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民间文学:集体创作的、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的范围:歌谣、神话、谜语、戏曲(对联)

民间文学的起源:劳动与生活、休闲、神话

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安德烈*兰等。

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会员国提交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芬兰学派编纂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德国,《国际民俗学科目》

日本,《日本昔话集成》和《日本昔话通观》

1935年,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一词来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名词。

1983年,钟敬文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建设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建立一门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并对这门学科的宏观框架进行构想与阐明。

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与要求:1、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2、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3、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4、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艺学知识

中国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民间文艺传承学、民间文学分类学、民间文学体裁学、民间文艺美学、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在国外学习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留学生,如吴文藻、林惠祥、杨成志、费孝通等。

PS 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中国著名三大史诗),西南以《人类迁徙史》、《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表现:1、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

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处在不断变化中。(表现:1、作品的语言变化2、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

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过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表现:作品的内容上2、作品的形式上3、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传承人:群体传承人和个体传承人(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定的传承渊源(亲缘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传承风格)

第三章神话

定义: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

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史前时期最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

特征:1、叙事艺术2、民族性3、神圣性4、创作非自觉性

分类:自然神话-----按母题分类(《创世纪》)

人文神话----按题材分类(众神争斗)

研究:美国民间文艺学专家汤普森1932---1937年著《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价值:文化史价值;文化审美价值(现象层、语言层、意蕴层)

中国现代神话大致经历五个发展阶段:a萌芽阶段(1903---1923)b 奠基阶段(1923---1937)茅盾《中国神话ABC》、闻一多《伏羲考》c 拓展阶段(1937----1949)d 低谷阶段(1950—1978)

e 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

神话理论探讨的多样性:a 神话基本理论的探讨(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b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戴珂《中国古代神话》)c 少数民族神话探索(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各民族的创世神话信仰》)d 神话比较研究 e 神话史研究f 方法论研究(陈建宪《神话解读》)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

第四章民间传说

定义: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风俗相关的故事。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体文学。

“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分类: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

民间传说与神话:

同:都具有解释的叙事功能

异:1、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是人。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同: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可以相互转化。

异:1、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却无需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

2、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民间故事却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

3、二者的叙事风格不同。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要受“传说核”制约;民间故事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的限制。

特征:1、可信性的内容2、传奇性的情节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价值:1、历史价值2、较强的实用功能3、有利于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五章民间故事

定义: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

分类: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心理补偿价值

派别:本菲----流传学派;泰勒和弗雷泽-----人类学派;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兰邓迪斯----心理学派;马林诺夫斯基----功能学派

传承特征:

1、故事传承的时间和场所。(时间:多为休闲时,忙时为忘记劳苦而讲述;场所:多为家庭)

2、2、故事传承的线路:社会传承(非血亲);家庭传承(直旁系血亲流传)

3、3、故事传承人(1、能够讲述较多数量的故事;2、讲述活动有较大的影响;3、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

4、第六章史诗

5、定义: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一种专门描写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不朽业绩等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规模宏大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6、分类:1、创世史诗(创世神话史诗;创世纪实史诗)

7、2、英雄史诗

8、创世史诗的一般特征:1、肯定自我、战胜自然的激情诗化;2、民族童年时代的产物;3、艺术创造发达时的产物;4、具有历史性。

9、创世史诗的特征:1、曲折地反映了人类始祖创造世界的过程,与原始歌谣和原始传说有渊源关系。2、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几个或更多的创世神话,它为创世神话的保存和流传提供了条件,3、充满了奇特的想象。4、创世史诗一般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各少数民族之中。

10、英雄史诗的特征:1、主人公是新兴阶级的代表;2、民族精神集中形象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的集体创作,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百折不饶的精神;3、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范本,英雄史诗是人类童年时期在极其严酷、恶劣的环境下同大自然搏斗与社会上邪恶势力斗争并获得初步胜利的精神产品。

