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民间故事400字精选

合集下载

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

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

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与龙有关的神话故事(8篇)龙的生肖相传,远古时代的龙没有角,且在陆地生活。

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想当属相和兽王,取代虎的地位,人间开始了龙虎斗,玉帝只得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

龙虽然高大,却不及老虎威风,于是听取蜈蚣的建议向公鸡借了角。

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为水中水族之王,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得排在虎后面。

自此,龙在十二生肖中便占据了一席之地。

之后,龙又担心若把角还给公鸡,水族们会不服它,便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一头扎进水中,再也不上陆地了。

龙生九子传说龙与九种不同的生物(包括母牛、豺狼、鸟、蛤蟆、狮子、乌龟、老虎、青龙、鱼)结合,生出了九种不同的后代。

明代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记“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民间传说,老大囚牛爱好音乐;老二睚眦好斗喜杀;老三嘲风形似兽,好险又好望;老四蒲牢形似盘曲的龙,好鸣好吼;老五狻猊,形似狮子,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老六霸下形似龟,好负重,力大无穷;老七狴犴形似虎,好讼,却又有威力;老八负屃似龙形,好文;老九螭吻口阔噪粗,好吞。

龙生九子也成了比喻各有所长的典故。

叶公好龙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传说,楚国人沈诸梁是叶地县尹,人们称他为“叶公”。

叶公常常对人说,他最喜欢呼风唤雨、能大能小、变化万端的龙。

他在自家大门前的石柱子上雕刻了一对大龙,屋内家具也都和龙有关,空闲时常常画龙,连给孩子取名都不离龙。

天界的真龙得知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下凡向叶公表示谢意。

一日,叶公正在午睡,屋外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叶公惊醒,起来关窗户,这时真龙突然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叶公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

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于是瘫倒在地,不省人事。

真龙瞧见,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

该故事也用来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它,甚至畏惧它的人。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大全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大全

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大全
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蛟龙形态,全身呈黑色,头部有鹿角,
眼睛如铜铃,又叫“黑龙”。

相传它生活在黄河之中,每逢风雨雷电,蛟龙便会在河中腾空而起,引发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灾难。

为了解救百姓,大禹治水时,曾亲自下黄河,与黑龙搏斗七日七夜,最终将其镇压在黄河之底,从此黄河不再泛滥。

另一个著名的龙的传说是关于龙王的故事。

相传龙王是海中之神,掌管着海洋的风雨和潮汐。

龙王居住在东海龙宫,拥有无尽的
财富和权力。

在一些传说中,龙王还有七个儿子,分别统领着东、南、西、北、中、上、下七个海域。

龙王的传说中充满了神秘和奇
幻色彩,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除了以上的传说,龙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着丰富的形态和寓意。

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赋予了祥瑞和权力的象征。

在古代,皇帝
被称为“龙的传人”,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

在民间,龙也被视为
风水的象征,被用来辟邪避凶,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龙在中国文
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大全中,涵盖了古代对龙的崇拜、
神秘和祥瑞的寓意。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们对力量、智慧和神秘的向往。

相信在未来,龙的传说故事还会继续在中国文化中发扬光大,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神话传说。

苏州关于龙的民间故事

苏州关于龙的民间故事

苏州关于龙的民间故事苏州,这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

其中,关于龙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

本文将为您讲述苏州民间流传的几个有关龙的传说。

一、苏州双龙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苏州城内有一条恶龙,它兴风作浪,危害百姓。

有一天,两位仙人途径苏州,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降服恶龙。

经过一番激战,两位仙人终于将恶龙击败,并将其封印在苏州城外的双塔下。

为了保护苏州百姓,两位仙人化身为两条龙,一条守护在苏州城的东面,另一条守护在西面。

从此,苏州城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二、白龙潭传说在苏州太湖边,有一个名叫白龙潭的地方。

相传古时候,这里住着一条善良的白龙。

白龙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捕鱼、浇灌农田,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天,白龙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下凡间。

村民们为了报答白龙的恩情,纷纷在潭边祈祷,希望白龙能够早日重返天庭。

感动了上天,白龙终于得以重返天庭。

为了纪念白龙,村民们将这个潭命名为白龙潭,并在附近修建了一座白龙庙。

三、黑龙潭传说与白龙潭相对的,是苏州的另一处名胜——黑龙潭。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条黑龙。

黑龙性格暴躁,经常发大水淹没农田,危害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来,一位得道高僧来到这里,用法力将黑龙降服,并将其封印在黑龙潭中。

