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安全使用防护手册
稀盐酸安全技术参考手册

稀盐酸安全技术参考手册稀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冶金、轻工等领域。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稀盐酸的安全技术信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稀盐酸的安全使用方法。
1. 危险性概述稀盐酸主要成分为氯化氢,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其蒸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害,吸入过量可能导致窒息、腐蚀性肺炎等严重后果。
接触皮肤可能导致灼伤,接触眼睛可能导致失明。
稀盐酸还具有燃爆风险,与易燃物质接触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2. 安全使用指南2.1 操作安全- 在操作稀盐酸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腐蚀手套、防护眼镜、防酸衣等。
- 避免吸入稀盐酸蒸气,操作时应确保良好通风。
- 操作过程中,勿将稀盐酸与皮肤、眼睛直接接触。
若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 稀盐酸与活泼金属(如铁、铝等)反应剧烈,操作时应避免混用。
2.2 储存安全- 稀盐酸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高温场所。
- 储存容器应密封,防止稀盐酸蒸气泄漏。
- 不同浓度和类型的稀盐酸应分开储存,避免混淆。
2.3 运输安全- 稀盐酸运输时应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使用符合要求的包装和容器。
- 避免剧烈震动和阳光直射,以防泄漏和蒸气逸出。
- 运输过程中,应标明危险品标志,确保安全运输。
3. 急救措施3.1 皮肤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持续至少15分钟。
- 若有灼伤症状,可涂抹适量的抗腐蚀药膏。
- 严重灼伤应立即就医。
3.2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持续15分钟。
- 勿用手揉眼睛,避免加重损伤。
- 尽快就医。
3.3 吸入- 立即将受害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
- 若受害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 尽快就医。
4. 泄漏处理- 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切断电源、关闭阀门等,防止泄漏继续发生。
化学品安全使用规定范本

化学品安全使用规定范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依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严格遵守本规定,并加强对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第四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 化学品的存储和保管第五条化学品的存储和保管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化学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六条化学品应当按照品种、性质和用途分类存放,不同类别的化学品应当分开存储,避免造成交叉污染和事故发生。
第七条化学品存储区域应当设立专门的标识和警示,明确标识化学品的名称、性质、危险级别和存储要求。
第八条化学品容器应当密封良好,存放在防火、防爆、防腐蚀的场所,并定期检查容器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第九条化学品存储区域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并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第三章: 化学品的使用第十条化学品使用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试验,明确使用的目的、条件和安全措施。
第十一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佩戴使用。
第十二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术,严禁盲目操作或超负荷使用。
第十三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的使用剂量和用途使用化学品,严禁超过规定的使用范围。
第十四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对使用中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置,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第四章: 应急处置和事故预防第十五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严格按照预案进行事故应对和处置。
第十六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
第十七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纠正,及时消除隐患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八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化学品使用者应当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措施。
MSDS:化学品安全手册聚乙烯

MSDS:化学品安全手册聚乙烯1. 化学品识别1.1 化学品名称聚乙烯 (Polyethylene, PE)1.2 化学品制造商XXX公司1.3 制造商地址XXX街道,XXX市,XXX国1.4 应急电话XXX-XXXXXXX2. 化学品成分/信息2.1 化学品成分聚乙烯是由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
2.2 联合国编号UN编号:无2.3 分子式(C2H4)n3. 危险性概述3.1 物理危险- 聚乙烯为非可燃物质,不支持燃烧。
- 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不易破碎。
3.2 健康危害- 聚乙烯本身对人体无害,但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如高温下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
