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传奇故事大全三篇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大全民间故事是由故事文本、作者、读者、讲述语境等诸多要素共同建构而成的。

如果你想看民间故事的话,那不妨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中国民间传奇故事,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中国民间传奇故事1、宋江劫粮一天,梁山寨打探消息的小卒禀报:济州府的十三条粮船,早是从济州出发,已过汶上县地界,天黑时将靠安山镇码头过夜。

宋江听了心想:这许多粮食,都是百姓血汗,如今正是春荒,山寨里屯粮也不十分多了,不如夺了回来。

吴用也有意夺粮,对宋江说:“大哥,这安山镇离梁山泊近在咫尺,又有河汊相通,若要夺粮,请早做定夺。

”宋江连连点头,传令水军备下十条快船,一队由李俊带领,另一队由张顺带领,每队二十人,从安山镇东西两方划近码头,夜交二更动手。

入夜,安山镇码头的济州府粮船,桅杆上吊着一只只大灯笼,把河面照得通明。

守船的官兵受了一天的颠簸,身子骨乏了,坐在船头上,拄着杆长枪打盹。

夜交二更,只见码头上游漂来几条小船,箭一般靠近了粮船。

守船的官兵听见水响,打了个愣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时只见小船已经贴上了船帮。

“谁?”守船官兵大声喝问。

小船上的人,也不答话,扳着粮船的船帮一纵身子,嗖嗖地蹿上了粮船。

后头粮船上守夜的官兵,见前边出了事,一齐赶来,把小船上上来的人堵住,在前边的船上厮杀起来。

约摸半个时辰,忽听人有高喊:“不好了,尾船上有人偷粮!”正在前边助战的官兵一听,慌了手脚,舍下前边,又一齐向后退来。

也真奇怪,前头小船上上来的人,也不追赶,各自跳上了小船,一声呼哨,飞一般地走了。

等官兵退到后边的船上,三条尾船上的粮食全不见了。

官兵知道中计,想要去追,河面上却连个人影也没有。

原来,宋江令李俊把船从河上游划近粮船,缠住守夜的官兵;叫张顺逆流上去,爬上尾船,带人搬运粮食。

等小船装载满了,叫人故意喊叫,把前边的官兵向后引,好叫李俊脱身。

宋江设计劫了这几万斤粮食,一半留在了安山镇附近,散给了四乡百姓;一半运回了梁山寨上,补做军粮。

事后,吴用又让戴宗到安山镇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凡过往官府粮船,须留下三条尾帮船只的粮食,方可通行。

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五篇【篇一】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从前,有一个单身汉叫都林。

他在陡山坡上开梯田种稻谷。

太陽热乎乎地射在他的身上。

黄豆大的汗珠从身上一颗颗地滚下地来,再从地上滚到一个石窝窝里。

不久,石窝窝里长出一棵百合花,柔软软的梗子,绿油油的叶子,开着一朵白玉一样的喇叭花。

在红太陽下,光芒闪闪。

一阵清风吹来,百合花摇摇摆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歌声。

都林靠着锄头,呆呆地望着:“咦!石头上长百合花,百合花会唱歌,真奇了!”都林天天上山种地,百合花天天在石窝上唱歌。

都林干活干得越起劲,百合花唱得越好听。

有一天早上,都林到山上,看见百合花被野兽碰倒了。

他急忙扶起来说:“百合花呀!这山上野猪多,我带你回家去吧!”都林双手捧起百合花回家,种在舂米的石臼里,放在房里窗子下面。

白天,都林到山上种地,晚上,他在房里茶油灯下编竹箩筐。

他鼻子闻着百合花香,耳朵听着百合花咿咿呀呀的歌声,脸上挂着笑容。

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窗外的月光明亮亮,窗里的灯光红堂堂,都林在灯光下编竹箩筐。

突然灯蕊开了一大朵红花,红花里有一个穿白衣裙的美姑娘正在唱歌,声音嘹亮:“百合花开的呀芬芳香,灯花开的呀红堂堂。

后生家深夜赶工呀,灯花里来了个白姑娘。

”灯花忽地闪耀一下,姑娘从灯花里跳了下来,笑眯眯地站在都林身边。

窗下百合花不见了,都林娶了那个姑娘。

此后,白天,夫妻二人欢欢喜喜地上山种梯田;晚上夫妻二人欢欢喜喜地在灯光下,一个编竹箩筐,一个绣花。

每逢集日,都林将粮食、竹箩筐、绣花手帕拿到集上去卖,然后买回很多的东西。

两人的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两年以后,都林的茅屋变成了砖瓦大屋,粮食满满地堆在仓库里,牛羊则成群地关在栏里。

