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治理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了严重的土地贫瘠化和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荒漠化给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4.自然灾害频发水土保持工作不力,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山洪、滑坡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提高水土保持意识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水土保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水平整治率,改善土地的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4.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护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固碱保肥、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因此要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投入,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的效益。
5.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自然灾 害比较 频繁和 严重
人类的不合 理开发利用
(2)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人口增长快、素质低,经济和人类活动方式比 较落后,加剧了环境恶化;就现有的经济、技术 条件下很难恢复原状。
3、尖锐的人地矛盾
(1)农业垦殖历史悠久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农耕地早已辟 为农田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垦殖开始很 早。 (2)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问题严重,对土地资 源增大了压力 为解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在很少或 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由于宜耕地区 早已被开垦为农田,于是只能在生态系统很脆弱 的地区如林地、草地、陡坡地垦殖,以期望增加 粮食,从而引起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 泥沙就地沉积。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淤地坝
1、拦蓄泥沙, 防止泥沙流入下 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 积成“坝地”, 土层深厚,土质 良好。
坝地玉米
课堂练习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 千沟万壑 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 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5、读下图回答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汉江谷地 B、 秦岭 C、 渭河谷地 (2)A地区的温度带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亚热带 。 D、黄土高原 , ,干湿区 湿润
2、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破坏植被 新物源 泥沙入河
开挖原生地面 开矿 排弃大量土石 河道滩地开矿
3、后果 (1)土壤养分流失,粮食减产、耕地减少 (2)旱涝灾害增加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从土地表面向水体或空气中移动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资源的损失、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定义,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分区治理、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
2.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植被恢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
2.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方法: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沙漠化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工作。
第四章:土地改良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改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

200-400mm
<200mm
2.干旱是本区的典型特征
第16页/共42页
根据地形和海陆位置图解释本区干旱原因: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第17页/共42页
2.地形:
贺兰山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第33页/共42页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第34页/共42页
第35页/共42页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第36页/共42页
荒漠化
红漠化
石漠化
盐碱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降雨集中;丘陵地形
人口增加;过度樵采
过度垦殖
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处形成涝洼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盐分积聚地表。
;不合理排灌
第28页/共42页
四、荒漠化的危害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第9页/共42页
5、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6、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第10页/共42页
四﹑荒漠化的概述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表层因风、水、冻融等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而逐步流失的现象,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但是却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
由于人口过多、人类活动频繁、水土资源管理不足等因素,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突出,给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天然因素:水土流失主要是由自然力量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如风蚀、水蚀、冻蚀、草地退化等。
•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用化肥等。
问题的危害•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质恶化、生物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生产受损: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贫瘠化、灌溉系统损坏等,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经济发展受限: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引发土地沙化、水源消失、水灾等问题,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防治对策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治理水土流失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可以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生态基础。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1.加强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禁止盲目扩张农田、破坏草地等行为。
2.推进天然林保护: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生态平衡。
3.推进现代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科学、人性、生态、经济四个基本原则,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的科学化、规模化为重点。
4.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推广土壤保肥、水保土、高效节水灌溉、高强度和种植隔离技术等高科技水土保持技术,加强科研和技术示范,搭建水土保持技术交流平台,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1-03-11T02:34:43.145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1期作者:韩波[导读] 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充分地表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蓝田县水利水保工作站陕西蓝田 710500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大力开展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有些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如人民群众水保观念和意识不强、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及监管工作贯彻落实不到位等常见问题。
鉴于此,文章针对这些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常见问题;对策分析1导言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充分地表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有些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如人民群众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不强、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及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工作贯彻落实不到位等常见问题。
2水土保持措施及特点在当前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作用下,我国的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想要降低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有关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其主要包含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以及耕作措施几类。
其中工程措施主要指为了预防水土流失危造成的害,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所修剪各类工程设施,如治坡工程和治沟工程,以及各类小型水利项目等;而林草措施主要是指为了预防水土流失,利用造林种草的基本方式,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从而维护与提升土地生产与应用能力的一类水土治理措施,其又称为植物措施;最后耕作措施则主要是指改善坡面部分微小地形,所增加一定植被覆盖及土壤有机质及抗蚀力的增强等各类方法,采取保土蓄水和改良土壤的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主要技术措施。
(完整版)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放羊娃 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 答“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1
人、
黄 为土
原
高 原
因
人 口
增
长
迅
速
,
人
地
矛
盾
突
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1)不开合垦理陡的坡 农业活动: 实行轮荒耕作、 陡坡开荒
(2)不合理的生产建设:
农业垦荒 规模扩大, 营造宫殿 伐木烧薪、
战争
使森林覆盖率由战国前
的50%以上下降到1949 年的不足10%,1985年
仅为6.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汉江谷地 B、秦岭 C、渭江谷地 D、黄土高原 2、A地区的温度带是_亚_热_带__,干湿区是_湿_润_区__, 主要粮食作物是_水_稻____。
黄土峁
思考: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点说明什么?
水土流失 现象非常 严重!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种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黄河入海流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开 封 铁 塔 >7米
失我 最国 严是 重世 的界 国上 家水 之土 一流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80%~90%
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 土石山地都有发生。
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
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 长江中上游 南方低山丘陵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
水土流失面积 其中严重的地区 每年流失的土壤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上,水土流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它就像一个悄然侵蚀大地健康的“病魔”,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那么,究竟什么是水土流失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这一过程不仅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过度开垦荒地用于农业种植,或者在陡坡上进行耕种,这些行为使得土地失去了原本的植被保护,容易受到雨水和风力的侵蚀。
其次,过度放牧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元凶”之一。
大量的牲畜在有限的草地上啃食植被,导致土地裸露,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再者,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森林作为大自然的“守护者”,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旦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一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修路、开矿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从农业方面来看,土地肥力下降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变差,产量减少,质量降低,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
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湖泊的泥沙淤积,降低水利设施的蓄水和防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同时,它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经济发展方面,水土流失地区往往生态环境脆弱,投资吸引力不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对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其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比如采用梯田种植、间作套种等方式,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减少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