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息隐藏技术1

合集下载

信息隐藏概述

信息隐藏概述

信息隐藏概述
1.3 信息隐藏技术的主要分支
6. 匿名通信
匿名通信就是隐藏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 的一种通信方式,使用的主要技术有匿名重发 和网络代理等技术。
该技术可用于电子商务、有线电话网、卫 星电话网、E-mail、Web浏览以及远程注册等, 它既适合于军用,也适合商用。此外,匿名通 信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子选举和电子现金方案中, 保证选举人或者购买者的身份不被泄露。
隐写术与数字水印技术可以通用共享。
信息隐藏概述
1.3 信息隐藏技术的主要分支 3. 隐蔽信道
隐蔽信道是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中,一种允 许某个进程在违反安全规则的状态中传递信息 的信道,或者是一种以允许违背合法安全策略 的方式进行操作系统进程间通信的通道。
隐蔽信道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计算机系统 的安全机制本身。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隐藏技术还远不成熟, 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和公平统一的性能测试 与评价体系。信息隐藏技术的广泛应用有赖于不 断地探索和实践。
信息隐藏概述
1.3 信息隐藏技术的主要分支 4. 阈下信道
阈下信道也叫潜信道,是指在公开信道中所建立的 一种实现隐蔽通信的信道。密码协议中的阈下信道 是指被用来传输秘密消息的各种编码体制和密码协 议中所采取的数学结构。
5. 低截获概率通信 低截获概率通信就是使信号被截获的概率降低的通 信技术。低截获概率通信技术主要包பைடு நூலகம்扩展频谱通 信技术和流星猝发通信技术。
成功的信息隐藏通常有以下特性: (1)透明性或不可感知性 (2)鲁棒性 (3)安全性 (4)不可检测性 (5)自恢复性 (6)嵌入强度(信息量)
信息隐藏概述
1.3 信息隐藏技术的主要分支
按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目的和载体对象不 同,信息隐藏技术可分为许多分支。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平安概论复习提纲第1章绪论1、信息平安的六个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非否认性、真实性、可控性〔前三者为经典CIA模型〕机密性:能够确保敏感或机密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不遭受未授权的浏览,甚至可以做到不暴露保密通信的事实。

完整性:能够保障被传输、接受或存储的数据是完整的和未被篡改的,在被篡改的情况下能够发现篡改的事实或者篡改的设置。

可用性:即在突发事件下,依然能够保障数据和效劳的正常使用。

非否认性:能够保证信息系统的操作者或信息的处理者不能否认其行为或者处理结果,这可以防止参与某次操作或通信的一方事后否认该事件曾发生过。

真实性:真实性也称可认证性,能够确保实体身份或信息、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可控性:能够保证掌握和控制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根本情况,可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使用实施可靠的授权、审计、责任认定、传播源追踪和监管等控制。

2、从多个角度看待信息平安问题个人:隐私保护、公害事件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效率保障、不正当竞争军队、军工、涉密单位:失泄密、平安保密的技术强化运营商:网络运行质量、网络带宽占用〔P2P流量控制〕、大规模平安事件〔DDOS、大规模木马病毒传播〕、新商业模式冲击〔非法VOIP、带宽私接〕地方政府机关:敏感信息泄露、失泄密、网站篡改、与地方相关的网络舆情职能机关:案件侦破、网上反恐、情报收集、社会化管理国家层面:根底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网上舆情监控与引导、失泄密问题、稳固政权、军事对抗、外交对抗、国际斗争3、威胁、脆弱点和控制(1)信息平安威胁(threat):指某人、物、事件、方法或概念等因素对某信息资源或系统的平安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

包括信息泄露、篡改、重放、假冒、否认、非授权使用、网络与系统攻击、恶意代码、灾害故障与人为破坏。

其他分类:暴露、欺骗、打搅、占用;被动攻击、主动攻击;截取、中断、篡改、伪造。

(2)脆弱点〔Vulnerability〕,即缺陷。

(3)控制〔control〕,一些动作、装置、程序或技术,消除或减少脆弱点。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D)A.机密性B.可用性C.完整性D.前面三项都是二、简答题1.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答: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信息技术?答:笼统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本书中,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3.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完整性(Integrity)(2)保密性(Confidentiality)(3)可用性(Availability)(4)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5)可控性(Controllability)4.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有哪些?答:(1)信息泄露(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3)拒绝服务(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5)窃听(6)业务流分析(7)假冒(8)旁路控制(9)授权侵犯(10)特洛伊木马(11)陷阱门(12)抵赖(13)重放(14)计算机病毒(15)人员不慎(16)媒体废弃(17)物理侵入(18)窃取(19)业务欺骗等5.怎样实现信息安全?答:信息安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A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数据库、网络控制技术、反病毒技术、安全审计、业务填充、路由控制机制、公证机制等;B 信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中具有能动性的组成部分。

