ 4教学难点:1、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3、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投影幻灯、录音磁带教学过程:一用投影幻灯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旭日东升艳阳高照霞光万道夕阳西下炊烟缭绕二教学诗歌《帐篷》---------------------------------------------------------------范文最新推荐------------------------------------------------------1、自由读,说说有几小节,每小节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把每小节的意思说了,想一想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家指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理解的不错。

再说一说这些建设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对。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建设者的艰苦创业,祖国的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的面貌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2、同桌或小组,读一读,背一背。

三板书设计3/ 4流动的住户探索修架盖最早荒原野地人家荒凉变繁华。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积累与运用(一)》课件_2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积累与运用(一)》课件_2

949年10 月1日, 每个人都 从心中发 出同一个 声音----中 国人民站 起来了!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新中国 第一架飞机升空。这是中国航空工业 从修理走向制造的里程碑。
1997 年7 月 1 日零 点,经 历了百 年沧桑 的香港 回到了 祖国的 怀抱!
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 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 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 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 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飞 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太空里一颗 晶莹夺目的星。
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 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 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 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 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 的自强梦!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激动人心的时刻
杨利伟的镇静、自 信、轻松,让人们对这 次航天飞行充满了信心 和希望。
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 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 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 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 ,9,8,7,6,5,4,3, 2,1。
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 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 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 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 冲向辽阔碧空。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2008


家年
体 育 馆
奥 运 会
举在
行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和开园 仪式分别于4月30日和5月1日在 上海举行。
小练笔
请你选择印象深刻的激动人 心的一幕,以时间顺序写一篇短 文。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积累与运用(_)》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意思的词语;
2
3
4
能力;
5
6
愉快的含义;
7 - _
教学准备
教师:抄有关天气与保健的俗语在小黑板上,准备成语故事里的动物头饰,搜集诗人、作家笔下的夏天。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在夏天里活动的纪念品,如图片、照片、实物等;仔细观察新
班级的教室布置,并想想新同学、新老师留给自己的印象。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或同桌互读句子,悟悟句中带点词的特点。

2
3
4
6
7
二、语海拾贝
1
2
3说说自己不懂的俗语,请老师或其他组同学解释。

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
5
6
三、点击成语
2
3
4
四、口语交际
3
的言论。

4
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5
6
来相互补充。

7
在小组中也评选出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五、习作百花园
2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3
谁写得精彩。

4
5
个题目。

6
把这些意见批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2
3的理由,并反复朗读。

5
记日记的感受、体会。

6。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积累与运用(一)西师大版(2016)(共24张PPT)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积累与运用(一)西师大版(2016)(共24张PPT)

积累与运用(一)
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 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 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 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 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 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 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积累与运用(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它领着 我们向前去。
积累与运用(一)
温故知新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 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 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 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 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可 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 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 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积累与运用(一)
1.把老鸟拟人化,突出老鸟他们一家就像我们人类 的一家生活在一起快快乐乐,使我们读者清晰的感 受到老鸟们一家的幸福。 2.句子中将桃花水拟人化,赋予人的动作“舞动”, 表现出三月的桃花水的娓娓动人,突出美的感受。 3.“窃窃私语”这是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动作,小声 的说话,写出了海底的动物们有自己的生活的空间, 表现出他们的亲密无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和谐的 氛围。
春风拂面: 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愉
快、舒服。阿姨的笑容如同春风拂面,让我感觉 十分亲切。
春风习习: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四)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四)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四)本文主要总结和归纳了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积累和运用的相关内容。

其中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和指导。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荷叶边》这篇课文,培养学生感受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付出的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熟练掌握《荷叶边》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感恩、付出的美德,并掌握一定的支教知识。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熟练掌握《荷叶边》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如何通过《荷叶边》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付出精神。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语言角度去分析、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支教知识和社会常识。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包括讲授、阅读、互动、演练等多种方式。

具体的教学手段如下:1.讲授:在讲授过程中,以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动力,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阅读:通过分段式阅读,让学生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演练:通过多种口头表达演练,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4.互动: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如小组探究、学习交流、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二)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二)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二)一、单元名称:感动中国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神州大地上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渺小的个体也能产生感人至深的影响。

