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整理稿)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整理版]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2814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a.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艺术设计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距今(9000)年前,已制作出质地较为疏松的灰陶。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淘气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陶器遗存。
2.就具体器型而言,不同功能的器物在造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最为典型的炊煮器就是鼎)。
3.原始社会建筑形式主要有:穴居建筑穴居建筑大致呈现出从地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的发展历程。
干阑建筑新石器时代的橄榄建筑遗址及相关文物多发现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结语:新石器时代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
2.因材施教。
3.功能至上。
4.以人为本。
5.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设1.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所采用的(陶范法)(或泥摸法)的铸造工艺不可分割。
3.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的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多遵循追慕的“周礼”。
4.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
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5.除陶文外,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汉子为(甲骨文)。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1.商人重酒,(商代)的酒器十分发达。
(周代)禁酒,酒器的制作开始衰落。
2.(龙凤题材)是这一时期璧、璜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3.(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礼记》)提出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将主要殿堂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点的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于(烘托尊贵)的作用。
4.此外,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中国艺术设计史大纲内容

中国艺术设计史大纲内容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2、原始居住设计形式极其意义思考题:1)从原始的石器制作中对于我们理解艺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
2)原始居住设计揭示出中国建筑设计有哪些雏形。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青铜器2、古代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思考题:1)青铜器。
2)晚商都城的建筑格局。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冶铁的发明与铁器的制作设计极其影响2、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源泉思考题:1)结合时代背景简要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有哪些发展。
2)例举两篇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文献并简述古代设计思想。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秦汉时期的漆器业的兴盛极其启示2、汉代的思想家、美学家极其理论研究思考题:1)秦汉时期的陶瓷设计的艺术特色。
2)秦汉时期的设计理论要点。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印染服装业的恢复和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思考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染服装业设计特色。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刻工艺设计。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工艺特色2、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理论研究思考题:1)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工艺特色。
2)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理论研究。
第七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宋代丝织工艺极其品种设计2、宋代建筑、髹器工艺及其家具设计思考题:1)宋代染织工艺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2)宋代的设计思想与理论。
第八章:元代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元代的棉纺织工艺2、元代的印刷第九章: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明清时期的建筑设计及其艺术成就2、明清时期的家具工艺设计及其成就思考题:1)明清时期的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
2)明清时期的家具成就。
3)列举李渔的美学思想,结合艺术设计的实例分析说明。
第十章:近代史上的艺术设计本章重点、难点:1、近代史上的新兴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2、近代史上的建筑艺术装饰思考题:1)近代陶瓷设计的特色。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美术简史是研究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发展历程中,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美术简史的复习方法,包括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一些复习建议。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背景和主要艺术流派;(2)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3)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和演变过程;(4)艺术发展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
2、难点(1)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方法;(2)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艺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环境的理解;(4)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估。
三、复习建议1、梳理发展脉络,把握重要时期和艺术流派。
建议将中国美术简史分为若干个时期,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分别了解各时期的艺术发展背景、主要艺术流派和代表性艺术家。
2、掌握鉴赏方法,提高艺术品味。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艺术展览、欣赏名画等方式,逐渐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3、理解艺术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分析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