大多数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的发生,并非完全是技术上的原因,而往往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安全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体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

C 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

信息隐藏技术

信息隐藏技术

信息隐藏技术综述信息隐藏简介信息隐藏(Information Hiding),也称作数据隐藏(Data Hiding),或称作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

简单来讲,信息隐藏是指将某一信号(一般称之为签字信号,Signature Signal)嵌入(embedding)另一信号(一般称之为主信号,Host Signal,或称之为掩护媒体,cover-media)的过程,掩护媒体经嵌入信息后变成一个伪装媒体(stegano-media)。

这一嵌入过程需要满足下列条件[3]:∙签字信号的不可感知性(Imperceptibility)。

换句话讲,签字信号嵌入后,主信号的感知特性没有明显的改变,签字信号被主信号"隐藏"了起来。

∙签字信号的鲁棒性(Robustness)。

签字信号对主信号的各种失真变换,如失真信号压缩、仿射变换、加噪、A/D或D/A转换等,以及各种恶意性攻击(MaliciousAttack),都应体现出一定的鲁棒性。

除非主信号的感知特性被明显的破坏,签字信号将很难被去除。

∙一般来讲,签字信号的嵌入不增加主信号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也就是说,签字信号嵌入后,"表面"上很难觉察到信息的改变。

信息隐藏的发展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匿形术(Steganography)"的使用。

"匿形术"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中"隐藏的"和"图形"两个词语的组合。

虽然"匿形术"与"密码术(Cryptography)"都是致力于信息的保密技术,但是,两者的设计思想却完全不同。

"密码术"主要通过设计加密技术,使保密信息不可读,但是对于非授权者来讲,虽然他无法获知保密信息的具体内容,却能意识到保密信息的存在。

而"匿形术"则致力于通过设计精妙的方法,使得非授权者根本无从得知保密信息的存在与否。

信息隐藏知识点整理

信息隐藏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1、信息安全主要分为两大领域:加密技术与信息隐藏技术。

(1)信息隐藏:将秘密信息秘密地隐藏于另一非机密的文件内容之中。

其形式可为任何一种数字媒体,如图像、声音、视频或一般的文档等。

其首要目标是隐藏的技术要好,也就是使加入隐藏信息后的媒体目标的降质尽可能小,使人无法看到或听到隐藏的数据,达到令人难以察觉的目的。

信息隐藏的原理:是利用载体中存在的冗余信息来隐藏秘密对象,以实现保密通信或者实现数字签名和认证。

信息隐藏与信息加密的区别:信息隐藏和信息加密不尽相同,信息加密是隐藏信息的内容,而信息隐藏是隐藏信息的存在性,信息隐藏比信息加密更为安全,因为它不易引起攻击者的注意。

信息隐藏技术的推动力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需要保护知识产权的用户;第二方面是对隐藏信息有兴趣的人们,希望以秘密的方式传送信息并且避免第三方接受者的察觉。

(2)加密技术:是指通过加密或者以打乱信息的方式来使信息只能到达指定接受者并解密信息。

2、信息隐藏具备的特性:(1)不可感知性:也称隐蔽性。

载入信息的伪装载体与原载体应当大体上是很接近的,从人的视觉上应该感觉不到任何变化。

(2)不可检测性:不可检测性是信息隐藏的目的。

(3)容量:容量增大,会降低不可感知性和不可检测性。

(4)鲁棒性:指嵌入水印后的数据经过经过各种处理操作和攻击操作以后,不可导致其中的水印信息丢失或被破坏的能力。

(5)安全性:指水印不易被复制、伪造、非法检测和移去,文件格式的变换不会导致水印丢失。

(6)复杂性:指水印的嵌入和提取算法复杂度低,便于推广应用。

3、目前隐写性最常见的用法:是将秘密信息隐藏到另一个载体中。

载体可以是图像、音频、视频和文本或者其他二进制数字编码。

隐写术处理的处过程:Cover medium+hidden information+stego-key=stego-medium其中掩密密钥可以用于隐藏和对信息解码。

隐写术的目标是:在传输隐藏信息时避免引起注意。

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意义以及应用领域

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意义以及应用领域

还有,信息隐藏技术在进一步实现数字媒体多信息呈现方面,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的游览器中应用隐藏信息可以实现游览
器的智能化;应用信息隐藏技术,可以把电影的多种语言配
音和字幕嵌到视频图像中携带,在保证视觉质量不受影响的 情况下节省了声音的传输信道。
1.3 研究的意义以及应用领域
1.3.1 研究意义

(2)提高信息检测能力,维护祖国统一!

