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遗址导游词
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导游词嘿,各位朋友,今儿咱们一块儿聊聊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那点事儿。
想象一下,你穿越到了几十万年前的老北京,那时候还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有着咱们老祖宗的足迹和智慧。
咱们要去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带你一窥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刚迈进博物馆大门,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泥土和远古的气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巨大的龙骨山模型,别小看这山,它可是孕育了无数远古生命,咱们人类的老祖宗“北京人”就在这山上繁衍生息。
这模型做得栩栩如生,连山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像是真的一样,让人忍不住想上去摸摸,感受一下远古的脉搏。
再往里走,一间间展厅就像一个个时间隧道,带你穿越回不同的年代。
看,那边展示的是“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这可是无价之宝啊!科学家们通过这些化石,才慢慢揭开了人类起源的神秘面纱。
我站在那儿,心里头感慨万千,想想咱们这些现代人,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化石一步步演化过来的,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伟大和神奇。
展厅里还有不少复原的远古生活场景,比如“北京人”打猎、烤火的场景。
你瞧,那些用石头打磨出来的工具,虽然简陋,但在当时可是高科技产品呢!还有那些用兽皮、树枝搭建的简易住所,虽然比不上现在的别墅、公寓,但在那个时代,那可是最温暖的港湾。
我站在这些复原场景前,仿佛能听到“北京人”们欢声笑语,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心里头暖洋洋的。
当然啦,来博物馆怎么能少了互动体验呢?博物馆里设有专门的互动区,你可以亲手试试用石器打磨工具,或者模拟一下“北京人”的狩猎过程。
这些互动项目不仅好玩,还能让你更直观地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智慧。
我试了试打磨石器,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头却乐开了花,感觉自己就像是回到了几十万年前,和“北京人”们一起劳作、生活。
逛完了展厅,别忘了去户外的遗址公园走走。
那里保留着不少原始地貌和化石遗迹,你可以沿着指示牌,一边散步一边欣赏。
周口店导游词

周口店导游词周口店导游词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
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口店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非常高兴。
希望各位能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五十公里。
这个遗址是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发现的。
他发现了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
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所以,我们大家参观的时一定要注意文明,不能将垃圾留下。
大家都知道,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五十岁的不足4.5%。
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们知道吗,北京猿人的发现,还将用火的历史提早了几十万年,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
人类不仅发现了获得历史,还发现了北京人喜欢过群居生活呢!当他们学会用天然火把食物烤熟之后,便住进了山洞,他们还学会了打磨石器,用来做一些简单的工具。
人类老祖宗居住的地方值得我们纪念。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有太多的文化,我说也说不尽,现在就请大家自己细细游赏吧!过半个小时我们将再次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
祝您旅途愉快!谢谢!。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篇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50公里、房山城西5公里,地处山区和平原的衔接地带。
周口店遗址在周口店镇以西的龙骨山上,遗址面积2平方公里。
周口店遗址是我国出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古动物化石的考古遗址,内涵极为丰富,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先后发现埋藏着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的地点7处,即第1、第3、第4、第13、第15、第22地点和山顶洞人遗址。
地质时代从上早新世至晚更新世,年代范围从五百万年前到距今一万多年前为止。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使周口店成为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新洞人、距今2.7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1961年3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1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签发证书,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我国的长城、北京故宫、秦陵、敦煌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21年开始发掘,1929年12月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中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即猿人洞,挖掘出北京人第一具头盖骨充分证实了周口店确曾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从而确立了周口店在古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史人类研究上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个,头骨破片12件,下额骨15件,牙齿157个,股骨断片7件,胫骨1件,肱骨3件,锁骨1件,月骨1件。
全部骨骼分属40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
根据这些骨骼化石可以了解到北京人在体态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肢骨比头骨进步,肢骨很像现代人,头骨则保留着很多原始性,如额骨低平,明显后倾;眉脊骨粗壮而且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下颌骨前部向后方倾斜。
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它的脑容量平均只有1059毫升,而现代人的脑容量则有1400毫升。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

No matter where there is a genius, I use the work of others to drink coffe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1首先,我们共同参观一下“周口店第一地点”。
这里俗称“猿人洞”,东西长约140米,中部最宽处约20米。
它是1920___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共同发现的。
从1920___年发现和发掘起,考古学家已下挖了40多米。
到目前为止,共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
尤其是1920___年至1920___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接下来,我们一起参观“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围的第五、七、八地点,它们是1920___年被发现,在这儿里考古专家又出土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
发现的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发现的工具,可以推算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
发现的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
经研究,可知“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烧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树枝和鲜骨。
最后,让我们步入北京猿人展览馆,领略一下考苦学家们辛勤研究成果和保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重要意义。
根据对北京猿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猿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
北京猿人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
北京猿人已经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导游词

