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黄河的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黄河的民间故事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下面就为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些故事。
一、《伏羲划界》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刚刚出现在地球上。
当时,天地虽然广袤无垠,却没有界线,人们往往迷茫无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于是,上天派来伏羲姐弟二人,让他们在地上划定一条明确的界限,方便人类的生存。
伏羲姐弟携带着一架天书和一根金色的神笔,来到黄河边。
他们沿着黄河上游行走,伏羲姐弟亲手勾勒出了一条美丽的界线,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河”。
二、《炎帝之战》炎帝是古代中国的一位部落首领。
相传在远古时期,黄河一带居住着许多部落,这些部落时常争斗不休。
炎帝领导自己的部落,力量强大,他决定统一黄河一带,结束无休止的战争。
于是,他率领众将士,与其他部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多年的战斗,炎帝终于战胜了其他部落,统一了黄河一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三、《禹治水》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中的圣人,也是伟大的工程师。
相传在古代,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禹担起了治水的重任,他带领着数万民众,辗转于黄河沿岸。
经过不断的实践,禹终于发现了黄河解决水患的方法。
他组织人们修建了堤坝,挖掘了沟渠,改变了黄河的决口,使得黄河变得平静起来。
禹治理黄河的经历被后人称为“禹治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段佳话。
四、《大禹渡河》相传在古代,黄河的河水是非常汹涌的,人们想要渡过黄河非常困难。
有一天,一位名叫大禹的英雄决定帮助人们渡过黄河。
他找来一群强壮的水手并带上一条大船,准备渡河。
他领导着水手们,艰难地向黄河行进,边走边战胜种种困难。
终于,大禹和他的水手们成功地渡过了黄河。
人们为了纪念大禹的壮举,将黄河称为“大禹渡河”。
五、《河神的守护》相传在黄河的源头,有一座叫做“河神庙”的神秘建筑。
河神庙是黄河的守护者,也是人们对黄河的祈福之地。
每当雨季来临,黄河的水流会变得湍急,人们为了安全祈求河神的保佑,就会来到河神庙烧香拜佛。
有关黄河民间故事三则

有关黄河民间故事三则导读:本文有关黄河民间故事三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故事一:】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
满口答应。
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
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
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
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
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
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_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_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母亲河。
那么你知道在民间流传着哪些故事是和黄河有关的呢?现在就跟店铺来看看这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吧。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1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
满口答应。
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
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
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
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
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
黄河的民间故事

黄河的民间故事1、【望洋兴叹】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
他站在黄河岸上。
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始终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2、【鲁班修造将军柱】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
百姓称之为将军柱。
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
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
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
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
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
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黄河的神话传说1、大禹治水禹之前鲧被舜派去治水,他采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败了,禹改变了鲧的做法,采用了“疏”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五则

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五则一条流淌着千年的河流,流转时间,流转四季,流转变迁。
唯有它依旧静静的流淌着,没有改变着自己的方向,使命!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母亲在时光的流淌着也发生了许多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过来看看吧。
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一:《李闯王渡黄河》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
”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
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
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有关黄河的传说故事二:《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一、介绍黄河,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饱经沧桑的黄河孕育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敬畏与热爱。
本文将带您走进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感受其中的勇敢、智慧和感人之处。
二、伏羲卧岳据传,远古时代,伏羲氏在黄河岸边创造了八卦,开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在古代民间故事中,有一段关于伏羲卧岳的传说。
相传,伏羲氏曾带领族人居住在黄河河岸,附近有一座高山,名为岳山。
一年的春天,黄河突然暴涨,冲破了堤坝,洪水滔天,危及伏羲氏一族的生命安全。
伏羲氏经过观察黄河流势,得出了拯救一族的方法。
他发现,岳山山势陡峭,水势直接冲击上面,导致水势更加汹涌。
于是,伏羲氏决定卧在岳山前方,以自己的身躯作为止水的堤坝。
伏羲氏卧在岳山前,黄河迅速涌来,形成滔滔巨浪。
伏羲氏咬紧牙关,忍受着水流的冲击,坚守岳山前。
数日后,黄河水势逐渐退去,伏羲氏最终化作巨石,成为岳山的一部分。
岳山成为人们膜拜的圣地,也成为黄河沿岸居民的精神象征。
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伏羲氏用自己的身躯保护族人的壮举,表达了对黄河的敬畏与感激。
三、大禹治水黄河的泛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民间故事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传,夏朝时期,黄河泛滥频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大禹,是一个勇敢且智慧的年轻人,得知黄河的泛滥后,毅然决定担起治理黄河的责任。
大禹带领人们沿着黄河一路走到源头,深入了解黄河的起源和流程。
他从事实观察中发现,黄河的泛滥与河道的状况有关,于是他开始着手整治河道。
大禹雇佣了大量劳力和技术工人,开始清理河道、修建堤坝,整顿水流。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河的泛滥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这个功绩使大禹成为了中国古代治水英雄的代表。
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他们对黄河的依赖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
四、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故事发生在黄河畔的扬州。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1·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内射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杀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留下来,形成了现在滚滚的黄河. 2·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河图、开山斧、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河伯给他的。
从前,有个人叫冯夷,但是在黄河中被淹死。
冯夷死后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玉帝让冯夷去治理黄河,从此,冯夷称河伯。
他一心要画个河图,河伯和村里的后老汉察看黄河水情,可后老汉累病了,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把河图授给他。
大禹根据图上的指点,治住了黄河。
神话传说:1·大禹治水禹之前鲧被舜派去治水,他采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败了,禹改变了鲧的做法,采用了“疏”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九过家门而不入的他,终于成功。
禹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后人也尊称禹为“大禹”。
2·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
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历史人物:1·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黄河、淮水等;南至荆州,治理了长江、汉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区(今甘肃境内,敦煌县东),治理了黑水、渭水等;东至扬州,治理了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等。
黄河的民间故事