任何技术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关键在于技术使用者应用 进行深入的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的了解传递载
的目的。如果信息隐藏技术被不法份子所利用,将对国家和 体在隐藏信息后所发生的变化,为信息隐藏分析技术提供更
人民安全造成威胁。 多研究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监管。
1.3 研究的意义以及应用领域
1.3.2 应用领域

(2)政治方面

从舆论传播的时代特征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逐 对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可以使信息隐藏分析技术同时提升 渐担负起跨媒体、跨区域、跨层次舆论传播媒介的角色,日 水平,使国家有效的对网络隐藏信息进行监测,及时了解 趋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 “隐藏舆情”,达到舆情安全,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起到十
所以,应用信息隐藏技术来实现信息传输,把秘密信息隐藏
于敌人难于注意的公开信息中,掩盖了通信存在的事实,使 得攻击者难以检测或攻击信号,达到信息安全传输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以及应用领域
1.3.2 应用领域

(2)政治方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舆论 彰显出前所未有的独特作用和巨大能量,对社会稳定和国家 安全的重要影响日益显现。

应用密码学第3章-古典密码

应用密码学第3章-古典密码

移位密码(Shift Cipher)
ABCD E F GH I J K LMNOPQR S T U VWX Y Z D E F GH I J K L MNOPQR S T U VWX Y Z A B C
凯撒密码的特点
移位密码体制
• 加密: ek (x) x k(mod 26) y C
Plaintext alphabet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iphertext alphabet 1 T M K G O Y D S I P E L U A V C R J W X Z N H B Q F Ciphertext alphabet 2 D C B A H G F E M L K J I Z Y X W V U T S R Q P O N
01234567891111111111222222 0123456789012345
解密
17 19 236
2 C

0

19
19

7

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7 19 86 mod26 8 I
破解替换密码(续)
• 密文中的其他二元文法
–IX => *T, I 对应的是 A 或 I. 因为我们前面已经知道谁 对应的A,那么I = I.
隐写术的缺点
• 形式简单但构造费时,要求有大量的开销 来隐藏相对较少的信息
• 一旦该系统的构造方法被发现,就会变得 完全没有价值
• 隐写术一般无稳健性
§3-2 代替
• 就是明文中的字母由其他字母、数字或符号所取 代的一种方法

[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第2版)][王颖,蔡毅][电子课件] (1)[28页]

