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导读2019尔雅答案
上帝不会掷骰子

上帝不会掷骰子“无论如何,我都确信,上帝不会掷骰子。
”这是爱因斯坦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
他说这句话是针对量子力学的非决定论观点。
在二十世纪早期曾有过两种物理思想的分歧:宇宙到底是像发条装置的钟摆,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运动;还是像是在桌子上的骰子,是随机的、没有确定性?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粒子到波,人物质到暗物质,不断深入的。
量子力学曾有这么一个观点,认为宇宙是非决定性的,而这个定律是终极定律。
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的非决定论,是一个不完备的理论。
一定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定律在决定着表面看起来不确定的现象。
作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必然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上帝不会掷骰子。
”一句话就奠定了他伟大思想家的地位。
上帝不会掷骰子,掷骰子的是人类。
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这就是宇宙。
所有的事情都是可知的,有规律的;又是不可知的,没有规律的——因为认识永无止境。
人只所以掷骰子,是因为看不到表象背后的规律,无从选择,用骰子的不确定性去模仿现实中的不确定性。
这种掷骰子的游戏在中国七、八千年前就有了。
易经里说:“古者包牺氏之为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中国的人文始祖画八卦,象天法地,通神明类万物,有点像骰子的类宇宙的不可知。
骰子和宇宙有共性,即不确定性;八卦和人事也有共性,也是不确定性。
八卦和骰子的不同是,八卦有理论,有规矩,有定律,而骰子只是随机。
这就是易经的高明之处。
这就是为什么易经能经天纬地,而骰子只能在赌场里让赌徒去碰运气。
从伏義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孔子作传解经。
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济,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是以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比象万物。
不得意时如潜龙在渊,潜龙勿用,要韬光养晦。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精装珍藏)

3 .小 结
综 上 所述 ,界 面 的设 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好坏 直接 决 定学 习者 的 信息
《 上 帝 掷 骰 子 吗 7 :量 子 物 理 史 话 ( 全 新 修 订 )》 带 读 者 做 一 次 量子 之 旅 .从 神 话 时代 出发 沿 着 量 子 发展 的道 路 ,
接 收效 果 ,不 仅要 向 用户 提供 一 个交 互性 强 、信 息传 递 明 确 、界 面 整体 统一 的操 作 环境 ,而 且 还要 考虑 用 户的 人性 化 等方 面进 行 综合 考虑 。所 以在界 面 设计 时 ,应 该把 握简 洁 实用 、主次 分 明 、整 体协调 的原 则 。
及 功能性 。
作
者:曹天元 著
出 版 社 :北 京联 合 出版 公 司
出版 时间 :2 O 1 5 一O g 一0 1
I S B N : 97 8 7 5 5 0 21 7 45 4
所属 分类 :
图 书 > 科 普 读物 > 数理 化
2 . 3界 面转 换设 计 界 面 的转 换 设计 应遵 循 连 贯 、统一 、差异 性 原则 ,要 使 学 习者 的注 意 力从这 一 界面 自然过 渡到 下一 界 面 ,中 间 没 有 明显 的视 觉 间断 感和 跳跃 感 。界 面 的转换 实现 了信息 内 容 的 转 换 ,其 承 载 了主 题 的相 同性 和 局 部 信 息 的差 异 性 ,要 做 到 :界面 切 换 自然 、恰 当处 理 图形和 动 画画 面 的 衔 接 、界 面 间的衔 接 必须 符 合事物 发 展 的规律 。应保 证学 习者在 整 体知 识体 系 框架 下接 收 不 同的信 息元 素 ,界 面转 换 设计 具 有一 定 的艺 术性 ,好 的界 面 转换 设计 有利 于 学 习 者 理解 画面 的知识 体 系和框架 。
概览系列:《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

概览系列:《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前述提要原子模型的变化推进着人们对电子是量子还是波的变化,波粒大战开展的如火如荼,波尔的电子跃迁模型似乎表明电子具有量子化的特征,而德布罗意对电子轨道的研究又表明了电子具有波的特性。
让我们在这里结束这该死的波粒大战,然后进入更加奇妙的量子玄思中吧。
一、海森堡和矩阵力学书接上文诚如之前所说,每一次新发现的出现,都会扭转人们眼中波动和粒子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都只是增加了佐证,而不能说可以解释所有实验结果。
