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子的传说故事
龙生九子介绍及传说

龙生九子介绍及传说《龙生九子:各有各的“怪脾气”》咱今儿个来唠唠龙生九子的那些事儿。
我之前去一个古寺庙游玩,那寺庙里的建筑上雕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神兽,一打听才知道好多都是龙子呢。
先说说老大囚牛吧,这囚牛呀,就喜欢音乐,整天守在琴头,像是个超级音乐迷。
我就想象着它在那听着悠扬的琴音,摇头晃脑,陶醉得不行,就像那些在音乐节现场疯狂打call 的粉丝。
老二睚眦可就不一样了,那是个好勇斗狠的主儿。
它总是出现在刀剑之上,仿佛在说:“谁要是敢动我守护的东西,我就跟他没完!”我看到寺庙里一尊神像手持的宝剑上就刻着睚眦,那模样凶巴巴的,眼睛瞪得像铜铃,好像下一秒就要冲出去跟人打架似的。
老三嘲风呢,喜欢站在高处眺望,所以常常被放在屋脊上。
我站在寺庙院子里抬头看,那嘲风在屋脊上威风凛凛,像是在给整个寺庙站岗放哨。
它可能在想:“我在这高处,啥动静都别想逃过我的眼睛。
”蒲牢就比较有趣了,它特别怕鲸鱼,但是声音却特别响亮,所以就被放在钟上。
我当时看到寺庙里的大钟,就琢磨着,这蒲牢是不是每次被敲响的时候,都在心里害怕着会不会有鲸鱼突然冒出来呢?狻猊长得像狮子,却喜欢安静地坐着抽烟。
我在寺庙的香炉旁看到它的雕像,就好像看到它正悠闲地吐着烟圈,说:“这世界太喧嚣,我就爱静静地待着,闻闻这香火味。
”霸下,也就是赑屃,力大无穷,总是驮着沉重的石碑。
我试着去推了推寺庙里驮着石碑的赑屃雕像,那家伙,纹丝不动,我就感叹这霸下的力气可真不是盖的,这得背了多少故事在背上啊。
狴犴公正严明,常常出现在衙门大堂之类的地方。
我仿佛看到它在那严肃地看着堂下的人,心里想着:“我在这,谁也别想徇私舞弊。
”负屃喜欢文学艺术,和囚牛有点像,它总是盘绕在石碑上的文字周围。
我凑近看那些石碑上的字,就觉得负屃像是在认真地阅读这些古老的文字,汲取着其中的文化养分。
最后就是螭吻了,它喜欢吞东西,所以在屋脊两端,张着大嘴。
我看着屋脊上的螭吻,就想它是不是一直都饿着肚子,在那等着吞掉什么不好的东西,守护着整个建筑呢。
【民间故事】海南民间故事:龙子和妹妹

【民间故事】海南民间故事:龙子和妹妹很久很久以前,在海南岛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兄妹,龙子和妹妹。
龙子是一个很聪明很勇敢的小伙子,而妹妹则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姑娘。
有一年,因为天气异常干燥,整个海南岛都陷入了严重的旱灾。
村庄里的水井都干了,农田里的庄稼也都快要枯萎了。
人们无论怎么祈求取水雨,都无可奈何。
一天,龙子听说了一个传说,说是海的深处有一个老龙,他掌管着海水之源。
如果能找到他,求他下雨就没有问题了。
龙子立刻决定要前往寻找老龙。
为了找到老龙,龙子先是乘坐船只走了很远,然后跳进水里,一路游向海底。
他游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老龙。
老龙看到龙子十分年轻,便问:“孩子,你这么年轻,怎么会到这来?”龙子解释了当地的旱情,请求老龙降雨。
老龙听了,说到:“我不能直接降雨,但我可以让你拿到一颗神珠,让你到某个地方投入海中,就能引来甘雨。
”然后老龙给了龙子一颗珠子。
龙子拿到了神珠后,心中非常感激,他和老龙谈了一会儿话,然后就匆匆离开了海底。
回到岸边,他告诉了妹妹他在哪里找到老龙,和老龙说的话。
他让妹妹来帮忙,在村庄里找到可以投放珠子的地方。
妹妹果然很聪明,她找到了可以投放珠子的位置,又在岸边拢了一把水,便急急忙忙地前往相应的地方投下了神珠。
果然不出所料,太阳就在不久后不见了踪影,天空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雨水纷纷而下。
果然,龙子成功地解决了旱灾危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智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而且,只要我们保持善良和对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关于龙子的传说故事

细说龙子太古时候,鸿蒙之初,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鸡卵,内部一片混沌,无边无际,漆黑一片,不知道过了多少亿万年,卵内孕育出一条巨龙,这条巨龙在卵内不停地盘旋游动,向四面冲突,却始终突破不了卵壁,又过了一万八千年,这条巨龙演化为一个龙首人身的巨人,这便是盘古。
同时演化出来的还有一面巨大板斧,盘古握板斧,不停地开凿,又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巨卵劈成两块,这时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
