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审批文件汇编

合集下载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黔府函[2014]111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6.15
【实施日期】2014.06.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
(黔府函〔2014〕111号)
贵安新区管委会:
《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恳请批准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请示》(黔贵安管呈〔2014〕9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定位职能、发展规模、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规划范围。

贵安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清镇市红枫湖镇以及百花社区、红新社区、新岭社区、红塔社区、巢凤社区,花溪区石板镇、党武镇、湖潮乡、麦坪镇,平坝县鼓
楼街道办事处、安平街道办事处、夏云镇、天龙镇、 ***镇、羊昌乡、高峰镇、马场镇、乐平镇、十字乡,西秀区蔡官镇、七眼桥镇、大西桥镇、旧州镇、刘官乡、黄腊乡,规划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近期:2013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

(三)发展规模。

到2020年,贵安新区城镇人口达到9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4.5平方公里左右;到2030年,贵安新区城镇人口达到。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81-06 收稿日期 2023-08-21摘 要 “大十字”是贵阳市商业区的中心,承载着贵阳历史文化和城市商业空间的变迁。

借鉴城市形态学理论,把贵阳市“大十字”地块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历史地图,对其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的街道系统、建筑功能、建筑基底、建筑高度、地块循环等形态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规律和特征。

发掘贵阳城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加深对城市系统时空发展的理解,以期对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市形态学 形态演变 空间格局 中心城区Abstract The Dashizi district is the center of Guiyang commercial district, carrying the changes in Guiyang's historical culture and venue space. Using the theory of urban morphology for referenc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of Guiyang's Dashizi district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maps of different stages, the street system, building functions, building bases, building heights, plot circulation and other morph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are analyzed, so as to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Explor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Guiyang, and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ystem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asis for urban renewal.Keywords Urban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Spatial pattern, Central urban area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Commercial Cen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Form Process:A Case Study of the Dashizi District in Guiyang黄 蕊 | Huang Rui 张建涛 | Zhang Jiantao贵阳市“大十字”地块(简称“大十字”地块)作为贵阳市老城区的发展起源,承载了贵阳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记忆,是贵阳市历史发展的地区缩影,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的批复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的批复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1.23•【字号】筑府函〔2019〕140号•【施行日期】2019.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的批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你局报来《关于成立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有关事宜的请示》(筑资源规划呈〔2019〕436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同意成立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全面统筹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

附件: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及工作机制2019年11月23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组织领导,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

一、组成人员名单主任:陈晏(市委副书记、市长)常务副主任:徐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副主任:王春(副市长)王嶒(副市长)唐兴伦(副市长)刘晓萍(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委员:许俊松 (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肖振能 (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朱 (市政府办公厅一级调研员、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杜华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吴义宁(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进(市教育局局长)刘良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国玺(市民政局局长)杨波(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熊国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俞洋(市交委主任)左章超(市水务局局长)田胜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德勇(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梁淑莲(市体育局局长)张缨(市统计局局长)吴德刚(市林业局局长)周勤(市商务局副局长)袁云龙(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魏燕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谭承忠(市人防办主任)李世永(市消防支队支队长)向东(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刘刚(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清(市铁建办负责人)王黔(云岩区政府区长)黄成虹(南明区政府代理区长)梅俊(花溪区政府区长)李成(乌当区政府区长)步岚(白云区政府区长)罗杨(观山湖区政府区长)王鸣明(清镇市政府市长)管庆良(修文县政府县长)廖勇(息烽县政府县长)李仕勇(开阳县政府县长)张建军(高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栾雁(贵阳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常文松(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谢秩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仁忠(市城投集团公司董事长)曾军(市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吕鸿(市交通集团公司董事长)李红卫(市轨道集团公司董事长)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杨、杜华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饶晓曦、欧阳薇任办公室副主任。