1924年和1925年之间,物理学正处于一个艰难与迷茫的境地中,由于始终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全的覆盖粒子与波动两种实验结果(虽然德布罗意的理论已经提出,但要在3年后才能被证明),波尔和他的实验助手甚至试图发展一种新的理论BKS,解决(辐射)是波还是粒子的问题(此理论设定每一个原子的附近,都存在某些“虚拟的振动”),但并不是很成功。
虽然此理论可以解释一些实验结果,却也违反了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
虽然BKS试图认为它们(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只不过是一种统计下的平均情况,却被现实狠狠的打脸了(1925年4月被实验否定)。
(量子力学皇帝,波尔)海森堡,一位曾经信奉BKS理论的天才物理学家,在BKS理论倒塌后陷入了迷茫中,在当时的物理学界,普遍喜欢使用虚构的理论(爱因斯坦认为BKS理论是一种虚构的理论)来研究物理学(即先假定可以符合现有实验结果的理论,再使用理论推测出可能的实验结果,最后使用实验证明理论是否出错),海森堡也试图使用这种方式,从BKS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体系,但很快他就失望了——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是无法想象的,同一时间,物理学家泡利(泡利不相容定律的提出者,解决了同一轨道上的电子最大上限问题)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对我来说什么都太难了,我宁愿自己是一个电影喜剧演员,从来也没听过物理是什么东西”(泡利是卓别林的影迷)。
(泡利和卓别林)无奈之下,海森堡决定抛弃这种虚构物理学的研究方式,他决定从现有的实验结果着手,使用实验结果来确定一些运算规律后,再看看运算后能得出什么结果。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量子不相容原理是指不可能构造一个能够完全复制任意量子比特,而不对原始量子位元产生干扰的系统。
答案:对2.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实验卫星是()。
答案:墨子号3.量子加密之所以安全,是因为()。
答案:量子加密不可被复制4.就现在的研究现状来看,量子力学比广义相对论更正确。
答案:错5.量子论和()齐名,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支柱。
答案:相对论6.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益于量子论的突破,例如()。
答案:手机;激光;核能;半导体7.量子纠缠态和量子叠加态一样,是量子世界里面著名的两个奇特的状态之一。
()答案:对8.()年,罗纳德·汉森采用贝尔实验法,证实了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
答案:20159.以下哪位科学家在爱因斯坦去世后不久提出一种可以实际操作证明的方法来证明宇宙中是不是有纠缠态存在。
()答案:贝尔10.爱因斯坦最终完全认可量子论是正确的。
()答案:错11.针对EPR佯谬量子论派科学家()提出了反驳,认为该观点仍然基于古典理论的世界观。
答案:玻尔12.为了解释EPR佯谬,量子论科学家提出()。
答案:量子纠缠13.量子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看待宇宙的世界观。
()答案:对14.在量子理论中,无论是哥本哈根解释还是多世界理论,都必须接受()的事实。
答案:叠加态15.平行世界理论认为:一切可能发生的都发生了,只是发生在不同的世界里面。
()答案:对16.在量子理论中,可以用态矢量来表示一个系统的运动状态。
()答案:错17.数学中的()运算最能表现出线性叠加这一特点。
答案:矢量18.薛定谔方程是确定的,连续的,但“坍缩”是不确定的,不连续的。
()答案:对19.()问题是量子论中最难以理解,也最富有争议的话题。
答案:测量20.“上帝不掷骰子”是以下哪位物理学家说的。
())答案:爱因斯坦21.索维尔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答案:322.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提出来想()的一个想象中的实验。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给我们带来的意识转变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给我们带来的意识转变量子物理出现之后,我们许多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就谈谈量子物理给我们带来的意识转变。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量子物理史话》爱因斯坦相信世界的绝对完美性,他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物理原理都是可以预测的,以致可以精确测量。
而波尔领导的学派给我们带来了不确定性原理和测不准原理(位臵和动量、时间和能量等),世界不是如想象那样完美,玻尔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
”今天大家都知道,波尔对了,上帝是掷骰子的。
量子物理告诉我们世界似乎比想象中有趣得多。
阿喀琉斯是史诗《伊里亚特》里的希腊大英雄,以“捷足”而著称。
有一天他碰到一只乌龟,乌龟嘲笑他说:“别人都说你厉害,但我看你如果跟我赛跑,还追不上我。
”阿喀琉斯大笑说:“这怎么可能。
我就算跑得再慢,速度也有你的十倍,那会追不上你?”乌龟说:“好,那我们假设一下。
你离我有100米,你的速度是我的十倍。
现在你来追我了,但当你跑到我现在这个位臵,也就是跑了100米的时候,我也已经有向前跑了10米。