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
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尽管盘古的身体从宇宙消失,变化为世界中不同事物,但是他的身体各部分的精气和神气却幻化成了不同的神兽,由于盘古是巨龙演化的,我们便把这些神兽都成为“龙子”,龙子数量较多且长相、性格、爱好和特长都不一样。
古代人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是个贵数,所以被用来描述龙子数量,故称“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长”。
这些龙子,个个都不同凡响,故事和传说层出不穷,他们的排行顺序却没有具体定论。
NO.1赑屃(音bì xì)赑屃:(bì xì)又名霸下、龟蚨、填下,形似龟,但脖颈长,且覆满龙鳞。
关于龙子的传说故事

细说龙子太古时候,鸿蒙之初,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鸡卵,内部一片混沌,无边无际,漆黑一片,不知道过了多少亿万年,卵内孕育出一条巨龙,这条巨龙在卵内不停地盘旋游动,向四面冲突,却始终突破不了卵壁,又过了一万八千年,这条巨龙演化为一个龙首人身的巨人,这便是盘古。
同时演化出来的还有一面巨大板斧,盘古握板斧,不停地开凿,又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巨卵劈成两块,这时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
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
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尽管盘古的身体从宇宙消失,变化为世界中不同事物,但是他的身体各部分的精气和神气却幻化成了不同的神兽,由于盘古是巨龙演化的,我们便把这些神兽都成为“龙子”,龙子数量较多且长相、性格、爱好和特长都不一样。
古代人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是个贵数,所以被用来描述龙子数量,故称“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长”。
这些龙子,个个都不同凡响,故事和传说层出不穷,他们的排行顺序却没有具体定论。
NO.1赑屃(音bìxì)赑屃:(bìxì)又名霸下、龟蚨、填下,形似龟,但脖颈长,且覆满龙鳞。
龙子的传说

龙子的传说龙,作为中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图腾,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龙生九子”之说,也由来已久,但它真正被记录在案,是从明朝才开始有的,而且版本众多。
在那些不同的“九子”版本中,最被世人认可的有两个:一个是明武宗时期内阁首辅李东阳在《怀麓堂集》中所记载的“老大囚牛,老二睚眦(yá zì),老三嘲风,四子蒲牢,五子狻猊(suān ní),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i xi),七子狴犴(bìàn),八子负屃(fù xì),老九螭吻(chī wěn)”;另一个则是明代大文豪杨慎在《升庵集》中记载的“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椒图”细数下来,这两个版本有同有异,加在一起一共出现来十二个龙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玄妙,内涵往往也很宽泛,如果把它当做严谨的科学知识去解读,就不好玩了。
其他版本的还有:老大囚牛(qiú niú),老二睚眦(yá zì),老三狴犴(bìàn),老四狻猊(suān ní),老五饕餮(tāo tiè),老六椒图(jiāo tú),老七赑屃(bì xì)(霸下),老八螭吻(chī wěn),老九貔貅(谐音“皮休”)等等。
1.赑屃(音bì xì)龟形有齿,气大好负重,常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长寿、吉祥、走鸿运的保护神;力拔山兮托功德赑屃又名龟驼、霸下、填下,形似千年老龟,可以背驮货物,但与龟不同的是,它的脑袋被塑造成没角的龙头模样,而且四肢遍生鳞片。
传说赑屃生来力大无穷,好驮重物,曾经驮着三山五岳到处游走,而如今人们所见的赑屃,只背驮着石碑。
传说,龙子们曾助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可当他们要回天庭,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不想放他们走,便对赑屃说:“你若能驼动太祖皇帝的功德碑,我便让你还去。
龙有九子的故事