[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第2版)][王颖,蔡毅][电子课件] (1)[28页]
个人信息(如生日、名字、反向拼写的登录名、房间中可 见的东西)、年份、以及机器中的命令等。 不要将口令写下来。 不要将口令存于电脑文件中。 不要让别人知道。
1.4.1 关于口令安全性(续1)
不要在不同系统上,特别是不同级别的用户上使用同一口 令。
为防止眼明手快的人窃取口令,在输入口令时应确认无人 在身边。
1.1.2 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
1.2 什么是攻击
1.2.1 1.2.2 1.2.3 1.2.4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式 攻击的主要手段 入侵仅发生在入侵行为完全完成,且入 侵者已进入目标网络内的行为称为攻击。但更为积极的观 点是:所有可能使一个网络受到破坏的行为都称为攻击。 即从一个入侵者开始在目标机上工作的那个时刻起,攻击 就开始了。
忽或者不配合,那么攻击者就有可能通过这台计算机,从 内部来攻击其他的计算机。
6. 保持简单(Simplicity) 尽量降低系统的复杂度,越复杂的系统越容易隐藏一些
安全问题,建议不要在一台服务器上配置超过两种以上的 应用。
1.5 安全操作系统简介
操作系统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设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系统安全在硬件方面关键是芯片, 在软件方面关键是操作系统。本小节主要讨论操作系统方 面的安全问题。
1.2.4 攻击对象排名
主机运行没有必要的服务。 未打补丁的、过时的应用软件和硬件固件。 信息泄露,通过服务如Gopher、Finger、Telnet、SNMP、
SMTP、Netstat等。 盗用信任关系如Rsh、Rlogin、Rexec。 配置不当的防火墙或路由器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
1.4.3 广域网安全
1.加密技术 2.VPN技术 3.身份认证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图信息头
typedef struct tagBITMAPINFOHEADER { DWORD biSize; //本结构所需的字节数 LONG biWidth; //宽度 LONG biHeight; //高度 WORD biPlanes; //目标设备的位面数,1 WORD biBitCount; //每个象素的位数 DWORD biCompression; //压缩类型 DWORD biSizeImage; //图像的大小 LONG biXPelsPerMeter; //设备水平分辨率 LONG biYPelsPerMeter; //设备垂直分辨率 DWORD biClrUsed; //颜色索引数 DWORD biClrImportant; //有重要影响的索引数 } BITMAPINFOHEADER;
3.1 位平面算法
x=imread('lena.bmp'); 提取 [m,n]=size(x); 第1位平面 for i=1:m for j=1:n c(i,j)=bitget(x(i,j),1); end end figure imshow(c,[]); title(‘第一位平面')
3.1 位平面算法
3.1.2 基于调色板的图像
2、用调色板的排序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 N种颜色,有N!种方式对调色板进行排序 3、调色板的颜色不变,数目扩大一倍,即每 个颜色值对应两个调色板索引,根据秘密信 息比特,选择两个相同颜色中的一个。 攻击方法: 调色板颜色一般按使用由多到少进行排序 若调色板中出现图像中没有的颜色,有问题 攻击:调色板重排序,并重新保存图像
第三章 信息隐藏算法
第三章 信息隐藏算法
信息隐藏系统的分类 载体 1、 不同载体 隐藏方法不同
图 视 语 文 各类 像 频 音 本 数据 2、载体的修改方式 时域替换技术 P52 变换域技术 扩展频谱技术 …… ……
3.1 位平面算法
♪ 任何数字多媒体信息,在扫描和采样时, 都会产生物理随机噪声,而人的感官系统 对这些随机噪声是不敏感的。 ♪ 替换技术试图用秘密信息比特替换掉随机 噪声,从而达到隐藏秘密信息的目的。 ? 在图像和声音信号中,哪些地方可以用来 隐藏信息的?
%LSB水印提取算法 w=imread('lsb_watermarked.bmp'); [Mw,Nw]=size(c); for i=1:Mw for j=1:Nw x(i,j)=bitget(w(i,j),1); end end figure;imshow(x,[]); title('Recovered Watermark');
3.1.1 LSB方法
作业 利用LSB方法将学号嵌入载体图像中。 例如150号 • 嵌入 s=bitget(150,t); w(i,j)=bitset(w(i,j),1,s); • 提取 k=bitget(w(i,j),1); y=bitset(y,t,k); for i=1:10:71 %初值:步长:终值 floor向下取整
真彩色图像的LSB算法
1、信息隐藏嵌入算法 • 将待隐藏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流; • 将二进制数据流嵌入到彩色图像信息的最 低位; 例:新的图像分量=原图像分量 水印分量 2、信息隐藏提取算法 从BMP文件的数据部分分离出最低位的信 息,进而提取出隐藏的信息字节;
真彩色图像的LSB算法
例:嵌入算法 • 将待隐 藏信息的字节长度写入BMP文件标 头部分的保留字节中; • 将隐藏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码流; • 将BMP文件图像数据部分的每个字节的高7 位依次异或后再与上述二进制数码流异或后 的结果写入最低位;
