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

合集下载

《家国天下》教案

《家国天下》教案

《家国天下》教案.doc教案内容: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国天下”的概念,认识到家庭、国家和天下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国家和天下的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的角色、家庭的价值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2. 国家的概念:国家的定义、国家的组成、国家的责任等。

3. 天下的观念:天下为公、和谐共生、世界和平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庭、国家和天下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家庭、国家和天下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家国天下》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图片。

3. 纸笔:供学生记录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国家和天下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家庭、国家和天下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展示具体的家庭、国家和天下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家国天下的理念。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合作态度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思考题的回答是否具有深度。

七、课程扩展活动1. 家庭访问:组织学生参观家庭、社区,了解不同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2. 社会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亲身体验国家和社会责任。

3. 专题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探讨家国天下理念在当代社会的实践。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家国天下的理解

家国天下的理解

家国天下的理解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概念,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家住山河地,国破垓下秋”。

它最早的理解是家(家庭)和国家的联系,但在传统语境中,它还有更深
刻的含义,强调家庭、朋友、国家三者之间的血缘和理念联系。

家国天下主张以自身尊严和诚信完成社会义务,将家庭、朋友和国家的关系放在一起,形
成受到礼仪规范的互助合作的有机系统。

家国天下也意味着从来没有一个人的幸福可以忽视其他人的幸福,也没有一个家庭的和平可以忽视国家的和平。

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共同建设家国,把家庭和国家的幸福和安定置于社会的重中之重。

家国天下的理念也可以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共同行为和共同追求才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社会安定与幸福。

其中,“以德报怨”是家国天下思想发展到极致的体现。

“以德报怨”
并不是任由犯罪行为出现,而是利用仁慈及慈悲的力量回应原来的伤害。

家国天下是一个值得维护的原则,它有助于团结全社会,营造和谐社会,为每一个人提供
一个安全的环境去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未来。

《家国天下》教案

《家国天下》教案

《家国天下》教案.doc一、教案简介《家国天下》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小说。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这本小说,使学生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本教案还将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的实践意义,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家国天下》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如孝道、尊敬长辈、亲情至上等。

2. 认识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包括忠诚、爱国、助人为乐等。

3. 思考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实践意义。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家国天下》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引发学生对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兴趣。

2. 第二章:分析小说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如孝道、尊敬长辈、亲情至上等,引导学生领悟其内涵。

3. 第三章:探讨小说中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如忠诚、爱国、助人为乐等,使学生认识其重要性。

4. 第四章: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5. 第五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分享对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小说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写作练习法: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中对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表达水平。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思考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家国天下》小说。

以家国天下为主题的作文

以家国天下为主题的作文

以家国天下为主题的作文家国天下,这一经典名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带着责任和担当。

每个人都有责任守卫这片土地,保护她的宁静,维护她的尊严。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出现的每一个伟大的人物都在某种程度上追求家国天下的梦想。

古人把家国天下的梦想融入到他们的教育中,向他们的子孙们传达着这种理念。

比如,庄子说:“家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平。

”他说,完善家国内政,保护和发展经济,可以让天下大家安居乐业,大家和睦相处。

孔子也提出了家国天下的概念:“假令父兄不在,自己当治其国”,也就是说,即使父母不在,我们也应该担负起自己的使命,维护家国的安定。

到了现代,家国天下的理念也被确立在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为中国发展的统治思想,以及每个人的信条。

今天,我们正在不断发展和提升,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家国天下的梦想。

《家国天下》作为一个概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基础。

它强调着务实的担当,它敦促每一个人以身作则,践行自己的职责。

只有全心全意地守卫自己的家国,才能够撑起家国天下的大旗,才能让家国天下变成现实。

以家国天下为主题,我们要求自己勤俭励学、节俭致富,以及节约能源、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这些举措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有助于节约资源,有助于保护环境,维护家国的安定和繁荣。

用家国天下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要做一个行为举止要求正派的公民。

我们要增强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家国尽自己的责任,为我们的家国发展出一份力量。

最后,我们要勇于坚持家国天下的理念,让这一理念在我们的社会中深入人心,用我们的行动实现家国天下的美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家国天下的意思解释