当你在追到这个位臵的时候,我有向前跑了1米,你再追我1米,我又跑了1/10米……总之,你只能无限的接近我,但你永远也不能追上我。
”阿喀琉斯怎么听怎么有道理,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个故事便是有着世界性声名的“芝诺悖论”(之一),哲学家们曾经从各种角度多方面地阐述过这个命题。
这个命题令人困扰的地方,就在于它采用了一种无限分割空间的方法,使得我们无法跳过这个无限去谈问题。
虽然从数学上,我们已经知道无限次相加可以限制在有限的值里面,但是数学方法的前提已经预设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从本质上来说,它只能告诉我们“怎么做”,而不能告诉我们“能不能做到”。
但是,自从量子革命以来,学者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空间不一定能够这样分割下去。
量子效应使得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丧失了,芝诺悖论连续无限次分割的假设并不能够总是成立。
上帝掷骰子么?

上帝掷骰子么?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叫《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本书一共有12章,大约有30多万字,本书简介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本网络文学,最早是发表在新浪的论坛上的,我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曹天元,因为他在努力言说不可言说之事,作者以时尚的网络语言兼杂武侠小说的写法,带领读者走进神奇的量子世界,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在本书中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洗礼和重生;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推荐理由从物理角度来说,量子论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一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上帝掷骰子吗?这句话是源于20世纪物理学史上两位伟大的物理巨擘就量子物理中的随机性发生的一场最激烈,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辩论—玻尔—爱因斯坦之争。
当时有一段经典的对白: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然而,几十年后的霍金,看着当年的实验记录,说到:“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量子论的开端是源于对光的本性问题的探讨,光在本质上究竟是什么,关于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曾在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的交锋。
关于波动说与微粒说的大战波动说与微粒说的第一次交锋Round 1: 胡克、惠更斯与牛顿胡克和牛顿在历史上也算是一对欢喜冤家。
两个人都在力学、光学和仪器等方面有着伟大的贡献,他们之间存有过不少的激烈争论,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中明确的支持波动说。
惠更斯则继承了胡克的思想,认为光是一种在以太中传播的纵波,并引入了“波前”等概念,成功地推导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
科学中最深刻的发现—贝尔不等式,一个决定上帝是否掷骰子的公式

科学中最深刻的发现—贝尔不等式,一个决定上帝是否掷骰子的公式上帝不掷骰子!爱因斯坦坚信斯宾诺莎的上帝,认为大自然规律就是“上帝”,但是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让爱因斯坦感到不安,在和波尔的争论当中,爱因斯坦说出了那句名言——上帝不掷骰子!在1935年,爱因斯坦为了论证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不完备性,提出了著名的“EPR佯谬”,该佯谬经过玻姆简化后的版本为:一个母粒子分裂成两个相反方向的A粒子和B粒子,理论上A、B 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当A和B相聚很远后,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我们对任何一个粒子的测量,将会瞬间影响远在另一边的粒子,这在爱因斯坦看来是一种超距作用,爱因斯坦则认为两个粒子在分开时状态就是确定的,与你何时测量没有任何关系。
隐变量理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着手建立隐变量理论来代替不确定性原理,隐变量认为量子随机并非真正意义的随机,而是存在更深层的物理机制,只是我们还没发现这个机制而已,一旦我们发现了其中的机制,“不确定原理”也将变成确定的。
或许是爱因斯坦把精力都放在了统一场论当中,没有花太多精力在隐变量理论上,扛起隐变量理论大旗的是另外一位物理学家玻姆,玻姆使用超高的数学技巧打造了一个看起来可行的隐变量,但是其中的假设过于累赘,比如他假设了一个存在但是永远无法探测到的“势场”,与奥卡姆剃刀原理相悖,但是不管怎么样,隐变量理论是存在可能的。
