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合集下载

3-1 公民基本权利-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案

3-1 公民基本权利-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自标感知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理解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

2.能力目标能够认清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自觉培养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重难点感知重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

难点理解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图片中的人物享有哪些权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图片中的人物分别享有被抚养,受教育和选举的权利,可见,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权利教师引导:除了图片中呈现的权利外,我们还可以享有哪些权利?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本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片,列举自已所知道的权利,)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活动一:情境分析(多体展示材料)情境一不识字的王奶妈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去村委会投票站参加县人大代表的投票选举活动情境二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微博等渠道,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克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情境三小学生陈彦宏就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读书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的。

思考:以上信息体现我国公民积极行使什么权利?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公民依法行使建议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二: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表格)请同学们阅读完教材第33~34页的内容后,完成表格。

教师提示:公民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提高对政治权利与自由的理解与认识,明确行使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内容和意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依据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

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内容解析:通过活动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权利”,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增强学生权利观念,提高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热爱宪法、热爱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素养,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宪法规定的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内容,了解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关于基本权利的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十九大报告高频词解析》师:通过刚刚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开启了历史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十九大报告高频词统计中,“人民”一词位居第二,通过分析“人民”一词出现的句子,不难看出十九大报告对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庄严承诺,从而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说到这里,人民幸福之路想要越走越宽,越走越美,那就必须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充分实现。

那公民基本权利都有哪些,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十九大报告,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好感性和情感铺垫。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政治权利和自由自主学习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地位及内容1.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活动一漫画赏析探讨: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小结: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1)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清·何启·胡礼垣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讲一下这句话的涵义?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不会遭到欺压,国必兴旺;人民没有权利,遭受压迫和苦难,必起反抗,国家必乱;这准侧就像日升月落,江河奔流大地,从古之近不变,(远近一样)世界各地都如此。

(最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公民基本权利》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公民基本权利》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参考答案: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 严地生活。
5.受教育权
探究教材P38页问题。
参考答案:(1)关键词: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免费、生活补助费。
(2)原因: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以,国家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重点
难点
重点: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难点:准确判断基本权利。
教法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图片导入(见课件)
播放投票、游行、上学、京剧演出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公民享有的权利,导 入新课。
方式二:情境导入
1 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54年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知道的社会生活中,公民享有的权利有哪些?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教师小结: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了解我们的权利,维护我们的权利。
探究(三)准确判断
以案说法
一个孩子出生后父亲给他起名叫赵平,18岁应征入伍,服役期间,他苦练军事技术,积极参加 部队举办的文化夜校。退役后,他任职于一家公司,每月获得5 000元的工资。他喜欢书法,参加了市书画协会。他为人正直,针对个别工商管理人员在维持市场秩序时的粗暴行为,写信给工商局进行检举。他关心帮助贫困儿童,向希望工程捐款1万元。他深得当地群众好评和信任,荣获“三好市民”称号,在市人 大代表选举中,光荣当选为人大代表。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

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

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

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

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

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

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

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阅读教材第3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及图片)2.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

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教案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3.1公民基本权利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初中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本课将介绍基本权利的概念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基本权利的概念
基本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它是从宪法和国际公约中所
规定的,与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民主原则相统一,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正义,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1.言论自由
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要承担
相应的责任。

2.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可以选择自己信仰的宗教。

3.人身自由
公民有人身自由的权利,不受非法拘禁和逮捕。

4.私人财产保障权
公民有私人财产保障权,不受侵犯和损失。

5.城乡居民的平等权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6.劳动就业自由权
公民有劳动就业自由权,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和职业。

7.教育受教育权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供义务教育。

8.医疗卫生保障权
公民有医疗卫生保障权,享有健康的权利。

9.婚姻和家庭自由权
公民有婚姻和家庭自由权,可以自由选择结婚对象。

10.合法权益的申诉和维护权
公民有申诉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基本权利的概念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既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又维护社会公正正义,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的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说课稿

3.1《公民基本权利》说课稿
说教材
本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人格权,让学生了解了人格权的内涵及意义;其次阐述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让学生明确了生命健康权的地位;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保护。

由“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两目组成,分别介绍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等内容。

说学情
从现实角度看,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为和隐患,作为未成年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进行了解,从而对某些行为作出是非辨别,运用法律加以维护。

从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确行使了这项权利,才能保证其他权利的实现。

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看,正确理解并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利于生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等。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并强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懂得重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含义和内容;引导学生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

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

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

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

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

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

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

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三)监督权
活动三: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知公民监督权,知晓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式,理解监督权的积极意义,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同时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1.阅读教材第3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行使监督权。

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3.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权力的使用,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采用哪些方式进行监督?这些监督有什么积极意义?
归纳总结:
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
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的权利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标导学二:人身自由
活动四:维护英烈尊严,让法律挺身而出
2016年8月15日,“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迎来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告洪某受到应有的惩戒。

同年9月20日,邱少云烈士之弟邱少华诉孙某、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胜诉,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8年4月27日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施行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我国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捍卫和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

活动五:权利辨析——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某校八年级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思考:张某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提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归纳总结:人身自由包括:(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目标导学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六:情景再现——抓小偷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警察因公务征用摩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国家维
护公民财产权的方式。

1.阅读教材第3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思考警察的行为对维护公民权的意义。

3.学生将自主思考的答案在全班分享交流,不断修正观点,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认知能力。

归纳总结:此案例中,对财产的维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警察小郑抓获抢劫女士皮包的男子,积极维护该女士的财产权;二是警察小郑因公务征用他人摩托车时,及时告知车主可以依法申领补偿,维护了摩托车车主的财产权。

活动七:材料链接——教育公平
第一个是保基本。

保基本主要是保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重点是义务教育。

第二个是补短板。

补短板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补区域不平衡的短板。

二是补齐农村地区的教育短板。

三是补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

第三个是精准扶助困难群体。

一是保障贫困、困难群体的孩子们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面向残疾儿童,办好特殊教育。

三是要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思考:国家采取以上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归纳总结:
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
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劳动权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物质帮
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
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文化
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及宪法是怎样保护的,知道了这些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能够在社会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3板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其他权利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从三个方面学习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起来并不难,但理解起来有难度,很多权利名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但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当堂掌握。

另外关于公民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给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