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

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
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

七年级生物教案:呼吸作用

七年级生物教案:呼吸作用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呼吸作用。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肺通气的过程,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呼吸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组制作呼吸运动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比赛吹气球,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 2、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采用科学探究形式,通过模拟制作的探究活动,构建平等、愉快、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探究,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 3、学法:亲身体验、讨论、交流、模拟制作。

4、通过学生演示、测量、提问、抢答、合作、游戏等活动,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1.通过多媒体教学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 2.引导探究,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 教学资源: 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力图将教材资源(呼吸作用概念,呼吸运动模型);生活资源(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亲自经历过的);媒体资源(网上下载的录像,杂志和书中获得的知识);再生资源(课堂上随机产生的,老师根据学情拓展的,根据教材创生的模拟探究)等有机结合,拓展学习的路径。 教学评价: 快乐人生三句话。现代中学生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喜欢快乐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要有评价的意识,适时地运用教学评价,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老师随机的鼓励性评价,如:太棒了,你真聪明等。 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如:我们认为他的看法很有创意。 学习小组相互的评价,如:快乐小组的模型做得很形象。 教学过程: 接下来请欣赏我的教学过程:

2019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语文

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1.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D.都不是 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 根、茎、叶 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 3.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 4.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A.人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 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 6.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 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

7.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 A. 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8.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9.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_________以_________形式散失到_________的过程。 10.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__表皮。 11.蒸腾作用可以降低_________,促使根从土壤中 _________,同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_________的运输。 12.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这是因为树木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_________,降低了大气的 _________。 13.在森林地带,由于植物的_________,可有效地增加 _________,使空气中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4.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新颖 完整 教学

新颖优质可下载完整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 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 第1 页共12 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呼吸作用

(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复习教案 课题《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2、阐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实质。 3、能够尝试着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达成目标:加强知识的巩固,在练习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 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训练重点,夯实基础,培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提高。 教学策略:学生自主探究、讲练结合。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二、夯实基础强化提高 (一)光合作用知识整合: 对照课本和复习提纲归纳总结加强记忆。 1.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2.概括光合作用的公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可以用下列式子概括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3.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变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能量转变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4.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说出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 基础巩固 1.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A氧和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水C光能和叶绿体D水和无机盐

2.下列各项中不是光合作用提供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B食物中的养料 C维持人类生存的水D煤燃烧时放出的能量 3.若要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中耕松土 B 提高室温C增加氧气D增加二氧化碳 4.农业生产上下列种植方法收成最好的是() A同种植物种得稀疏些 B 同种植物种得稀疏些 C几种植物种得紧密些 D 高矮植物合理密植 (二)光合作用实验 实验一:对照课本梳理《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实验的实验目的、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 精选例题: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A ) ①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 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 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一昼夜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夜 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⑥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A、③①②⑥⑤④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实验二:对照课本梳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目的、过程、现象、结论。 (三) 呼吸作用:对照课本和复习提纲归纳总结 1.说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 2.概括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公式。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公式子概括: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水能量 3.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实验:参照课本梳理三个演示实验的实验目的、过程、现象和结论。 基础巩固 1、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空气中的______ 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变成 ______ 和______ 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的过程。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作业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1.含叶绿素最多的细胞是() A、海绵细胞 B、栅栏细胞 C、表皮细胞 D、保卫细胞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 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 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2~ 3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夜 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⑥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A、③①②⑥⑤④ B、④③②⑤①⑥ C 、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3.会养金鱼的人,常在缸内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为了() A、增加美感 B、增加水中的氧气 C、提供鱼饵 D、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4.从蛇吃蛙,蛙吃虫,虫吃草可以看出蛇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蛙 B、虫 C、草 D、阳光 5.在莲的宽大叶面上,阵雨过后,常常看到有水珠在叶面上滚动,而没有渗进叶内,其原因是() A、气孔没有开放 B、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C、水分太多,已吸收饱和 D、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脂肪层 6.如果把韭黄移到阳光下生长,过几天以后,韭黄将()(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A、不变 B、死亡 C、变绿 D、变白 7.下列有关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皮细胞及其外壁上的角质层均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通过 B 、筛管为光合作用输送原料 C、椰肉中含有叶绿体为光合作用提供场所 D、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8. 光合作用的过程发生在() A、所有活细胞中 D、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B、叶肉细胞中 C、叶的细胞中 9.下列反应式中正确表达了光合作用的是() A、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B、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 C、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D 10.下列属于光合作用意义的是() ①为动物和人提供了食物来源②促进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③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④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氧气的性质是() A、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剧烈燃烧起来 B、能使火熄灭

