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最全资料 重点 时间表 口诀

中国美术史最全资料重点时间表口诀中国美术史重点第一部分唐三彩是一种精美的陶器,使用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和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
它们以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外观和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塑造而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南齐的XXX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
这些理论继承了XXX的思想,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XXX是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的一群画家,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有XXX、XXX、XXX和XXX。
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
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
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
院体画是一种中国画,一般指宋代XXX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
这些作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
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
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功能。
画像XXX发于西XXX时期,雕刻着不同的图画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阀的建筑材料。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建,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多用于墓室壁画,东汉则是其鼎盛时期。
莫高窟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境内的一处古代石窟寺,它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
现存492个洞窟,保存历代塑像两千四百余身,壁画4.5万平方米,成为我国一处重要的石窟寺。
(完整版)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范围: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近代美术复习重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分值大概分布:1.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110分2.绘画理论:10分3.工艺(玉器艺术、陶瓷艺术、染织)10分4.书法艺术:5分5.雕塑(秦汉美术、佛教艺术)15分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重要彩陶类型★★★★★1.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3.黑陶工艺三、重要雕刻★★1.玉器:C形龙2.陶雕:女神塑像四、岩画第二章先秦美术一、青铜器艺术★★★★★1.青铜器的分类及代表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伯矩鬲[lì]、毛公鼎春秋:立鹤方壶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2.青铜器纹饰兽面纹(饕餮纹)2.青铜器上的铭文铭文出现于商代后期,初时字数很少,仅有族徽的印记。
到商代晚期,出现了长达数十字的铭文,西周以后,有的器物上铸出数百字的长铭二、绘画艺术★★帛画:《人物龙凤》《人物御龙》第二编秦汉美术一、秦汉美术的主要类型★★★★★(厚葬)1.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2.帛画3.画像石、画像砖4.雕塑(守灵)二、秦汉绘画的主要特征(简单了解)1.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2.题材广泛地采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3.单线勾勒三、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代表:秦都咸阳宫壁画残片;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四、帛画马王堆一号墓彩绘帛画《轪[dài]侯妻帛画》——T字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五、画像石、画像砖1.用途2.特点六、雕塑(简答题)1.秦汉特点、异同⑴塑代表作品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2.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早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矿,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中庙底沟类型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大和小底曲腹盆和碗;装饰风格有半坡的写实向变型发展,几何花纹较多晚马家窑类型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满、平、均的装饰特点《舞蹈纹彩陶盆》4.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
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美术名词解释: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
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C型玉龙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
长吻修目。
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第二章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其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代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以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联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陶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He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中国美术史》重点内容考研必备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按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1>.半坡类型的彩陶:施彩的陶器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等。
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部位,或绘在敞口盆的内壁。
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后者具有浓厚的绘画意趣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2>.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彩绘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风格轻盈挺秀。
纹样多用弧线描绘,除了有鸟、雨、蛙等动物图形外,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点、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显著增加。
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1>.石岭下类型的彩陶:流行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圈纹,构图简洁疏朗;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形,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旋窝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至特色。
<2>.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器形,造型稳重大方,流行红黑相间的的锯齿纹及漩涡纹,色调和谐热烈。
中国美术史内容要点全解

中国美术史重点整理一章:史前中国美术1.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划分及特点。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人们将稍加打制的天然石块(半成品)作为生产工具,目前发现200多处化石和遗物。
初期(300万年--20万年前)猿人巫山人、西侯度文化、元谋人中期(20万—5万年前)古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21-17晚期(5万—1万年前)智人/新人广西柳江、内蒙河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出现了很多饰品,鸵鸟蛋皮,山西朔县峙峪遗址石墨磨制的的装饰品,骨针,钻孔贝壳,石珠等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4000年左右),以磨制石器为典型代表的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对整个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已经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农耕和畜牧,陶器和原始纺织业出现,原始建筑和村落出现。
陶器:用红土、沉积土、黑土、黏土、瓷土等作为胚胎,用或低温烧制而成,有横穴式、竖穴式,850度到1000度左右。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1921 河南(红陶和彩陶)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型壶),庙底沟型(曲腹小平底碗、卷唇曲腹盆)马家窑文化甘肃(彩陶)石岭下类型(叶形纹彩罐、鲵鱼纹小口平底瓶),马家窑类型(尖底瓶、四系双耳才陶瓮),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小口折沿宽肩罐)龙山文化1928 山东(蛋壳黑陶,红陶、灰陶、白陶)蛋壳杯、陶鬶大汶口文化(黑陶)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红陶和彩陶)河姆渡文化(黑陶)、良渚文化绘画:图案和图画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新石器彩陶上的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其他器物纹饰刻画等。
《鹳鱼石斧图》仰韶半坡彩陶,墨彩,中国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画幅最大的作品。
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盆》1973年青海大通县岩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仰韶地画—目前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史前室内地画。
中国美术史学习知识点总.doc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
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北方地区 : 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 [ 仰韶、马家窑 ] 、下游素面陶 [ 大汶口、龙山 ] )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
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
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关。
最早的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 6000 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说等。
该作品耐人寻味,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的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鹳鱼石斧缸》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 :蒸煮食物的炊具——鼎,青铜器《鹰鼎》主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的凶猛。
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的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1. 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
2. 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 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4. 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 《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
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 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半坡遗址稚拙粗放
陕西华县柳枝镇稚气娇媚、甘肃秦安大地湾
7.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始岩画被称为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主要的原始岩画: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
在这些古拙、简朴的画面上,记录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作的独特的图像,其中不乏原始审美观念和奇异的想象力。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1. 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主要类型:武器和工具;乐器;生活用品。
青铜“礼器”在各种礼仪场合用,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
青铜礼器在祭祀活动中成为连接凡界和天神的媒介。
青铜礼器使用数量的多寡和规模的大小,就是奴隶主等级与地位的标志。
三代青铜器的“礼器”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和艺术精神,决定了它把人鬼神化,把人置于鬼怪威严之下,极端地贬低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
青铜艺术的特殊风格——“狞历美”。
2. 青铜纹样的种类及装饰手法?何为饕餮纹?