11、英雄史诗的艺术特点:1、突出描写战争2、集中描写人物形象3、从内容到形式集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创造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4、创作和传承具有独特性。

12、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

13、第七章民间长诗

14、定义: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同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诗”或“故事歌”。

15、发展历程:汉乐府----《孤儿行》、《病妇行》、《陌上桑》、《十五从军行》、《上山采蘼芜》、《焦仲卿妻》、《木兰辞》

16、艺术特征:1、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嘎达梅林》)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3、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手法,形成了叙事长诗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特征。

17、研究:对我国民间叙事长诗最早的研究----乐府长诗《焦仲卿妻》、《木兰辞》,真正把叙事长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民间文学体裁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关于《阿诗玛》等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的评说。

18、较早的研究《阿诗玛》的论文-----孙剑冰《阿诗玛》试论李广田《阿诗玛序》

19、第八章民间歌谣

20、定义: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实际上它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组成。配合乐曲唱的叫“民歌”或“民间歌曲”;不配合乐曲自由咏颂的叫“民谣”。

21、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22、特征:1、情真意切,袒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3、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23、研究:钟敬文《歌谣论集》朱自清《中国歌谣》五四时期《歌谣周刊》张紫晨《歌谣小史》吴超《中国民歌》

24、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一是学术的,即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以此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另一个是文艺的,即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25、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26、民间谚语

27、界定:P137

28、分类:三分法:农业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

29、四分法:农业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风土谚语

30、特色:简洁性、口语性、定型化

31、民间谜语

32、定义: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

33、分类:物谜、事谜、字谜

34、特色:从结构形式上看,谜语有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从语言特色上看,谜语的词句质朴清浅,比喻贴切形象,其最突出的特色是对谜底作比喻描写。

35、第十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

36、民间说唱

37、定义:以说说唱唱的形式来敷演故事或刻画人物形象的口头文学作品,有些称之为“曲艺”和“民间曲艺”。

38、PS 段宝林《中国民间文艺学》倪仲之《中国曲艺史》

39、分类:唱故事类----采用韵文形式

40、说故事类----采用散文叙述形式

41、说笑话类----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42、特点:1、民间说唱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2、民间说唱演唱简便、灵活、具有轻便性3、民间说唱的语言朴素易懂,具有通俗性

43、艺术特征:1、构思巧妙,情节曲折2、形象生动,形神兼备3、叙议结合,寓情于理

44、相声艺术

45、定义:是一种以说为主,讲究“说、学、逗、唱”的具有喜剧性的说唱艺术,它以其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而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46、种类:单口、对口、群活

47、PS 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表演,用对话形式进行。甲演员叫“逗哏”,演员叫“捧哏”。

48、表现形式:1、“一头沉”,以逗哏的叙述为主,以捧哏为辅2、“子母哏”甲乙两人无主次之分3、“贯口”其特点是逗哏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常对捧哏演员一口气叙说一连串事情,或数出一连串事物。

49、特有的艺术手段:包袱(相声艺人的比喻说法,指的是相声艺术产生笑料的特有结构形态。)

50、包袱,就是一个装笑料的包裹,其组成过程是:系、解、结、抖。

51、系,提出矛盾或问题。解,分析矛盾或问题。结,有意避开矛盾。抖,出其不意,一语道破,揭示实质。

52、分类:“肉里噱”(从情节构思和人物思想性格出发,与内容有直接关系的);

53、“外插花”(借助语气趣味和修辞手段构成诸如谐音打岔、自相矛盾、答非所问、强词夺理等,与内容无甚关联的)

54、独特的结构形式:垫话(开场白,其作用在于渲染气氛,集中情绪,吸引观众,引入正题)

55、瓢把儿(过渡,其作用在于垫砖搭桥,交代人物身份,提供故事线索

等,为引入“正活”做铺垫)

56、正活(主体部分,主要作用是展开故事情节,揭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评价生活)