( 北京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39954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导游词Beijing People's tour guide in Zhoukoudian, Beijing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导游词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导游词(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就位于这个公园内。
您知道这里的历史吗?1920xx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
于是,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这里就被称为北京猿人遗址了。
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公园,我们首先将参观的是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又称“猿人洞”。
这里原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北京猿人在这里陆续生活了20万年至40万年。
北京猿人的遗骨、遗物、遗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内一层又一层充填起来,形成巨厚的堆积层(共分13层)。
可是,在发掘前,该洞穴就已坍塌,成为堆积物上部的大角砾和岩块。
您走到这里,有没有感受到远古的气息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围的五、七、八地点,它们是1920xx年被发现的。
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出土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痕迹。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鸽子堂,这个地方的名字是根据鸽子比较喜欢在这里栖息而得来的。
鸽子堂曾经是北京人制造石器的场所。
他们把一块块石器加工原料,打制成砍砸器,用来砍砸木柴或木棒。
他们还把不同的石片,加工成刮削器,用来加工狩猎用的棒棍,或者把脉石英制成尖状器,用来割剥兽皮,挖剔兽肉。
最后我们进入的是北京猿人遗址公园的博物馆。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猿人遗址公园的平面图以及北京猿人和各种原始动物的化石。
大家看这件展品,您能想到北京猿人它们还会做一些首饰吗?还有,他们还会做“针”呢!不过是骨针哦。
名胜古迹导游词500字7篇

名胜古迹导游词500字7篇名胜古迹导游词500字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非常高兴。
希望各位能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五十公里。
这个遗址是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发现的。
他发现了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
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所以,我们大家参观的时一定要注意文明,不能将垃圾留下。
大家都知道,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五十岁的不足4。
5%。
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们知道吗,北京猿人的发现,还将用火的历史提早了几十万年,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
人类不仅发现了获得历史,还发现了北京人喜欢过群居生活呢!当他们学会用天然火把食物烤熟之后,便住进了山洞,他们还学会了打磨石器,用来做一些简单的工具。
人类老祖宗居住的地方值得我们纪念。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有太多的文化,我说也说不尽,现在就请大家自己细细游赏吧!过半个小时我们将再次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
祝您旅途愉快!谢谢!名胜古迹导游词500字篇2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八达岭景区游玩,我是谢导游。
今天,我们游览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因这里四通八达,故称八达岭。
大家肯定知道毛爷爷的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对了,听我这么一说,一定想跃跃欲试当一回“好汉”吧!没问题,我们来吧!游客们,我们费劲折腾,终于来到了海拔1015米的高地上。
现在我们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峻岭的美丽景色。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周口店人遗址,我将担任您们的导游,为大家介绍这个悠久历史的遗址。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之一,距今已有约100万年的历史。
它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境内,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古人类遗址遗迹。
现在,周口店人遗址已经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来到遗址的展示区。
展示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遗址模型展示、文物陈列和生活场景再现。
遗址模型展示部分,通过模型的展示,为我们展示了周口店人居住的环境。
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周口店人居住在这里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有丰富的猎物和植物资源。
而在文物陈列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掘出来的石器、兽骨等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周口店人生活的见证。
生活场景再现部分,通过再现周口店人的生活场景,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到实地考察的区域。
这里是周口店人的真实居住地。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一个的洞穴,这些洞穴是周口店人的住所。
周口店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利用火源加工猎物,并居住在这些洞穴中。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了周口店人的生活状况。
他们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捕猎的动物包括鹿、獐、狼、狗等,同时也采集一些果实、蔬菜等。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出土的动物骨骼,这些骨骼都是周口店人居住时期的猎物遗留下来的证据。
除了洞穴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其他遗迹,比如刻有凿痕的岩壁和燃烧后的土层等。
这些遗迹都是周口店人生活的痕迹,它们见证了周口店人的生存和演化过程,也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重要遗迹。
在整个导游过程中,我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解答疑惑。
希望大家在参观中有所收获,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感谢各位游客朋友们的参观,如果大家还有兴趣,可以多多关注北京周口店人遗址的研究与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精彩的发现!谢谢!。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篇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50公里、房山城西5公里,地处山区和平原的衔接地带。
周口店遗址在周口店镇以西的龙骨山上,遗址面积2平方公里。
周口店遗址是我国出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古动物化石的考古遗址,内涵极为丰富,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先后发现埋藏着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的地点7处,即第1、第3、第4、第13、第15、第22地点和山顶洞人遗址。
地质时代从上早新世至晚更新世,年代范围从五百万年前到距今一万多年前为止。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使周口店成为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新洞人、距今2.7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1961年3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1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签发证书,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我国的长城、北京故宫、秦陵、敦煌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21年开始发掘,1929年12月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中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即猿人洞,挖掘出北京人第一具头盖骨充分证实了周口店确曾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从而确立了周口店在古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史人类研究上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个,头骨破片12件,下额骨15件,牙齿157个,股骨断片7件,胫骨1件,肱骨3件,锁骨1件,月骨1件。
全部骨骼分属40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
