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合集下载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05•【字号】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2年10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李再勇2012年11月5日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乡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景观规划的编制,城市设计、建筑总平面图及单体设计,以及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技术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参照本办法执行。

城镇个人建房的规划技术管理规范另行制定。

第三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贵阳市独立坐标系统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第四条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和顺应自然,构建“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城市特色;(三)合理用地,集约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四)统筹城市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章城市景观控制第五条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点做好主要景观轴线和主要节点、标志性建筑、城乡结合部、城市主要出入口的规划设计,突出广场、绿地、河道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和特色,并对下列区域进行城市设计:(一)城市主要道路、河道两侧、火车站、机场、城市广场周边以及客运交通枢纽、城市主要出入口等重要节点;(二)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古树名木保护范围、重点旅游区;(三)跨区域地段节点;(四)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区域。

(完整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完整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完整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 5 ⽇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第⼀章总则⼀、编制⽬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国家出台若⼲⽀持贵州发展的重⼤政策和战略措施,⾯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进⼊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重⼤变化。

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作提升的要求,进⼀步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修订。

⼆、指导思想全⾯贯彻党的⼗⼋⼤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独具特⾊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本次修订期限⾄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市域:即贵阳市⾏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湖区、清镇市、修⽂县、开阳县、息烽县;总⾯积 8034 平⽅公⾥。

中⼼城区:东起⼩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朱昌镇、⾦华镇、久安乡、⽯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麦架镇、沙⽂镇、都拉乡;总⾯积 1244 平⽅公⾥。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修⽂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县龙场镇、扎佐镇;总⾯积 3121 平⽅公⾥。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81-06 收稿日期 2023-08-21摘 要 “大十字”是贵阳市商业区的中心,承载着贵阳历史文化和城市商业空间的变迁。

借鉴城市形态学理论,把贵阳市“大十字”地块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历史地图,对其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的街道系统、建筑功能、建筑基底、建筑高度、地块循环等形态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规律和特征。

发掘贵阳城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加深对城市系统时空发展的理解,以期对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市形态学 形态演变 空间格局 中心城区Abstract The Dashizi district is the center of Guiyang commercial district, carrying the changes in Guiyang's historical culture and venue space. Using the theory of urban morphology for referenc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of Guiyang's Dashizi district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maps of different stages, the street system, building functions, building bases, building heights, plot circulation and other morph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are analyzed, so as to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Explor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Guiyang, and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ystem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asis for urban renewal.Keywords Urban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Spatial pattern, Central urban area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Commercial Cen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Form Process:A Case Study of the Dashizi District in Guiyang黄 蕊 | Huang Rui 张建涛 | Zhang Jiantao贵阳市“大十字”地块(简称“大十字”地块)作为贵阳市老城区的发展起源,承载了贵阳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记忆,是贵阳市历史发展的地区缩影,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 | 更新时间:2007-07-15 | 来源:贵阳市国土局一、概况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西南内陆腹地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

07’至107。

17’,北纬26。

11至27。

22’之间。

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按壤,西靠毕节地区和安顺市,北邻遵义市。

据贵阳市统计局2001年末统计资料:全市总人口335.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3.38%。

土地总面积80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36%,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和44.5%,余为山间平坝。

2001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6828公顷。

全市共辖六个区、一个市,三个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

全市下辖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镇、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和修文县,总计29个镇、54个乡、32个街道办事处,131个村民委员会。

1 996年市域总人口310.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38万人,农业人口174.88万人。

全市人口平均密度386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为0.2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93公顷。

贵阳市地貌上属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4217.9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842.37平方公里,各占土地总面积的52.3%和35.2%;坝较少,仅911.9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 3%;此外还有约1.2%的峡谷等地貌。

全市土壤总面积60.82万公顷。

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草甸土等8个土类,其中分布最广的三个土类黄壤30.16万公顷、石灰土19.66万公顷、水稻土8.01万公顷,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49.59%、32.33%和13.17%。