这时都林满足了起来,他不肯耕种梯田了,他不肯编竹箩筐了,他衔起烟杆,拿起鸟笼,东寨逛逛西寨溜溜。

姑娘叫都林拿粮食和绣花手帕到集上去卖,叫他买锄头、镰刀和丝线,不过他却买鸡买肉买酒回来大吃大喝。

姑娘要和他上山挖地,他推说脚痛。

姑娘要和他在灯下做工,他推说眼疼。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文字的_传奇故事大全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文字的_传奇故事大全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文字的_传奇故事大全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很多精彩纷呈的小说流传至今,很多故事中的人物经久不衰,很多人物和事件耳熟能详,拥有不一样的传奇色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文字的,供大家参考。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1胡萝卜很早以前,在一个屯子里,有个小孩儿叫胡儿,三岁死了爹娘。

好心的邻居们,东家一口、西家一顿地把他养活到十二岁。

之后,他以给老地主放羊为生。

这天,野狼冲进羊群,叼走了一只羊羔。

老地主把胡儿打得皮开肉裂,还把这只羊羔记在胡儿的账上,等长大了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胡儿挨了打,又欠了债,横下心离开老地主家,走进了深山老林。

可是,他很快就迷路了,分不出东南西北。

天黑了,胡儿看见远方有火亮,就奔着火亮走。

到眼前一看,是一堆火,有五六个人围着那堆火吃饭。

胡儿走过去,求大伯大叔给点吃的。

这几个人是挖人参的,在树林子里看见这个小孩儿,都很惊奇,他们给胡儿饭吃,关心地问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胡儿边吃边把自己的情况讲了。

这几个人都可怜他,领头的老大说:“往后跟着我们挖人参吧。

要不,你一个孩子,别说碰上老虎,就是碰上狼,也把你吃了。

”打这时起,胡儿就跟着这几个人挖人参。

这几个人在深山里转悠了半个来月,连棵人参苗儿也没看见。

这天,他们正坐在一棵大树下面歇息,冷不丁刮起了风。

老大听见风声,蹦起来说:“不好,老虎来了,快上树!”几个人立时爬上树,一只老虎紧接着来到树下边,抬头看树上的人,张开大嘴叫了几声,震得树叶子哗哗响,接着就趴在了地上。

老大一看,知道这只老虎不吃个人不能走,就说:“老虎找来了,咱就照着老规矩办吧!”说着,老大率先把自己帽子扔了下去。

这是个老规矩,就是在遇见老虎的时候,各人扔各人的帽子,老虎叼起谁的帽子,谁就得为了大伙儿去喂老虎。

几个人把帽子都扔下去,老虎站起来,叼起了胡儿的帽子。

胡儿二话没说,从树上下来,走到老虎身边说:“为了大伙儿,我情愿让你吃。

”奇怪的是,老虎没吃胡儿,叼着胡儿的帽子转身走了。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小故事8则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小故事8则

导语:从古至今已然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那些或英勇或悲壮或凄美的事迹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百姓们会将它们流传下来,风靡人间!今天店铺为大家准备了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小故事8则,一起感受古时人们的人情风貌,走进古时候,来一场传奇的穿越之行!故事一:乌镇的民间故事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

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

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

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

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而乌将军胯下的青龙驹,中了毒箭,跑回了车溪的东侧,死在了那里!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

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

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

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

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也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故事二:将军风水墓相传,在元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名叫张柔,威猛无比,是个常胜将军,受到百姓的爱戴。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说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一)歹刘黄”的传说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

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花之中,尤好牡丹,院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

然而正因为他花种得特别好,常遭顽童袭骚。

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

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

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

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超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

当时黄色牡丹十分稀少,他便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栽种,成为一种时尚。

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二)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离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

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

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

玉女年芳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的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

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

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

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

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经典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经典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经典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1.经典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李靖是陈塘关的总兵。