然后一位数学大神出来捣乱了,说冯·诺依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谁敢质疑?1932年时的冯·诺依曼已经名满天下,他在《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一书当中,以纯数学的数理逻辑,否定了隐变量理论的存在,以他的威望,当时没有人质疑,于是隐变量理论逐渐被人们冷漠了。
直到20多年后,才有人发现冯·诺依曼的错误,冯·诺依曼的论证依赖于五个假设,前面四个假设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第五个假设,数学描述为(A+B+C,ψ,Y)=(A,ψ,Y)+(B,ψ,Y)+(C,ψ,Y),而且是非常低级的错误,换个比喻,该假设的意思是指“一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0cm,那么班级上所有人的身高都是170cm。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后记)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后记)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后记)[阅读: 7173][] 2006-5-28后记这个有关量子论的系列自去年开始动笔,其间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本人不可思议的懒惰),写写停停,到最后完成时用了正好差不多一年时间。
最需要感谢的是读者们异乎寻常的热情和支持,不然我很可能半途而废。
我最初构想的规模只是一篇4,5万字的极简介绍,不料逐渐收不住笔,最后完成的时候在我的WORD里已经超过200页,25万字,当时真是不敢想象。
这不是专业的科普,事实上,我更注重的是历史方面而不是科学方面,不过读者可以在其中获得一个基本的量子论的科学概念。
我努力使它成为极通俗的读物,事实上,我仅仅假定读者具有初中的数学水平和一点点高中物理知识(如果你具有以上水平但仍看不懂某些内容,那一定是我写作的问题^_^)。
即使是对数理完全不通,我也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但不可避免地,运用日常化的语言会使一些描述显得牵强附会,不符合物理上的概念。
所以再次强调,这不是专业的科普,如果想获得对量子论更好更准确的认识,各位还是参考一些专业书籍。
上帝是数学家,唯一能够描述宇宙的语言是数学!我们的史话也非专业的科学史,它仅仅是供各位茶余饭后消遣的读物而已,如果有人竟然凭借这个系列而证明了某些“伟大理论”,那我可受宠若惊,担当不起。
其实,我和各位一样是门外汉,只要各位能够和我共同分享一些由量子论带来的激动和惊奇,我便已经心满意足。
这个系列是本人业余时间在网上完成的,一来水平问题,二来毕竟业余时间有限,所以无疑存在为数众多的bugs.虽然我努力使描述符合历史与事实(一般来说,除了一些明显的虚构情节外,本文中的历史场景都是有依据的),但有些地方确实没能查阅更多的资料以进一步核实(比如我曾经想啃完那6本大块头的量子力学发展史,不过最终还是留下一些没看完)。
我已经发现了一些错误之处,在将来的修订中会改正过来,也希望各位指出更多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1
经典物理体系中不包括()。
D
•A、经典力学
•B、经典电磁场理论
•C、经典统计力学
•D、量子物理学
2
下列各物理理论中可以划入新物理学范畴的是()。
D
•A、牛顿力学
•B、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C、能量守恒定律
•D、量子论
3
量子论在()方面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AB
•A、科技
•B、经济
•D、人文
4
20世纪的两大物理学革命包括()。
AB
•A、量子论
•B、相对论
•C、麦克斯韦方程组
•D、万有引力定律
5
量子论是20世纪与相对论齐名的两大物理革命之一。
()正确
1.2
1
托马斯·杨为了验证光的“波动说”,进行了()。
B
•A、色散实验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C、光的速度实验
•D、波的衍射实验
2
1850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测出光在水中的速度慢于光在()中的速度。
C
•A、空气
•B、固体
•C、真空
•D、以太
3
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C
•A、与双缝的距离相差整数个相位的地方光波互相叠加
•B、与双缝的距离相差整数个相位的地方光波互相抵消
•C、与双缝的距离相差半整数个相位的地方光波互相抵消
•D、与双缝的距离相差半整数个相位的地方光波互相加强4
古希腊人认为,光是由非常小的微粒“光原子”组成。
正确
5
1655年,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提出光的“波动说”。
正确
1.3
1
“物理学的未来,将只有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这句话出自()。
C
•A、麦克斯韦
•B、赫兹
•C、基尔霍夫
•D、开尔文勋爵
2
经典物理的两大难题之一黑体辐射问题引出了()。
D
•A、经典力学理论
•B、电磁场理论
•C、相对论革命
•D、量子论革命
3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于1887年首次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错误
1.4
在普朗克得出的方程E=hν中,h代表()。
D
•A、能量
•B、频率