黄河的民间故事黄河,源自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承载了无数的历史和文化,流经的地区也孕育了许多民间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几个与黄河相关的精彩民间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黄河的源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的上游有一个叫做黄果山的地方,群山环绕,云雾缭绕,景色美不胜收。
山中有一棵巨大的梧桐树,树干高耸入云,枝叶繁茂。
梧桐树的树洞里住着一只神仙,他化身为一只老鹰飞过黄果山,俯瞰着整个地域。
有一天,黄豆树将要抽芽,黄河神仙决定为黄豆树取个名字,于是他在山顶放眼望去,看到了一片美丽的黄金,霞光在黄金上闪耀,于是他给这条河取名为黄河。
从此,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带来了丰收和幸福。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黄河水的变化。
相传,古时候黄河的水常常泛滥成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一位聪明的老人决定给黄河做个闸门,来控制洪水的发生。
老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最终在黄河上游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石闸,有效地控制了洪水的发生。
黄河的水量也因此得到了调节,不再泛滥成灾。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聪明的老人,将他修建的石闸命名为“闸山”,并且还给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命名为“老人峰”。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黄河的泥沙。
黄河以其泥沙之多而闻名于世,正是这些泥沙使得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中国的黄土高原。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年轻的农夫,他非常勤劳,每天都努力地耕种田地。
一年的春天,他不顾大家的劝告,带着他最好的水牛和最锋利的铁锹来到了黄河边。
他用铁锹不停地挖土,掏出了许多的泥沙,然后带着泥沙回家,在自家的田地上撒下。
经过一年的时间,他的田地显得格外肥沃,农作物也比其他人的要丰收许多。
为了纪念这位勤劳的农夫,村民们将他的名字取为“黄土”,并且将这片沃土带来的收成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黄土丰年”。
这些民间故事只是黄河文化的冰山一角,在黄河流域地区还有许多与黄河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是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长河。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千百年母亲河滚滚东流,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与黄河有关的故事和传说,流传最广的当属《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关于黄河的传说》、《李闯王渡黄河》、《望洋兴叹》、《鲁班造将军柱》、《河伯授图》
至于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人物,更是数不胜数。
除了上述传说中的人物大禹、冯夷、李自成、鲁班;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黄河还孕育了尧、舜、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无数风流人物;著名理财家刘晏;改革家王安石;民族英雄岳父;文人欧阳修、司马光、苏辙、王之涣等;近代《黄河颂》词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提出“一定要把黄河治好”一代伟人毛泽东等。
鲤鱼跳龙门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
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
他站在黄河岸上。
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始终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
【大禹】
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河图;二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经常泛滥成灾。
河伯对于之水,束手无策,自己道行浅,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
玉帝让他先画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他找到村里的老汉。
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两
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
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千万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
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河伯看着河图,画得一清二楚。
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
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
不料,黄河,屡屡泛滥。
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老汉儿子叫后羿,射箭百发百中。
羿不让他去找河伯。
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
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
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想必是大禹,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
他抬头一看,河对岸的老人在喊,问他是谁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
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
”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
河伯拔箭捂眼,!”他越想越异常疼痛,气的就去撕那幅水情图。
正在这时,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
”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
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
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
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
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
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
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
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倾囊相授。
大禹高兴。
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