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9年修订)的批复

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9年修订)的批复
毕节是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总体规划的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省城市工作大会精神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贱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统筹做好毕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髙质量发展确保按期打贏脱贫攻坚战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建设 用 地 与 建 设 活 动 实 行 统 一 、 严格 的 规划 管
理 ,
市级城 市规划管理权 不得下放 ,
切 实 保 障
规 划 的 实 施 。 禁 止 在 《总 体规划》 确 定 的 建 设 用 地 范 围 之 外 设 立 各类开 发 区 和 城 市新 区 。 要
建 立 健全 《总体规 划》 动 态 监 管 制 度 , 定 期 对
城 镇 综 合 承 载 力 促 进 城 乡 基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
化 ,
改善 城乡 空间 品质 和人居环境 ,
促 进 区 域
协调 ,
推 动 乡 村 振 兴 。
三 、 优 化 城 市 功 能 和 空 间 布 局 。 要 坚 持 节
约 集 约 利 用 土 地 , 严 格 控 制 城 市 规 模 , 遵 守
)》
示 收悉 。
经研究 ,
现 批
复 如 下 :


原则同意
《 毕 节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年 201 0— 2030

}》
20 19 年 修 订


以 下 简

称 《 总 体 规 划 》 ) 。 毕 节 是 以 “ 开 发 扶 贫 、 生 态

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10年本)

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10年本)

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10年本)简要说明:(一)本目录根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贵州省2004年本)》制订。

(二)在贵州省范围内建设实行核准制的基本建设项目,适用本目录。

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本目录根据情况变化,将适时调整。

一、国务院核准的项目(一)电力核电站。

(二)交通运输新建机场。

(三)城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四)社会事业娱乐:大型主题公园。

二、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一)农林水利水库:国际河流和跨省(区、市)河流上的水库项目。

其他水事工程:需中央政府协调的国际河流、涉及跨省(区、市)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项目。

(二)能源1.电力水电站:在主要河流上建设的项目和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及以上项目。

抽水蓄能电站。

火电站。

热电站:燃煤项目。

风电站: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项目。

电网工程: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

2.煤炭煤矿: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开发项目。

煤炭液化:年产50万吨及以上项目。

3.石油、天然气原油:年产100万吨及以上的新油田开发项目。

其他项目由具有石油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天然气: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

其他项目由具有天然气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

国家原油存储设施。

输油管网(不含油田集输管网):跨省(区、市)干线管网项目。

输气管网(不含油气田集输管网):跨省(区、市)或年输气能力5亿立方米及以上项目。

(三)交通运输1.铁道新建(含增建)铁路:跨省(区、市)或100公里及以上项目。

2.公路公路: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公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跨省(区、市)的项目。

独立公路桥梁、隧道:跨境、跨海湾、跨大江大河(通航段)的项目。

3.水运煤炭、矿石、油气专用泊位:新建港区和年吞吐能力200万吨及以上项目。

集装箱专用码头。

内河航运:千吨级以上通航建筑物项目。

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5—
表 2 世界、国家文化自然遗产名录......................... (108) 表 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109) 表 4 国家级森林公园名录......................................... (110) 表 5 国家级地质公园名录......................................... (111) 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112) 表 6 省级、市(州)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112) 表 7 省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114) 表 8 省级森林公园名录..............................................(116) 表 9 省级地质公园名录..............................................(117) 表 10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17) 表 11 重要水源地保护区名录..................................... (120) 表 12 国家重要湿地名录..............................................(124) 表 13 国家湿地公园名录..............................................(124) 表 14 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录......... (125) 附件 5:附图..........................................................................(126) 图 1 贵州省行政区划图.......................................(126) 图 2 贵州省地形图..............................................(127) 图 3 贵州省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128) 图 4 贵州省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129) 图 5 贵州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130) 图 6 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131) 图 7 贵州省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图..........................(132) 图 8 贵州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133) 图 9 贵州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134)

国务院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98]109号

国务院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98]109号

国务院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国务院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98〕10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批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请示》(豫政文〔1997〕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陇海--兰新地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

郑州市要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改造传统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力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郑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并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全部行政辖区7446.2平方公里为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

市区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要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

依照《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职能分工,有步骤地加强外围组团的建设。

四、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到2000年,城市(不含上街区,下同)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不得超过132平方公里;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不得超过189平方公里。

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现代化城市功能的要求,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严格控制并切实保护好农业、水源、生态等非建设用地,严禁侵占和蚕食。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31•【字号】筑府发[2007]49号•【施行日期】2007.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筑府发(2007)49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文﹚》、《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经济市建设的决定》和中共贵州省第十交代表大会和中共贵阳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我市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各类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市政府决定大力推进我市的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

为此,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建设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的意义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构建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无序混乱状态,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资源节约国策的客观要求,是加快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建设的重要工作。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构建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效扎实地将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设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构建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作为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有效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