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故事精选三篇
古代民间长篇故事大全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学中的重要门类之⼀。
从⼴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民间长篇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民间长篇故事【篇⼀】 从前,⼀位员外居住在⼀个⼭清⽔秀的⼩村庄,员外家庭殷实富⾜,⼀家三⼝幸福安康。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员外的独⽣⼥⼉突然得了⼀种奇怪的病,不思饮⾷,不到半个⽉就卧床不起,⾯⽆⾎⾊,⾯黄肌瘦。
员外请出的名医给她治病,都不能查出何种疾病。
⼩姐吃遍各种药⽅,也毫⽆效果,真是急坏了员外和他的家⼈。
话说员外的门闩,是⼀把历经了近千年修炼的门闩⼀精⼀灵,能够化为⼈形,也能与有缘⼈说话谈⼼。
门闩⼀精⼀灵⼼地善良,但修炼尚有⽋缺。
门闩⼀精⼀灵知道,员外的⼥⼉就是被鲤鱼⼀精⼀缠⾝,吸取⼀精⼀⾎,失去了元⽓,才变成那样。
员外及家⼈不知晓其中原委,门闩⼀精⼀灵就每次尝试着与员外说起,员外毫⽆反应。
因为员外与门闩⼀精⼀灵不能⼼灵相通,所以不能⼀交⼀谈,这就是⼈世与神灵之间隔阂。
员外的门⼝是⼀个四季葱郁的⼩花园,花园⾥有⽯径⼩路,⽆论初夏秋冬都有时宜的花草点缀,还有⾍鸟的鸣奏,花园⾥有⼝鱼塘,⼀年四季鱼塘四周花草环绕,流⽔潺潺,景⾊秀丽可⼈。
塘⾥有条鲤鱼,是⼀条差不多修道成仙的鲤鱼⼀精⼀,员外是万万想不到这鲤鱼⼀精⼀会缠上他的宝贝千⾦,员外不知道,蒙在⿎⾥。
鲤鱼⼀精⼀在池塘⾥修炼了千年,很喜欢如此清雅的环境,他⼀到晚上深夜,员外⼀家睡眠之后就悄悄爬出鱼塘,就摇⾝⼀变,成为⼀个⽓度不凡的翩翩公⼦在公园⾥独步散⼼,赏⽉看花,听百鸟奏鸣,踏露⽔游园,好不怡然⾃得,⾃得⾃乐。
鲤鱼⼀精⼀⼀般花好⽉圆的好天⽓,他才会出来,是个特会享受的家伙。
鲤鱼⼀精⼀在⽉光树荫⾥漫步,⾛在在古⾊古⾹的庭院⾥,多么希望⾃⼰有⼀天能够修炼成⼀⼈,娶妻⽣⼦,过上凡间美眷的幸福⽇⼦。
鲤鱼⼀精⼀悠闲地摇着纸扇,看天空的⽉⾊多美啊,要是有个美⼀⼥与之私语呢喃,谈情说爱是⼀件多么美妙烂漫的事情。
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

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1.民间故事大全精选篇一相传,古时候有八位神仙:铁拐李。
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
这八位神仙个个神通广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宝。
铁拐李的法宝是一个葫芦,这个葫芦能炼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
汉钟离的法宝是一柄芭蕉扇。
张果老整天倒骑着一头毛驴。
吕洞宾的法宝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宝剑。
何仙姑的法宝是她手中的荷花。
蓝采和的法宝是一个花篮。
韩湘子的法宝是一支笛子。
曹国舅的法宝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有一天,八仙来到了东海边,想要过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吕洞宾说:铂我们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来,看谁先到海的那一边!”于是,铁拐李把自己的葫芦抛到了海上,汉钟离抛出了扇子,吕洞宾抛出了宝剑,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蓝采和抛出了花篮,曹国舅抛出了笏板,韩湘子抛出了笛子。
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宝上,在大海上航行。
张果老呢?他直接骑着毛驴下了海!就这样,八仙各显其能,向着海对面出发了。
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2.民间故事大全精选篇二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帽山是一片大海,海里住着龙王儿子龙,岸边住着牛魔王的儿子牛和鲤鱼精的女儿鱼。
鱼和牛从小青梅竹马,经常喜欢在一齐玩。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已到青年时期,牛和龙同时爱上了如花似玉的鱼。
而鱼只爱上为人忠诚,力大无比的牛。
一天,牛和鱼约会时被龙看见,龙顿时火冒三丈,立即要和牛决一死战。
这场大战战了七七四十九天,战到翻江倒海,天昏地暗,仍未分出胜负,结果大海干枯变成了高山。
也就是大帽山。
这件事最终被上帝明白了,于是上帝把龙顶在大帽山的山顶上;把鱼锁在了半山腰上;把牛牛赶下做凡间苦役,就在牛被赶下做凡间苦役的前一夜,牛和鱼在大帽山的山嘴上做最终的生死离别。
最终,人们为了纪念牛和鱼这个凄美的感情故事,就把大帽山叫成“牛鱼嘴”。
3.民间故事大全精选篇三很久以前,人间没有稻谷,大地一片荒芜。
人们很饿,骨瘦如柴。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篇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今⼀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和事。
下⾯是分享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王维作画戏权贵】 王维⾮常喜欢作诗画画,他在这⽅⾯也很有成就。
但是王维⽣性刚正,不肯依附权贵,更不肯把画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因此,他做官不久,就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被贬职后离开京城长安。
满腹才华的王维到终南⼭过起了隐居⽣活。
王维隐居以后,终⽇饮酒赋诗,种花绘画,⽇⼦过得倒也逍遥⾃在。
他的酒量越来越⼤,往往喝得酩酊⼤醉才开始作画,久⽽久之,竟形成了习惯,⽆酒不作画。
当地的太守,是个不学⽆术的⼈。
他听说王维隐居在⼭中,也想让王维画幅画,挂在客厅,卖弄⼀下风雅。
他派师爷⼏次去请王维。
王维讨厌这种⼈,每次都闭门不见。
后来师爷听说王维有酒后作画的习惯,便给太守出了个主意,太守听后不住地点头。