4. 急救措施4.1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
4.2 皮肤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
4.3 吸入立即转移到通风处,给予吸氧,并就医。
4.4 摄入立即催吐,并就医。
5. 消防措施聚乙烯不支持燃烧,因此火灾时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
6. 泄露应急处理立即采取措施封锁泄露源,清理泄露物,并通知专业处理人员。
7. 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时应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
- 避免高温,以免聚乙烯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7.2 储存条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 避免与易燃、易爆、有毒害的物质混储。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避免直接接触聚乙烯,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
- 操作时应穿戴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9. 理化性质- 外观:白色颗粒状。
- 密度:0.91 g/cm³。
- 熔点:80-120℃。
- 沸点:约300℃。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11. 运输信息按照国际和国内相关法规进行运输,标识为非危险品。
12. 法规信息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规定。
13. 其他信息本MSDS旨在提供有关化学品的安全信息,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安全咨询。
化学危险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

浙江海翔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危险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文件号:U E-001版号:1使用部门:2002-09-10发布2002-10-01实施主编:蒋定武审核:张志敏批准:罗邦鹏目录甲醇 (1)乙醇(酒精) (3)二氯甲烷 (5)氯仿(三氯甲烷) (7)丙酮 (9)硫酸二甲酯 (11)二乙胺 (13)三乙胺 (15)甲苯 (17)纯苯 (19)苯甲腈 (21)氯化苯 (23)吡啶 (25)冰醋酸 (27)二氯乙酸甲酯 (29)六氟丙烯 (31)乙酰乙酸乙酯 (33)N,N-二甲基甲酰胺(DMF) (35)丙烯酸 (37)醋酐 (39)盐酸 (41)硫酸 (43)溴 (45)硼氢化钾 (49)氯化亚砜 (51)硫化钠 (53)过氧化氢(双氧水) (55)异丙醇 (57)氢氧化钠 (59)氢氧化铍 (61)三氯化铝 (63)磷酸 (65)硝酸 (67)石油醚 (69)二氯乙腈 (71)氢溴酸 (73)二氯乙烷 (75)氨水 (77)吗啉 (79)氯磺酸 (81)乙烯基乙醚 (83)氢化钠 (85)锂 (87)乙醚 (89)金属钠 (91)硼氢化钠 (93)四氢呋喃 (95)氯甲酸氯甲酯 (97)间甲基苯甲酸 (98)镁条 (99)丙二酸二乙酯 (100)四氯化碳 (101)硫 (104)1,3-丙二胺 (106)环氧乙烷 (107)二甲基亚砜 (108)水杨酸 (109)水杨醛 (110)二甲基砜 (112)乙酸丁酯 (113)正丁醇 (115)正辛烷 (117)亚磷酸三乙酯 (118)柠檬酸(杨橼酸) (119)乙酸乙酯 (120)氯乙酰氯 (122)苯甲酸 (124)溴乙酸 (125)乙酸钠 (127)氯甲酸乙酯 (128)二乙二醇二甲醚 (130)环己烷 (131)正丙醇 (133)正己烷 (135)二异丙胺 (137)三氟乙酸酐 (139)正丁酰氯 (141)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142)二苯甲酮 (143)1,4-萘醌 (144)甲酸甲酯 (145)3-氯丙酰氯 (148)二硫化碳 (149)环己烯 (151)1,4-二氧六环 (153)氯化钙(无水) (155)氯化铜(无水) (156)硝酸银 (157)氧化汞 (159)乙腈 (160)乙酸叔丁酯 (162)对甲苯磺酰氯 (163)三甲基氯硅烷 (165)碳酸二乙酯 (167)对硝基苄醇 (169)乙酰乙酸甲酯 (170)甲基叔丁基醚 (171)N-乙基吡啶烷酮 (173)溴乙烷 (174)溴代正丁烷 (175)乙酰乙酸叔丁酯 (176)三乙基硼 (177)L-苯丙胺酸 (178)邻苯二甲酸酐 (179)环氧乙烷 (180)硫代磷酰氯 (181)甲基磺酰氯 (183)氯苯 (184)三甲基氯硅烷 (185)氯化苄 (186)间氯过氧苯甲酸 (188)乙二醇二甲醚 (189)氰化亚铜 (190)二溴海因 (191)硫代硫酸钠 (192)无水硫酸钠 (193)1,1-二氯乙烷 (194)1,2-二氯乙烷 (195)苯胺 (196)氯乙酸乙酯 (198)氟苯 (200)环己酮 (202)乙硫醇 (204)乙二醇 (206)聚乙二醇 (207)苯甲醇 (208)2,4-二氯苯酚 (209)乙氧甲叉(EMME) (210)六甲基二硅氨烷 (211)N,N-二甲基乙酰胺 (212)乙酰氯 (213)氟化钾 (214)甲醇分子式:CH3OH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一、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1 易爆和不稳定物质。
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
2 氧化性物质。
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
3 可燃性物质。
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
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
4 有毒物质。
5 腐蚀性物质。
如酸、碱等。
6 放射性物质。
二、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1 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以上)中,柜子的顶部都有通风口。
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
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柜冰箱除外)。
2 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
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3 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