家国天下的意思解释

家国天下的意思解释1. 家国天下呀,就好像一棵大树!家是那深埋地下的根,给予我们滋养;国是那粗壮的树干,让我们依靠;天下则是那广阔的树冠,给世界带来阴凉。

想想看,一个家庭的和睦是不是就像根在努力汲取养分呢?比如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吃饭的时候,那就是家的温暖呀!2. 家国天下,其实就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嘛!家是最小的单元,就像一个个小细胞组成了我们的身体一样。

国呢,就是这个身体,保护着这些细胞。

天下就是更大的范围啦!好比一个社区里,每个家庭都和和睦睦,整个社区不就美好了嘛!就像我们小区大家都互帮互助,多温馨啊!3. 嘿,家国天下不就是一种情怀嘛!家是你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国是你背后坚实的依靠,天下是你放眼望去的广阔世界。

这不就像你出门旅行,家是你出发的地方,国是你旅途中的保障,天下就是那些美丽的风景等你去探索呀!你想想你每次旅行归来回到温暖的家,是不是这种感觉?4. 家国天下呀,那可是紧密相连的哟!家是温馨的港湾,国是强大的护盾,天下是大家共同的舞台。

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家是后台的准备,国是舞台的搭建,天下就是观众的喝彩呀!就像我们国家举办奥运会,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那就是家国天下的完美体现啊!5. 哎呀呀,家国天下,不就是人生的不同层面嘛!家是日常的琐碎与温暖,国是集体的荣誉与责任,天下是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这就好像你小时候只想吃好吃的,长大后想着为国家做贡献,再后来希望世界更美好呀!像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他们不就是心怀家国天下嘛!6. 家国天下,简单来说,家是你的小窝,国是大家的大房子,天下就是整个世界啦!这就像你在自己房间里自由自在,在国家里安居乐业,在天下中去追寻梦想呀!你看那些科学家们为了探索未知,不就是在为家国天下努力嘛!7. 家国天下,就如同一个链条呀!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

家是基础,国是保障,天下是目标。

好比你学走路,先在家里迈出一小步,然后在国内大胆走,最后走向天下呀!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不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吗?8. 你想想看,家国天下,不就是从点到面的扩展嘛!家是那个点,国是那个面,天下就是更广阔的空间。

关于家国天下的作文

关于家国天下的作文

关于家国天下的作文家国天下。

家国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至理名言。

它包含了对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关怀和责任,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国情怀的崇高追求。

家国天下,是中国人对于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人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首先,家国天下体现了对家庭的关怀和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和睦、家风良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中国人都要以家庭为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庭是一个人的根基,只有家庭和睦、幸福,一个人才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因此,中国人对于家庭的关怀和责任是家国天下理念的首要体现。

其次,家国天下也体现了对国家的关怀和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是人民的家园,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国家观念,他们认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是每个人的责任。

因此,中国人对于国家的关怀和责任是家国天下理念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中国人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国家繁荣,人民才能够生活幸福,这也是中国人对于家国天下理念的深刻诠释。

最后,家国天下也体现了对世界的关怀和责任。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和平发展是每个国家的共同愿望。

中国人有着广阔的世界观,他们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每个国家的责任。

因此,中国人对于世界的关怀和责任是家国天下理念的高远体现。

中国人秉持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在国际事务中还是在国际组织中,中国人都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中国人对于家国天下理念的深刻体现。

综上所述,家国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至理名言,它体现了对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关怀和责任。

家国天下理念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国人共同努力,只有家庭和睦、国家繁荣、世界和平,才能够实现家国天下的美好愿景。

相信在每个中国人的努力下,家国天下理念一定能够得以实现,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国家更加繁荣,让世界更加和平。

家国天下作文600字

家国天下作文600字

家国天下作文600字家国天下。

家国天下,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

它包含了对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关怀和责任,是每个人应该牢记在心的。

家国天下,意味着我们要关心家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和世界的和平。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实现家国天下的美好愿景。

首先,家国天下意味着要关心家人的幸福。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温暖港湾,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支撑。

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为家庭的和睦和幸福而努力。

我们要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的健康和生活,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心灵的避风港。

其次,家国天下也意味着要关心国家的繁荣。

国家是我们生活的土壤,是我们成长的根基。

我们应该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国家繁荣,我们才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

最后,家国天下也意味着要关心世界的和平。

世界是我们生活的舞台,是我们梦想的追求。

我们应该关心世界的和平,为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在国际交往、环保还是人道主义援助方面,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世界和平,我们才能够共享人类的幸福。

家国天下,是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在心的责任。

我们要关心家人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为世界的和平贡献力量。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实现家国天下的美好愿景。