从此,黑龙改过自新,不再危害村民。

为了感谢高僧的恩情,村民们将这个潭命名为黑龙潭,并在附近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奉这位高僧。

四、龙井传说苏州著名的龙井茶,也有一段与龙有关的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位茶农在山中发现了一片神奇的茶园,这里的茶叶香气浓郁,口感甘甜。

茶农将茶叶带回家,泡给村民们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

有一天,一位老人来到茶园,告诉茶农这是一条龙变的。

龙为了报答茶农的照顾,将自己的龙鳞化作了这片茶园。

从此,这片茶园所产的茶叶都带有龙气,被人们称为龙井茶。

总结:苏州的民间故事中,有关龙的形象丰富多彩。

这些传说既展现了龙的神奇力量,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短篇龙的神话故事_龙的神话故事5篇精选

短篇龙的神话故事_龙的神话故事5篇精选

短篇龙的神话故事_龙的神话故事5篇精选龙湖,对我们而言是神秘的,又是熟悉的,带着它独特的魅力。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短篇龙的神话故事,供大家参考。

龙的神话故事1锦线女龙在定海紫微地方,流传着一个“锦线女龙”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狭门山坳里,住着一户人家。

家中母女两口,母亲韩氏,女儿姓郑名绣花。

郑绣花心地善良,勤劳聪明,描龙绣花,巧夺天工。

她绣的凤好像会飞上天,她刺的花能引来群群蜜蜂,她描的龙看上去隐隐会动。

绣花姑娘在远近一带出了名,母女俩就靠帮人刺绣苦度时光。

有一年夏天,滴雨不见,庄稼枯死了,水井乾涸了。

绣花心里着急呀!她想!人人都说龙会化雨,我何不绣条龙,或许真能降下甘霖解救旱情。

于是她找出一条白绢,穿银针,引彩线,一针针,一线线,认认真真地绣起龙来。

绣呀绣呀,白天绣,夜里绣,茶不喝,饭不思,一刻不停地绣。

整整绣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绣出了一条色彩斑烂的锦龙,橙角红须,黄鳞金爪,栩栩如生,真像活龙一样美!锦龙绣成了,绣花又好不容易从山沟里找来一盆清水,恭恭敬敬把锦龙放进水盆,供在自己绣房的窗台上。

绣花每日每夜守着它,祈祷锦龙早日降神雨。

一天,母亲来到绣花房中,见女儿精疲力尽地伏在窗台上,想叫女儿上床休息。

韩氏走近窗台,猛见盆中锦龙张牙舞爪地在游动,吓得她啊地一声惊叫,绣花惊醒过来见母亲惊恐万状地端着水盆要往窗外倒,慌忙伸手夺过水盆。

母亲说:“盆里有妖怪!”说着又来夺水盆。

绣花不让,转身躲开,不料手上一滑,水盆掉到地上。

只听得轰隆一声响,摔下水盆的地方顿时变成了一个水潭,这就是现在的“洞底府龙潭”。

绣花一见盆子砸,锦龙没了,一阵心痛,哇地一声哭喊,跳进水潭去捞锦龙。

说也奇怪,绣花在水潭里一阵翻滚,头上居然长出两只角来。

眨眼间,潭里腾空飞出一条七色锦龙。

韩民一看着了慌,以为是妖怪抓走了女儿,就拚命地抓住龙爪不放。

可是,龙越腾越高,她一松手,只见龙爪上掉了一件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女儿的绣花鞋。

那鞋子不偏不倚跌落在一株大树下。

龙的神话故事大全

龙的神话故事大全

龙的神话故事大全长期以来神话故事一直都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但神话故事是否只是为了儿童,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没有定论。

那么有关龙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龙的神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龙的神话故事篇一:锦线女龙在定海紫微地方,流传着一个“锦线女龙”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狭门山坳里,住着一户人家。

家中母女两口,母亲韩氏,女儿姓郑名绣花。

郑绣花心地善良,勤劳聪明,描龙绣花,巧夺天工。

她绣的凤好像会飞上天,她刺的花能引来群群蜜蜂,她描的龙看上去隐隐会动。

绣花姑娘在远近一带出了名,母女俩就靠帮人刺绣苦度时光。

有一年夏天,滴雨不见,庄稼枯死了,水井乾涸了。

绣花心里着急呀!她想!人人都说龙会化雨,我何不绣条龙,或许真能降下甘霖解救旱情。

于是她找出一条白绢,穿银针,引彩线,一针针,一线线,认认真真地绣起龙来。

绣呀绣呀,白天绣,夜里绣,茶不喝,饭不思,一刻不停地绣。

整整绣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绣出了一条色彩斑烂的锦龙,橙角红须,黄鳞金爪,栩栩如生,真像活龙一样美!锦龙绣成了,绣花又好不容易从山沟里找来一盆清水,恭恭敬敬把锦龙放进水盆,供在自己绣房的窗台上。