(2)理解中国一直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学生能够意识到珍惜和平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掌握新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同学们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参观纪念馆,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培养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通过朗读、模仿口型、模仿语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听说读写、朗读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对中文的掌握程度。

3.情感目标(1)通过展示感人至深的故事,增强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爱之情。

(2)培养学生赞美他人,感悟人生的品质。

(3)通过学习感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事件,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珍惜和平。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神州大地上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2)培养学生感同身受,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1)涉及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教师细心指导。

四、教学方法1. 听说读演讲结合的文化教学法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朗读诵读、模仿口型语调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感受能力。

结合文化知识的传播,帮助学生提高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同伴合作模拟的口语练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掌握交际技能也是本教材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前期准备1.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一直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并激发他们珍惜和平的意识和情感。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有没有感动中国的事情,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相互关怀,促进班级内部的共同进步。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让学生看一组图片进行描述,引导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情感的变化,展开营造在中国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国度之中的内容,为学生的情感教育打下基础。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二)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二)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积累与运用(二)前言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积累和运用就是教学重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分享一些积累和运用的教学经验。

一、对象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需要系统学习并迅速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二、目标1.学会积累课本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能在阅读、写作中自如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组织有机的语文课程模块。

以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识记阅读中的知识要点,包括字、词、句、段落以及篇章等。

2.让学生培养语感,通过诵读、朗读来提高学生对字符、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强调写作能力,使学生在系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去提高写作能力。

2. 语文教学方法1.多种方式识记阅读中的知识要点,包括通过朗读句子、段落、篇章等的方式吸收知识,并注重运用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知识。

2.集中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例如让学生用五分钟以内背诵本课的生字和生词,增强识字的能力。

3.多角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学生学习固定表达方式的使用,运用模板写作等。

同时,特别的情境活动或集体游戏等活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语文教学策略1.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更轻松的心情下学习语文。

2.多种评价方式,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在学生完成作业时客观地对其形成的文章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以下是一个教学节奏的示例,以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圆》为例。

第一课时(40分钟)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到本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新单词、短语,并掌握其发音和意义。

•学生能够理解文本,认识故事情节。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积累与运用(一)西师大版2019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积累与运用(一)西师大版2019

积累与运用(一)
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 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 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 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 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 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 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还包含着一种讯息。运用:从游船上纵目四望, 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
春雨潇潇: 春雨潇潇这个词是形容雨小细密的样子。运用:
春雨潇潇地下着,它正轻轻地唤醒大地,悄悄地 带走寒冷。 春雨不断的样子。 指连绵的雨不断。运用:春 春雨霏霏:
雨霏霏,雨慢慢地下着,犹如千万条银丝。
积累与运用(一)
莺歌燕舞: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
积累与运用(一)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 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 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 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 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 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 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积累与运用(一)
一词有双重含义,第一表现出鸭子羽毛的颜色清爽, 洁白,另一方面表现出鸭的欢畅自由的游来游去。 《一只小鸟》一文中通过对小鸟生动形象的描写, 为我们展现出一只可爱的小鸟,让人顿时生出怜爱 之情,为课文后面的故事做好铺垫。《三月桃花水》 这篇优美的文章,为我们展现出三月的桃花水的娓 娓动人,三月桃花水的明快喜人,流水的动听,桃 花的清丽组成了这幅美丽的画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使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句子会更生动。

2.通过交流,体会本单元句子的精妙。

3.积累描写春天的成语和四字词语,感受祖同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平台
1.自由读“互动平台”的互动交流内容。

2.本次“互动平台”中,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什么?
(本单元课文中写得生动的语句。


2.如何真切地感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的美?
(要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还要发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去细细感受。


4.对于这些描写生动、传神的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摘抄下来。


二、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自由读这三组句子,相信你会有所发现。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抽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这三个句子都是拟人句。

)
4.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第一句话,鸟儿本来是不会说话的,在这里说鸟儿“说着话”,就把鸟儿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就显得非常生动、有趣。

(2)第二句话把“三月的桃花水”当作人来写,朝霞倒映在水中,却说成是“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非常生动、传神。

(3)第三句话把海底动物当作人来写,由于它们发出的声音比较小,说成是“窃窃私语”。

就显得非常神秘。

三、语海拾贝
1.自由读每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3.教师抽读。

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

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

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

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

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光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愉快、舒服。