青铜纹样有饕餮、夔龙、夔凤纹样和云纹、雷纹、乳钉纹最多,蝉纹次之,此外,还有蚕纹、鱼纹、象纹等。
装饰手法:纹样的造型、结构是与铸造工艺密切结合的;适应器物的形体构造特点,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装饰面或装饰周区。
所谓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3. 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
4.
5. 三代绘画在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上有何主要特色?
奴隶社会阶段的绘画与当时的宗教、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绘画内容从表现鬼怪神兽,大力宣扬“天命观”到宣扬“治乱、善恶”带有人物情节绘画的出现,都是艺术作为“礼治”、“教化”的工具,这表明早期中国绘画对“成教化,助人伦”功能重视的特点。
就表现形式来看,线是塑造形象,构成画面节奏韵律的主要媒介,同时表明,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在中国早期社会已经形成。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
1. 简述封建制形成初期美术发展的概括。
战国:以老庄和儒家美学思想为主体的先秦美学显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早熟性和其他系列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的特点,埋下了以后美学和艺术思想发展的因子。
纷繁的现实社会,人的现实生活和梦幻与理想都成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写实手法逐渐占据上风。
绘画和雕塑这两种造型艺术的主要形式都开始脱离工艺装饰的地位,各自以独立的美术形式发挥功能。
青铜工艺不仅出现镂刻、金银错、镶嵌和先腊法等技术,而且青铜纹饰也趋于写实。
秦朝:秦代的艺术有帝家风度:在秦代,艺术多被用来宣扬政治统一的工具、骊山阿房宫和秦陵兵马俑,都是宣扬统一威力的艺术佳作。
秦代的工艺美术体现出“铺锦列秀,雕绩满眼”的美学风格。
汉代:汉代的美术,其主要功能是要充分体现“上者不美不饰,不足以一民”的思想,或发挥“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教化作用;汉代的工艺美术显示出蓬勃的生动。
美术家队伍出现了不同层次,但民间画工仍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力量,大量的墓室壁画,建筑壁画,画像石(砖)都出自他们的手,宫廷画工是随统治者重视艺术的宣教作用和奢侈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
2. 《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3. 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形式有何新特点?
主要内容: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复杂的情节场面、政治、历史,英雄业绩。
艺术形式:构图上基本上都是采取横式构图,不受透视的限制,以连续的手法把宏大的场面,不同的时空的情节表现出来。
在当时观察、表现能力和镶嵌技术的限制下,利用“剪影”式的构图和形象处理方法,给人以简练浑厚古朴的艺术感受。
4. 西汉马王堆“T”形帛画有何艺术特色?
此画体现了西汉时期塑造形象和肖像画水平。
它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龙及动物把画面分成天、地、人的三部分,各部分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显得和谐而有变化。
以墓主人为中心的写实部分居中,四周描绘衬托幻想的境界。
有装饰的效果,又有写实的表现。
画面中的仙人、侍者、游龙、飞兽等的刻画无不细致生动,充满了奇异的想象。
其中最突出地也是作者着力描绘的是女墓主人的形象。
他肥硕而高大的身躯,华丽的服饰及拄杖而立的神态,表现出她的身份和精神特征。
此画在表现技法用线均匀有力,飞游腾跃,设色以石色为主,厚重沉稳,绚丽鲜明而又协调。
5. 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原因:除了经济的发达外,更主要的是和当时社会上盛兴的厚葬风气有关。
厚葬作为一种社会风气的兴起是汉武帝当政以后。
汉武帝时代由推崇黄老思想而转变为“独尊儒术”。
所谓独尊儒术,主要是尊崇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倡“行孝”,“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厚葬”。
墓室艺术正是厚葬风气中运用而生。
主要题材内容:1,原始神话、神仙世界——超时空的图式;2.历史故事、古圣先贤——时间上的回顾;3.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描绘——空间上的展开。
6. 简述重要的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在不事细节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在以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形成的气势的美;形象的笨拙古老,姿态不合常情,长短不和比例,直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典美。
“气势”和“古拙”是这一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
它体现了基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大一统帝国国力强盛和民族自尊心之上的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它标志着中国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味世界和伟大的传统。
7. 代表性地区画像石(砖)表现的内容及技法特色。
8. 略谈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为了体现秦王朝无坚不摧的军事力量和严整的军容,使那帝国江山万代的梦想永不破灭,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和真人、真马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
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从头部基本形上分,有“由”、“国”、“风”等字型的区别,从五官上分,有眼、眉、须、胡、嘴等各不相同的塑造。
军吏形象威武刚强,指挥若定,普通士兵勇敢机智、坚忍不拔,都展示出发自内心的信心。
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直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
9. 请你谈对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汉代石雕中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应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式。
艺术家以英雄的乘骑和各种野兽以及英雄威名远震的祁连山来象征英雄的业绩和体现战斗在边陲的英雄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
这批石雕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课轻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
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掘出活跃的生命。
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
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的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露出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藉于单纯而自然地外部形式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