4 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的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
5 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
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
6 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
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辩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7 化学试剂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余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原瓶。
安全防护知识化验工作中接触的化学药品,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
它们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和程度各不相同,有些毒物可有几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害是慢性的、积累性的,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三、防毒的原则和办法1、必须对实验室的有毒物品强化管理,专人保管,限量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毒物和残毒物品。
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
若必须使用有毒物品时,事先应充分了解其性质,并熟悉注意事项。
3、进行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尽可能密闭化,有回收可能的要回收。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一、目录1.实验过程中的人身保护2.实验室用电安全3.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4.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5.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6.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7.实验室消防安全8.实验室其它方面的安全9.紧急应变程序附录: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暂行)二、内容1、实验过程的人身保护化学实验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认真考虑人身防护(包括实验者和来访者)措施,化学实验室均需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
预防:实验过程中必须穿实验服,不可穿已有污染的实验服进入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实验服应该经常清洗(但不应带到普通洗衣店或家中洗涤);所有涉及挥发性药品(包括刺激性药品)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一般情况下,通风橱内不应放置大件设备,不可堆放试剂或其他杂物;操作过程中不可将头伸进通风橱,反应过程中应尽量使橱门放得较低;实验过程中尽量不要带隐形眼镜;提倡在实验过程中都佩戴防护眼镜,至少在进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实验操作以及可能产生对眼部有冲击危险的实验过程中佩戴防护眼镜,同时还必须考虑来自邻近其他实验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某些易溅、易爆的实验,应设法在实验装置与操作者之间安装透明防护板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进行所有化学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应根据实际进行的操作选择对手能起到防腐、防渗或防烫等作用的手套;为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扩散,应注意佩戴防护手套,操作过程中接触日常物品(如:电话、门把手、笔等)时应脱下手套;任何人不得在实验室穿拖鞋,实验过程中长发应当束起。
2、实验室用电安全危害:被电击会导致伤害,甚至死亡;短路有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电弧或电火花会点燃易燃物或者引爆具有爆炸性的材料;电器过载会令机器损坏、短路或者燃烧。
预防:导电体必须用绝缘材料封护或隔离起来,防止触电;经常检查电线、插头或插座,一旦发现损毁要立即更换;切勿用湿手或站在潮湿的地板上启动电源开关、触摸电器用具;电炉、高压灭菌锅等用电设备在使用中,使用人员不得离开;电器用具要保持在清洁、干燥和良好的情况下使用,清理电器用具前要将电源切断;修理或安装电器设备时应先切断电源;非电器施工专业人员,切勿擅自拆、改电器线路;实验室禁止私拉电线;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通过转接头连接过多的电器;不要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如有特殊需要必须与学校主管部门联系。
实验室安全手册

实验室安全手册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规定1、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牢记的安全规定(1)熟悉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2)检查设备的性能,充分考虑到使用设备的局限性。
(3)工作中碰到疑问及时请教导师或其他专家,不得盲目操作。
(4)不得在实验室储藏食品、饮食、抽烟。
不得将家属、小孩及亲友带进化学实验室。
(5)接触危险品时必须穿工作服,戴防护镜,穿不露脚趾的滿口鞋,长发必须束起。
(6)熟悉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疏散方法,清楚灭火器材、紧急淋浴地点的位置。
铭记急救电话.(7)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最小化存放实验室的试剂数量,未经允许严禁储存剧毒药品。
(8)实验必须在合适的通风柜内进行,密封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进行。
(9)离开实验室前须洗手,不可穿着实验室服装和戴手套进入清洁场所,如餐厅和图书馆等。