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树立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探究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 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三、教学设计思路: 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和环境事件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然后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器材。提前一周黄豆,装在玻璃瓶中的白菜。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案 自主学习 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___的参与下被分解成___和___,同时释放___的过程。 2.反应公式:_________。 3.观察种子呼吸现象的演示实验。 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___。 蜡烛熄灭说明呼吸作用吸收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 4.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以___的形式散失,其余主要用于维持___。 二、呼吸作用的应用 1.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___。 2.粮食、蔬菜、水果贮藏需要抑制呼吸作用。 课堂练习 1.白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B.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C.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 D.都有可能 2.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B.大量使用无机肥料 C.大量浇水 D.中耕松土 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绿色部分 B.叶片 C.种子 D.植物体有生命的部分 4、讨论: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你知道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案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教材分析 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教材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知识的构建,从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入手,使学生确信植物具有蒸腾现象,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叶片的结构及蒸腾作用的意义等。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透彻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同时为讲解光合作用打下基础。而叶片的结构又是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本教材强调指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同时也为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概念,部位,意义,知道叶片的结构特点;说出气孔的分作用;了解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2、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义。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和分布 教学难点叶片结构的观察、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边梳理边反馈 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问两个问题:1、植物体是怎样度过炎热的夏季的呢? 2、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荫下凉快呢? 在学生的回答中导入并板书课题: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叶片 (1)表皮由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2)叶肉 (3)叶脉 3、气孔的作用,及张开闭合的原理 4、蒸腾作用还受那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5、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 为了加深对叶片的结构的理解,解决叶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难点,安排两幅图片2)试一试自己的识图能力 叶片的横切面图 指出1---6的名称 ①表皮属于组织,叶肉属于组织 ②叶肉细胞中有许多绿色颗粒是。 ③怎样区分上表皮? 叶片的表皮平面图 甲 乙 ①指出1----3的名称,甲、乙各处于什么状态? ②气孔张开闭合的原理?(强调:气孔的张开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是内因,引出下一个问题) 那么外界因素是什么? 师:植物体内的水分不断的散水,这些水分是从那里来的?出示课件从根吸水到叶的气孔排出水分的过程图(flaish动画) 那么同学们知道根辛辛苦苦吸收来的水分,有多少被叶给蒸腾出去了?引出蒸腾作用的意义让学生答学生看书过程中可以合 作、讨论自己陌生的问题 解决不了的举手问,采取 生帮生的方式解决 生答(略) 学生识图回答,直观的认 识叶片及表皮气孔的特 点和作用 生答(略) 生答:95%----99% 充分的让学 生参与到学 习的过程中 来,体现了学 生是“主体” 的教学思想 叶片是叶的 主要部分,叶 不但是蒸腾 作用的主要 器官,也是光 合作用的主 要器官这是 和下一节相 联系的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运输作用》教案(附教学反思)

运输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 (2)在实验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分析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茎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在以讨论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及讲授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设计思路〗

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本节课是“运输作用”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材、合作设计方案,拓宽了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情展现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通过对“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现象和枝瘤的形成过程的观察,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迁移思维,学以致用,在掌握茎的运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树木被伤害和破坏的现象,意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卫家园的深切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 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但学生属于“五-四”制,在初一年级学习七年级的教材过程中,有些知识尚不能表述得很清楚,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补充。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看到过枝瘤的现象,不太明白其形成原因。 本校具有必要的硬件设施,能够提供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演示枝瘤的形成过程”。新建的实验室宽敞明亮,设备完善。另外,在实验材料采集方面,本地木本植物的枝条很好选取,只是季节原因,没有带叶片的枝条,但用这样的枝条进行实验,现象仍然很明显,只是实验需要较长时间。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七年级生物呼吸作用

第五章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和水分的散失 第一节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如果有怎样证明它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做好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可提问: (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可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 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 CO2增多。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的方案。为了使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可行性和科学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蒸腾作用》教案(附教学反思)

蒸腾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 (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 (1)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内容分析〗 1.知识结构