根据这些骨骼化石可以了解到北京人在体态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肢骨比头骨进步,肢骨很像现代人,头骨则保留着很多原始性,如额骨低平,明显后倾;眉脊骨粗壮而且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下颌骨前部向后方倾斜。
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它的脑容量平均只有1059毫升,而现代人的脑容量则有1400毫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店遗址导游词【篇一:四合院导游词】北京导游词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小吴),我将带你们去一个风水宝地—北京!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
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
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
人口1150万。
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
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
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
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
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
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
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
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
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
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
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
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
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
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
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从十三陵出来,我们来到了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的府邸—亲王府大门入园——后罩楼——龙王庙——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门——明道斋(展室)——大戏楼——绿天小隐——福字碑——澄怀撷秀——秋水山房——榆关——出园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
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
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
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
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如果说恭王府代表的是王府文化的话,那么四合院应该就是能代表我们百姓文化的了,现在让我们来到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老北京人都说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没有了生命一样,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
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也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
之所以这样,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
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
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
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有些家庭,为了把院落装饰点缀一番,还在院落一进门处的正对面,修建一个影壁,也即是一堵砖墙。
在正对大门的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图案或者大幅的书法字样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
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
也有一部分影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给四合院内制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
也有的农家,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
这种影壁,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有的是单独建筑的,有的是镶在厢房山墙上的。
影壁,也称照壁,壁身都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的方块为书法或者绘画。
照壁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如果四合院没了,那就彻底失去了老北京的文化色彩,那不仅是北京的符号,也是北京的魂儿。
可想而之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种文化特色,成为了北京美丽的风景线!本次的北京四合院之旅就要到这里结束了!篇二:北京胡同导游词北京胡同导游词以目前通用的什刹海西岸、后海,鼓楼等三轮车路线为主要参考。
这里是北京市划出的25个文化区中最大的一个,极有典型意义。
(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
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
我们想真正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胡同,串四合院。
为了使大家游览中增加情趣,现在利用乘车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识。
(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千万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仅供人们栖身住宿的地方,如果听我稍加讲解,就可发现,原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我先介绍一些有关“胡同”的知识。
(胡同一词的由来)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
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蘙集》中的“?蘙”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
明朝人对这种写法非常得意,说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具有“少数民族团结”的内涵,然而二字都夹在“行”字之间,就暗示着蒙古人(元朝统治者)早晚要走人的了。
历代众多的专家们曾从多角度对胡同一词进行考证,有的从音韵学角度,有的从字形发展角度,有的从方言角度??最后较集中的成果认为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
本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载,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也有专家说,胡同是蒙古语中“浩特”的音译。
浩特即城镇,包括胡同。
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清常先生的考证是较有说服力的。
他认为胡同是蒙古语“hottog”的音译,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译作“霍多”或“忽洞”,现在内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赛音忽洞(好井)、乌克忽洞(死井)、哈业忽洞(双井)等。
北京地区一向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
(胡同一词何时出现)胡同一词既然来源于蒙古语,那么蒙古人统治北京地区的元大都时期,这个词有可能就出现了。
果然,人们在元杂剧中发现了“胡同”一词。
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的《歌舞丽春室》杂剧中,就有“恰便以锦胡同”的唱词,在其他的元杂剧中也有类似发现,如“辞别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砖塔胡同”(《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砖塔胡同即现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级砖塔的那条胡同。
既然元代才出现胡同这个词,而北京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可能会问,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简单的,那时的北京地区是按古代传下来的旧制,叫做街、巷、坊、里等。
这一点从宣武区的地名中可得到证实。
因为宣武区的历史早于内城。
换句话说是先有宣武区(古蓟城),后有内城区(元大都),所以宣武区中现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对要少,而以坊、巷、里、街等为地名的较多,如南横街、白纸坊、华康里、清泉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