龙有九子的故事龙生九子的传说_《山海经》龙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个个不相同,这是自古来人们都晓得的,但它们怎么会留迹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狼烟滚滚,百姓受苦受难、饥荒死亡,怨气遍地。
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令身前的天神刘伯温下凡辅佐明君,以定天下,解除百姓痛苦,造福苍生。
天神刘伯温奉旨下凡辅佐明君,整治乾坤,但恐身单力薄,难有作为。
玉皇大帝说:“朕赐你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助你成功。
”刘伯温找到龙王,龙王说自己年老体弱,事务繁忙,且四海不可一日无王,只得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的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老大赑屃,龟形不是龟,嘴生牙齿,浑身鳞片,力大无穷,能驮三山五岳。
刘伯温用它驮送军粮。
老二螭吻,头象鱼尾如鸟尾,故又叫鸱尾,能喷浪降雨。
刘伯温用它来抵御敌人火攻。
老三椒图,形似螺蚌,能预知危险,遇险即团合。
刘伯温用来守卫寨门。
老四麒麟,不畏火焰刀剑,用作阵前护卫。
老五睚眦,性格暴躁,喜好杀戮,刘伯温曾令他为先锋征讨,可它见人就杀,血腥恐怖。
刘伯温只得令它守卫兵器。
老六螭首,能吞江吐雨,刘伯温用它行兵布阵。
老七朝凤,能飞檐走壁,刘伯温用来警卫中军。
老八蒲牢,声音洪亮,能传千里,刘伯温用来报时,传送军令。
老九囚牛,能通万物之言,辨别声音,刘伯温令他侍候左右。
刘伯温带着龙九子南征北战,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
龙九子完成了玉皇大帝钦命,欲回龙宫复命,朱棣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他想了一计,说是要修建紫禁城,需龙九子帮助,急急去见刘伯温。
也是天机有定,这一日朱棣去见刘伯温时,因刘伯温连年征战,积累成疾,病得昏昏沉沉,朱棣求借斩仙剑,就同意了。
龙九子是神兽,朱棣拿着斩仙剑号令它们,它们顿时大发雷霆,不听差遣。
朱棣见用宝物不能差遣龙九子,便决定用计使龙九子就范。
朱棣对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三山五岳,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龙之子海马龙传说_民间故事

龙之子海马龙传说相传,海马龙是龙王的第十个儿子,长着龙头海马的身子,自小聪明伶俐,娇小可爱,身为龙族,却从不争强好斗,恃强凌弱,因此得不到龙王的喜欢。
龙王认为自己是掌管兴云降雨,统领四海水族的王,子嗣应该威猛霸气,雄踞四海。
前面的九个儿子个个都勇猛过人,执掌一方,在仙界享有盛誉。
长子囚牛蹲踞琴头,统管人间音乐;次子睚眦盘踞刀柄,统领人间兵器,三子嘲风守护民宅,威慑妖魔;四子蒲牢雄踞钟纽,其声响入云霄,警示世人;五子狻猊侍奉佛祖,享尽人间烟火;六子赑屃力大无穷,能背驼三山五岳;七子狴犴明辨是非,掌持世间牢狱;八子饕餮凶猛好食,能护四方安宁;九子貔貅吞万物而不泄,助人招财进宝,唯独这第十个儿子自小一直跟在父母身边,整日和虾兵蟹将嬉闹,没半点本领,心里厌恶,却也无奈。
一日,渤海东面岱舆,吴峤,方壶,瀛州,蓬莱五座仙岛的仙人来到龙宫请求龙王庇护。
原来,五座仙岛没有根漂浮在海上,每座岛靠三只巨大的海龟驼着才不会漂走。
今日,一个巨人从昆仑山北面9万里的龙伯国赶来要钓走他们的海龟,仙人们斗不过巨人,只得来龙宫请求龙王派人帮助赶走巨人。
龙王统领四海,仙岛是他的管辖范围,保护仙岛自然义不容辞。
于是,他召集十个儿子问谁敢去和巨人交战。
九个儿子都知道龙伯国巨人生长三十余丈,口大如缸,性情暴虐,力大无穷,不要说和他交战,站在他脚下都感到战战兢兢,于是个个都找借口推辞。
海马龙见九个哥哥都去不了,主动站出来说:“父王,让孩儿去试试吧。
”龙王吃惊地说:“你?你九个哥哥都恐怕斗不过那巨人,你去岂不白白送死,还败了我的名声。
”海马龙说:“哥哥们各据一方,事情太忙,并不是惧怕巨人。
父王你年事已高,孩儿也已长大,怎么能让你亲自出战?孩儿定有法子制服那巨人。
”龙王心想,龙生龙,凤生凤,我的儿子定有他过人的地方,一直以来只是没发现。
于是就答应了。
海马龙也不披甲,也不带兵,独自一人往五仙岛飞去。
龙伯国巨人确实非常高大,海水只没到他的大腿,口如缸、鼻如岗、眼如窗,正在海里捞海龟呢。
龙王九个儿子的传说故事

龙王九个儿子的传说故事咱来唠唠龙王那九个儿子的传说故事哈。
龙王的大儿子叫囚牛。
这囚牛啊,可不像它老爹那样成天在水里兴风作浪啥的。
它就喜欢音乐,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呢。
你看那些琴头上雕着的小兽,好多就是囚牛的模样,它就整天趴在琴头上听人弹奏美妙的曲子,陶醉得很。
二儿子睚眦就不一样啦,这可是个好斗的主儿。
睚眦长着豺身龙首,性子特别刚烈,而且好勇斗狠。
