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课内文言文大全区有答案
2024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2.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3.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4.小闵同学看到水池里原本呆呆停在那里的鱼儿,突然游向远处,不觉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①,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
递一夕不能寝。
盖无心与有意,相去适有间,凡事如此。
【注】①燕:同“宴”。
5.【乙】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学__________(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临.溪而渔____________(2)偶顾.问曰__________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2022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2.01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12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5.望着银杏树叶纷纷下落,小李赞美不已,小王却十分感伤。
一旁的小张同学感叹道:你俩对同一景物的感受截然不同,正如《岳阳楼记》中所写的:“,?”(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1题(24分)【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游石湖小记(节选)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
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
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
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
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
盖十年无此乐矣。
(作者: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
②薇村:地名,后文中上方、郊台、茶磨均为山中地名。
6.[甲]诗的作者是。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欣然起行()(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待月出,方命酒。
9.根据[乙]文与[丙]文内容,完成表格。
(6分)A.[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澄澈之美。
B.[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
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
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
上海各区县初三语文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精选文档

上海各区县初三语文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课内文言文训练(一)(一)默写(18分)1.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2.,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心在天山,。
(陆游《诉衷情》)4.回看射雕处,。
(王维《观猎》)5.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6.,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作者是唐代家、哲学家,我们七年级时还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
题目为《》。
(2分)8.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
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
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二)(—)默写(18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6.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槭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的“沉舟…病树”比喻(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诗歌。
B.首联写作者被贬地方之荒凉。
C.颔联写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D.尾联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决心。
2023上海宝山区(五四学制)中考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第二学期宝山区一模语文练习卷一、文言文(36分)(一)(13分)1.默写(1)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4)班级开展“我是小先生”学习互助活动。
小明在做“小先生”的过程中,不仅帮助了同学,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他借用《虽有嘉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
(二)(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丙】勾践卧薪尝胆①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③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①选自《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
②苦身焦思: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③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兵围会稽,勾践屈膝称臣求和之耻辱。
2.【甲】【乙】【丙】三部作品按创作年代先后排序,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身自耕作.()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三篇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了人生中的“难”:(1)【甲】诗中,诗人最初面对“难”时的行为表现是“__________”;(2)【乙】文中,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在经历了“难”之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因为这些“难”对于他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丙】文中,勾践面对“难”的行为表现可以用__________这一成语来概括。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有答案)(已纠错)

静安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4.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5.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此俱寂”的“此”指(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写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8.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文章《》、《》。
(2分)9.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君将哀而生之乎?10.以下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蒋氏认为赋敛之不幸远甚于捕蛇之不幸。
B.乡邻们非死则徙的惨境是赋敛所造成。
C.蒋氏多次直接表明不愿恢复赋税。
上海中小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课内文言文汇编15区含标准答案.doc

上海中小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课内文言文汇编15区含标准答案.doc2018 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课内文言文汇编 (15 区含答案 )长宁区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C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分)9 、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B.(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岸,好吗?C.纷纷地表示赞同。
D.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10、多年前,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 ?如果请你参与辩论,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 ?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列子 ?汤问》战国 9 、D10 评分标准:观点 1 分,理由 2 分,语言表达 1 分。
示例一:愚公应该移山。
因为“移山”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进步发展。
2024年1月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1月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2024.1(24一模·宝山区)【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其①诏至京师,而复为柳州刺史也。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②,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③,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④。
[注释]①其:指柳宗元。
②穷:处于困境。
③疏:上书。
④恨:遗憾。
5.【甲】文作者是朝柳宗元,【乙】文中提及的“□□”是他的“字”。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不可久居()(2)愿以柳易播()7.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况且绝没有让母子一起去柳州的道理。
B.并且也没有让母子一起来柳州的道理。
C.况且绝没有让母子一起去播州的道理。
D.并且也没有让母子一起来播州的道理。
8.(1)人物不同行为背后有不同的心情:【甲】文中“伐竹取道”一句表现了柳宗元一行人的□□之情;【乙】文中“泣”字表现了柳宗元的□□之情。
(4分)(2)对于引发人物行为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中“伐竹取道”是因为看见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B.【甲】文中“乃记之而去”是因为无法探寻小石潭源头。
C.【乙】文中“泣曰”是因为得知刘梦得被贬播州的消息。
D.【乙】文中“请于朝,将拜疏”是因为刘梦得不想赴任。
9.【甲】文中面对自身被贬,【乙】文中面对友人被贬,柳宗元采取的方式和目的各不相同。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长宁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宁区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C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9、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B.(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岸,好吗?C.纷纷地表示赞同。
D.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10、多年前,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如果请你参与辩论,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列子?汤问》战国 9、D10评分标准: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一:愚公应该移山。
因为“移山”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进步发展。
示例二:愚公应该搬家。
因为“搬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徐汇区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答案8.(2分)庞然大物/黔驴技穷9.(3分)(虎)躲在树林间偷看它,渐渐地出来靠近它10.(3分)D松江区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关键词:晦、明、间、之、朝、暮)10.山中早晚、四季景色的优美 2分滁州百姓、太守与宾客们游山的情形 2分崇明县(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 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_________(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_________背景有关。
5.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6. 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B. 乙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情怀。
C. 甲乙两文都精心构思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乐”。
D. 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都实现了“乐”的理想。
答案4. (1). 北宋 (2). 被贬(贬谪)5.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6. D青浦区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本文选自_____家的经典着作《___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6.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第①段用六位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B. 第②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C. 第③段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D. 第④段的结论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答案4. (1). 儒 (2). 孟子5. 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6. D杨浦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选文作者是时期着名诗人。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
(4分)答案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本文作者是,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对本文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答案8、蒲松龄聊斋志异9、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10、B浦东新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选文作者是(朝代)的。
(2分)9、选文①、②段凑够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
(3分)10、“或异二者之为”中“异”的内涵是(4分)答案宝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奉贤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本文选自,相传作者是时期的(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曹刿认为战前要做到取信于民。
B、曹刿认为选择“辙乱旗靡”之时追击是本次战争取胜的原因之一。
C、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主要表现了鲁庄公的浅陋无知。
D、本文主要运用对话形式,展现了曹刿论战的过程。
答案:8、《左传》春秋左丘明9、第一次击败(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败)(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衰弱了,第三次(击败)(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3分,关键词:作、再、竭)10、C虹口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黄生借书说(1)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3)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