2.教学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3.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的知识相联系;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 (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位于贵阳市区内,是贵阳市课改实验样本校之一,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对生物知识普遍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 〖课时分配〗xYzkW 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最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五、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2.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展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问题思路 上课一开始,联系前面学习吸收作用的知识,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含答案)学习精品

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 正确的是() A. 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分生区 B. 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 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D. 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一叶一茎” 2.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B. 许多植物的茎含有形成层,可以不断长粗 C. 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D. 植物的生长只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三种无机盐 3.取一段木本植物的茎,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枝条的 一部分会变红,变红的部位是() A. 树皮 B. 所以浸入水中茎的部分 C. 茎中的木质部 D. 茎中的韧皮部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导管存在于木质部,主要用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B. 筛管存在于韧皮部,主要用于运输有机物 C. 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 D. 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无机盐通过筛管运输 5.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中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 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具体目的是() A. 测量窖内二氧化碳含量 B. 测量窖内氧气含量 C. 主要为了照明 D. 测量窖内一氧化碳含量 6.岱庙里的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 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A. 全部韧皮部 B. 部分韧皮部 C. 全部木质部 D. 部分木质部 7.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 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A. 韧皮部 B. 筛管 C. 导管 D. 分生组织 8.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过程向上运输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 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题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 1. (2009恩施)在我州建始县花坪乡的关口村,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夜间气温较低,所产的“关口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与别处相比: A.关口村的土地特别肥沃 B.关口村的葡萄品种与别处不一样 C.关口村的葡萄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关口村的葡萄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答案:D 2.(2009济宁)下列哪一项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A. 氧和二氧化碳 B. 氧和有机物 C. 水和二氧化碳 D. 水和有机物 答案:C 3. (2009济宁学业水平)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 B.在光照和黑暗中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植物释放二氧化碳 D. 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窗口” 答案:B 4. (2009锦州)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 答案:D 5.(2009东营)如右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置光下,二氧化碳的 吸收量发生了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递增,呼吸作用停止 答案:C 6.(2009龙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七年级生物蒸腾作用检测(有答案)

蒸腾作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农民在雨后移栽玉米幼苗时,一般要去掉一些叶,这是为了() A.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呼吸作用 C.降低吸收作用 D.降低蒸腾作用 2、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生长作用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A.降低叶片表面和周围环境的温度 B.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C.促进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以上三项都是 4、平时只要大家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人们移植花草一般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且给移植的植物遮阳,其目的是……………………………………………………………………………() A. 降低呼吸作用 B. 增强吸收作用 C. 降低蒸腾作用 D. 降低光合作用 5、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使树木( ) 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 6、田里的西瓜正在结果,这时它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果实生长 D.蒸腾作用 7、与蒸腾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B.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其动力主要来源于蒸腾作用 C.阔叶树在秋天落叶的最主要原因是减少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D.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8、水往低处流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向高处移动,那么,水在植物体内从根部向茎和叶移动的动力来自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9、雨后,许多植物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到叶片内部,主要是因为( ) A.表皮细胞壁厚B.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试验现象的除试验结果。 4、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是重点。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用微机课件展示:一只小白鼠生活在密闭的玻璃钟罩里,另一只小白鼠生活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钟罩内。教师配合课件,提出问题:(1)这两只小白鼠哪一只

先死去?(2)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用课件展示小白鼠生活的环境,将b装置用黑布罩起来。教师讲述“有一个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中装置,结果,他发现b装置中的小白鼠不久就死了,而且寿命比a装置中的还短”。这时,请全班同学讨论:这是为什么呢? 从而得出:不仅动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植物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引出本节课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板书)。 由此导入配以形象画面,提出问题,引出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也从中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 2、过渡: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 3、讨论: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的方案。为了使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课件展示以下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1)选择什么材料做实验好?一棵树,一株小草或是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种子。 (2)选择实验场所:在开放的空间(如教室)做实验,还是在密闭的容器里(如广口瓶)做实验?为什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检测5.5运输作用

第5节运输作用 知识点1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将带叶的新鲜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制作茎的横切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茎内被染成红色的结构主要是木质部,说明水和无机盐就是在木质部中运输的. 2.对木本植物的枝条进行环剥,露出木质部,经过一段时间,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说明茎输导有机物的管道位于树皮的韧皮部中,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知识点2 导管和筛管 3.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位于木质部里.植物体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里.韧皮部是树皮的一部分. 4.每根导管由许多管状的导管细胞连接而成,导管细胞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5.筛管细胞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 6.根和叶脉内也有导管和筛管,它们与茎内的导管和筛管彼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功能. 知识点1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A ) A.导管 B.筛管 C.木质部 D.韧皮部 2.根据“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带有叶片的枝条,实验装置最好放在阳光直射处,目的是提高蒸腾作用的强度,使实验结果明显. (2)烧杯中的红墨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有利于观察. (3)为了验证茎可运输水和无机盐这一实验结论,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上图(烧杯中已滴入了红黑水): ①预期的实验现象是:A枝条未变红,B枝条变红.