贵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气温15。

C;,平均降水量1197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常常由于季节问降水量的不均衡造成旱涝灾害,此外早春的倒春寒、初夏的冰雹、秋天的白露风、冬季的冻雨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及交通带来不利。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发布日期:2014-09-访问次数:8028字号:[大中小] 25《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一.重新确定贵阳市城市性质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定位的普遍规律以及贵阳市的主导特征、比较优势,贵阳市城市定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确定贵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二.加强城乡统筹,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1.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产业、用地向城镇集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2.城乡统筹策略(1)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城乡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加快建立面向“三农”、适当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城市经济、科教、文化、卫生、人才等资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2)制定分类指导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针对城镇不同的基础条件、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近郊镇带动边远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3)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立优质、高效的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文教以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水利灌溉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支持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福利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由“众星捧月”调整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

贵阳市中心城区花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贵阳市中心城区花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贵阳市中心城区花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适应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纵深推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贵阳市城市功能完善,加快花溪组团城市建设发展,保障花溪城市用地健康有序地进行开发建设,为城市规划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贵阳市城乡规划局、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制定了《花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花溪山川秀丽、风光俊逸、气候宜人,是国内和贵州省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是贵阳“森林之城”、“避暑之都”、“休闲天堂”最精华之所在。

因此,花溪的发展定位和城市规划建设更加需要“创新思维、抓纲铸魂、打造特色”,体现生态文明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在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上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发展思路,创新理念、体现特色、加快发展,形成贵阳市主城区中最具潜力、最具优势、最具特色的功能组团。

花溪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自然生态基础。

一是气候舒适,生态环境优越。

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上,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如春,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并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花溪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8.1毫米,相对湿度82%,常年平均气温14.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3℃。

花溪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主要包括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到41.4﹪。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体现了贵州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特色。

花溪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景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23%。

区内有国家级特等景观4个,国内一等景观18个,国内二等景观32个,国内三等景观27个。

以花溪公园为中心,沿花溪河两岸,绿洲成群,林木青翠,田畴交错,景色天然。

陈毅元帅题诗“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是花溪风景最真实的写照。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城市规划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城市规划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城市规划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08•【字号】黔府办发[2011]77号•【施行日期】2011.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城市规划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77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城市规划全覆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贵州省城市规划全覆盖实施方案城市(含县城,下同)规划是各级政府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城市规划编制相对滞后、规划前瞻性不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低、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亟待加强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城镇化带动战略和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精神,加快做好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根据《城乡规划法》和《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城镇化带动战略,统筹城市规划编制实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切实加强空间管制,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引导城市建设走布局集中、城镇集聚、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推动节能、节地、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落实防范和抵御各种灾害的措施,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 | 更新时间:2007-07-15 | 来源:贵阳市国土局一、概况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西南内陆腹地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

07’至107。

17’,北纬26。

11至27。

22’之间。

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按壤,西靠毕节地区和安顺市,北邻遵义市。

据贵阳市统计局2001年末统计资料:全市总人口335.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3.38%。

土地总面积80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36%,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和44.5%,余为山间平坝。

2001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6828公顷。

全市共辖六个区、一个市,三个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

全市下辖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镇、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和修文县,总计29个镇、54个乡、32个街道办事处,131个村民委员会。

1 996年市域总人口310.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38万人,农业人口174.88万人。

全市人口平均密度386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为0.2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93公顷。

贵阳市地貌上属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4217.9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842.37平方公里,各占土地总面积的52.3%和35.2%;坝较少,仅911.9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 3%;此外还有约1.2%的峡谷等地貌。

全市土壤总面积60.82万公顷。

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草甸土等8个土类,其中分布最广的三个土类黄壤30.16万公顷、石灰土19.66万公顷、水稻土8.01万公顷,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49.59%、32.33%和13.17%。