绣花每日每夜守着它,祈祷锦龙早日降神雨。

一天,母亲来到绣花房中,见女儿精疲力尽地伏在窗台上,想叫女儿上床休息。

韩氏走近窗台,猛见盆中锦龙张牙舞爪地在游动,吓得她啊地一声惊叫,绣花惊醒过来见母亲惊恐万状地端着水盆要往窗外倒,慌忙伸手夺过水盆。

母亲说:“盆里有妖怪!”说着又来夺水盆。

绣花不让,转身躲开,不料手上一滑,水盆掉到地上。

只听得轰隆一声响,摔下水盆的地方顿时变成了一个水潭,这就是现在的“洞底府龙潭”。

绣花一见盆子砸,锦龙没了,一阵心痛,哇地一声哭喊,跳进水潭去捞锦龙。

说也奇怪,绣花在水潭里一阵翻滚,头上居然长出两只角来。

眨眼间,潭里腾空飞出一条七色锦龙。

韩民一看着了慌,以为是妖怪抓走了女儿,就拚命地抓住龙爪不放。

可是,龙越腾越高,她一松手,只见龙爪上掉了一件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女儿的绣花鞋。

龙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龙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龙的民间故事和传说1. 《叶公好龙》有个叫叶公的人,他整天念叨着:“我好喜欢龙呀!”他家里的龙画、龙雕、龙摆件到处都是。

他逢人就说:“龙可太厉害了,太威风啦!”一天,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叶公这么喜欢自己,就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

叶公看到真龙,吓得浑身发抖,大喊:“哎呀妈呀,救命呀!”就好像我平时总说喜欢小狗,真看到大狼狗朝我跑过来,我也会有点害怕呢。

2. 《画龙点睛》张僧繇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可是不点眼睛。

有人就问他:“为啥不给龙点眼睛呀?”张僧繇说:“点了就飞走啦!”大家都不信,非让他点。

张僧繇没办法,就给其中两条龙点上了眼睛。

哇,那两条龙真的腾空而起,飞向天空了!这就像我画画,有时候留一点小悬念,最后再添上精彩的一笔,那感觉多棒呀!3. 《屠龙勇士》从前有个勇士,到处宣扬:“我要去屠龙!”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勇气。

有一天他真的遇到了龙,他握紧宝剑冲上去,和龙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最后他满身伤痕地回来了,却骄傲地说:“我和龙战斗过了!”就好像我鼓起勇气去挑战很难的事情,不管结果怎样,我都很自豪呢。

4. 《龙女报恩》有个穷书生救了一只受伤的小动物,没想到那是龙女变的。

龙女说:“谢谢你救了我,我会报答你的。

”后来龙女送给书生很多宝贝。

这跟我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对我好一样呀。

5. 《龙王降雨》老百姓们求龙王:“龙王呀,快下雨吧,庄稼都要干死啦!”龙王听到了,就呼风唤雨,给大地带来了滋润。

就像我口渴的时候特别想喝水,植物们也需要雨水的滋润呢。

6. 《龙争虎斗》龙和虎碰到了一起,龙说:“我才是最厉害的!”虎也不甘示弱:“哼,我才不怕你!”它们就打了起来,打得昏天黑地。

这跟我和小伙伴争谁的玩具更好玩似的。

7. 《小龙学飞》小龙看着天空说:“我要学会飞!”它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但它不放弃。

最后,它终于飞起来啦!就好像我学习骑自行车,摔倒了很多次,但我坚持下来,终于学会了。

8. 《龙的宝藏》传说龙有一个巨大的宝藏,很多人都想去寻找。

四篇民间故事的作文范文

四篇民间故事的作文范文

四篇民间故事的作文范文篇一:龙的传说传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会知道几个龙的传说。

这是一种民族自豪!在现在,元宵灯会都有龙,是因为传说有一年干旱,老百姓们种不了田,田地都干裂了,求皇上想办法,百姓们天天跪在太阳下请求老天下雨,这事感动了东海龙王,老龙王就上天找云神、风神、雷公让他们做好工作,最后请求雨神降雨。