57、收底又叫“攒底”(结尾,其作用在于点睛收笔)

58、民间小戏

59、定义: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

60、形成:民间小戏是在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说唱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对各种民间固有艺术综合的过程。其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条是从民间歌舞发展而来;以条从民间说唱发展而来,办法是把民间说唱的叙述体转为代言体。

61、系统:花灯戏系统(特点:以说唱为主,说白很少,以丑、旦为主要角色,唱腔质朴明快。

62、代表:《拜年》、《三访亲》、《刘三姐挑水》)

63、花鼓戏系统(特点:演唱时有人帮腔,有锣鼓伴奏。

64、代表:《刘海砍樵》、湖北《卖面纱》、《绣荷包》)

65、采茶戏系统(特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表演“扇子花”,增加视觉艺术成分。

66、代表:《瞧妹子》、《采茶歌》、《挖笋》)

67、秧歌戏系统(特点:化妆表演,重舞不重唱,动作大,大扭大作

68、代表:《安儿送米》、《王妈妈说媒》、《刘三推车》、《看秧歌》)

69、道情戏系统(特点:演唱时,主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击节说唱,并有五六人以

70、竹笛、四胡、板胡等乐器伴奏和伴唱)

71、道具戏系统(特点:不通过演员直接扮演,而将戏曲内容借助人工制作的偶像、皮影、

72、画具来表演)

73、第十一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74、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理论建设的作用。

75、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1、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影响的第一个特征在于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2、文人、作家使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3、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

民间文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间文学概述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性质 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 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 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 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关敬吾:研究民间故事结构 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最重要也最常用 2、历时追溯法: 索绪尔:共时(特定时期或阶段的静止状况),历时(不同阶段和时期的

(完整版)【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

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华中师大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讲述