春风习习:春天的风轻轻地吹。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春风送暖:春天到了,连风都是暖暖的。

春雨潇潇:形容雨小细密的样子。

这里是说春雨绵绵的样子。

春雨霏霏:春雨不断的样子。

指连绵的雨不断。

春雨绵绵:春天的小雨细细地下,很繁密但是不大,一丝连着一丝,绵绵不断地下着。

春雨沙沙:沙沙,雨的声音,说明雨不大,是小雨。

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莺歌燕舞:莺燕飞舞。

象征春光明媚。

百花吐艳:是每一朵花都盛开了,形容很壮观。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

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

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

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4.想想:你在读词时有什么发现? 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5.根据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选你喜欢的词语口头造句。

6.熟读词语,积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照例子,补充成语。

春色满园春风拂面春雨潇潇繁花似锦
春色()春风()春雨()()似()
春色()春风()春雨()()似()
2.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两个造句。

春回()春()送()莺()燕()望梅()
()吐艳春()()然风()日()窃窃()
3.用拟人的手法,写几个句子。

1.春色(怡人)春风(风人)春雨(如丝)(光阴)似(箭)
春色(撩人)春风(和气)春雨(如油)(如花)似(玉)
2.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两个造句。

春回(大地)春(风)送(暖)莺(歌)燕(舞)望梅(止渴)
(百花)吐艳春(意 )(盎)然风(和)日(丽)窃窃(私语)
3.(1)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课时目标】
1.通过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

2.自主阅读《田野上的黄月亮》短文,进一步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点击成语。

1.教师导语: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我们就一起“点击成语”。

2.学生自由练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4.全班同学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5.拓展延伸把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

二、自读园地“田野上的黄月亮”
1.学生自读短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

2.学生再读短文,在认为是重点的词句处做上记号,用前边所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多读,多想。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短文,汇报交流共享。

4.三名学生分段读短文,学生听后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

注意读准后鼻音“弓”;“漆”不要读成“xī”。

5.阅读中标出你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和同学们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助。

6.勾出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1)我躺在竹床上,仰望小天窗,常看见月亮在云里忙个不停,总是急匆匆地赶路。

(2)大概已经把我望了半天,像个外婆,低下她那圆圆的笑脸。

(3)湿漉漉的细手细腿上,顿时挂满了月亮送来的小灯。

这三句话都是拟人句。

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吗?
预设1:第一句把月亮当作人来写,写月亮“急匆匆地赶路”,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云里穿行的样子。

预设2:第二句话把月亮当作自己的外婆,那么可亲,那样的关心怜爱我。

预设3:第三句把身上由于沾满水,有了月亮的倒影,说是月亮送来的小灯,显得月亮与自己的距离拉近了,月亮变得很可亲可爱。

7.读一读、背一背、抄一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包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2.写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包含寓言故事的成语。

3.用一段简短的话描写自己眼里的春天
1.背水一战完壁归赵负荆请罪望梅止渴四面楚歌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纸上
谈兵指鹿为马三顾茅庐如鱼得水退避三舍初出茅庐草木皆兵围魏救赵一鼓作气惊弓之鸟一字千金指鹿为马悬梁刺股手不释卷精忠报国
2.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买椟还珠守株待兔开卷有益杯弓蛇影坐井观天南辕北辙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对牛弹琴叶公好龙鹬蚌相争黔驴技穷狐假虎威买椟还珠杯弓蛇影
3.春姑娘披着碧绿的衣裳静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叫着,仿佛在唱着动听的歌。

沉睡一冬的柳树也伸了伸懒腰,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跳起了摇摆舞。

小草悄悄地从地底下探出了头,草地上的小花也不甘示弱,开出了五颜六色的美丽的花朵,在春风吹拂下摇摆着,婀娜多姿地跳着舞蹈。

“滴滴嗒嗒”,小雨演奏着欢快的乐曲,他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们,给春天带来了美丽旋律。

啊!春天真美呀!
【板书设计】
互动平台:交流描写生动的句子
温故知新:学写拟人句
语海拾贝:描写春天的成语
积累与运用(一)点击成语:望梅止渴
自主阅读:田野上的黄月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