他的夫人又一次怀孕了,可是,三年过去了都没有生下来。

李靖很着急,也感到很奇怪。

又过了六个月,一天,夫人突然喊肚子痛。

李靖急忙命人叫来了接生婆,过了一会儿,仆人便来报告说:“夫人生了。

”李靖急忙赶到了妻子那边,发现出生的不是孩子,而是一个肉球。

李靖以为是什么妖孽,非常生气,举起刀来就要砍去。

忽然,肉球从中间分开了,射出万道光芒,一个男孩从里面跳了出来。

李靖很不高兴,对夫人的态度也冷淡了许多。

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孩子,这时候,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来到了他家。

太乙真人不仅为这个孩子取了名字为哪吒,还将他收为徒弟,当场赠给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混天绫。

哪吒一天天长大了,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的功夫也越来越熟练。

那时候,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他们经常会出来兴风作浪,害得附近的老百姓不敢下海捕鱼。

哪吒决心要煞煞他们的威风,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这一天,哪吒便带着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了大海边。

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了一阵阵的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官也摇晃起来。

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小孩子在洗澡。

便举起斧头,向小孩子砍去。

哪吒生性机灵,当觉察出了背后的异常,将身子一闪,便躲过了。

然后,他取下乾坤圈,用力地向巡海夜叉扔去。

乾坤圈力大无比,一下子就把巡海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吹胡子瞪眼,然后,就派三太子带兵去捉哪吒。

很快,龙王三太子来到了海面上。

他看到,一个小孩子正在用身上的红绫洗澡。

看到红绫不停地闪着灵光,三太子知道那肯定是件好宝贝,便打算抢过来。

三太子大喊一声:“什么人,竟敢在我们龙官捣乱?”这时候,哪吒才发现海底冒出个人来。

他大声喝道:“你是什么人,我在这儿洗澡,又没打搅你。

”三太子扯开嗓子说:“我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你在我们这里闹事,就得有个交代!”哪吒呵呵一笑,说:“我是李家三公子!我才不怕你呢!”两人没说几句话,便互相开战了。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传说大全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传说大全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传说大全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说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一)门神的民间传说故事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里有位课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专为人算命,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

这人的来头倒也不简单,是那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罡,则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经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称骨算命法。

有一群在长安城外靠泾河吃饭的渔人,每日孝敬袁守诚一尾金色大鲤,袁守诚便会指引他们在何时何处下网捕鱼,必然网网不落空,捉去许多泾河的水族。

不知道怎么的,这事传到了泾河龙王的耳中,它一怒之下,化身为一个白衣秀士,潜入长安,寻那袁守诚的麻烦。

袁守诚在长安西门繁华大街上卖卦,生意自是十分兴隆,泾河龙王寻到卦摊前,本想当场发作,却被袁守诚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慑,于是收了轻视之心,向袁守诚问上一卦。

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

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

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

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

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泾河龙王自认身为司雨龙神,那凡人袁守诚怎么可能比自己还先知道天上下雨的时辰,这场赌赛,自己定是赢了。

谁知刚回到泾河水府,天上便下令明日雨降长安,降雨的时辰与水量和袁守诚所言不差分毫。

龙王虽然大惊失色,叹这世间竟有如此通天晓地的能人,但它性情极刚烈,怎也不肯轻易服输,那争强好胜之心让它晕了头,竟然决定私下更改降雨的时辰,又克扣了雨量。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五篇(篇一)中国民间传奇故事精选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其实是唐朝末年一个科场失意、弃儒取道的儒生。

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

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

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

他希望苟杳苦心读书。

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

苟杳十分感激,牢记吕洞宾的话,整日刻苦读书。

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苟杏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他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

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了。

但苟杳得知后却动了心,可因自己吃住都靠吕洞宾,而吕洞宾又推托了此事,自己又有什么办法。

吕洞宾知道了苟杳的意思后,就对他说:“林家小姐才貌双全,早有所闻,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挡,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

”苟杳听后不觉一愣,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着牙答应了。

婚喜之日,一切仪式都进行完了。

掌灯时分,因有前诺,苟杳将新娘引进洞房后就躲开了,洞房里就剩下新娘一人。

这时,吕洞宾走进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

开始新娘见新郎如此用功读书,好喜欢。

可等到半夜还是如此,实在无奈,自己只好和衣而睡。

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

又是两夜,都是这样。

林小姐暗自伤心落泪,不知新郎为何这样。

三夜过后,苟杳踏进了新房,他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

新娘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接着就把这事对新娘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