第一章:绪论 (GJM DMF整理) 定义: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范围: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说唱、小戏。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同——形式上通俗易懂;异——创作者(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个人); 流传形式(口语创作和流传/书面创作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民族集体创作,反映民族或整体的思想情趣/个人的生活感受,商业因素相关,思想与艺术水平良莠不齐)。 我国民间文学起源: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主要有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神话);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 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即“民间文学之学”。 性质:既有交叉性,又有独立性,还具有国际性。 1、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 2、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3、民间文艺学更加需要历史学帮助; 4、民间文学与民族学关系密切; 5、民间文艺学需要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以口语为载体; 6、民间文艺学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系密切; 7、民间文艺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历史地理法)。 任务:立足于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文献积累和新开掘的大量鲜活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探索;在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精神,兼容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和国外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新成果。 目的:丰富文学知识;增进对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民间文艺学知识。 要求: 1、对中国民间文学各种体裁及其代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会民间文学鉴赏方法; 2、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课题、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历史; 3、初步具备从事民间文学工作的某些能力,如调查、采录民间文学,进行专题性的研究等。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撒尼(彝族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29、关汉卿的《窦娥冤》可以从(《东海孝妇》)找到它的影子。 30、李白的《静夜思》是从(《子夜秋歌》)脱胎而来的。 31、云南白族《读书歌》讲的是(梁祝)故事。 32、(郭沫若)说过“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 33、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条谚语来证明其主要观点。 3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鲜卑族)的民歌。 35、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36、我国民俗学发轫时期,(《民俗周刊》)是中山大学主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 37、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包括《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和《江格尔》。 38、谜语:月巴(打一城市:合肥),这则谜语主要犯了(谜面不成文)的毛病。 39、(花儿会)指的是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歌唱盛会。 40、“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是(谚语)体裁。 41动物故事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 42、植物故事的产生,最早要推移到(农耕)时代。 4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鲁班)的故事。 44、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歌谣》中将歌谣分为(15)种。 45、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46、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以(AT分类法)为依据的。 47、“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是(政治)歌谣。 48、一般说来,(歌)是和乐唱的。 二、文学常识2 1、(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 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艺学 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 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 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5、民间 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在我国,民“民”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大体上可总结为是这样一个过程: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重点指下层平民——“人民”或“劳动人民”,是与“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相对的一个群体,是以农民、工人等直接生产者为主的并富于革命性的阶级群体——打破很长时期以来关于“民”的阶级论,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仅限于哪一个阶级。 6、田野调查法 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 7、采风 答: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8、历史追溯法 答: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9、共时比较法 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答: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民间文学:集体创作的、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的范围:歌谣、神话、谜语、戏曲(对联) 民间文学的起源:劳动与生活、休闲、神话 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安徳烈*兰等。 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会员国提交的 《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芬兰学派编纂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徳国,《国际民俗学科目》 日本,《日本昔话集成》和《日本昔话通观》 1935年,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 一词来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名词。 1983年,钟敬文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建设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建立一门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并对这门学科的宏观框架进行构想与阐明。 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与要求:1、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2、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貝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而了解3、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4、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艺学知识 中国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民间文艺传承学、民间文学分类学、民间文学体裁学、民间文艺美学、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在国外学习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留学生,如吴文藻、林惠祥、杨成志、费孝通等。 PS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中国著名三大史诗),四南以《人类迁徙史》、《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表现:1、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 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泄稿,处在不断变化中。(表现:1、作品的语言变化2、作品的内容、情廿、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而在不断变化,另一方而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泄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左的因素经过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表现:作品的内容上2、作品的形式上3、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传承人:群体传承人和个体传承人(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立的传承渊源(亲缘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传承风格)第三章神话 左义: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史前时期最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 第一节民间歌谣 一、歌谣的界定与分类 (一)定义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歌谣包括“民 歌”和“民谣”。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将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民间歌谣的特征 (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 (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1.四句头 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四、六、八句组成一节或一首。在南方最为流行,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四句头”。如《刘三姐》 2.五句子 由七言五句构成一节或—首民歌,这种格调初看和一般四句头山歌差不多,实际上别具一格。它的头四句似乎已经把话说尽,却又赶上一句,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翻出新意,锦上添花,这就使作品情浓意深,更加动人了。 (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 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4.影响文人创作 第二节民间长诗 一、民间长诗界说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

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 (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 (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节、中国史诗 一、中国史诗的类别 1.创世史诗 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如彝族的《梅葛》。 2.迁徒史诗 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徒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徒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徒业绩的壮阔画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一、单选题 1.(B),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 A.秧歌戏 B.傩戏 C.采茶戏 D.道情戏 2.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C)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3. 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A)。 A.第三人称叙述体 B.第一人称叙述体 C.第二人称叙述体? D.自传体 4. 盘古神话是一个(A)母题。 A.太极图 B.人鱼互生 C.宇宙卵 D.世界末日 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C)。 A.典型人物形象 B.平面人物形象 C.箭垛人物形象 D.历史人物形象 6. 在中国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中,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的是(D)。 A.女娲 B.伏羲 C.黄帝 D.神农 7. “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D)。 A.西藏 B.新 C.四川 D.云南 8.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D)。 A.《楚辞》 B.《庄子》 C.《尚书》 D.《山海经》 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D)。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10.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C)。 A.仪式歌 B.生活歌 C.儿歌 D.劳动歌 11.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A)。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12. 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A)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A.《卡勒瓦拉》 B.《勒俄》 C.《伊利亚特》 D.《俄索折怒王》 13. 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B)。 A.专项调查 B.专题调查 C.专访调查 D.随机调查 14. 水浒故事在(D)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A.明末清初 B.唐初 C.魏晋南北朝 D.宋末元初 15. (B)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A.民间故事 B.神话 C.史诗 D.民间谚语 16. 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D)。 A.Literature B.Anthropology C.History D.Folklore 17.“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C)。 A.《蛇郎》 B.《灰姑娘》 C.《一千零一夜》 D.《田螺姑娘》 18.(C)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A.民歌 B.歌谣 C.史诗 D.神话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备注:本复习资料根据《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各章后的“关键概念”和“思考题”进行编写,已根据考试重点、范围、题干以及答案长度进行题型匹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敬请谅解。另已根据课程内容及上课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三角记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以圆形记号标记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不大,因本科目需要复习的内容过多,未标记的内容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复习。最后,本资料仅供参考,建议配合其他资料一同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 点。 隐喻学派色诺芬尼神话是“古人的寓言” 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 人类学派爱德华·泰勒、安德鲁·郎、詹姆斯·弗雷泽万物有灵观 心理学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神话是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神话就是原型”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神话是一种文化现象 结构学派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直接体现了心灵结构 2.神话有哪些种类? 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3.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 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文学借鉴价值 6.简述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联系。 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