4、注重实践,强化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做题、画作练习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学术网站、艺术类论坛等途径,获取更多有关中国美术简史的资料和信息。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的整理方法,包括概述、重点与难点以及复习建议。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梳理发展脉络,把握重要时期和艺术流派,掌握鉴赏方法,理解艺术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注重实践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相信考生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以下内容根据《中国美术简史》整理,个人主观摘取,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部分1.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
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
绚丽夺目、鲜艳多彩。
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2.画品:南齐的谢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曹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3.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4.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色彩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粉饰意味。
5.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丹青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6.彩陶: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出现赭红,黑,白诸种色彩的艳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同一。
达到粉饰美化的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中美史复习提纲

中美史复习提纲中国美术简史复习提纲史前美术(一)基础知识:1、中国的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属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
2、《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3、《舞蹈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属于马家窑文化类型。
4、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5、马家窑彩陶文化主要分为三个类型:A.马家窑类型。
B.半山类型。
C.马厂类型。
(二)思考题:名词解释:彩陶。
试描述《舞蹈纹彩陶盆》及其文化内涵。
试描述《人面鱼纹彩陶盆》及其文化内涵。
先秦美术(一)基础知识:1、《四羊方尊》是商代的青铜器。
2、《莲鹤方壶》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
3、《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4、商代的书法以甲骨文为代表,西周的书法则以金文为代表。
(二)思考题:名词解释:甲骨文简述:瓷器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它是在制陶工艺上发展起来的,谈谈瓷器与陶器的不同之处。
秦汉美术(一)基础知识:1、武梁祠是东汉的建筑,其中保存了内容非常丰富的画像石,是汉画像石的典型代表。
2、《T字形帛画》是汉代帛画的重要作品,发现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3、草书是汉代新出现的一种书体。
4、《马踏匈奴》是汉代霍去病墓的主体石刻。
5、《说唱俑》是东汉四川成都富有浓郁生活情趣的陶俑。
6、汉代书法以隶书为主要的书体或官方书体。
(二)思考题:名词解释:画像石;画像砖;秦兵马俑。
名词解释:马踏飞燕、长信宫灯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一)基础知识:1、王羲之是生活在东晋的书法家,后世称之为“书圣”。
2、《昭陵六骏》是唐代皇帝陵中的重要雕刻作品,“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骑过的马。
3、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寺。
4、书法史上的“颠张狂素”指的是张旭与怀素,他们均以草书见长。
5、书法史上的“颜筋柳骨”指的是唐代的颜真卿和柳公权。
6、吴道子是生活于唐代的画家,被称为“画圣”。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1.早期艺术:中国艺术的根基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和古代文明时期。
这个时期表现了中国艺术最早的形式,如陶器、玉器、铜器等。
2.历代帝王墓葬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中,历代帝王墓葬艺术是一部重要的篇章。
尤其是在古代的陶俑和石刻艺术方面,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内容,如秦始皇兵马俑、明代明神宗陵墓壁画等。
3.历代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国艺术史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部分。
从古代的褒禅山诗画到与唐朝的吴道子、五代的顾恺之一样,中国绘画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
其中,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三大传统形式。
4.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紫禁城、长城、北京故宫以及苏州园林等。
5.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毛笔、墨、宣纸和墨砚,是书法乃至绘画的基本工具。
6.传统工艺品:中国传统工艺品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陶瓷、丝绸、雕刻、剪纸等。
这些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7.佛教艺术:佛教的传入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雕塑和壁画方面。
在佛教艺术中,以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以及龙门石窟最为著名。
8.民间艺术: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包括中国传统的戏曲、杂技、皮影戏以及传统手工艺等。
9.问题艺术: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现代和当代艺术中,问题艺术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用以反映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总的来说,中国艺术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民多年来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通过了解中国艺术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
中国艺术演变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

中国艺术演变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中国艺术演变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一、古代艺术:
1. 先秦艺术:
- 重要艺术形式:青铜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
- 代表性艺术作品:商代青铜器、楚墓竹简;
2. 古代朝代艺术:
- 唐代:
- 雕塑:灵动造型、栩栩如生;
- 诗歌:盛唐诗人的杰作;
- 画:众多名家涌现、山水画发展;
- 宋代:
- 诗词:史上最多的诗人;
- 绘画:以山水画为主流;
- 瓷器:瓷质细腻,造型多样;
二、近现代艺术:
1. 19世纪艺术:
- 西方艺术传入:
- 绘画:西方写实主义;
- 雕塑:西方雕塑技法;
- 建筑:西方建筑理论;
- 文人画派兴起;
2. 当代艺术:
- 时代的艺术:
- 中国画:艺术形式和题材受限;
- 改革开放后的艺术:
- 线条、色彩、空间等多样化;
- 外来影响:西方先锋艺术;
三、媒介艺术:
1. 印刷、摄影、电影、电视等媒介艺术:- 印刷艺术:活字印刷、版画;
- 摄影:记录现实;
- 电影和电视:影像艺术的发展;
四、当代艺术:
1. 表现形式多样化:
- 现代绘画:抽象、装置、行为等;
- 影像艺术:摄影、影片;
- 其他媒介艺术:数字艺术、雕塑、装置;
五、未来艺术趋势:
1. 科技与艺术融合:
-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
- 多媒体交互与体验;
六、结论:
- 中国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风貌。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艺术史(通史模式)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艺术史(通史模式)1. 早期艺术发展(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年前后,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古代中国的艺术主要包括陶器、青铜器和玉器。
- 艺术作品多以祭祀和宗教场合为主题。
2. 古代绘画(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 古代中国的绘画注重意境表达,强调笔墨技法。
- 的传入对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 著名的绘画流派有“魏晋风华”和“南北朝绘画”。
3. 唐宋绘画(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 唐宋时期,绘画取得了重要突破,注重写实和形象的表达。
- 清代文人画的发展使绘画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 著名画家有张择端、李唐等。
4. 宋元绘画(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 宋元时期,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
- 代表作品有南宋的《千里江山图》和元代的《千里图》。
- 画家们追求写实表现,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
5. 明清绘画(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 明清时期,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注重雅俗共赏和写意表现。
- 清代的“三大家”(文徵明、仇英、唐寅)对绘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西方绘画的传入对中国绘画产生了一定影响。
6. 当代艺术(公元1912年至今)- 当代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
- 中国画逐渐与西方绘画相结合,开创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 当代艺术家们以多种媒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以上是中国艺术史的简要概述,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备考高考历史考试非常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和画家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高考复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红色可能考论述蓝色可能考名解一、绘画艺术史(填空、名解、论述)1.半坡文化彩陶艺术特征(人面鱼纹彩陶盆)P1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因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从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继承老官台文化发展起来的。
半坡文化以动物图像为主,鱼纹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纹样。
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纹的形象较写实,以单独的鱼纹为主,形象多为展开的侧面形象,造型上以直线塑形,比例准确但形象质朴;另一种具有特色的纹样是人面纹。
半坡早期的彩陶上有两种形式的鱼与人面结合的形象:一种是人面寓于鱼的结合形象,将人面图像以适合的方式添加在鱼纹头部圆框中;另一种是鱼寓于人面的结合形象,人面嘴两旁对称的各自衔一鱼,鱼头与人嘴外轮廓共构成整鱼形。
描绘人面与鱼相连的图像,人面皆呈圆形,眼鼻形象明确,头像似戴着尖顶高帽,双眼眯成一线。
这类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与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典型的代表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2.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特征(舞蹈人物彩陶盆)P2-3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1石岭下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东部。
彩陶以鲵鱼纹为特色。
早期的鲵鱼纹多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呈弯曲状。
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彩陶上的鲵鱼图像,形象写实逼真,细部画得较具体,脸部、鱼爪和身上的花纹都用劲挺的细线勾勒,绘画水平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2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中部青海省东北部。
此类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点和螺旋纹。
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绘制螺旋纹,产生动的感觉。
因此,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流畅,富有动感。
与半坡的庙底沟型相比,显得更为精致美观。
1973年初,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舞蹈纹盆,内壁绘舞蹈花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
彩陶盆的装饰独具匠心,舞蹈队列在盆的内壁上部,如盆中盛水,舞蹈群则似舞于池边、柳下,并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这里展示的原始舞蹈,尽管非常简略,但那明朗质朴的动作,仍然透露着原始人的纯真的感情和炽热的情绪。
这种舞蹈或许属于原始巫术活动,或许仅是劳动之余的游戏歌舞。
○3半山类型: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其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1用螺旋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把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
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产生了一种富有变化的节奏美。
○4马厂类型: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大体是从繁到简。
常见的有回纹、折线纹,而以人形纹最有特色。
3.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汉代T字形帛画)帛画介绍:帛画主要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出土的地点大都位于当时的边远地区。
帛画的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
西汉早期帛画延续战国时期楚国帛画传统,是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有图画的旌幡,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覆盖在棺上。
在墓中所出的“遣策”中奖这种帛画称为“非衣”。
a)汉代T字形帛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13号汉墓,内容丰富,色彩绚烂,以左右对称、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这幅帛画是这一时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汉代的绘画水平。
b)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中一贵妇着宽袖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而立,上有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仅现一足的腾龙。
该画表现的是一楚国贵妇的“灵魂”被龙、凤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情景。
c)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