从此,苟杳刺股悬梁,奋发攻读。

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

尔后,苟杳夫妇便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过了,有一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除人外,一切都化为灰烬。

为生活所迫,吕洞宾只好沿路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帮助。

苟杳听后便对吕洞宾说:“一切敬请放心,小弟自有妥善安排。

”一晃过了十天,除了每日盛筵招待,苟杳根本不谈如何帮助吕洞宾之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民间传奇故事大全三篇【张道一写寿联】清朝进士张道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谓一代才子,可谓莱芜的文化名人。

话说弃官回乡后的张道一以前有一天来到章丘地界游玩,当路过一村庄的一深宅大院时,听到里面喧闹非凡,喜好喧闹的他不假思索,立即跨门槛进深院,直朝人声鼎沸的正北方向的厅房走去。

他很快就来到众人面前,一打听,原来这天是这家老太太的六十寿辰,许多达观贵人文人雅士纷纷前来祝寿,来祝寿嘛,就想写副寿联,这不,他们正在为这事是你谦我让,因此闹的气氛才这样热烈。

“要说这个深宅大院里的母子可不一般,可以称得上母尊子贵。

儿子从小丧父,母亲既当妈又当爹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拉巴儿子长大且供儿子读书。

争气的儿子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科试、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走来,试试及第,最后皇帝钦点成为官到三品的京城大员。

”看着张道一站在众人面前且丝毫没有离开这里的意思,或者是怕他坏了大家的雅兴而不可收拾,或者是怕他闹出什么洋相而自寻没趣,身边一雅士还这般这般地详细介绍了这家母子的“来龙去脉”。

“不知好歹”的张道一还会管这一套,把自己背上的褡子取下来就地一放,在没人让座的情况之下,一屁股就坐在了八仙桌后面“上首”空位上。

这时紧邻的一达观贵人看到这么一个寒酸庄户老头不知好歹地坐在了不知别人推让了他多少次他都没能接受的显要位置,实在是气不过,就开始对他进行戏弄。

“喂,我说你这老头,你凑的这样急,难道你要写不成”。

话音刚落,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竟发生了,只见这张道一老先生轻轻笑了一下,“顺水推舟”拿起毛笔饱蘸汁墨唰唰唰真的写了起来。

“他娘不是人”。

“她儿是个贼”。

红纸黑字,一挥而就。

“啊,你怎么能写如此寿联?”在大家的惊奇和责备声中张道一却一走了之。

“这如何是好,老太太的好日子写出这样的寿联实在是不雅之事,罪过罪过啊”。

惊奇过后,一雅士唉声叹气说出了大家想要说的话。

话一出口,此雅士突然又惊叫起来:“这仅仅一副残联,看,下面还留着空纸,这里面一定还有什么‘悬念’。

”“这人到底是谁呢?故弄玄虚,如此胆大妄为。

”最后他把话一转,像是问别人又像是问自己。

只见他一个机智,“对了,看这字龙飞凤舞,这句寓意不凡。

再看看这人虽然不修边幅,身穿破马褂,肩背旧褡子,腰系烂草绳,但坐立举止间透露出风趣滑稽。

这不正是如雷贯容的当朝丞相陈廷敬之师莱芜张道一张老先生吗?”“没错,正是张道一张老先生,你这样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向张道一详细介绍这家母子“来龙去脉”的那雅士接着说:“他老人家幽默诙谐,喜好‘闹玄’,这可是我们平常请也请不来的先生啊,今天凑巧了,我们快快去请吧。

”大家急匆匆来到村外,看到张道一正在大树下面没事人似的坐在那里,便快步迎了上去。

还好,在众达观贵人文人雅士相求下,最后张道一总算回到大员家中。

回到大员家中的张道一还是坐在原来的那个位置,还是用那支毛笔,不紧不慢,继续写了下去。

“他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她儿是个贼,偷来蟠桃献母亲”。

围在张道一身边看他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的众达观贵人文人雅士看到这副完整的寿联时连连说妙,一再称绝。