3.1.4 二值图像中的信息隐藏
使用一个特定图像区域中黑色象素的个数来 对秘密信息进行编码。 思想:把二值图像分成n个矩形区域Bi, 若黑色像素的个数大于一半,则嵌入一个0; 若白色像素的个数大于一半,则嵌人一个1。 当需要嵌入的比特与所选区域的黑白像素的 比例不一致时,需要修改一些像素的颜色。 修改应该以不引起察觉为目的。 • 应修改邻近有相反颜色的象素; • 应该对图像的边缘象素进行修改。
c=imread('lena.bmp'); %读入载体图像 m=imread(‘hide.bmp’); %读入水印图像 [Mc,Nc]=size(c); %确定载体图像的大小 for i=1:Mc for j=1:Nc y(i,j)=bitset(y(i,j),1,m(i,j)); end end imwrite(y,'lsb_watermarked.bmp','bmp'); figure; imshow(y,[]); title('Watermarked Image')
索引 0黑 1白 2红 3绿 4蓝 5黄 6银 R 0 255 255 0 0 255 192 G 0 255 0 255 0 255 192 B 0 255 0 0 255 0 192
3.1.2 基于调色板的图像
1、基于调色板图像进行LSB方法的隐藏信息 ①对调色板的颜色向量LSB修改 灰度图像无明显影响 彩色图像若同时修改RGB最低位,颜色会出 现偏差,引起攻击者怀疑 避免颜色跃变 ②对图像数据的LSB修改 先对调色板排序,使相邻颜色在感官上接近。 2 2 2 • 欧几里德距离d R G B • 颜色亮度成分
3.1.3 利用奇偶校验位
把载体分成几个不相重叠的区域,在一个载 体区域中(非单个元素)存储1比特信息。 • 选择n个不重叠区域,计算出每个区域的所 有最低比特的奇偶校验位,
p( I ) LSB(c j ) mod2
jI
• 选择一个载体元素的最低比特位存放这个区 域的奇偶校验位。 嵌入信息时,是在对应区域的奇偶校验位上 嵌入信息比特mi
真彩色图像的LSB算法
例:提取算法 (1)读BMP文件头中的保留字节,设为L, 若为0则没有隐藏信息,终止算法;若不为 0则其值为隐藏信息的字节长度; (2)将BMP文件图像数据部分的每个字节的 8位依次异或,并保存其结果; (3)重复第(2)步,使每8个BMP文件图像数 据部分字节经过运算后组成一个隐藏信息 字节; (4)重复(2)、(3)直到隐藏信息字节长度为L。
3.1.1 LSB方法
• LSB方法(Least Significant Bit) 最不重要位/最低有效位 • 用秘密信息替换掉最低有效位的数据。 例:水印图像为二值图像,载体为与水印图像 大小相同的256色图像,进行LSB水印图像 的嵌入与提取。 • 将隐藏图像嵌入到载体图像的最低位平面 实现信息的隐藏。 • 提取伪装对象的最低位平面恢复隐藏图像
位图文件头
位图文件头 typedef struct tagBITMAPFILEHEADER { UINT bfType; //文件类型,"BM" DWORD bfSize; //文件大小 (字节) UINT bfReserved1; //保留 -- 一般为0 UINT bfReserved2; //保留 -- 一般为0 DWORD bfOffBits; }BITMAPFILEHEADER; // bfOffBits 指定从BitmapFileHeader 到图像首 部的字节偏移量
真彩色RGB图像
24位BMP图像文件的结构特点为: ① 每个文件只能非压缩地存放一幅彩色图像; ② 文件头由54个字节的数据段组成,包含文件 的类型、大小、图像尺寸及打印格式等; ③从第55个字节开始,是图像数据部分,数据 的排列顺序以图像的左下角为起点,从左到 右、从下到上,每连续3个字节便描述一个 像素点的颜色信息,这三个字节分别代表蓝、 绿、红三基色的亮度(RGB值), 若三个字节为:00H, 00H, FFH,则为纯红色。
3.1 时域替换技术
imfinfo 用于图形图像文件信息的查询 imfinfo('LENA.bmp')
3.1.2 基于调色板的图像
图像的表示方式有两种: ①在图像矩阵中直接存放象素的实际数据 调色板数据 ②基于调色板的图像。 彩色图像:RGB三个分量 灰度图像:RGB值都相同 • 调色板数据 • 图像数据 不是存储实际颜色值, 存每象素的调色板索引。
for t=1:8 for i=1:m for j=1:n c(i,j)=bitget(x(i,j),t); end end figure imshow(c,[]); title(t) end
依次提取 1~8个 位平面
c=imread('lena.bmp'); y=zeros(m,n); m n…; for t=1:7 for i=1:m for j=1:n 依次提取 x(i,j)=bitget(c(i,j),t); 1~7个 end 位平面 end for i=1:m for j=1:n y(i,j)=bitset(y(i,j),t,x(i,j)); end end figure;imshow(y,[]);title(t); end
67 45 23 1 8
高位: 图像信息
低位: 噪声 1
1 2 3 . . . . .
人眼对随机噪声不敏感。
3.1 位平面算法
1、确定图像大小 行数 m=size(c,1); 列数 n=size(c,2); 2、 bitget C = bitget(A,bit) 提取A的bit位的值 3、 bitset C = bitset(A,bit,v) 将A的bit位的值设为v ,v的取值为0或1
3.1 位平面算法
x=imread('lena.bmp'); imshow(x); title(‘原图像’) [m,n]=size(x); 去除第1位平面 for i=1:m for j=1:n x(i,j)=bitset(x(i,j),1,0); end end figure; imshow(x); title(‘去除第一位平面’)
3.1.1 LSB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