过了⼏⽇,⼭下张员外派⼈给王维送来⼀张⼤红请帖,请他前去赴宴。
⾃从王维来到终南⼭,常常和张员外在⼀起谈古论今,⼆⼈也算有⼏分交情,所以他接到请帖,就下⼭了。
王维来到张员外家门⼝,见张员外陪着太守和师爷⼀起出来迎接他,不由得⼀愣,有点不痛快,但既然来了,也只好将就着喝起酒来。
王维有⼏分醉意,脑海⾥便闪出⼀幅幅画图,他急得直搓双⼿。
张员外知道他这个习惯,便把他让到客室⾥“休息”。
王维见案上镇纸下压着宣纸,案头放着磨好的⼏⼤碗墨汁,便兴冲冲地抓过⼤笔就要画。
常⾔说,⼈醉⼼不醉,酒迷⼈不迷。
正当他要挥笔作画时,猛然想到太守求他作画的事,⼼想,莫⾮今天是骗我给太守画画吗?想到这⾥,他⼜放下了笔,在屋⾥踱起步来。
他见室内⽩墙如粉,洁净照⼈,决定把画画在墙上,这样谁也拿不⾛了。
可是在墙上作画,笔⼜显得太⼩,他便从脚上脱下⼀只布鞋,蘸饱了墨,在墙上抹了起来。
他画完后,也没向张员外告别,就匆匆忙忙⾛了。
太守和师爷进屋⼀看,只见墙上横⼀道竖⼀道,也不知都画些什么。
太守⽓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古代民间经典故事阅读三篇

古代民间经典故事阅读三篇古代民间经典故事阅读【篇一】馒头,又叫馒首。
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早先年,相传皇宫里有一个太仆,待人善良温和。
文官武将,佣人侍女们对这位太仆都有好感。
一天午后,王子带着佩剑,出来玩耍。
正遇上木雕泥塑艺人在精心地雕刻井唇亭子的立柱。
王子见这个老艺人,就叫他趴着当马骑,老艺人说死也不应允。
王子大发雷霆,随手拔出佩剑,就冲着老艺人恶狠狠地刺去。
老艺人急速躲闪,围着井口转圈地跑着。
王子猛刺几剑,都未刺中。
王子杀人心切,突然大喊一声“杀!”忘记了是井,直冲过去,却跌入井中。
这下可把老艺人吓呆了。
这个切,都被那位好心的太仆意见了。
他跑到井前,急说:“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开!一切有我安排。
”太仆急步上朝,向皇帝启奏。
皇帝马上命令郎中令们打捞。
当捞上来时,王子已经死去了。
皇帝问:“王子何故落井而亡?”太仆答道:“王子欲把老奴当马骑,老奴未应,王子发怒,拔剑刺奴,失足落井。
奴罪该万死!”皇帝吼道:“刀斧手!”“有!”“把太仆押下去,明日正午时斩首!”满朝文武百官都来替太仆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
当夜,雕刻老艺人和看押太仆的郎中令商议,想了一个好办法。
一夜之间,老艺人用面塑了一个跟太仆一模一样的头型,又用蒲草扎了一个身子,戴上了太仆的帽子,穿上了太仆的衣裳。
第二天,正晌午时,两名郎中令架着太仆的替身,拖出午门外,由刀斧手把头削下来。
事先装在猪尿包里的血水溅了出来。
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头献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仆。
晚上三更时,太仆和雕刻泥塑老艺人会到一起,互表谢意。
当下两人商定好,各自带了金银,由太仆牵出了两匹宝马,在卫士的协助下,逃跑了。
他们骑着马,跑了很远很远,来到一座古城住下了。
为了谋生,开了一个小馆,用白面蒸了各种模样的人头,祭祀庆贺,表示吉祥,并且取名叫馒首。
为了招引过客,他们在案前现身说法大讲馒首能够赎罪免灾,能够得到吉利。
人们听了以后,争相购买,把它做为年节之日或祭祀时的祭品。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牛郎织女》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
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
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
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
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
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
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
可是,除了那头不会说话的老牛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
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山,来到了湖边的树林里。
果然看见有几位女子在湖边嬉戏,其中有一个姑娘十分漂亮,牛郎一眼就看中了她。
这时老牛出现了,它告诉牛郎:“她就是织女,快去搭讪吧。
”牛郎鼓起勇气走向织女,和织女聊了起来,织女见牛郎憨厚老实,勤劳善良,便也心生爱意。
他们相互倾诉着自己的遭遇,越聊越投机,渐渐地,两颗心靠近了。
后来,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5篇1.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篇一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
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
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立刻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
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
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
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
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
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
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
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2.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篇二相传,清朝时期,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很有才华。