百姓们为了报答东海龙王就为他雕了龙头,将木凳连成一个金龙,成了活灵活现的龙。

从此,民间有了一项娱乐活动,就是舞龙。

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很多村庄都要舞龙。

龙的表演有两种,主要是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

不过每一种都离不开龙。

传说蛇是小龙,它与龙有很多相似,它们的身体能够弯曲,都是细长的,但有两点不同,蛇无角,无足,古人称蛇为蛇龙。

有一座寺庙以龙闻名。

据说白蛇与青蛇的后代称为笼子,生肖属相有一种蛇的说法为“小龙”这些都说明蛇是龙主要的部分。

也有重要的融合。

龙的传说无数,而我们也只用知道一两个就充足了。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我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篇二:苗族杀鱼节的由来每年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贵州龙里、贵定、福泉等地的苗族人民的“杀鱼节”。

这天,人们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鲜鱼,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着鲜鱼,喝着米酒,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关于这天还有一个传说。

在很久以前,天王爷有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公主,她聪明伶俐,才貌超人。

天王爷宠爱得像掌上明珠。

一天,公主突然得了病,天王爷非常焦急,派天兵天将送来了天宫的仙丹妙药,采来了昆仑山的灵芝草,挖来了长白山的人参娃,捞来了大海的珍珠。

但是这些药都没有治好公主的病。

眼看公主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天王爷急得茶饭不思。

后来,天王爷听说“人间江河里的百鱼能治百病”,就立刻派天神下到凡间,从江河湖海里捉去了一百种鱼,熬成汤,端给公主。

公主吃了以后,没几天病就好啦。

为了感谢鱼的救命之恩,天王爷下令保护江河湖海里的鱼类,不准随意伤害它们。

天王爷还下令雨神把雨都下到江河湖海里,不许给人类一滴。

关于龙的民间寓言故事

关于龙的民间寓言故事

关于龙的民间寓言故事
《龙王逢蛙》:龙王在湖边碰到一只青蛙,互相问好以后,青蛙问龙王说:“龙王您居住的地方怎么样?”龙王说:“珠宝海贝做的宫阙,飞檐玉椽头。

”青蛙说:“绿苔碧草,清泉白石。

”青蛙接着又问:“龙王您的喜怒会怎么样?”龙王说:“我开心时就会天降甘露,使五谷丰收;恼怒就先刮狂风,然后是雷霆,继之以闪电,致使方圆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青蛙说:“我开心时就会清风明月,一遍乐声,恼怒就先鼓暴出眼睛,然后膨胀了肚腹,胀到极点就完事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高自大,做危害他人的事情;要学会知足常乐,做一个有平常心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
东海中一大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灰眼鲤鱼,听说禹王要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风流毓秀之才管护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

还没望见龙门的影子,那一条条灰服鲤鱼便被黄河中的泥沙打得晕头转向,就拐过头来,顺流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又游回黄海。

不幸,正碰上张着大口的鱼鳖海怪,便呜呼哀哉了。

但金背鲤鱼和白肚鲤鱼,摆成一字儿长蛇阵,轮流打前锋,迎风击浪,日夜兼程,终于游到了龙门脚下。

它们把头伸出水面,仰望龙门神采:只见那神奇的龙门两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汉白玉柱。

玉柱上雕着活灵活现的石龙。

龙身缠着玉柱,盘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顶。

龙门中水浪滔天,银亮的水珠飞溅到龙头之上,—恰成“二龙戏珠”的奇异彩图。

背景是蓝天白云,映衬着龙门两侧的石刻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

这景色胜过那蓬莱仙境。

鲤鱼们看罢美景,就向禹王报名应试。

禹王一见大喜,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


鲤鱼们一听,立即鼓鳃摇尾,使尽平生气力向上跃去,没想到刚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来,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

但它们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日夜苦炼摔尾跳跃之功。

就这样直练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跃七七四十九丈高。

但要跃上那百丈龙门,还差得很远。

大禹见鲤鱼们肯苦练过硬功夫,就点化它们说:“好大一群鱼!”有条金背鲤鱼听了禹:王的话大有所悟,对群鱼说:“禹王说:‘好大一群鱼’,不是启发我们要群策群力跃上龙门吗?”群鱼齐呼:“多谢禹王!”
鲤鱼们高兴得摇头摆尾,一条条瞪眼、鼓鳃,用尾猛击水面,只听“膘膘”的击水声接连不断。

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条为一条垫身,喘口气儿,又是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