“妙哉,妙哉,实属妙哉也;绝唱、绝唱,千古绝唱也。

”【鬼报仇】相传,清朝年间凤凰城里一贡士到京城里参加殿试,此届殿试与往年一样在*保和殿内进行。

殿试那天的保和殿内外非同寻常,里三层外三层均设立岗哨,可谓针扎不透,滴水不漏。

清晨,通天大锣响过,贡士完成“神来鬼到”的通天呐喊,然后手持笔砚走进殿内专门设立的“小单间”,即为每个人设立的单独考场。

坐定,看过题目,然后立即毫不含糊地答起卷来。

考题对于他来说,实在是轻而易举之事,暗暗得意的他很快就完成一大半。

不过答卷即将结束之时,冥冥之中的他却怎么也没想到去世不久的妻子在自己身边晃来晃去,亡妻阴魂的出现让他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字一个也写不下去,手在一直嗦嗦发抖,身体也在直冒虚汗,他心慌意乱且无比恐惧。

“千里遥远,你怎么会来到如此戒备森严重地?”他向亡妻发出责问。

“前几日,我孤独无奈在自己的门前闲逛,看到进京赶考的书生从自己身边经过,处于好奇,我便尾随而至。

今早,我又随书生们来看个毕竟,也巧,正听到你‘有仇的来报仇,有怨的来送怨’的“神来鬼到”通天呐喊,我好怕这遍地的野鬼扰乱于你,因此为你保驾护航便随你而入。

你不仁,但我却没丝毫不义,你看我们夫妻一场够意思吧。

”听了亡妻的解释,贡士口气缓和下来,接着便好话连篇让亡妻立即离开。

“我为鬼魂,附人而入,必附人而出。

单独行动可以,但必须持‘出’字才能通行”。

为了使贡士确信无疑,亡妻又补充一句“我亲眼见过,出去的野鬼都是这样”。

听了亡妻的话贡士先是一楞,身为鬼魂,持个“出”字或许会发挥作用吧。

接着按照亡妻的意思在她手心之上大笔一挥,“出”字立即跃然亡妻手心之上。

亡妻走了,贡士一看答卷大惊失色。

坏了,明明写在亡妻手心之上的“出”字却落在自己卷面的正中央,墨迹将答题覆盖了一大片。

这还了得,染了卷子就是对天子的大不尊,这可是皇帝老子亲自主持的级别的考试啊,按照大清刑律会治死罪。

再认真看去,这还哪里是什么答卷,明明就是一张“通行证”了。

唉,这不正是来“神来鬼到”的最有利铁证吗?一般人一看便知,更何况皇帝老儿那锐利的眼睛。

皇帝老儿专门设置的“神来鬼到”的通天呐喊其用心良苦啊。

想到这里的贡士更是急得团团直转。

能在这里等死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或许将来还有重返考场的机会。

这时贡士做了最后决定。

说时迟,那时快,他立即假借内急,匆匆离开考场,回到客店。

回到客店的他,恐怕有人追赶,随即吩咐书童整理自己的行装,策马便快快离开京城,并连夜赶回家中。

好险,只想飞黄腾达的贡士说什么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结局,事与愿违不说,还竟差一点闹出一个身败名裂死于异乡的下场。

回家后的他越想越后怕,竟一病三月。

最后幸亏又寻神婆,又寻巫汉,最主要的是将亡妻的尸体重新安放在上等的灵柩里,然后许她为大埋在祖林中,他的病情才逐渐缓解。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作为贡士不是十年,而是一辈子。

好了病的他再也没敢赴京城二次殿试,殿试时或许再来应试的想法完全落空,一心光宗耀祖成为京城大员的愿望当然不会实现。

要说,贡士亡妻的阴魂为何不散,话还要从头说起。

原来,亡妻的父亲和贡士的父亲世交,而且他们两家都是远近闻名的大户,结婚不久因为亡妻娘家遇到官司,家境很快败弱。

感觉门不当户不对的贡士不但很快就不再和岳父家来往,而且歧视虐待自己的妻子,妻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横挑鼻子竖挑眼,妻子有话没处说,有怨没处诉,整日郁郁寡欢。

非但如此,最要命的是,在她不知任何情况的前提下,还娶了两房小老婆,小老婆竟也将她唤来唤去,好像对待丫鬟一般,小老婆假如有什么不顺心,轻者训斥,重者打骂的现象竟还时常发生。

看到没有出头之日的她便更加抑郁,最后投井而亡,一死了之。

死后的亡妻尸体,竟还不能入林为安,贡士家以种种理由防碍她入进祖林,把她仅仅丢弃在地头堰边。

天天郁闷孤独、无依无靠的亡妻阴魂当然不会就此罢休,因此她才利用贡士殿试的机会采取鬼魂独特的障眼法术上演了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幕。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不到,时机一到,必然会报。