高37.5厘米、宽28厘米。
画面中一位侧身向左而立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悬宝剑的男子正手执缰绳,驾驭者一条巨龙弛进。
该画表现的也是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情景。
4.画像石、画像砖p14-15汉代厚葬之风极盛,墓室的建造十分考究,在祠堂或墓室里使用的这些画像石和画像砖,便是当时雕5.谢赫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6.顾恺之p21-227.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8.敦煌莫高窟壁画现实斗争的状况。
9.隋唐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阎立本作品举例:《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张萱:盛唐仕女(充满欢乐情绪,展现出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晚唐仕女(惆怅、幽怨)《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同时,周昉又是一名宗教画家,他画的形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
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
”,这就是为后世广为承传的“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为“周家样”。
吴道子:p3010.隋唐山水画(展子虔李思训父子)展子虔(开创了青绿山水):《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
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冈,平远的河水,确实取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
李思训(发展了青绿山水):《江帆楼阁图》他的画风突破了单纯以线勾勒填色的画法,以富有变化的勾斫表现山石树木的结构,再以青绿重彩填染,使画面富丽堂皇。
11.五代人物画(周文矩顾闳中)同为南唐宫廷画师,擅长画人物。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宫中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2.五代山水四家(荆关董巨)p35-3613.隋唐五代山水画的发展概况隋唐两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大唐帝国的前期阶段,版图广阔,国力雄厚,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山水画在隋唐时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而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一种是青绿山水,代表画家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
隋代画家展子虔的著名作品《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另一种是水墨山水,代表画家有王维、王墨等。
盛唐期间,山水出现重大变革。
王维是著名诗人,同时又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他提倡以诗入画,诗画一体,对山水画的变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评价他的作品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五代十国时期的西蜀和南唐,经济繁荣,政局相对稳定,加之统治者对绘画的爱好和对画院事业的重视,使两个地区的绘画特别发达,名手辈出。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南方的秀丽风光。
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4.徐黄异体(徐熙黄筌)黄荃:西蜀宫廷画家,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
黄荃写生功底深厚,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合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乎不见勾勒痕迹,情态生动逼真,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
代表作品:《五伦图》《写生珍禽图》徐熙:南唐士大夫,终身不仕。
他的画注意“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
他所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彩晕淡细碎为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
代表作品:《豆花蜻蜓图》15.北宋山水画(李成范宽郭熙《林泉高致》)p41-42李成喜爱山水,其山水多是寒林平远之景,下笔有神,在宋初极有盛名。
李成山水皆是山东平原的特色,其画特点是“烟云远近”和“木石瘦硬”。
李成很少用大块的浓墨,可谓惜墨如金。
他画山石用“卷云皴”,画松叶谓之“攒针”,画枯树精绝,多为“蟹爪”造型。
他卓越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北方山水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读碑窠石图》和《晴峦萧寺图》范宽生性宽厚、豁达大度,固有范“宽”之称。
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关仝,受李成影响更大。
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图》郭熙,字淳夫,虽是李成画派,但能博采众长,对山川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
早年他的风格细致秀美,晚年落笔益壮,技巧熟练,构思敏捷。
重视意境,无论高山峻岭,还是平原小景,取景布置都富有新意。
代表作品:《早春图》、《窠石平远图》、《关山春雪图》等。
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
16.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p43南宋山水画开创了刚健俊锐,水墨苍劲的新风格。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影响直至明清不衰。
李唐:他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以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向简括,开创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由于他的成就和影响,他实际上成了南宋画院的领袖和宗师。
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等。
刘松年:山水皴法明显受到李唐影响,画风严谨不拘,变雄强为典雅,在技法上变李唐的“劈斧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
兼工山水、人物、山水又兼具水墨和青绿,还精于界画。
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马远(马一角):早年学李唐的山水画,晚年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他的山水画构图简洁大胆取舍,往往以山川之一隅作为表现的对象留出大幅面的空白以突出主景。
传世作品有《踏歌图》夏圭(夏半边):师承范宽、李唐,喜用秃笔焦墨点染,富有野趣。
早年专攻人物,后以山水主城。
其构图习惯于把景物集中于一侧,空间旷大,意境渺远,人称“夏半边”。
代表作:《溪山清远图》17.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人,该画表现出对汴梁(开封)生活的赞美和怀念。
18.赵孟頫与高克恭并成为“南赵北高”在艺术理论方面他把“古意”与士大夫画“不求形似”的主张结合起来,提倡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岁工无益”,为元代文人画的勃兴奠定了理论基础。
19.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p54黄公望: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
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
在后世被誉为“元四家之冠”。
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九峰雪霁图》吴镇:他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
传世作品《洞庭渔隐图》,笔法苍郁,自提“只钓鲈鱼不钓名”等句,抒写其谢绝世事,寄情山水的情怀。
《渔父图》笔法凝练坚实,水墨圆浑苍润。
王蒙:多以纸作画,追求松石苍茫的效果。
《青卞隐居图》是他水墨山水画中的杰作,远景通过紧密的皴擦表现出空间的深度。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