只差两丈了,禹王用手扇过一阵清风,风促鱼跃,众鱼一条接一条地跃上了它们日夜向往的龙门。

却说有条为众鱼唤气垫身的金背鲤鱼,跟看同伴们都跃上了龙门,惟独自己还留在龙门脚下。

它寻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跃上龙门。

恰巧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溅几十丈高,这金背鲤鱼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猛击浪尖,鱼身一跃而起,没想到竟跃到蓝天白云之间。

一忽儿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

大禹一见,赞叹不已,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一霎时,鱼龙变化。

金背鲤鱼变成一条吉祥之物一黄金龙。

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

怪道老人传说,过去在黄河上捞鱼的人如果捞到头顶有红的鲤鱼,就立即放回黄河中。

学校招生出榜,姓名上点红作法就
来源于此。

韩城自古读书人多,便“把童生进仕”,喻为“鱼跃龙门”。

韩城城里还设立过“龙门书院”。

文庙大门照壁上有砖雕的“鱼跃龙门图”。

【篇二】
在滕县的东南有一座山叫狐山,山顶上有一条青石群,在远处看很象一条横卧着的龙。

它的四周横七竖八地立着些大石头,猛一看,都象曲在那里的狐狸。

要说,这还是个动人物故事呢。

在很古老的年代,东海边活动着一只灰白色的狐狸,天长日久,成了精。

它想升天成仙,驾云私闯南天门,被天兵逮住,把它压在了东海边的一座山下。

过了不长时间,龙王要扩大海疆,就请二郎神把这座山搬到了滕县的东南。

那个随山而来的狐狸,在十几里长的葫芦套里定居下来,继续做它的成仙梦。

又修炼了不知多少年,不仅能呼风唤雨,还能摇身十八变。

它有时变成一个白面书生,闯入民宅,糟塌少女。

有时变成一个黄花美女,戏弄民间的小伙子。

它还招来了很多狐狸,结成队,到山下的村里,偷鸡拉羊,践踏瓜果。

狐妖干的这一切,都被盘居在山上空兴风布雨的玉龙看在眼里。

它想除掉狐妖,多次水淹葫芦套,可那狐妖法术大,淹不了它。

有一年,大旱,庄稼树木都干了叶,地上大部分生物死绝了。

滕县上空由于玉龙尽力相救,庄稼才勉强活得下去。

在葫芦套里,狐妖施展法术,按时下雨,山林茂密,野果子压弯了树枝。

一些野兽纷纷往葫芦套奔,有些人没有东西吃,饿得不撑,也冒险去采野果,但多都被野兽吃掉了,人们只好等地里的庄稼活命了。

狐妖又勾结蚂蚁精,要吃光地里的庄稼。

一时,蚂蚁满天飞,过不了几天,别说地里的庄稼了。

就是连房上的干草也没剩下。

玉龙急得没办法,驾云来到东海龙王那里,请老龙王降雨灭蚂蚁。

老龙王说:“凡水治不了蚂蚁,只有天庭里的仙水能行。

想除掉狐妖,没有镇妖珠不行,这镇妖珠在天廷的宝库中存放,有重兵把守,很难弄到手。

再说镇妖珠一炸,你自身也保不住。

”玉龙下了决心,就是粉身碎骨也要闯天庭、盗宝珠,吸仙水,救百姓。

玉龙告别老龙王,驾起云头,直奔天廷。

到了天上一看,大吃一惊:宝库外边,兵三层,将三层,个个手持兵器;水池四周,水三层,火三层,八面不透风。

玉龙见无法下手,只好用了个调虎离山计,放火烧了南天门。

趁天上乱乱的时候,盗出镇妖珠,又跃进水池吸足仙水,跳上云头,直奔葫芦套。

玉龙把仙水吐向大地,蚂蚁变成粪上纷纷落下。

枯黄的庄稼变青了,卷成筒的树叶展开了。

玉龙再一次用仙水淹葫芦套,野兽被仙水淹死了。

狐妖见了,驾云窜出葫芦套,玉龙紧追不放,一场撕杀在空
中展开了。

只见一团黑云和一团白云在空中上下翻飞,战了十几个回合,玉龙身上多处受伤,难以支持了,使出全身的力气把镇妖珠向狐妖击去。

珠子正好打在狐妖的头上,一声巨响,火光四射,狐妖变成碎石向下落去。

玉龙也感到身子一沉,失去了知觉,向山顶上落去。

后来,狐妖在山顶上变成了那些大石头,玉龙也变成了一具石龙骑卧在狐山顶上。

4.相传,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

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

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

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苍山的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

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

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

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

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

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

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

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龙王庙,尊小黄龙为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