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 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白蛇传与端午节 7.民歌有什么功能? 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 8.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第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第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第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判断是非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学”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而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使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2.“类型”与“AT 分类法” 安蒂·阿尔奈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提出“类型”概念,即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后来,斯蒂·汤普森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古诗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 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名词解释 1、自然派 (1)自然派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一个派别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2)该派的领袖是果戈理。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在题材上多以“小人物”为主人公。题材以小说为主。 2、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2)代表人物有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艾略特等(3)该派的鲜明特征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再换绝种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3、《吉尔伽美什》 (1)代表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2)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3)在表现吉尔伽美什为明建立功勋的英勇行为时也描绘了他敢于违抗神意的探索精神 4、“布莱希特体系” (1)布莱希特革新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喜剧模式,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2)受中国戏剧影响,他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景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意识,领悟剧中的哲理 5、黑色幽默 (1)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用戏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2)“黑色”指可怕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对这种现实的嘲讽(3)“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方法 6、《旧约》 全书共39卷,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试问杂著4部分是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学影响广泛而深远。 7、古典主义 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为古典主义。主要特征是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8、《人间喜剧》 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部分,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9、新感觉派 20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他们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问题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代表作家主要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 10、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批贵族知识青年形象。他们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对俄国专职农奴制度不满,试图有所作为。但严重的贵族个人意识使他们不可能占到平民立场,不可能找到改革俄国社会的出路,因而成为谁也不需要的多余人。代表人物有奥涅金、毕巧林、罗亭等 11、表现主义 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其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作家有卡夫卡、斯特林堡等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 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含义及表现: 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 (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 (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 (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 1.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马林诺夫斯基)。 3.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 4.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专题调查)。 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6.“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7.盘古神话是一个(太极图)母题。 8.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 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11.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梁启超)。 12.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 造性的发挥)。 1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 娘”指的是(神话)。 14.(巧媳妇)属于生活故事。 15.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 时期的民间叙事诗。16. “尚 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云南)。 17.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 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 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 决定的。18. 屈原在吸收(楚 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了《离骚》、《天问》、 《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9. (史诗)是原始社会或 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 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 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 史。 20.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 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21.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 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 戏)系统。22. 民间文学 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 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 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 嗓)。23. 远在2500年前结 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24. 与作家 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 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 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2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 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 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 之为(箭垛人物形象)。26.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 具有(创世史诗)的基本 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 注。27.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 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28. 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 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 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 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 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2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寓言)。30. (梁子)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 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31. (傩戏),起源于民间巫 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 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 怕的面具表演。32. 在西方 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Folklore )。33. 机智人 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徐文 长)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 广。34. 女娲神话中,女娲 是用(泥土)造人。35. 从 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 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6. (孟姜女)是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37.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 界观与价值观。38.“天皇皇, 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 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39. 在(故事)中,讲述人 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 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 前……”。