(10)试剂溢出应立即清除。
如溢出物有剧毒气体挥发,当时无法处理,必须及时疏散人员并封闭现场,立即报告导师和安全部门。
(11)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无堆积,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实验台面,通常在下班前或完成某个特定实验后进行。
(12)做实验期间严禁脱岗。
晚上、节假日做某些危险实验的室内应有二人以上,方可实验。
(13)及时按规定处理废弃化学品(包括化学废弃物、过期化合物、生物废弃物),送往指定地点.(14)实验室及禁烟区内禁止吸烟.严禁违章使用明火。
2、化学品的储藏、保管规定(1)所有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贴上清晰永久标签,以标明内容及其潜在危险。
(2)所有化学药品都应具备物品安全数据清单(MSDS)。
(3)对于在储藏过程中不稳定或形成过氧化物的化学药品加注特别标记。
(4)化学药品应该储藏在合适的高度,通风橱内不得储存化学药品。
(5)装有腐蚀性液体容器的储藏位置应当尽可能低,并加垫收集盘。
(6)将互不兼容的化学品分开储藏.以防万一这些化学品相互作用产生有毒烟雾、火灾,甚至爆炸.(7)大量乙醚类化合物,蒸馏前要检测过氧化合物量,且不能蒸干蒸馏液。
危险化学品手册(2023版)

危险化学品手册(2023版)目标本手册的目标是提供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全面信息,以确保安全使用和处理这些化学品。
通过这份手册,用户将能够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安全操作指南和应急措施,从而减少事故和伤害的风险。
危险化学品分类本手册将根据GHS(全球协调系统)的分类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几类:1. 爆炸品2. 易燃液体和固体3.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4. 毒害物质5. 腐蚀品6. 吸入性危险品7. 致敏物质8. 压缩气体9. 其他危险品危险化学品标志和标签每种危险化学品都应贴有相应的标志和标签,以提醒用户注意安全。
本手册将提供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和标签示例,并解释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安全操作指南为了确保使用危险化学品时的安全性,本手册将提供以下操作指南:1. 储存要求:包括储存环境、温度要求和要求等。
2. 使用方法:包括正确的配比、混合和稀释方法,以及适当的使用工具和设备。
3. 防护措施:包括必须佩戴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4. 废物处理:包括正确的废物分类、包装和处置方法,以确保环境安全。
应急措施在发生事故或泄漏时,正确的应急措施非常重要,以减少伤害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本手册将提供各种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措施,包括事故报告、事故场所的处理和紧急救护等。
法律法规本手册不会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但将提供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的概述。
用户应熟悉适用于其所在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遵守其规定。
以上是《危险化学品手册(2023版)》的概述。
通过本手册,用户将能够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志和标签、安全操作指南以及应急措施。
这将有助于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处理,降低事故和伤害的风险。
请详细阅读本手册并按照其中的指导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使用防护手册
前言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我们从事故中得出的深刻教训。
销售公司各加油站、液化气站是储存销售各类油品、液化气的甲级危险性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处理不及时、得当,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对各种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危害、急救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储运、防护措施等知识进行详细了解和准确掌握,做到防患与未然。
根据销售公司HSE管理委员会的要求,我们制定了销售公司《化学危险品使用防护手册》,供广大员工学习参考,因时间仓促,难免有纰漏,请大家给予指正。
销售公司加油站管理科
2005年4月15日
2 / 18
常见化学危险品目录
1、汽油 ------------------------------------------4
2、柴油 ------------------------------------------5
3、润滑油 -----------------------------------------6
4、液化石油气---------------------------------------7
5、一氧化碳 ---------------------------------------8
6、硫化氢------------------------------------------9
7、二氧化碳 ---------------------------------------10
8、氧 --------------------------------------------11
9、盐酸 -----------------------------------------12
10、硝酸 ------------------------------------------13
11、硫酸 ------------------------------------------14
12、氮 ------------------------------------------15
13、苯 ------------------------------------------16
14、石脑油------------------------------------------17
15、香蕉水------------------------------------------18
3 / 18
4 / 18
5 / 18
6 / 18
7 / 18
8 / 18
9 / 18
7 二氧化碳
10 / 18
11 / 18
12 / 18
13 / 18
14 / 18
15 / 18
16 / 18
17 / 18
15 香蕉水
18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