•C、光速
•D、普朗克常数
2
普朗克“能量不连续”的假设和()是矛盾的。
C
•A、经典力学
•B、牛顿光学
•C、经典电磁学
•D、相对论
3
公认的量子物理的诞生日是()。
B
•A、1989年12月14日
•B、1900年12月14日
•C、1901年12月16日
•D、1902年12月14日
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D
•A、维恩公式适用于短波范围
•B、维恩公式得出的数据在长波范围与实验数据偏差较大
•C、瑞利—金斯公式适用于长波范围
•D、瑞利—金斯公式得出的数据在短波范围与实验数据相符合5
20世纪初的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都是关于黑体辐射问题的有效公式。
()正确
6
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投射。
()正确
7
普朗克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从而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现象。
()正确
2.1
()因发现了光电效应原理,荣获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C
•A、麦克斯韦
•B、赫兹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
爱因斯坦的()论文解释了光电效应。
C
•A、《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B、《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C、《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变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D、《物体的惯性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
3
()发现了光电效应。
B
•A、麦克斯韦
•B、赫兹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B
•A、从物体表面能否打击出电子只和光的强度有关
•B、从物体表面能否打击出电子只和光的频率有关
•C、从物体表面打击出电子的数量只和光的强度有关
•D、从物体表面打击出电子的数量只和光的频率有关
5
光电效应是指光束照射物体时,会使其发射出电子的物理效应。
()正确6
根据爱因斯坦的观点,光并非电磁波,而是一种量子。
正确
2.2
1
1911年,在()召集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的会议: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B
•A、佛罗伦萨
•B、布鲁塞尔
•D、柏林
2
“光量子”于1926年被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换成“光子”。
错误
2.3
1
行星模型中表明,原子大多数的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电子则环绕在之外,像行星环绕太阳进行公转。
C
•A、质子
•B、中子
•C、原子核
•D、离子核
2
由于“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而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
A
•A、尼尔斯玻尔
•B、欧内斯特卢瑟福
•D、爱因斯坦
3
在早期的原子结构假设中,葡萄干模型认为:电子像一块蛋糕,原子就像上面镶嵌的葡萄干。
错误
2.4
1
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D
•A、分子运动
•B、原子结构
•C、原子光谱学
•D、量子力学
2
关于玻尔理论存在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无法解释量子化的原因,纯粹属于理论的外部附加
•B、玻尔理论与麦克斯韦理论无法彻底割裂
•C、玻尔的量子模型有重大缺陷
•D、玻尔理论无法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
3
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BCD
•A、电子不再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
•B、电子必须遵循特定的轨道
•C、电子不能出现在轨道之间
•D、在轨道之间的“跃迁”等于放出特定波长的原子谱线
4
玻尔的量子化假设是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到原子核的距离是量子化的。
正确
5
势能是一个用来描述物体在保守力场中做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正确
你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完整版:
方式一:搜狗/百度搜索:萌面人资料铺点击进入即可
方式二:打开手机浏览器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进入网站:
方式三: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萌面人资料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