它老是嘴里叼着刀剑,就盼着能有个机会大显身手,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的形象刻在刀剑的吞口处,感觉有它在,这刀剑都多了几分威风。
老三叫嘲风。
嘲风这小家伙特别喜欢冒险,哪儿危险就往哪儿去。
它老是站在宫殿的房角上,就像个勇敢的小卫士一样。
而且嘲风长得也很特别,威风凛凛的样子,有它在房角上镇着,感觉宫殿都更安全了呢。
蒲牢是老四。
这蒲牢的胆子可小了,别看它是龙子,但是它特别害怕庞大的东西,尤其是鲸鱼。
不过呢,它的叫声特别响亮。
所以呀,人们就把蒲牢铸在大钟的钟纽上,然后把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的形状。
这样一敲钟,蒲牢就吓得大声叫唤,钟声也就特别洪亮。
老五狻猊也是个很有趣的家伙。
它长得像狮子,但是又有着龙的特征。
狻猊特别安静,不喜欢动,就爱坐在那儿闻香。
所以在香炉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那么静静地趴着,享受着袅袅香烟,仿佛在思考龙生哲理呢。
老六赑屃,这家伙可有力气了。
它长得就像一只大乌龟,但是可比乌龟大多了,也威风多了。
赑屃喜欢驮东西,而且驮的还都是很重很重的东西。
传说里它经常驮着石碑,那石碑老重了,可它驮着就跟玩儿似的,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
第七个儿子叫狴犴。
狴犴长得威风凛凛的,它特别正直公正,明辨是非。
在古代的牢狱大门上,经常能看到狴犴的雕像,就好像它在那儿守护着公正,那些犯了错的人一看到它就害怕,它就像正义的化身一样。
八儿子负屃呢,和它的哥哥赑屃有点关系。
负屃也很喜欢文字,它经常盘绕在石碑头顶。
你想啊,赑屃驮着石碑,负屃在石碑上头,这哥俩就像和石碑有缘似的,一个驮一个绕,也是挺有意思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说龙子太古时候,鸿蒙之初,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鸡卵,内部一片混沌,无边无际,漆黑一片,不知道过了多少亿万年,卵内孕育出一条巨龙,这条巨龙在卵内不停地盘旋游动,向四面冲突,却始终突破不了卵壁,又过了一万八千年,这条巨龙演化为一个龙首人身的巨人,这便是盘古。
同时演化出来的还有一面巨大板斧,盘古握板斧,不停地开凿,又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巨卵劈成两块,这时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
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
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尽管盘古的身体从宇宙消失,变化为世界中不同事物,但是他的身体各部分的精气和神气却幻化成了不同的神兽,由于盘古是巨龙演化的,我们便把这些神兽都成为“龙子”,龙子数量较多且长相、性格、爱好和特长都不一样。
古代人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是个贵数,所以被用来描述龙子数量,故称“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长”。
这些龙子,个个都不同凡响,故事和传说层出不穷,他们的排行顺序却没有具体定论。
NO.1赑屃(音bì xì)霸下、龟蚨、填下,形似龟,但脖颈长,且覆满龙鳞。
赑屃乃盘古脊背精气所化,极能负重,被尊为龙子中老大,也是我国四大神兽“玄武”的模型。
赑屃背上有“洛书河图”,伏羲依次而演成八卦,大禹据此成功治水并划分天下九州。
大禹治水时,赑屃和应龙一样,都是大禹驾前得力干将,为了抗击滔天洪水,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挪移到指定地方,同时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治水成功后,为了让后人不忘大禹治水奇功,甘愿驮运巨大的功绩石碑,静心修行。
相传鼍(tuó驼)龙为赑屃的后代之一,赑屃和他的后代们如果经历一万年的修行,便会蜕去外壳,变为真正的神龙。
那个蜕下的壳非同小可,乃是万宝之宝!因为此壳有二十四肋,按天上二十四节气,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
赑屃壳内的这24颗大神珠乃是各类神珠的起源,如我们知道的雮尘珠(凤凰胆)、避(定)风珠、避火珠、避水珠、通灵珠(下凡变成挪吒)、化龙珠、辟邪珠、月明珠等。
这些神珠又有离奇的遭遇被不同的神仙所持有。
而后来的鼍龙壳内的珠子,多为大小不同夜明珠。
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有生动的描述。