贵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气温15。

C;,平均降水量1197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常常由于季节问降水量的不均衡造成旱涝灾害,此外早春的倒春寒、初夏的冰雹、秋天的白露风、冬季的冻雨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及交通带来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发布日期:2014-09-25 访问次数:8028字号:[ 大中小]《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一.重新确定贵阳市城市性质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定位的普遍规律以及贵阳市的主导特征、比较优势,贵阳市城市定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确定贵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二.加强城乡统筹,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1.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产业、用地向城镇集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2.城乡统筹策略(1)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城乡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加快建立面向“三农”、适当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城市经济、科教、文化、卫生、人才等资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2)制定分类指导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针对城镇不同的基础条件、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近郊镇带动边远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3)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立优质、高效的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文教以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水利灌溉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支持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福利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由“众星捧月”调整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

突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

将金阳新区与老城、小河等区域连片发展,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

建设用地约300平方公里(若以国土口径统计,建设用地289.86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320万。

(1)一城(主城):以老城区、金阳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白云等区域,实现城市紧凑、集约发展。

主城建设用地约204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237万。

(2)三带:将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隔离绿化带及生态缓冲区,体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布局特色,充分发挥山体绿化对过滤空气、防护污染、调节城市温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3)多组团:顺应城市自然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在主城周边布局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即主城北部的高新区组团,南部的花溪组团,东部的龙洞堡组团,东北部的新天组团。

主城周边组团建设用地约9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83万。

(4)严格保护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渔洞峡水库等城市饮用水源安全,同时加强对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鱼梁河、麦架河、黔灵湖、观山湖等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绿化景观环境营造,在城市内部构筑多条“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绿化景观走廊。

(5)在城市各功能组团之间,结合花溪城市湿地公园、黔灵山公园、长坡岭森林公园、贵阳市森林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阿哈水库、百花湖等若干大型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形成城市重要生态战略点,避免城市建设过于连片发展,保护城市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生态格局。

(6)加强以环城林带为主的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绿地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实现城市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空气清新的环境建设目标。

四.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1.完善市域交通体系(1)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立足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目标,与西南地区交通枢纽、西部中心城市定位相适应,构建以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为龙头,以水运为重要补充,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便捷、枢纽设施布局合理、交通科技现代化、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铁路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配合建设贵阳至广州、贵阳至成都、贵阳至长沙、贵阳至昆明客运专线和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

市域快速铁路网由“一环一射两联线”构成。

一环:环城快速铁路,全长133公里,共设置13个主要车站;一射:贵阳东—开阳快速铁路;两联线:久长—永温,林歹—织金。

新建贵阳火车北站、贵阳火车东站,扩建贵阳南站编组站、改貌货运站,建设完善清镇、将军山、扎佐、都拉营、西站、谷立等货运站,优化完善贵阳铁路枢纽布局,提高市域铁路客、货运输能力。

(3)公路以贵州省“六横、七纵、八联”的公路网发展战略为指导,贵阳城市经济圈交通建设为目标,高等级公路、国道干线为骨架,省(县、乡)道为联系,在市域构建“一环、两横、九射线”的安全、便捷、高效的市域快速公路网体系。

一环: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东北环线—西南环线—南环线);两横:黔西—瓮安(贵阳城市经济圈环北段),修文—福泉;九射线:贵新(贵阳—新寨)、贵广(贵阳—广州)、贵惠(贵阳—惠水)、贵黄(贵阳—黄果树)、厦蓉(贵阳—成都)、贵黔(贵阳—黔西)、贵毕(贵阳—毕节)、贵遵(贵阳—重庆)、贵开(贵阳—开阳—遵义)等高速公路。

(4)航空加快龙洞堡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配套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开辟中远程国际航线,拓展航空客源,打造西南一流航空窗口,推动城市对外开放;建设龙洞堡国际机场集疏通道,提高机场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5)内河航运大力整治乌江航道,建设开阳港、息烽港,提高乌江进入长江的通航能力;加快码头、道路等航运配套设施建设。

2.完善中心城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及路网骨架(1)航空:推进龙洞堡国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至2020年,龙洞堡国际机场年客运量1550万人次,货运量22万吨。

(2)铁路:大力推进贵阳铁路枢纽建设,枢纽场站由“一个编组站、三个客运站、若干货运站”组成,包括南站编组站,贵阳火车站、贵阳火车北站、贵阳火车东站,货运站为贵阳西站、改貌、都拉营、将军山、谷立等,至2020年,贵阳铁路年客运量3500万人次,货运量3000万吨,编组能力20000辆/日。