②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该实验的结论是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③这一实验设计思路的目的是: 证明茎的木质部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2 导管和筛管 3.筛管输送的物质和方向是(A ) A.有机物,从叶到其他器官 B.有机物,从其他器官到叶 C.无机物,从叶到其他器官 D.无机物,从其他器官到叶 1.导学号71384104(广东东莞期末)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D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2.导学号71384105(广东汕头月考)下图为植物体部分物质运输示意图,箭头表示运输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A.甲表示释放氧气、散失水分 B.乙表示输送水分 C.乙表示输送无机盐 D.丙表示输送有机物 3.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的结构是(D ) A.叶脉 B.根毛 C.筛管 D.导管 4.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枣树,在枣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C ) 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七年级(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 华理大附中 赵运高 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对近几年上海高考题中光合作用计算题的分析、归纳,理顺所学知识的 逻辑关系,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并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的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 力和应试技巧。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对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科学家研究光合过程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增强对 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也增强学生投身生命科学的学习和研究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光合作用相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设置一些疑问启发式教学,以习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 的理解。 教学媒体:主要运用PPT 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 三、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光合作用意义的介绍引入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进而让同学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 CO 2 +12H 2O →C 6H 12O 6+6H 2O+6O 2 并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和反应式可知: 光 叶绿体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如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等。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问题1、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为什么要经常开门窗通风? 问题2、为什么农业生产上种植作物时“合理密植”? 问题3、为什么在冬季时野外的植物生长速度总会减慢? 而大棚作物的产量却依然很高? 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了有机物和O2,贮存了能量,这与我们的农业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如何,需要多强光照才能保证其产量,温室栽培要供应多少气肥?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供氧若通过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来补充,那需要培养多少小球藻才合适呢?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而光合作用相关的计算题目一直是上海高考题的一大特色,在全国有很大的引领作用,而且这一特色要一直保持下去。那么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三)光合作用有关计算问题 例1、(06上海).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右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mg/lOO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OO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因素影响。 通过该例题的分析,以及以往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我们在解决光合作用有关计算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会从题干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特别是通过图表来表达的。

初一生物光合作用等五大作用

光合作用 光(条件)二氧化碳+水 (贮存能量)+氧气【产物】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 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哪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无机物转变为淀粉等 复杂的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化,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a.制造有机物 b.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 含量的相对稳定 c.贮存能量(如石油,煤炭,天然气) 4. 5.①葡萄行间种植草莓属 于立体种植,在_空间__和__时间__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_增产_、增收__的目的。②种植玉米时,株距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应该要__合理密植____。③温室帐篷里白天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呼吸作用 +水+能量 6.萌发种 子的呼吸作用旺盛。 7.实验: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把种子密封放 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再用燃烧的蜡烛检验玻璃杯里是否有氧气。

①请描述实验现象。甲瓶中燃烧的蜡烛熄灭了,乙瓶继续燃烧 ②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种子是否具有生命力对照组是什么?甲。 ③实验装置放在冰箱里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温度过低,萌发种子呼吸作用弱,实验现象不明显 8.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①该实验不够完备,还需添加什么装置? 还需添加一个实验组,装置如上图,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 ②该实验的三个原理是什么?萌发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加水排气法,将气体压到试管中。 ③描述实验现象。上图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实验: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①该实验为什么要用保温瓶?保温,防止瓶内温度受外界影响,影响实验结果 ②看图,哪幅图的种子具有生命力?甲 10.呼吸作用的概念是什么?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11.呼吸作用过程包括什么变化?a。物质转变。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 b.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12.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为成热量散失。 13.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_动力____. 14.凡是_具有生命力的_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__无时无刻__ 萌发的种子 澄 清 石 灰 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