家国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家国天下的理念被赞美和歌颂。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是只关心个人利益。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母亲贾母就是一个典型的家国天下的女性形象,她以家庭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如今,家国天下的理念依然在我们心中发光。

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关心家国天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关心家人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为世界的和平贡献力量。

中国家国天下的文化观

中国家国天下的文化观

中国家国天下的文化观
中国传统的"家国天下"文化观,深深植根于儒家伦理思想之中,主张以家庭为基点,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形成一种层次递进、内在关联的社会责任观。

它倡导孝悌忠信的家庭美德,进而延伸至忠诚国家、心系苍生的高尚情操,强调个体应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同时胸怀天下,关注社会福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观念鼓励人们追求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在实现小家和睦的同时,致力于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酋长冯盎、谈殿等迭相攻击,久未入朝,诸州
奏称盎反,前后以十数;上命将军蔺等发江、岭数 十州兵讨之。魏徵谏曰:“中国初定,岭南瘴疠险 远,不可以宿大兵。且盎反状未成,未宜动众。” 上曰:“告者道路不绝,何云反状未成?”对曰: “盎若反,必分兵据险,攻掠州县。今告者已数年, 而兵不出境,此不反明矣。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 不遣使镇抚,彼畏死,故不敢入朝。若遣信臣示以 至诚,彼喜于免祸,可不烦兵而服。”上乃罢兵。 冬,十月,乙酉,遣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慰谕 之,盎遣其子智戴随使者入朝。上曰:“魏徵令我 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十万之师,不可不 赏。”赐徵绢五百匹。
(3)、常理常情,有情有味
鄠尉游文芝告代州都督刘兰成谋反,戊申, 兰成坐腰斩。右武候将军丘行恭探兰成心 肝食之;上闻而让之曰:“兰成谋反,国 有常刑,何至如此!若以为忠孝,则太子 诸王先食之矣,岂至卿邪!”行恭惭而拜 谢。
看重常情常理、中庸智慧
健康的道德必须建立在正常的人情、 人性的基础上。
上读《明堂针灸书》,云“人五藏之系, 咸附于背。”戊寅,诏自今毋得笞囚背。
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 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 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徵谏曰:“贾谊当汉文 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 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 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 上曰:“朕罪斯人,则谁敢复言!”乃赐绢 二十匹。他日,徵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 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 加优赐,拜监察御史。
6、治安中国,四夷自服
林邑献火珠,有司以其表辞不顺,请讨之, 上曰:“好战者亡,隋炀帝、颉利可汗,皆 耳目所亲见也。小国胜之不武,况未可必乎! 语言之间,何足介意!”
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 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而糜弊百姓。 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 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不 为也。”遂不受。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 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 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 归于人,亦无不可。”
—— 黄宗羲《原君》
---- 深具智慧 ---- 存敬畏心 ---- 自胜者强
健康、富足、有音乐,不称旨,上责 之。温彦博、王珪谏曰:“孝孙雅士,今乃使之 教宫人,又从而谴之,臣窃以为不可。”上怒曰: “朕置卿等于腹心,当竭忠直以事我,乃附下罔 上,为孝孙游说邪?”彦博拜谢。珪不拜,曰: “陛下责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私曲邪?此乃陛 下负臣,非臣负陛下!”上默然而罢。明日,上 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纳谏诚难,朕昨责温彦 博、王珪,至今悔之。公等勿为此不尽言也。”
07年北京卷11题断句题
蔡成公杜如晦疾笃,上遣太子问疾,又自 临视之。甲申,薨。上每得佳物,辄思如 晦,遣使赐其家。久之,语及如晦,必流 涕,谓房玄龄曰:“公与如晦同佐朕,今 独见公,不见如晦矣!”
夏,四月,辛卯,襄州都督邹襄公张公谨 卒。明日,上出次发哀。有司奏,辰日忌 哭。上曰:“君之于臣,犹父子也,情发 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
7、示人以正,以人为本
贞观(627---649)年号,来自《周易-系辞》。 ---- “贞”就是正 ---- “观”就是给人看 ---- “贞观”即“示人以正”
(1)、示人以正,但服其心
(自信、宽容、大度、开阔 -----即便是敌人,你也不能不服)
魏征、王珪、韦挺、李思行、冯立、薛万彻
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 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 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 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课本P53)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 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徵每廷 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 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 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 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 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 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 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 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 “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 敢不尽愚直。”上悦。
——钱穆《国史新论》