有一年,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
发榜后:钟璜名列榜首。
不光这儿,各县的秀才,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主考的学院大人,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
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
凑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语,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学院大人被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纠缠得没法,就说:“我出个上联,当面考考你们,对得上,算你们有才学;对不上,那可要甘败下风啦。
古代有趣民间故事精选(五篇)

【导语】民间故事从⽣活本⾝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下⾯是分享的古代有趣民间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代有趣民间故事精选 北宋年间,有⼀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游玩,两⼈⾛⾛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
佑庙⾥有不少碑刻,⼤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名家名⼈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流进了铺庙,观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位⽓宇轩昂,风度不俗之⼈,苏东坡仔细⼀看,不觉⼤喜过望,那⼈竟是他的好友⼤⽂豪王安⽯。
苏东坡连忙招呼:“王⼤⼈,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了?” 王安⽯见是苏东坡,⼀边观赏碑⽂,⼀边回答:“只许你这位⼤诗⼈观赏泰⼭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急忙辩解:“哪⾥话,能与王⼤⼈同游笛庙碑林,实乃⼈⽣⼀⼤幸事!”说完⽤⼿⼀指⾝后:“这是书童福德。
”王安⽯⽤嘴⼀撇右前⽅那位年轻⼈,说:“我的书童学智!” 王安⽯话⾳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副拒⼈千⾥之外的样⼦,只是“哼”了⼀声,算是打招呼。
四⼈不紧不慢边看碑⽂,边朝前⾛去。
来到⼀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碑⾯前时,四⼈⽌步,评头品⾜。
福德因刚才看了学智的脸⾊,⼼中不快,就上前⼀步,抢先说道:“安⽯不正影⼦歪!”学智何等聪明,⼀听⼈家福德在讽刺⾃⼰的主⼈抛岂肯罢休,脱⼝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 听见两位书童⽃嘴,王安⽯插话说:“学智说得⼀点没错,此碑确实因为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苏东坡“嘱”了⼀声,说:“王⼤⼈⾔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不正影⼦才歪么!”说完,王安⽯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笑起来。
见主⼈⼤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篇⼆)古代有趣民间故事精选 郑板桥在⼭东范县任知县时,有年遇⼤旱,农民粮⾷⼤⾯积减产,乞讨的穷⼈随处可见。
这天,在通往县城的⼤道上来了⼗⼏辆马车,拉着成捆的⽺⽪,旁边有武师骑马护送。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三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三篇【大禹怒斩防风】防风氏是古越先祖,夏禹时代杭嘉湖一带的一位部落领袖,治水英雄。
大禹治好地上洪水,来到会稽茅山开庆功会。
各路治水的领头人陆续前来。
到了开会的日子,只缺一个防风氏。
防风氏个子非常高大,以前和大禹的阿爹一起治过水。
因为他们治水只堵截,不疏导,治水失败了。
鲧被砍了头,防风氏幸运留下。
后来,防风氏又跟大禹治水,不愿跟随大禹去挖河,说让他带些人仍到山间去筑坝拦洪。
大禹心里虽不快乐,还是同意了。
防风氏带了些人在四明山筑坝,把四明山北坡的水全拦了起来。
这回他以为大功告成了,就头枕在山巅,足搁在坝上,呼噜呼噜睡起大觉来。
不料转身时足一蹬,大坝倒了一大截。
山洪哗啦啦往下泻,搞得余姚百姓死伤沉重,等到防风氏重新把坝筑好,已是大禹在茅山开会的第二天了。
防风氏懊懊丧丧来见大禹,大禹非常气愤,就问身边执法的人道:“损坝泻洪,毁田伤人,该定何罪?〞执法的人答道:“立斩!〞大禹点了点头便叫随从把防风氏绑了去杀头。
因为防风氏个子高大,跪在地上,执刑人的刀子还够不着他的项颈。
于是大禹就叫人建造了一个刑堂,堂中央设立高台,让防风氏跪在刑台下,执刑的人站在台上,这样手起刀落,才把防风氏的头斩了下来。
大禹斩了防风氏。
立即带着一行人赶到余姚去挖江,引洪入海。
当地百姓便把防风氏的尸体葬在附近。
后来老百姓在治理镜湖时,还掘出过一根七尺长的人骨,据说便是防风氏的足骨。
于是人们在那里建了一座“七尺庙〞,纪念防风氏没有功绩也有苦劳。
有的学者认为,禹王杀防风的主要目的在于杀一儆百,借以削弱本地区部族权力,有利于夏王朝在太湖流域的统治地位。
他们认为,公元前2198年,中原华夏部落军事联盟的领袖夏禹巡视江南,在今绍兴会稽山召集各地诸侯会议。
因防风氏曾劝阻并反对禹企图破坏原始邑主禅让制度、传位于其子启的决定,于是禹借赴会迟到之罪杀害了防风氏,制造了我国历第一桩千古冤案。
【龙三公主报恩献神眼珠】燕窝岛有个小仔,家里很穷,十五六岁就到老板船上去当伙浆仔(渔船上烧饭、做杂工的男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民间故事精选三篇
【猴子现巧遭祸】
一群猴子住在江边的一座山上。
这座山飞瀑流泉,树木繁茂,风景十分秀丽。
每年春天过后,满山遍野都长着野果。
说不清是什么年月,一群猴子来到这山上安家落户,从此以后,一直过着不愁温饱、悠然自得的生活。