NO.2螭吻(chīwěn)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乃盘古斗志精气所化,“虬尾似鸥鸟”,性情好望喜吞,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魑魅,有“斗战神魔”之称。
所以人们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装饰,尤以作屋脊镇火的兽头为多,做张口吞脊状,并用许逊的宝剑加以固定。
螭吻后代有蛟、虬、蟠螭等类,“有鳞曰蛟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其中蛟无角威猛,能战饿虎,苏东坡诗云:“潜鳞有饿蛟,掉尾取渴虎”,就是说他,类似今日的鳄鱼,“猪婆龙”也属于蛟类。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奇。
蛟修行千年会化为龙升天而去,比起赑屃成龙似乎很简单很多,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龙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流进了江洋湖海,成为那里龙王的部下,被迫过着不自由的“上班族”生活。
虬、蟠螭和蛟差不多,但个头略小,能力也不强。
NO.3蒲牢(音pú láo)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乃盘古惊秫之气所化,受到惊吓后,会大声鸣吼,声振寰宇。
后来的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
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
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也是蒲牢后代之一,华表柱顶之蹬龙,观音坐骑金毛犼都是蒲牢后代。
NO.4狴犴(音bì àn)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老虎,形象威风凛凛,平生好讼,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乃是盘古正义之气的幻化。
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相传前南宋的时候,有个专管牢狱的人叫犴裔。
犴裔看管监狱时,对待犯人就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和善,每天都给犯人讲解出狱后怎样做一个好人,因此很多贪官都妒忌他,一直想找机会把他杀掉。
当时的皇帝赵构很迷信,光是天天为他作法的道士就有七八个,其中有一个是皇帝最为信任叫封咒的道士被贪官收买了。
有一次,封咒为皇帝作法,就在用龟甲占卜时,忽然大惊失色,告诉皇帝“犴裔乃是瘟神”。
皇上听到这话立刻下旨,让大奸臣秦桧处理这件事。
秦桧领旨后问其他几个同党该如何处置犴裔,他的同党都说:“该把犴裔处死,最好今日正午问斩。
”秦桧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立刻让人把犴裔抓来。
在犴裔被押赴刑场的途中,街道两旁的百姓都为犴裔鸣不平。
犴裔被押到刑场时,他对着天喊到:“想我犴裔一生为国为民,哪儿作过对不起陛下的事。
陛下您斩了我不要紧,但您千万不要再相信那道士的谗言了,否则大宋江山不保,黎民百姓遭殃呀!”接着,他又对那些奸臣说:“你们这些衣冠禽兽,害死了人都不知悔改,我犴裔就算化成走兽也要找你们报仇血恨。
”说完便被斩首了。
当时在场的百姓们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电闪雷鸣,一头怪兽出现在云头。
只见他“麟头豸( zhì)尾体如龙,足踏祥光至九重。
”这头怪兽用一阵龙卷风把道士和奸臣们都卷上了天,又摔在山头。
山头立刻裂开一条缝隙,把他们全部封在里面了。
这头怪兽叫狴犴,是犴裔的化身。
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
NO.5饕餮(音tāo tiè)饕餮,乃盘古贪欲之气所化,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四目在腋下,长颈四足,虎齿人爪,头有一对角,全身寒气围绕,多数呈青白色,长数十丈,其音如婴儿,行进迅疾若风,性凶悍,极贪吃,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头无身。
在尧帝时,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和穷奇称为“四凶兽”,支持尧帝的儿子丹朱和大舜争夺天下。
后被应龙和后羿所杀。
古人把饕餮纹装饰到青铜器上,一方面体现对神的敬畏,让反神的恶兽永受煎熬;另一方面是警醒当权者,不要如恶兽一样贪得无厌。