丙子,上指殿屋谓侍臣曰:“治天下如建 此屋,营构既成,勿数改移;苟易一榱, 正一瓦,践履动摇,必有所损。若慕奇功, 变法度,不恒其德,劳扰实多。”
“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 刺激动人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 的危机都早已预见,且已将解决办法变成 例行工作了。”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君明臣直,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理性行政
对君主专制形成有效、 有力地制衡
君臣、国家、百姓 深受其益
3、高度警醒,居安思危
庚子,上宴洛阳宫西苑,泛积翠池,顾谓 侍臣曰:“炀帝作此宫苑,结怨于民,今 悉为我有,正由宇文述、虞世基、裴蕴之 徒内为谄谀,外蔽聪明故也,可不戒哉!”
戊辰,秘书少监虞世南上《圣德论》,上 赐手诏,称:“卿论太高。朕何敢拟上古, 但比近世差胜耳。然卿适睹其始,未知其 终。若朕能慎终如始,则此论可传;如或 不然,恐徒使后世笑卿也!”
家国天下
北京师大附中 李晓阳
一、为什么选择《家国天下》 二、《家国天下》单元略析 三、“贞观之治”研读资料 四、唐太宗为何能够开创“贞观之治”? 五、唐太宗如何开创“贞观之治”? (即“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当代价值) 六、专题学习设计
一、为什么选择《家国天下》
1、重要性:哲学思维、历史眼光、文学情怀 2、接受度:吻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注重以史为鉴。 24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 《南史》、《北齐书》、《周书》、《北 史》、《隋书》八部史书基本完成于贞观时 期,占古代正史的1/3。 魏征为《隋书》主编。
2、玄武门政变: 压力变动力,必须证明给别人看
---- 弑兄灭弟,尽杀诸侄,软禁父皇,逼父让位。 ---- 秦琼、敬德当门神;索要本朝历史。 ---- 与父皇的微妙关系,李渊心态。
专制制度会将君主个人的性格无限放大。
五、唐太宗怎样做到“贞观之治”? (历史经验、当代价值)
1、慎用权力,谦抑自守
(课本第3则)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 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 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 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 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与文言文教学能紧密结合
二、《家国天下》单元略析
三、“贞观之治”研读资料
书: 《贞观政要》:(唐)吴兢 40篇 《资治通鉴》:范祖禹(唐鉴公) 《孟宪实讲唐史》:广西师大出版社
影视剧: 《贞观之治》:阿城、孟宪实 50集 《贞观长歌》:吴子牛导演 82集
四、唐太宗为何能够开创“贞观之治”?
1、隋朝毁于一旦,教训深刻,令人警醒;
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 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 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 不直。’朕始寤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 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 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 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尚书省:左、右仆射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五花判事),再由宰相 (中书省)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 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复审;若门下 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 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 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并州大都督长史李世勣在州十六年,令行禁止,民夷 怀服。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 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 岂不壮哉!”十一月,庚申,以世勣为兵部尚书。
李世勣尝得暴疾,方云“须灰可疗”,上自剪须,为 之和药。世勣顿首出血泣谢。上曰:“为社稷,非为 卿也,何谢之有!”世勣尝侍宴,上从容谓曰:“朕 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 朕哉!”世勣流涕辞谢,啮指出血,因饮沈醉,上解 御服以覆之。
(2)、不务虚、不迷信(求真务实)
有司上言皇太子当冠,用二月吉,请追兵 备仪仗。上曰:“东作方兴,宜改用十 月。”少傅萧奏:“据阴阳不若二月。” 上曰:“吉凶在人。若动依阴阳,不顾礼 义,吉可得乎!循正而行,自与吉会。农 时最急,不可失也。”
三月,幸亥,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 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 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 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 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 何为!”遂不许。
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 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 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 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 诏,不至家而去。
人才济济 畏威怀德 择才任贤 君臣共治
5、擘画制度,营造风气
---- 政事堂会议:
----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课本第2则)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 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 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 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 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 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 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 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 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 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上皇闻擒颉利,叹曰:“汉高祖困白 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 付得人,复何忧哉!”上皇召上与贵 臣十馀人及诸王、妃、主置酒凌烟阁, 酒酣,上皇自弹琵琶,上起舞,公卿 迭起为寿,逮夜而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