有一天,吴王带着随从乘船在江上游玩,当他在江两岸的奇山异峰中发觉这风景秀丽的猴山时,感到异常兴奋。
吴王令随从在猴山足下的江边泊船,带领他们下船登山。
山上的猴子们往日的平和与宁静,突然被这么多上山来的人打破了。
猴们面面相觑,它们吓得惊慌失措四下逃走,躲进荆棘深处不敢出来。
有一只猴却与众不同,它从容自得地停留在原地,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手舞足蹈,满不在乎地在吴王面前卖弄着它的灵巧。
吴王拉开弓,用箭射它,这只猴子并不可怕,吴王射过去的箭都被它敏捷地抓住了。
吴王有些气恼,便命令随从们一起去追射这只猴子。
面对这么多人射过去的箭,猴子难以招架,当即被乱箭射死。
吴王回头对他的随从们说:“这个猴子,倚仗自己的灵巧,不顾场合地卖弄自己,以至于就这样丢掉了自己的性命,真是可悲。
你们都要引以为戒,千万不要恃才傲物,在人前显示和卖弄自己的一点雕虫小技。
”
智慧的人知道藏而不露;有了一点点本领就喜爱卖弄的人是愚蠢的。
他们不是弄巧成拙被人笑话,就是最终落个失败的下场。
【神童的不幸】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
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
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
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
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
他父亲感到十分惊奇,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
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
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
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
于是这件事很快
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喧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
仲永作诗。
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赶忙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
认为他是个神童。
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
的地位也随着提升了许多。
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
拿钱关心他。
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
访问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寻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
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慢慢才思不济,久而久之,因为只一味靠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
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
到了二十
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灭,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
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
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
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
临终前,刘备叮嘱诸葛亮辅佐刘禅治
理蜀国。
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
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
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
姜维抵挡不住,终于
失败。
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落,做了魏国的俘虏。
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落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
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
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有一次,
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
跟随刘禅的蜀国
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
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
嘴看得快乐,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家乡呢?”刘禅随口说:“这
里很欢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
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
’这样
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
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
泪来,只好闭着眼睛。
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家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