NO.6蚣蝮(bā xià)蚣蝮(或蚆螛、霸下),乃盘古亲水之气所化,比龙短小,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有点狮子相,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
好水,又名避水金睛兽,行走在水中,周围会自动形成无水空间,双目在水中如橙黄色火球,照射很远距离,其在水中行走如在空气中一样。
相传,大禹治水时,四海水位飘忽不定,洪峰、海啸不断,许多村舍、良田不知不觉间便被淹没,大禹心急如焚,在蚣蝮的帮助下(骑着蚣蝮),检查了四海底部,终于找到了原因,成功地插下“定海神针”,从此四海水面一片平静,波澜不惊。
人们为了纪念、表彰其在治水中立下的功劳,按照它的模样雕成石像放在河边的石礅上,并说这样就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
不知牛魔王怎么把他搞到手的,居然也有避水金睛兽(碧水金睛兽)作为坐骑。
蚣蝮寓意四方平安之意,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
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
也有传说蚣蝮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
在故宫、天坛等中国古代经典的汉族宫殿建筑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NO.7睚眦(yázì)睚眦,乃盘古之斧的肃杀之气所化,龙首豹身,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
后被人[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
相传,睚眦曾辅助大禹荡平四海之内凶兽(包括上面提到的四凶)、水怪,大战无支祁等立下很大功劳,但因其杀性太重,心胸狭窄,故不被后人立庙纪念。
各朝代中的猛将如张飞、李逵、尉迟恭等名将都有睚眦的影子,仿佛是睚眦转世。
传说纣王无故兴兵攻打西周,文王犹豫不决,睚眦直言梦谏文王,慷慨激昂,明以大义,使其下定决心和纣王一搏,同时还把姜子牙推荐给文王,这样看来睚眦应多在渭水中活动,难怪姜子牙直钩垂钓那么长时间还没被饿死。
NO.8 狻猊(音suān ní)狻猊(Suān ní),金猊、灵猊、狻麑(ní),形如狮,能食虎豹,喜烟好坐,乃盘古歆嗅之气所化,其性情沉稳,但勇猛异常。
禹王曾令其和彭铿一起,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其守护烹饪之火,让军士们衣食无忧,为治水大业也算立下较大功劳。
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文殊菩萨见他强猛而不彰,沉稳而又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也算修成正果。
他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NO.9椒图(jiāotú)椒图,乃盘古壅闭之气所化,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领地。
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
NO.10 囚牛囚牛,乃盘古瑶音之气所化,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能洞悉宇宙之音理,并编制为音乐。
他曾陪虞舜学五弦琴,使其领略音乐的意义和作用;他还教湘君鼓瑟,让她领悟到琴瑟和鸣的奥妙;他配合乐官夔制定音乐,教化万民,为虞舜盛世做了很大贡献。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雕刻在琴头上。
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NO.11嘲风嘲风,唯一一个来自盘古身体的瑞兽,乃盘古心脏所化,威武如巨狮,头似狗(仿佛是龙犬盘瓠),腋生双翼,百邪不敢靠近。
因其美观、威严,而且还能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故专门用来化解风水十八煞中的反光煞。
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房顶角上的嘲风装饰。
但是嘲风本身是灾难的集合体,地震,海啸,天炎都是嘲风的力量,禹王治水时,其为海、风神禺强所制服。
NO.12麒麟麒麟,吉祥神宠,形象是龙头,马身,龙鳞,尾毛似龙尾状舒展。
乃盘古祥瑞之气所化。
麒麟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
在中国众多的汉族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都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