这个故事正应验了这句名言。

【奉胡仙】很久以前东北人就有供奉胡仙的习俗了,人们把胡仙的牌位放在家中一个朝阳显眼的地方。

每逢过年过节或平常吃点好东西都要先给它上供,并且常年香火持续。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虔诚地供奉胡仙那?这事源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个承诺。

话说朱元璋祖上三代吃斋念佛,对于乞讨者是冬舍棉,夏舍单。

到了朱元璋他父亲这辈子就施舍得一贫如洗了。

于是他领着儿子朱元璋给马员外家扛活。

朱元璋给马家放牛。

有一天他和几个孩子在山上玩,朱元璋提议:让一个孩子坐在树墩上当皇帝,另一些孩子拜。

可是每一孩子坐在树墩上,一拜就掉下来,而朱元璋坐在上面大家拜就不掉下来。

从此,孩子们承认他是皇帝。

一天,朱元璋就行使了当皇帝的权利了。

他用高粱叶子把马员外家的牛杀了大家在山上烤吃了。

吃完后他把牛头埋在了山前,把牛尾巴埋在了山后。

晚上,员外见少了一只牛就恶狠狠地问朱元璋。

朱元璋不慌不忙地说:“那头牛钻山了!”马员外哪里相信他的话,就扯着朱元璋气愤地来到了山后,员外一拽牛尾巴,山前的牛头疼得哞哞直叫。

马员外倒吸了一口冷气看了看朱元璋什么也没说就回去了。

一旁出了一身冷汗的朱元璋暗想:“莫非自己真的能成金口玉牙?”转年朱元璋的父亲病死,一连数日大雨把棺材浇得湿沉。

朱元璋和兄弟抬着棺椁没走多远,杠子就断了。

这时一股猛烈的洪水把棺材冲走了,他们顺着水流寻到了棺椁就地掩埋了父亲。

每天朱元璋放牛都要在父亲的坟前转悠。

这天一个南方的风水先生打此路过:“这是谁家的坟地?这家要出大官了!这是一块龙基地啊!柳树条在灶坑里烧过,埋在这里都能发芽!”朱元璋看着那人走远了给他父亲磕头道:“爹,保佑我吧!”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破牛棚里睡得正香的朱元璋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他忙打开门闩,马员外家的小姐匆忙进来,慌忙跪倒:“皇帝,你封我为正宫娘娘吧!”朱元璋一时摸不着头脑。

原来马小姐马秀英睡到半夜被一片火光照醒。

她爬起一看牛棚子着火了。

她急忙跑出屋外,牛棚被一片祥光包围着。

马小姐一阵惊奇,朱元璋是真龙天子出鞘啊,日后必成大业。

于是她跑来让他封自己是正宫娘娘。

朱元璋惊恐地说:“小姐,我是你家放牛的呀!我是什么皇帝啊?我不能封你为正宫娘娘!员外知道了会责怪我的呀,你快回去睡觉吧!”马小姐不肯走,她说:“牛棚好比金銮殿,草节好比百万兵。

牛马好比文武官,牛槽好比绣龙墩。

”朱元璋听罢满心欢喜:“有小姐相助看来我是吉人自有天相啊!”当即封马小姐为正宫娘娘了。

这时一个在长白山修行千年的大狐仙打此路过,打断了他们的对话道:“朱元璋,你当皇帝得天下之差兵将了!”朱元璋深施一礼:“请仙人,指点!”狐仙说:“我可以帮你起兵打仗做得皇帝,但我有个请求,打完胜仗后,在关外必须有我胡家一席之地!”朱元璋断言道:“什么一席之地二席之地的,只要把胡人赶出中原疆土,关外人家都供奉你,家家户户随便你出入。

”于是,大狐仙把遍及在中原的百万狐子狐孙变成了精兵强将,神兵所攻之处敌军无不溃败。

他们越战越勇枪子打在身上一抖就落在地上,并且完好无损。

没费摧毁之力就赶走了长期欺压汉人的胡人。

朱元璋建立了元朝后,他没有忘记大狐仙的恩德。

于是,他颁布了一道圣旨。

从此,东北人家家供奉胡仙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