(3)公路:公路枢纽场站由“七个客运站、七个货运站”组成,在金阳将军山新建贵阳汽车客运西站,在新天、龙洞堡、花溪分别建设客运北站、东站和南站;调整现状客车站和二客站功能为旅游客运和公交换乘站;结合贵阳火车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旅游客运站;新建或扩建将军山货运站(将军山物流中心)、龙洞堡货运站(龙洞堡物流中心)、三桥货运站(三桥物流中心)、改貌货运站(改貌集装箱物流中心)、沙文货运站(沙文高新产业物流中心)、都拉营货运站(都拉物流中心)、竹林货运站(竹林物流中心),至2020年,贵阳公路年客运量45000万人次,货运量12000万吨。

(4)城市道路骨干路网系统通过对中心城区道路网的优化调整,建设完善“一横、一纵、一环”的路网主骨架和“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干路网系统。

“一横、一纵、一环”:一横:北京西路—北京路—北京东路;一纵:甲秀北路—甲秀中路—甲秀南路—迎宾路;一环(环城高速公路):东北环线—西南环线—南环线。

“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一环路:蟠桃宫—宝山北路—北京路—枣山路—浣沙路—解放路—宝山南路—蟠桃宫;二环路:三桥—改茶路—贵黄路东段—南二环—富源路—东二环—北二环—贵遵路南段—三桥;三环路(环城高速公路):东北环线—西南环线—南环线;十六条射线:贵黄路艺校至金华段、北京西路、观山路、黔灵山路、金朱路、甲秀北路、盐沙路、新天大道、北京东路、汤粑关路、机场路、东站路、富源路、桐荫路、花溪大道、甲秀南路。

五.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1.城乡供水工程(1)优化现有水利工程的服务功能,合理利用水资源,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统筹水资源配置,立足开发利用本地区水资源,建立质优、面广、量足、安全的城乡供水体系。

(2)至2020年,全市城镇人均综合用水量450—500升/人•日,城镇自来水供水能力约200万立方米/日,自来水普及率100%,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

2.城乡排水工程(1)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指导方针,加快城镇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加强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逐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水体的良性循环。

(2)至2020年,全市污废水排放总量6.93亿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区4.41亿立方米;市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以上。

3.城乡电力工程至2020年,全市用电量约为420亿千瓦时,最高供电负荷约为6773兆瓦;加快输变电项目的建设,市域新建50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24座;加快市域500千伏环网建设,实现市域220千伏电网全覆盖,构建安全、高效的电力网络体系。

4.城乡信息工程(1)贯彻建设信息化城市的总体要求,完善通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满足运营商平等竞争和各类信息业发展需求。

(2)至2020年,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14%左右,移动电话普及率不低于130%,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不低于50%,有线电视住宅用户入户率达到90%。

5.城乡燃气工程(1)积极开拓新气源,扩大供气能力,优化燃气气源结构;积极争取得到国家对气源开拓的支持,引入管道天然气,同时加强与其他省份及地区之间的能源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基地,加快市域燃气输配系统的规划建设,增强城市燃气供应保障;提高管道气化率,拓宽燃气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以天然气、焦炉煤气为主,煤层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为辅的城镇燃气供应模式。

(2)至2020年,贵阳市中心城区燃气气化率达到95%,其中管道气化率高于90%;一市三县城市燃气气化率高于85%,其中管道气化率达到60—75%。

城市基本实现燃气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六.完善住房保障规划,实施“住有所居”民生行动计划1.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2.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并予以优先安排。

3.积极探索市场化途径,发展保障性住房。

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必须按一定比例配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性住房,由市、区住房保障部门统一收购后,用于保障性住房安排。

4.在位于老城区边缘、人口较密集、公共交通便利的区域,选择部分商品住房用地,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时,明确项目中住宅建筑总面积的一定比例住房提供给政府作为公共租赁住房。

5.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方式,加快进行成片危旧房改造工作,使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