完整word版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 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 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 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 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 1=1 o 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 AT分类法”。 6、史诗: 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 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 “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 、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1.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元杂剧角色:旦、净、末、杂。 2.散曲又叫北曲,是元代兴盛起来的一种交新诗体,它有曲调,泛称曲子和剧曲不同散曲只供清唱。 3.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是吸取诸宫调的联套方法,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可多可少,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用同一宫调连唱的两或三支曲子叫带过曲。 4.元代散曲四大家指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王实甫。 5.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诞生于中国北方。它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全各种表演讲唱艺术展而成。 6.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7.杂剧全剧一般由主角唱到底,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8.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光祖。 9.康进之的《逵负荆》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水浒戏”。元杂剧中著名的复仇悲剧是纪君祥的《氏孤儿》。 10.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光祖的《倩女幽魂》。 11.关汉卿杂剧按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英雄历史剧。《救风尘》的主角是盼儿。它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12.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 13.《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1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中的曲子。 15.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_《莺莺传》_ 。 16.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晓来谁染霜林醉_?总是离人泪。 17.“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18.宋元时期用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演唱的戏曲称南戏,最初流行一带。19.“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颠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是高明的《琵琶记》一剧中的曲子。 20。.“糠呀!你遭到砻和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了被折磨的苦头。完全就好似我的艰难境地,千辛万苦都已经经历”是高明的《琵琶记》一剧中的曲子。 21.号称诗文元代四大家是虞集、载、梈、揭傒斯 22.《卖柑者言》是基的作品,他还著有一部寓言集《郁离子》。 23.宋濂曾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传记,文学性很强,如记述奇士邓弼事迹的《秦士

民间文学练习题(四).

民间文学练习题(四) 陈白夜 (据中央电大该课期末复习指导材料编定) 四、名词解释题(附部分参考答案举例) 民间文学神话自然神话社会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笑话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歌谣情歌儿歌民间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曲艺评书鼓曲相声民间戏剧道具戏采录(采风)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民间文学: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文学作品。(仅供参考,下同) 神话: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或者说神话足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关于神的故事。 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的学术用语,是指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一个类别。它是以著名事件、著名人物、地方风情和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口头叙事文学。 民间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人物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是无所依傍的、不拘场合讲述的“纯文学”,是比其他民间文学作品更自觉的文学。 史诗:一种规模宏大、具有划时代特征的古典形式的长诗。它有韵可歌,具有民间长诗的特点;同时它又是史.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个民族远古时期的生活,叙述民族的英雄业绩和重大历史事件,因其同时具有史的特征和诗的形式,故名史诗。 创世史诗:又称为神话史诗。它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与自然的争斗和成长壮大过程。创世史诗具有浪漫性和幻想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它往往与其所信仰的原始宗教相依存而被人们所信仰。 英雄史诗:是为歌颂英雄而产生的颂歌。英雄史诗结构篇幅宏大;抗击侵略、保卫家园、报复仇敌、解救亲人是它共有的主题。 民间叙事诗:是与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相并列的叙事诗类别。叙事长诗多叙述各种故事,缠绵感人。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包括民歌与民谣两部分。 民间谚语:谚语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地说,凡是在民间流传的传言都在谚语范围之中,包括歇后语、俗语、绰号等。狭义地说,谚语是劳动人民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传统道德标准的富于教训意义的一种韵文体的短小而形象的炼话。 民间曲艺:亦称民间说唱,人民口头说唱文学的总称,是一种以文学为基础,配以音乐和表演的综合性艺术。解放后统称为曲艺。 民间戏剧:劳动人民戏剧创作的总称,是产生在民间,由历代劳动人民创作的,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广泛流传的歌舞说做并用的综合性艺术。 采录(采风):采录又叫采风,是一项特殊的田野作业,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者最基础的活动。采,就是挖掘采集、搜集;录,就是有条理、有头尾地收录民间文艺作品。正确的采录应该是既收集采录了民间作品,又不使之失去民间流传的风格。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十六字方针”:1958年7月,在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这就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中影响很大的“十六字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